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队日记:执子之手,患难与共

他们是逆行的白衣天使

他们是抗击疫情一线的战士

可他们也是普通人


面对疫情危机

他们坚信希望和信心

是战胜病毒最好的武器


在重症病房里

他们也见到了

这世间最美好的爱情


重症病房里我眼见世间最美好爱情


记录人:重症医学科 孙小玉 护师


近日,一段短视频在中国内地的社交平台上热传,视频里的八旬夫妻双双感染新冠肺炎,87岁老爷爷举着吊瓶从隔壁病房来看83岁的老奶奶。护士喂食,老奶奶一直不吃,老爷爷便开始细心地喂食。


“少年夫妻老来伴”“爷爷年轻的时候一定是疼老婆的好男人”……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写下评论,并祝福两位老人早日康复。


视频的两位主角目前收治在武汉市汉口医院重症医学科病区,该病区的护师孙小玉来自我院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医疗队队员,她写下驰援日记,记下这一切。以下是日记内容:


12日是我来到武汉的第16天,进驻病房的第13天。我们所在病区是禁止家属陪护的,六成的病人年龄超过60岁。这些天里,有位老爷爷的“神秘行踪”让我格外在意。


第一件事,发生在2月8日13时,睡在27床、手上还在输注补液的老爷爷总是会起床,并且一手持补液,一手握着一个纸杯,纸杯里放着一双筷子,颤颤巍巍地朝着护士站的另一边走去。起初我不以为意,以为爷爷是过去接水,我走上前询问:“爷爷,你要接水吗,我来吧。”爷爷却摇头,“不用啦,谢谢你。我就过去看看”。我虽然心里纳闷,爷爷一个人住院,为什么要去病区的另一头呢?此时呼叫铃声却此起彼伏,我只好去继续其他的工作。

医疗队日记:执子之手,患难与共

一会儿后,爷爷按起了呼叫器,说:“护士,你能帮我微波炉热一下饭吗?”等我为爷爷热好饭回来,只见爷爷打开饭盒,把自己餐盒内的花甲拨开,取出花甲肉连同炒鸡蛋一起放入刚刚手里的纸杯,继续像刚才一样走到护士站的另一边病房,不见了踪影。


第二件事,发生在深夜,刚刚接完班,巡视病房时,看到又是那位爷爷端着半盆热水从护士站另一侧走过来,并且回来时还走错了自己的房间。我赶忙走过去接过他手里的水盆,同他一起回到27床的位置,为其带上鼻氧管,带好口罩。


第三件事发生在零点时分,同为巡视病房时,我发现27床的爷爷怎么又穿上了厚厚的外套,并且还是半卧姿势。


三件神秘事,一直缠绕在我心里。直到听到另一边管理抢救房的同事诗敏姐说:“小玉,你知道吗?你们那边27床的爷爷,老伴是我们这边的沈奶奶,他会一直过来给她喂饭擦身。”

医疗队日记:执子之手,患难与共

原来,沈奶奶病情比较重,住在抢救房,并且卧床,不能自理,管床的护士喂饭,但她不愿意吃。爷爷知道后,便喂奶奶吃饭,或许是爱的缘故,奶奶竟然真的吃了起来。


我才明白,原来爷爷装在纸杯里的好吃的,都是为了给亲爱的妻子;原来手里端的半盆热水,是要给老伴擦干净脸跟身子;原来半夜穿着厚衣服而睡,是为了起身方便,能够去看看妻子是否安睡。

医疗队日记:执子之手,患难与共

回到驻地休息后,我久久不能入睡,严重疫情下的患难夫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最好的爱情不过如此吧。有时,想想我们,面对病人的疾苦真的很无力,但是身边感人温馨的故事会给我们带来力量,致敬这对特殊时期的夫妻。


希望和信心是战胜病毒最好的武器


麻醉科 许德强 护士


2月11日我值夜班,这一晚发生的事让我有许多感慨难以言说,但又有许多话希望倾述:当地医院条件有限,面对新冠肺炎对人体呼吸系统的摧残,我们是那么的无奈和愤慨——我们尽力却无法挽回生命的无奈,患者被我们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却又被病毒带走的愤慨。在武汉的这段时间我时常在想,换位思考,患者最需要的是什么?我想一定是希望和信心。

医疗队日记:执子之手,患难与共

在一线“战斗”,信心是最重要的武器


我不顾一切,却回天乏力


12:20,一位男性患者心跳停止,我们的战友毕诗敏作为患者的责任护士立即呼叫大家抢救。大家迅速跑过来各司其职参与抢救、搬氧气罐、胸外按压等,每个人都忘我地奋力抢救。


我也双膝跪床进行胸外按压,这个时候我已经不顾一切了,冒着按断肋骨的风险奋力抢救。12:50病人终于心跳回来了,但是肺炎侵蚀了整个肺部,呼吸系统导致人体极度缺氧,终究我们还是无能为力,无论我们怎么奋力抢救,心电图再也没有出现过起伏。


希望和信心是战胜病毒最好的武器


下班回来的公交车上,我的战友、当班三线值班医生对我说,他想找个高山去呐喊……我懂,没能救回这个生命,对我们来说是多么难过与委屈。


经过这次抢救,我更能体会到患者将希望和信心化作战胜病毒的最好的武器。也许我们多做一点点,比如紧握着患者的手,又或用带着鼓励的双眼关注着患者、给予一些激励的话语:“新药正在试用了”“今天又有几批医疗队进驻武汉”“全国报道的治愈人数不断上升”等。这些不经意的动作和话语,也许在患者看来就是希望,让他们对康复更充满信心。


挺过新冠肺炎急性发作期,这就是希望,也许有太多基础疾病导致病危无法挺过急性期,那也是带着希望离去的。其实生命是有奇迹的,有时候治愈患者的心灵也很重要的,只要患者有信心,有些疾病是能够治愈挺过去的。


面对确诊患者,我觉得要多一些关注,条件有限我们难以一下子去改变,但是力所能及的爱心、细心、耐心、关心、热心是我们医护人员的初心,集我们现有条件下一切力量,尽一个医者所能,不忘初心,患者就有了战胜病毒的信心。信心是患者的希望,武汉的希望,中国的希望……


加油,老爷爷老奶奶!

加油,所有的病患!

加油,所有的医护人员!

初审:李饶尧

审核:简文杨

审定发布:李冠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