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小的宋国被称为宋朝,而金朝,辽朝这些强大的王朝却被称为金国,辽国?

平安中国742


宋朝称“朝”而不是称“国”,辽和金称“国”而不是称“朝”,这是争“正朔”的结果。


所谓争正朔,就是争正统。正统这个东西没有固定标准,以谁为正统,完全就是看谁有话语权,也就是看谁更能“辩”。

举例子说。

三国时期,刘备建立蜀汉,声称自己所建立的政权是汉朝的延续,是正朔,但当时的人都不认,因为曹丕建立的曹魏是从东汉朝廷直接禅让过渡的,并且后来晋朝的正统也是从魏国禅让过渡的,所以大部分人都认为曹魏是正统。

当时的人称呼曹魏政权为“魏朝”;而蜀汉政权则是“蜀国”,跟“汉”不搭边。

后人在谈起这段历史时,说的也是“魏晋南北朝”,而不是“汉晋南北朝”。

曹魏为正统,蜀汉为割据政权,这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都是共识。

但是到了南宋时期,由于大儒朱熹提出了新观点,于是蜀汉和曹魏谁才是正统,就有了新变化。


朱熹当时提出,蜀汉才是正统,蜀汉不是割据政权!他当时之所以要这么说,是为了证明偏安江南的南宋是正统,占据中原的金国是割据政权。有很强的政治目的性。

后来由于这种说法的搅局,在加上各种平话本和《三国演义》等小说的深入人心,所以曹魏就从“魏朝”变成了“魏国”,在平民老百姓心里跟蜀汉平起平坐了。

从“魏朝”变成“魏国”就可以看出,正朔这个东西根本没标准。谁是正朔,谁不是,关键就看谁更能辩,更能影响人们的思维。

再说宋朝和辽金。

其实宋朝和辽金,到底谁是正朔,历史上也有几百年的争论。

当时的人,也就是当时的宋人、辽人,都认为自己是正朔,对方是割据政权,即便宋朝与辽签订了正式条约,在官方上互相承认对方的正朔,但是在文人士大夫的心里,是不承认对方正统性的。

后来南宋与金国之间也是一样的情况,不做赘述了。



公元1279年,元朝彻底灭亡南宋,天下归为一统。起初蒙古人不在乎什么正统,但过了几十年后,蒙古人也开始咬文嚼字了,于是正统之论就被拿出来讨论。而这次讨论的结果是——把宋、辽、金都按正朔算。至于西夏、大理、西辽都按割据政权算。(正统修王朝史,割据政权不修史,所以现在没有西夏史,西辽史,后人只能在宋辽金的史书中了解它们的历史)

明朝建立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元朝时期正统之辨的结果被明朝的士大夫推翻,宋辽金正统问题的讨论成为当时明代士人华夷观念的一种表达方式和一个宣泄渠道。因此宋辽金三史的正统体系在明朝被动摇了。

清朝建立后,由于是异族入住中原,再加上顺治二年(1645年),顺治皇帝增祀了辽太祖、金太祖、金世宗于历代帝王庙中,无形中宣示了辽、金的正统性,所以清朝建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宋辽金都是正统,跟元朝时期的观点一样。

不过清朝皇帝的正统观并非一成不变,乾隆时期,由于乾隆皇帝亲口说:“夫宋虽南迁,正统自宜归之宋。至元而宋始亡,辽金固未可当正统也”。“夫辽、金虽称帝,究属偏安。”

给南宋的正朔地位定了性,所以从那时候到现在,北宋、南宋就变成了正朔,宋以“朝”称之,而辽金则变成了割据政权,只能以“国”称之。

PS:乾隆之所以给南宋背书,主张正统在宋不在辽金,是因为八旗入关百年后,统治者的正统观念已经发生蜕变,他们从北方民族王朝的立场彻底转向了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立场;所以在乾隆看来,清朝与辽、金这些北族王朝之间既没有任何传承关系,也没有任何共同点,清王朝的正统乃是来自于中原王朝的宋朝。



