老年人常見的心理壓力有哪些,作為子女怎樣幫助他們?

老左心理工作室


孤獨,我有好幾個老人朋友,他們需要的最多的是陪伴。聊聊天,給他們做些老人喜歡的集體活動,除了物質上的充足,最重要的是陪伴,他們喜歡有人可以交流聊聊天。


泉水叮咚009


我可以分享一下我的父母有哪些壓力,而作為子女我們又是怎樣做的。

我的母親今年虛歲77歲了,父親也76歲了,兩位來人在老家種地辛苦了一輩子,到了老年,都是一身的病,所有老年人的病父母幾乎都有,高血壓,心臟病,頸椎病,腿疼等等。

為了能讓父母安享晚年,我在我們商河縣城買了一套兩居室讓老人住,這樣冬暖夏涼,對我父親的腿也會有好處。

現在居住條件好了,生活各方面也都好了,可父母的心理壓力卻越來越大,首先是懼怕生老病死這件事,聽不得任何人去世的消息,如若聽見,就會非常擔心自己的身體,這種狀況會持續很長時間。而我們做兒女的這時候就會化身為心理醫生,不停地安慰勸解,會講一些其他的話題轉移老人的注意力,還會誇讚父母的身體是最棒的,會吹噓父母長命百歲,這樣的話父母聽到就會變得很開心。

其次老人的壓力還來自怕給兒女添負擔,每一位父母無論年輕時是多麼的疼愛兒女,甚至為了兒女勞累一生,而且自己也因勞累過度染了一身病,可即使這樣,也不願意麻煩自己的兒女,每次問候都是:我們很好,不用掛念!我的父母就是這樣,每次電話都是“我們很好”。可就在過年這個長假,我難得宅在家每天陪著他們,父親感冒了,在濟南的妹妹打電話問候父親時,父親還說:我們很好,不用掛念。這要不是我親眼看見,我都不知道父母這樣的“謊言”曾經撒過多少次。我們做兒女的唯一盡孝方式就是一定要多回家陪陪父母,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風雪無阻935


你好!我跟你分享一下我父母的情況(年紀在7旬上下)。座標武漢 ,我和哥哥各自成家,二老有退休金,單獨住電梯房,物業管理不錯。逢年過節我們都會帶著禮物拖家帶口去探望二老,每週會打一個電話問候身體狀況。平常有個三病兩痛都是我請假帶去看病,全程管吃喝拉撒陪護。在他們眼裡,我只是出點小錢,那麼出力就是應該的。我哥經濟狀況比我好很多,會給他們報銷部分住院費。年前我爸突然說我媽小便有血近一個月,我立刻放下工作,帶我媽去三甲醫院檢查,查出宮頸癌。連著三天帶她做各種檢查 ,預約床位住院。第四天好不容易有個床位住進去了,我自己也因為支氣管炎咳得不行就去拍片檢查。我媽就開始暴跳如雷了,指責我夾著空子生病,就是想逃避照顧她的責任。各種依賴和挑刺折騰我,卻並不折騰我哥。話說我是外嫁的女兒,打小我媽就不待見我,有重男輕女的老思想。因我家有小女才六歲,無公婆幫忙照看 ,先生工作忙,孩子寒假無人管 ,都是我帶去辦公室一邊工作一邊看娃。遇到我媽生病,只能把孩子一個人扔在家裡,我上午去打針,拔了針趕去醫院安排她的午餐,再回家給孩子做點吃的…說這些並非是抱怨老人不好,而是想說明老年人常見的心理壓力是:一、焦慮,怕死。二、怕生病了,兒女不管。三、怕另一半先死了,自己孤獨。四、怕疾病花光了積蓄,兒女出錢過多影響他們的小家庭。應對方式:1、兒女多加關注、陪伴支持. 但不能讓老人過於依賴。2.鼓勵老人積極鍛鍊身體,和小區的同齡人增進聯繫,積極參加老年大學的課程。 3.培養興趣愛好,不能固步自封,悲觀厭世。


情緒管理師琳達


老年人的心理壓力,一點也不亞於年輕人。

個人覺得,孤獨感以及缺乏經濟來源是最為主要的壓力因素;作為子女,我們最需要給予他們更多情感關懷及經濟支持等。

談談個人的看法吧:

01 老年人開始與時代“脫軌”,成為漸漸被忽視的人群。

作為90後,我奶奶(今年85歲)那輩人是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就是我的父母,也是前幾年才開始學習使用微信、快手等。

奶奶那代人所處的時代,已然塑造了他們的思維方式以及生活態度,隨著年歲逐增,與新時代的“交集”越來越少。

電子產品日新月異,好像與他們都沒多大關係,回家之後,年輕人人手一部手機,他們很想融入卻又顯得格格不入。

建議:

