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也要N95 疫情催生“健康”成為用戶選車重要因素

面對疫情,很多車企提出,提高車內健康標準,並且在新的產品上開始付諸實施。那麼這些措施和配置,究竟是一種應急措施,還是代表了汽車發展的什麼趨勢?


2月13日的疫情播報上,1.5萬人的確診增量,讓全國人民稍有鬆懈的心再次提到了嗓子眼兒。隔離防護的重要性也成為了返工潮期間,最令人關注的話題。


汽車也要N95 疫情催生“健康”成為用戶選車重要因素


按照國家衛健委的指示,“儘量少出門,出門戴口罩”幾乎已經從建議轉變為各個社區執行的死命令。這也就不難解釋,當汽車行業生產受到疫情影響時,上汽通用五菱、廣汽、比亞迪等車企紛紛投身到口罩和醫用設備的生產當中。車企捐款、援產醫療設備,所體現出的社會責任和公益擔當不容置疑。但從行業本身的發展角度來看,轉產口罩並非車企抗擊疫情的唯一途徑。如果將車主和消費者看成疫情的“受害者”,車企作為產品和服務的提供方,也有必要為客戶的“健康”展開救助;同時,針對疫情形勢,研發有針對性的產品,也可以稱之為一種“自救”。


近日廣汽、吉利、上汽、奇瑞等車企紛紛宣佈加速研發車載淨化系統,以“真•N95口罩級標準”保護車內乘客健康安全。憑藉多年前對於車內空氣質量的追求,上汽乘用車已經快速對旗下產品進行全面空調濾芯升級。吉利同樣在2月11日宣佈將在20天內,整合全球研發資源,成立專項攻堅項目組進行技術攻關,研發國內首個真正以“N95型口罩”為過濾標準的車載空調濾芯。通過其IAPS智能空氣淨化系統,實現對細菌和病毒進入車內的有效阻隔和過濾。


汽車也要N95 疫情催生“健康”成為用戶選車重要因素


這種車載淨化功能的改進升級,看起來更像是應對疫情而做出的迅速反應。但是,在2月4日,吉利便宣佈,先期投入3.7億元人民幣,啟動具備病毒防範功能的“全方位健康汽車”的研發工作。而後吉利董事長李書福 “中國汽車應該提高車內空氣質量強制標準”的高呼,甚至為應對疫情延緩了原定於2月14日的ICON線下上市發佈會。這種思路,不但應急,還著眼長遠,展現了吉利將保障用戶安全為首要目的的責任感。同時,也意味著吉利已經將車內空氣質量的提升作為其重要產品思路。


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當下消費者對於病毒的恐慌,特別是在疫情相對嚴重的城市,消費者難免會產生“心理後遺症”和預防心理。即便在疫情逐步穩定的一段時間中,參考2003年的“非典”疫情,公共交通受歡迎度下降,私家車地位上升的狀況也很可能再次發生,消費者也將重新審視車內空氣淨化功能的價值。


汽車也要N95 疫情催生“健康”成為用戶選車重要因素


跳出本次疫情,正因為2013年“霧霾”一詞的高頻出現,在隨後的幾年中,車內空氣淨化功能得到了快速升級,現如今車內PM2.5指數檢測與淨化系統,早已被提升至消費者選車的“T1”因素。


人們對車內健康安全的追求,也將推動汽車向安全健康的研發方向邁進。汽車將成為重要生活空間,已經是行業共識。隨著汽車科技的不斷髮展,車企對於汽車產品“第二個家”的“人設”已經全面展開。消費者對於汽車的基本需求,已經不再單純建立在“駕乘者安全”的基礎上,全方位生態淨化智能座艙,正在建立車內環境健康的全新生態。可以預見,用戶選車時,“健康”將與安全、外觀、配置、動力等等,成為重要的選擇因素之一。而這種“健康”的概念,將和對駕乘著生命體徵、健康狀態的監測,為駕乘著提供舒適的氛圍等等,共同組成一個新的體系。事實上,在汽車發展的100多年來,廠商和用戶對某一領域的重視,也是不斷深入的。


汽車也要N95 疫情催生“健康”成為用戶選車重要因素


早在三年前的亞洲CES展會上,奔馳Fit&Healthy智能健康概念車,便全方位打造了定製空氣質量調節、實時監測車內人員的生理數據的車內環境,同時,概念車還涉及座椅按摩、音樂香氛、隨車健康顧問等功能。雖然彼時,消費者的更多重點都放在奔馳把茶藝搬進了車內,但如今來看,奔馳對於車內智能健康的思考無疑是具有前瞻性的。


三年後,這種健康安全功能上的體現,正隨著疫情的發展與安全需求的進一步明確,而更加具體與細化。近日,廣汽新能源表示已投入超5億元研發資金打造“埃安智能生態座艙”,該生態座艙內包涵車內空氣濾淨、降噪、防輻射、疲勞監測等功能;未來還將配備如臉部情緒識別、生命體徵檢測、醫療大數據智能物聯等更多的健康科技。與吉利打造“全方位健康汽車”的理念不謀而合。


汽車也要N95 疫情催生“健康”成為用戶選車重要因素


汽車的智能化趨勢,影響著車企從研發到營銷的各個環節。造車趨向於C2M,客戶的選擇更多元化,面向不同場景,也會有更多的對應解決方案。具備健康功能的汽車,對家中有老人、小孩、體弱者等更高需求的消費者而言,不啻為非常重要的選擇。在監測和保障至於,對於有關健康的突發情況的反應處理,也可能會出現在這樣的場景化車輛中。


當然,“健康”也是個漸進的話題,升級濾芯不代表著健康。擺在車企面前的形勢依然嚴峻。疫情與寒冬之下,盈利能力本就下降的車企們,是否有足夠的精力去填補空白,打造車內生態這個長期項目,又會增加多少研發、人力成本,都需要在研發過程中不斷根據現實狀況儘快做出調整。否則,如果車企忽略了發展過程,直奔自身定義的“生態座艙”,恐怕投再多的精力在研發與營銷上,也只會讓消費者苦等無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