当然前面也说了。正朔这个东西完全就是看谁更能辩,没固定标准。乾隆说什么,难道就一定要听他的?没这个道理。所以到了当代,谁是正朔就又有了变化。

很多当代人认为,宋金辽都是正统,应以同样的标准对待。还有人认为金国是正统,原因是金国在中原建立政权,自古以来,得中原者得天下,南宋不在中原立国,凭什么称正统?并且南宋还曾对金称过臣。(这种观点有很强的目的性,你们应该懂)

总的来说。正统之论,因人而异,而且由于作论者本人的身份问题,常常会出现因人废论的情况。咱们现在说宋朝、金国,而不是金朝和宋国,这主要还是明清时期不承认辽金,承认宋朝是正朔的传统观念影响了当代人的结果。

当然由于观念是会变的,所以很难说以后的人认不认可这种正朔观念。正统,在史学家的笔下,也在百姓的心中。这个问题以你为准。


Mer86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网上刮起“黑宋朝”的风气,先是否认宋朝是大一统王朝,再就是否认宋朝在历史上的正统地位。这里就宋朝的“正统地位”说一说:

貌似三国鼎立格局的北宋、辽、西夏,为什么北宋是正统?

【从历史传承上说】

唐朝的正统地位没人质疑吧?唐朝之后、五代十国,再到北宋,这是一脉相承的。唐朝到五代的文化、政治、大部分人口、大部分土地,都被北宋继承下来了。历史传承方面,北宋的正统地位不可动摇。

辽国、西夏跟唐朝有继承关系吗?

契丹人只是唐朝边疆羁縻制度下的边疆小政权,在五代十国混乱期间,趁机坐大。即使它最强盛的时候,也仅仅是越过长城沿线而已,对着传统的中原腹地还只能远远观望。文化上、政治上、土地上、人口上,跟唐朝没有任何继承关系,何来正统说法?

西夏只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小小节度使,撮尔小邦,没有把它列入落草为寇的叛匪、能承认它是一个国已经很给面子了。

【史家绝对不答应把辽国列入正统】

虽然辽国在国史中地位貌似比以前提高,但是绝对不可能将辽国列入正统地位。最关键一点,就是它没有跟前朝的继承关系。要是把辽国列为正统,整个中国历史体系势必要推到重来。

一个正统王朝,前生后世起码都得有吧?

北宋的前身“五代”,五代的前身唐朝,一目了然、一脉相承。契丹的前生就“嘎仙洞”那点事,能扛起正统大旗吗?重构契丹之前两千年的历史?谁能做到?

这个理由金国同样适用,女真人的前生连“嘎仙洞”都没有,顶多算是继承契丹基础上,做到了一些发扬光大。

【再从人口、经济、文化方面说】

北宋人口最多的时候接近1.25亿;辽国人口最多的时候约900万;西夏人口最多的时候约300万。虽然不是说少数服从多数,但是,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别的人口差,这种情况下,谁来代表正统,还用说吗?

在公元1200年代,南宋人口约8000万,金国人口约5000万。人口差距仍然巨大,但也算是一个数量级。不过,要看到一个事实,金国虽然国祚119年,稳定统治的中原地区的时间,也就半个多世纪。这点时间,对于一个前无传承、后无继承的,仅仅占了半壁江山的国家来说,顶多也就一个割据政权。

【经济文化方面宋朝全面碾压辽国、金国】

北宋、南宋的商业活跃、文化繁荣、科技进步是用目共睹的。手工业方面,指南针、印刷术、火药这些新技术得到广泛使用。金融方面,纸币进入实用阶段,对外大宗贸易得到高度发展。 文化方面,唐宋八大家里面宋朝独占其六。