多出一些時間陪伴,可以給他們講講這個時代的變化,教他們使用一些簡便的設備,讓老人的生活多一份樂趣。抖音上有好些人,就做得挺好的,讓父母或爺爺奶奶參與,在視頻裡,他們是主角。

02 年輕一代多數外出工作,他們缺乏陪伴,常常孤獨。

還是說說我奶奶,有時候我忘記打電話給她,她就問我姐姐(我有三個姐姐),我怎麼還不打電話回來呀,姐姐告訴我之後,我就匆忙打回去,奶奶一邊嗔怪,一邊又擔心影響我工作,沒說幾句就讓我掛了電話。她們常常像個孩子,孤獨又“懂事”。渴望得到陪伴,又“不敢”去打擾……

建議: 工作再忙,也不要淡漠了親情,常回家探望,如果實在不能,就多打幾個電話,視頻聊天,讓他們的惦記不會落空,也不覺得被子女遺忘。

03 缺乏經濟來源,還不好意思向子女開口。

我的母親今天也六十多歲,她很能體諒我,每次給她錢,她都再三推辭,給她微信發紅包,她也很少收,有時候還假裝沒看見,可愛得讓人心疼。

建議: 定期給父母經濟支持,不要讓他們獨自為難。逢年過節和家人生日,特意買禮物。

04 缺乏網絡安全意識,容易上當受騙。

父母那輩人,以及爺爺奶奶那輩人,骨子裡都老實淳樸,他們對於網絡新世界充滿好奇,但缺乏安全意識,容易相信別人,也因此很容易被騙。

建議: 做子女的,我們應該多普及一些安全防範知識給他們,避免一些財產或其他損失給他們帶來意外傷害。

記得《主持人大賽》中董卿老師點評曾說過一句話:“父母笑了,我們就孝了。”共勉!(⑉• •⑉)‥♡


驛路筆記


老年人基本告別了繁雜的社會事務,從年輕人的角度來看,應該是該“享清福”了,但實際上老年人也有很多心理壓力。

我是河北一家三甲專科醫院的心理科主任,從我20多年來得心理治療經驗來看,老年人經常會從工作崗位上退休後的角色轉換帶來的失落、焦慮、無價值感,身體疾病帶來的不安全感,還有家庭矛盾帶來的抑鬱,以及一些精神和心理疾病。

我曾接診過一位老人,總說自己失眠,其實是他內心太關注自己的睡眠了,吃藥後有所緩解,最頂事的還是跟我聊完後,他心理才踏實,但踏實幾天後,又來醫院找我,如此反反覆覆,後來,我讓他把兒女叫來,一起交流,才逐漸打消了他對自己睡眠的過度關注。

今年還有一位70歲的女士,於兩年前出現了進行性記憶減退、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的症狀。起初,她只是丟三落四的想不起物品的位置。一段時間後,她的記憶力衰退越來越嚴重,在炒菜時會忘記放了哪些調味料,重複性地進行購物,做飯時忘記關火。直到不久前,曹女士突然迷路,經家屬四處尋找才回到了家,家人才發覺了問題的嚴重性,急忙帶她前來就診。

最終診斷為阿爾茲海默病。據統計,該病在65歲以上發病率較高,並會隨著年齡增長概率不斷增高。

作為子女:

1、應多關心老年人的生活,時常留意老人出現的變化。

2、在飲食上,要注意營養搭配均衡,讓老人吃著舒服。

3、在生活上,要給予老人有“安全感”的住所,不要頻繁更換環境,一個熟悉的環境才能讓老人舒心。


開心醫生六哥


老年人常見的心理問題是價值感的缺失。在退休之後,大部分老年人會覺得自己沒什麼用,沒有什麼價值感。更加在意身邊的人對自己的態度和肯定。常常會因為子女或者兒媳女婿等一個臉色一句重話而抑鬱憂傷憤怒甚至發脾氣崩潰。

建議子女多跟老人心貼心的溝通,多肯定老人。在一些細節上注意自己的言行,多帶老人出去走走。其中多溝通,不是說日常生活中的嗯,吃飯了嗎?吃飽了嗎?餓了嗎?身體有沒有不舒服而是比較深入的溝通,讓老人真正感受到他的價值所在,比如提出一些在老人能力範圍內可解決的問題,但要表示自己不知道該怎麼辦,聽聽老人的建議並在後期告訴老人,他的建議是有效的,感謝他。


知心理姐姐



一友良言


老年人常見的心理壓力有哪些?作為兒女怎樣幫助他們?

