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懷念的味道-滷煮火燒

滷煮火燒是北京的一種傳統小吃。空碗裡,順序放進切井字刀的生面火燒,切三角的油豆腐,再把煮很長時間的小腸、肺頭剁小塊,最後切一小片後臀肉或豬頭肉,鍋裡舀一勺滾燙的老湯一澆,輔以蒜泥、辣椒油、腐乳、韭花……熱騰騰一碗端上來,很受北京平民百姓的喜愛。

老北京懷念的味道-滷煮火燒

蘇造肉做法傳到民間後,就用了價格低廉的豬下水來代替五花肉。舊北京的“滷煮火燒”專供幹體力活的勞動人民,花不多的錢,能吃到各類各味的“肉食”和已經煮的入心兒的“戧面火燒”,有肉有面,主副食一碗端,是一頓很好的“解饞”大餐!雖是內臟,可是吃起來香香透透,沒有一點腐敗的氣味!

老北京懷念的味道-滷煮火燒

滷——代表了菜品顏色,

煮——代表了烹飪方法。

一碗好的滷煮火燒做法是非常講究的。

滷煮火燒是北京傳統特色小吃

起源於北京城南的南橫街

據說光緒年間因為用五花肉煮制的蘇造肉價格昂貴

所以人們就用豬頭肉和豬下水代替

經過民間烹飪高手的傳播,

久而久之,造就了滷煮火燒

滷煮火燒是將火燒和燉好的豬腸和豬肺放在一起煮

輔之以炸豆腐片、滷汁,加蒜汁、醬豆腐汁、香菜等輔料

使火燒透而不黏,肉爛而不糟,頗受人們的喜愛

滷煮是有豬肺、豬腸、炸豆腐乾、五花肉,燉成的!如果缺了這幾樣那就不是滷煮攤嘍~當然在北京一些滷煮店還有加少許血豆腐的!

滷煮火燒是北京傳統特色小吃,就是豬下水,北京味很濃重的一道小吃,起源於北京城南的南橫街。

一碗滷煮火燒,火燒墊底,炸豆腐鋪上,肺切塊,腸切段,最頂上放上兩塊五花肉,澆上一勺醬豆腐汁,一勺蒜汁,一勺韭花,澆上湯,來勺醋。

這就是一碗完整的滷煮火燒了

老北京懷念的味道-滷煮火燒


小腸兒陳

老北京懷念的味道-滷煮火燒


老字號,第四代傳人陳秀芳在老父親的支持幫助下在南橫街重新亮出小腸陳的牌子,滷煮可選的種類很多,味道雖然沒到驚豔的地步,但確實比一般店要好——湯不渾,也不會覺得特別膩,下 水處理得比較乾淨,火燒泡得恰到好處

老北京懷念的味道-滷煮火燒


平安里 滷煮呂

火燒是死麵做的,被滷汁浸透之後,切成井字塊放入碗內!

老北京懷念的味道-滷煮火燒

有材料說滷煮火燒的起源和宮廷有關。我細細看過,其實上面只說了,"小腸陳"的創始人陳兆恩,曾經賣過為宮廷專供的"蘇造肉"。從滷煮火燒原料結構上看,大量的脂肪、澱粉,如果皇上真來上倆底兒倆火燒,真不好消化。不過,查一查絕大多數北京小吃的"歷史傳說",幾乎都曖昧地指向了護城河裡的紫禁城,誰讓這地方是天子腳下呢?

老北京懷念的味道-滷煮火燒

我常去的幾家北京滷煮店:北新橋滷煮老店、小腸陳和滷煮火燒呂,北新橋的廚師沒聊過,小腸陳做大了哪兒的廚子都有,滷煮火燒呂非常乾淨口味地道,但也已經是雲南人張金亞在打理了。

過去勞苦大眾很少能吃到葷腥,只能把這“窮人樂”當享受,所以就一定要分量夠,而且最好吃也相對最貴的小腸所佔比例越高越好。師傅們經年累月地幹同一件事情,早就熟能生巧了,別看不象肯德基、麥當勞似的有定量的控制,可一份菜底兒該加多少腸、多少肺頭,手底下都跟有桿秤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