这里要说的是,不能因为军事对抗中的一时强弱,就否认宋朝的正统地位。

【北宋的历史地位】

北宋虽然相比唐朝,在疆域上缩水不少,但是中原王朝历来的核心区域,一直在北宋的有效统治下。

宋朝在疆域上没法跟唐朝一较高下,但是在经济规模、人口数量、文化繁荣这些方面已经全面超越唐朝,这才有了唐宋并称于世的说法,这也是北宋“正统”地位不容置疑的原因。当然了,这也是北宋被承认“大一统王朝”地位的原因。


尔朱少帅


我是小南史,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很多人都存在疑惑,其实仔细思考一下,相信大多数人都可以理解,那么为什么宋朝可以列入正统的朝代,而金朝,辽等等却不能被列入呢?

当时的宋朝,最大的时候,还没金朝的疆域大,南宋的时候,小到大概也就是比西夏,大理这些地方大了那么的一丢丢,那么在疆域上,宋朝可以说是完全没优势,评价一个一个政权是朝(代)还是国,并不是只看疆域,其实包含了很多在内。

第一、从中国的历史说起了,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大一统是在秦朝的时候开始的,当时秦朝时最大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此以后,大家都将秦朝那个时候的疆域认作是固有疆域,这里指的是占有黄河流域及长江流域,这也就是为什么宋朝是正统的一个重要原因了。

第二、当时那个大环境下,宋朝的建立无疑给了混乱时代的一个终结,汉人建立起来的宋朝还是屹立不倒的,二宋合计三百余年,并且北宋在辽国面前虽然没能开疆拓土,面对强大的辽国,宋朝疆域依然在曾经秦朝所打下的疆域范围内。辽国和西夏在当时的人的心中就是这些国家占领的都是汉人的领地,所以也就有了后来的收复失地的诗词了,他们口中的失地就是当时被割据占领的各国。因此,在宋朝那个时代,西夏、辽国及金国顶多就算是少数民族占领割据我汉人的土地,所以最后还是宋朝占据正统地位。

第三、继承,北宋是宋太祖通过陈桥兵变所建立的,所以北宋继承的是后周,后周继承的是后汉....后梁,最终继承的是唐,就象宋以前认可三国(魏、蜀、吴)里正宗的是魏国一样,证据就是历代帝王图里曹丕是帝,刘备孙权只是蜀主、吴主。

总结一下就是,不管从哪方面来讲,承上启下的始终都是宋,所以才会叫宋朝或者宋代。


小南史


宋朝是我国唯一一个两次亡于外族的王朝,一次就是北宋末年靖康之耻亡于金国女真人之手,另一次就是南宋末年崖山海战失败后亡于元朝蒙古人之手。究其原因就是两宋时期失去了北方的屏障——燕云十六州,导致北方的铁骑能够轻易南下,宋朝的步兵很难阻挡。所以在两宋时期基本上是不存在一朝独大的情况的,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一样强大。除去西夏不说,我们可以发现同样不弱于宋朝的金辽两国并没有称朝,而是称国,这是为何呢?要知道北宋巅峰国土只有280万平方公里,南宋就只剩下200万平方公里了,而金国有361万平方公里国土,辽国有489万平方公里国土。这么一比较,两宋简直是太“弱小”了啊。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朝”和“国”的区别。一般只有继承正统的大一统王朝才能称作“朝”,不满足这个条件的一般称作“国”,就像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前秦国只能称为“国”,统一天下后则称为“朝”。再比如东汉灭亡后继承了东汉正统的曹魏也没有叫做“魏朝”,而是叫“魏国”,就是因为当时魏国不是大一统王朝,同时期还有蜀汉和东吴两个国家。我国虽然拥有着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但其中也是分分合合,能够完成大一统成就的王朝数的过来,无非是秦朝、西汉、东汉、西晋、隋朝、唐朝、北宋、元朝、明朝、清朝。其中北宋算是比较有争议的,因为它没有收复燕云十六州,没有完全统一汉人聚居地。但若是结合当时五代十国乱世的背景,赵匡胤能够基本上统一汉人聚居地已实属不易,而且北宋正统继承于后周,而五代的正统都承继前朝,也就是说后梁继承唐朝、后唐继承后梁、后晋继承后唐、后汉继承后晋、后周继承后汉,最终正统传到北宋,所以北宋称“朝”情有可原。这时候的辽国和金国仅仅只是周边政权,不是华夏正统。