老年人常見的心理壓力是一個錯綜複雜的問題。來自社會的方方面面。既有社會的,也有家庭的,還有來自老年人自身的。還有存在著地域上的差別,農村和城市,職業上的區分,不同行業,幹部和群眾,經濟上的差別,有退休養老金保證的和沒有養老工資的……等等,如果詳細的分析是很複雜的。

,常見老年心理壓力,可綜合歸納為下列五個問題。

①,由年齡變老帶來的對死亡的恐懼。

②,由兒女不孝甚至啃老帶來的煩惱。

③,因養老缺乏物質條件的支撐帶來的不安。

④,由喪偶或離異帶來的弧獨。

⑤,由年老多病身體失去健康帶來的憂愁。

,造成老年人常見心理壓力的主要原因。

造成老年人常見心理壓力,是由多因素構成的。

怕死的心理。

好死不如劣活著。上了年紀步入晚年,隨著一天天變老,身體狀態每況日下。身體各部位的衰老退化,離死亡的距離越來越近。所以到了這個年齡的人,面對死亡多少都會產生一種不自主的恐懼。這種心理的產生,對老年人來說,也是正常的思維,也是符合人的思維規律的。

但作為老年人,是不應該對這個問題產生害怕和恐懼的。應該明白生老病死這是人生不可逆轉的規律。上帝對每個生命都是公正的。每個人都有初一十五,連大自然都是如此。日月有出東落西,月亮有月圓月缺,一年還有春夏秋冬四季,何況人呢?不說一屆草民,歷代帝王將相能改朝換代,也沒有逃脫生老病死的規律。明白了這些,你就能用隨遇而安的心,去面對死亡不懼怕不恐慌,哭著來笑著去。

養兒不防老,啃老給老年人帶來的煩惱。

養兒防老的時代,隨著社會的發展巳不存在。現實社會出現的養兒不防老啃老現實,給諸多的老年人帶來不少的煩惱和不安。

兒女們不僅不知恩不感恩,還想法設計著如何佔老人的便宜。要走工資卡自己揮霍浪費,偷賣老人的住房為已有,把孩子丟給老人啥都不管不問,風雨不阻接送孩子……小兩口盡享二人世界的開心歡樂的日子。讓老人雖然年老退休了,在家時間也不能自己支配。還得沒白天沒黑夜的為孫子操勞。雖然說老了退休後若身體健康狀況許可,幫孩子一把也是未償不可的。

但作為兒女們這樣做,就顯得缺點感恩。老人為上有老下有小,歷盡蒼桑飽經風雨,退休在家應頤享天年,但卻無法實現。孩子們的這些作法,都讓不少老人在不情願的心理下被動的接受。

因此,在老人心裡就自然的變成了壓力。也會順理成章的回憶起,兒女們小時候自己如何一把屎一把尿把他們拉扯大的一幕又一幕。如今都成家立業了,他們又是怎樣對待自己的。越想越氣,越覺得心裡不平衡。心煩惱情不安,無開心缺快樂。

這就是天下父母心。也正是父母的這種心理,讓自己無法超越自己。老到這把年齡了還要委屈自己,犧性個人的晚年幸福。

其實老人這時候已經為時不多,已沒多餘的時間考慮他人了,要學著自私一點,把剩餘的分秒留給自己。明知道兒女給不了自己幸福,就勇敢地自己去爭取。自己的幸福自己作主,把幸福緊緊握在自己手裡。果斷地拋開這些煩惱,想自己所想,做自己喜歡的。自己的時間自己做主,把餘生過得自由,開心,快樂,瀟灑幸福。這樣做才是老年的正主義。

也存在部分老人,因地域或生存條件的客觀情況,造成養老缺乏在生活物質條件上的支撐。這就需要政府地方個人多渠道解決。以確保這些老人能有生活最低水平的保證。並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得到逐步提高。

可憐的孤獨老人。

那些因喪偶或離異的,單身孤獨上了年紀的老人,更讓人同情和可憐。為家他們苦拼了多半生,老了競是孤獨一人。若大的房子出進一個人,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兒女們都有自己的事業和家庭。好兒女雖不能常回家看看,一年半載還來家一半次,逢年過節還有個電話問候。差的孩子整天忙自己的快樂沒時間,心裡根本就沒有父母。所以每年都能聽到,有孤獨老人死到房子裡多天,兒女卻不知的消息。讓人多麼寒心啊!