但是到了南宋时期就不同了,按道理金国灭亡北宋,统一了中原,理应继承北宋正统,可北宋皇室又南渡新立南宋,也自称继承北宋正统,那么究竟谁为“朝”就没有定论了。可出于文化层面的考虑,我们一般依旧把南宋作为“朝”。金国虽然灭亡了北宋,但统治阶层并不是汉人,文化制度什么也与汉人王朝有异。而自唐朝衰弱后,又历经了数十年的五代十国的混战,好不容易出了一个比较稳定的汉人王朝——北宋,人们对于宋朝的认同感也就更强。加上宋朝时沿袭的唐朝的制度,统治方式也是汉人熟悉的,这是汉人政权的传承。南宋即使丢失了中原,其统治阶级也是继承北宋,可以说两宋就是一个王朝,那么北宋为“朝”,南宋自然也为“朝”。在多个政权共同存在的情况下,谁继承了汉族文化,传承了中华文明,谁就是“王朝”。


风尘讲历史


国与朝的概念确实有不同。

举个简单的例子,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林立,有晋国、楚国、秦国、齐国等。在它们之上,是东周。东周是周朝的一部分。

换言之被后世承认的大一统王朝,一般称为“朝”。

又如,秦国与秦朝不同。秦国是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其著名国主又秦孝公、秦穆公、秦昭襄王等等。秦朝是秦始皇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传之二世而亡。

有人说,秦二世之后,有子婴继位。秦朝还没有灭亡。事实上,子婴继承的,是关内之地,既原先秦国故土,因此,子婴只是秦国国主,并非秦朝皇帝。

但是,中国古代大体都是尊崇汉族政权,贬斥其他少数民族政权的。

赵匡胤建立北宋,定都开封,之后南征北战,一统黄河、长江流域。其疆域与秦朝相比,与唐朝安史之乱后土地相比,差别不大。

因此,在史书上,公认宋朝是大一统王朝,是华夏正统。

至于辽国、金国、西夏等等,就算实力强大,金国甚至一度压服南宋,让南宋称臣,但是,中国历代以来,都是以汉民族为正统,南宋为北宋延续,自然也被奉为正统。称南北宋为宋朝,称呼辽、金为国,是很正常的。

古代人与我们不一样。我们现在都已经有五十六民族是一家,大家平等相处的观念。古代人可不是这样。像孙中山先生,打出的反清旗帜,那就是“驱除鞑虏”,依然是以汉民族正统作为号召。


叶之秋


这就是大汉人的自大心理反映。

在汉人的词典里,

朝的概念显然比国大。

例如,周朝,它的帝王实行分封制,统治了几百个国家,管制了几百个(诸侯)国王。

最后,小小的诸侯秦国征服了所有诸侯国,升级为大一统的秦朝,秦王升级为皇帝。周朝被取缔。

朝的概念比国正统正宗。

我们常说改朝换代,例如,周朝被秦朝取代,中国从春秋战国的诸侯割据松散时代,进去了大一统的封建集权统治时代。

可没有改国换代之说。

在汉人坐大的汉朝、唐朝,敢于与之作对的异族,根本就会不承认他们拥有国家,而称为游牧流寇或蛮夷。例如匈奴、突厥、高丽。

在汉人失势的晋朝,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游牧部落造反,在北方建立了数十个割据政权,晋朝失去了西北半个中国,而仍然以朝自居,被迫称那些胡人政权为国家,统称为东晋五胡十六国。还来鲜卑人统一了五胡诸国坐大,才无奈将他们升级称为北朝。