也有不少弧獨老人,雖有心想找個伴度晚年,但很多都未能突破子女這一關。子女不是為了別的,就是為了那套房子和父母口袋裡那幾個錢。眾多單身孤獨老人,為了照顧子女的情緒委屈自己。寧受弧獨的煎熬和痛苦,放棄了自己爭取晚年幸福的權利。最終懷著極大的遺憾,孤獨的離開了這個世界。

其實老人這樣選擇晚年生活是錯誤的。為了子女你已經付出了很多很多了。應拋開子女的反對,去勇敢地尋找自己情投意合的人。伴著走好夕陽,讓時日不多的自己,用開心和快樂走完最後的人生,這才是唯一正確的。

老人因失去健康的憂愁。

更讓人同情憐憫的那些因失去身體健康而愁悵的老人。因失去健康生活不能自理,生活起居需讓人護理。有伴相陪還不是那麼痛苦,缺伴的老人真的苦不堪言,生不如死。

,老人常見心理壓力怎樣解決,子女如何幫助他們。

解決老年人常見的心理壓力,是牽動全社會諸多層面的問題。隨著中國社會日趨老齡化的實際,應該引起全社會的關注。調動方方面面的積極因素協調解決。

社會:

國家應在政策上加大力度,特別在經濟方面要給予足夠的傾斜。多辦一些高質量的養老設施,多建設一些適合老年人活動的老年大學,試行一些形式多樣的養老模式。如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報團取暖養老等等。讓老年人能在社會大家庭裡,真正感受到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家庭:

全員要重視老人的晚年生活。各自都最大所能的為老年人創造一個和諧溫馨的氣圍。讓老年人感到溫暖,自由,開心,舒服和幸福。

兒女:

兒女,是解決老人常見心理壓力,最有效最近的途徑。從實在意義上講,瞻養老人應該是兒女義不容辭的天地良心。父母有義務將兒女養大成人安家立業,而兒女也同樣有責任瞻養年老的父母,陪伴父母終老一生。兒女能幫父母做到的應是:

①,要端正對待父母的態度。要換位思考,生老病死是人生不可愈越的規律。每個人都有老和死的那一天。父母的今天,就是明天的自己。你用什麼樣的態度對待父母,明天你的兒女就會用同樣的態度對待你。今天你為父母盡孝心,就是在善待明天的自己。

兒女只有擁有這樣的心態,才能明白自己是從哪來的,我是誰養大的。才能知恩感恩,才能把對父母的孝心看成是兒女自己的責任和天地良心。才能把孝心變為實實在在的孝敬父母的行動。

②,孝敬父母要從點點滴滴開始。

其實老人大都是善良可尊可敬的。老去的父母並不要求兒女給予大福大貴。只求接長不短的能看你一眼,能常回家看看。拉住你的手聽他們講過往的家長裡短,嘮叨幾句你小時候的成長故事,其他沒有什麼刻求。父母這種對子女的愛是何等的難能可貴?是這個世界沒有任何人能做到的。

作為父母的兒女,對父母的這最最樸素的願望,應該是不折不扣地給予滿足。無論再忙也要把父母記在心裡。要千方百地擠出時間,常回家看看讓父母餘生看一眼少一眼的願望落地。幫父母搓搓背,捏捏腿,捶捶腰,洗洗腳,剪剪指甲,梳梳頭……。不用以忙的藉口作掩護沒時間,少出幾趟遊少圍朋友圈少幾次聚餐也都能擠出看望父母的時間。

③,兒女對待孤獨的父母更應該盡孝上心。

除給他們多多的陪伴外。還要走進父母心裡,明白他們最需要的是什麼。要用心體會人老怕弧獨的心理。

人們常說,人老沒什麼都可以,就不能沒有一個知冷知熱的伴在身邊。這句話就真實地表達了老怕孤獨的實在心理。知父莫如子,要明白當前的父母最需要是有個伴。對孤獨父母找伴,不要當拌腳石。要幫助父母去尋找他們從內心認可的伴侶,並用心盡力照顧好他們,這樣才是好孩子。

總結。

老年人常見的心理壓力錯綜複雜。概括地講來自四個方面:①對死亡的恐怖; ②對兒女不孝啃老的煩惱; ③,因養老缺乏物質條件的生活支撐帶來的不安;④喪偶或離異帶來的孤獨; ⑤失去身體健康的愁悵。

解決老年人常見心理壓力,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社會應給予政策和經濟足夠傾斜,家庭要做到全員重視。

子女的幫助最有效且途徑更近。具體做到三點:①,端正對父母的態度,做到換位思考,今天的父母,就是明天的自己。孝敬父母是責任,是天地良心也是善待自己;②,為父母盡孝要從點滴開始,常回家看看,多陪伴父母……。③,對喪偶離異的孤獨老人父母,盡孝更上心。明白父母最需要的是晚年有個知冷知熱的伴侶,兒女不能成為拌腳石,支持父母找伴,並幫助他們找父母認可的。還要用心努力照顧好他們。


高天興1


你好,題主,老年人常見的心理壓力,我覺得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擔心家庭關係。

這種情況呢,一般使用於年齡非常大的老人。因為在這個時候呢,他們基本上喪失了勞動力,這種情況呢,他們只能靠依靠自己兒女,所以呢,他們非常擔心自己會因為自己的一言一行影響到兒女,從而影響到婆媳關係或者是子女之間夫妻關係。因此呢,我們年輕人應該多擔待。不管有多大的問題最好了,不要在老人面前發脾氣。

②,擔心經濟壓力。

對於經濟壓力,他們可能不僅僅擔心自己生老病死所需要承擔的費用,更擔心自己的子女前途會怎麼樣?甚至有一些父母呢會責怪自己無法給自己的兒女積累更多的財富,創造一個富裕的家庭,讓自己的子女的生活才像現在這樣。不能比自己混得更好,或者說比別人家的孩子有出息。

③,他們可能會擔心自己的兒女是不是像自己所希望的那麼孝順。

畢竟自己辛辛苦苦一輩子含辛茹苦的把自己的兒女養大,我相信很多父母呢,都希望自己能夠培養一對好的兒女,能夠孝順的兒女,在他們平時或者生病的時候,能夠有人照顧他們,關心他們,甚至說的嚴重一點呢,希望在自己臨了的時候能夠看到一家人在自己的枕邊。為自己養老送終,或者說把自己所希望的要講的話,全部講給自己的兒女。,這是中國人自古以來的傳統。所以一希望年輕人能夠作為一個孝順父母的人。

④,他們可能會想到對兒女無法交差。

這種情況呢,在現在應該尤為突出,尤其是當很多年輕人結婚之後生了孩子,很多人出於各種理由把自己的小孩兒讓自己的父母去撫養。那麼這種壓力呢?我覺得要比前面的任何一種壓力都要巨大,孩子會不會在自己的輔導之下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或者說在自己撫養的這段時間裡會不會出現什麼意外,如果小孩兒在他們的撫養之下出現了什麼問題,或者說如何出現了什麼特殊情況,那麼如何向自己兒女交代。對於小孩兒的安全成長。很多事情呢是無法預料的,所以呢,我們也希望當然的父母有條件的話儘量自己帶小孩兒,然後呢,把自己的父母接到自己的身邊。

造成父母心理壓力大的原因還有很多種麼,我覺得呢,這四個應該是比較常見的原因。好了這個問題呢,我就會打這麼多了,我是帳號聊生活一,如果大家覺得呢,我說的在你希望大家能點贊轉發或者關注我一下,如果有不同意見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張豪聊生活1


許多老年人抱怨他人不理解自己,事實上老年人自己也不瞭解自己。有寂寞、有空虛、有焦躁、有煩悶、有嫉妒、有憂愁等等,如果無法解決這些情緒的鬱結,各種病變就會不斷侵擾老年人的身體。

1.生活無聊感.。老年人肌體的衰老過程中,心理也會受到打擊,這是一個自然過程,但還是有許多老人難以面對自己身體的變化,從而出現各種各樣的的身心困擾。比如沉溺回憶過去、得過且過混日子、變得越來越自私等等。無論那種消極情緒,都會影響到老年人的健康與生活。

2.退休綜合徵。情緒方面:反覆無常、變化明顯,不容易理解;行為上:缺少動力,總感覺無所事事,對現實不滿,對身邊人看不慣,總為小事糾纏,與退休前後盤若兩人。

面對老年人不同的身體狀況、職業狀況,情緒上的消極與無奈,作為子女晚輩,應從以下幾點考慮,幫助長輩平穩度過不適期:

1.時下流行“活在當下”。就是把精力都放在此時此刻,勸解長輩放下過去的煩惱,捨去對未來的的憂慮。多安排些時間陪伴老人,聊天、旅遊,鼓勵長輩去探親、會老友。

2.針對退休綜合徵。囑咐老人順應規律,鼓勵老人發揮餘熱、找回價值感,幫助老人培養興趣與愛好、擴大生活圈,提醒老年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努力給自己創建一個健康、有意、積極的生活節奏,以養生保健為首的生活方式。

家人與晚輩悉心的陪伴與貼心的照料,是最好的幫助,也是最珍貴的孝心。關注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更能讓老年人感受到貼心的溫暖。有針對的滿足老年人的心願,會讓他們倍感關懷與滿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