在北宋,国土面积已压缩到长城、华北平原以南,北边被契丹、女真人分别控制,但汉人控制的地区仍称为宋朝,而契丹、女真人控制的地区只能称为低一等的辽国和金国。

到了南宋,国家已被压缩到江南一隅,但仍称为宋朝。而女真人、党项人、蒙古人占领的地区只能称为金国、西夏、蒙古国。

直到崖山之战南宋玩完了,蒙古统治了中原,把它列为了蒙古帝国四大汗国之一的大汗汗国,由于汉人没有了政权,又不愿意承认大中华是区区一个国家,才采用了元朝名称来自我安慰。

现在中国人的模糊概念里,元朝就是蒙古帝国。但蒙古人内心并不会认可。他们内心里的蒙古帝国比中国更庞大,不仅仅有控制东亚中原的大汗汗国,还有控制欧洲、中亚、西南亚的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和伊尔汗国。


谌人


中国历史的排序,人们常说唐宋元明清,从没听说唐金元明清或唐辽元明清的。为什么要这么排序呢?主要在于谁是中华的正统王朝的问题。

自夏朝开始,中国上古就以华夏自称,华夏文明的特点就是农耕文明,发祥地在长江与黄河两岸,经过上千年的孕育和发展,诞生了儒家思想、法家思想和道家学派等等的具有华夏民族特点的思想文化意识。于是,在秦朝以法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汉代以后便以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直至今天,这些形成于两千多年前的学术思想还在起着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作用。

有人说,辽国和金国一度超过宋朝占据北方大片土地,比宋朝要强大。辽金应该算作中国历史上的正统王朝。实际上这种理解是错误的。虽然辽和金都曾统治北方很长时间,但在文化上,辽金却几乎没有融入华夏文化,也未留下足够的文献替代宋朝成为那一时期的正统。

实际上,在东方这片神奇的土地上,除了华夏文明,其他文明都不足以立足五千年不倒。可以说契丹和女真所建立的辽金,除了能够以武力征服中原外,在文化统治上几乎是空白。如果把宋朝比喻成精神贵族,辽金不过是没有一点精神食粮的小瘪三。因此,辽金无法和宋朝相比。

至于元朝嘛!因为他灭了宋朝,直接统治了整个中国,并继承了中国封建王朝的统治手段。但由于其血液里始终存在着游牧民族的基因,在短短的八九十年也就灰飞烟灭了。而清朝因为完全融入华夏,则统治中国近三百年之久。所以啊!辽金不能成为中国正统王朝的原因,不在于他有多大的疆土,而在于他什么统治文化。两个吃生肉的胡虏民族岂能算作中国历史的正统王朝?





若愚趣谈


趣谈唐宋元,胡侃元明清!

金国和辽国这两个国家非常的强盛,主要表现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行军、特别能打仗,可是除了军事方面的强盛之外,经济方面一塌糊涂。

一个只有军事强盛,却不能够带来经济强盛的王国,哪怕表面上看起来再辉煌再厉害,依然很难成为正统王朝。

事件回顾

我们来看一下,金国、辽国、宋国这三个国家有什么区别呢?

当我们用军事数据来细细分析的话,就会发现一条非常有道理并且可以称之为至理名言的话:金国打过宋国,而且把宋国打的不要不要的;辽国打过宋国,也把宋国打的不要不要的。

按照金国和辽国这两个国家的军队实力来看,似乎他们只需要拿出1/5~1/10的军队总实力就可以打的宋朝退避三舍并且俯首称臣。

而宋朝通过一系列的军队作战以及军队指挥行动,再一次向世界证明,懦夫是怎样炼成的,自己不但打不过金国和辽国,甚至还有足够大的胆量向他们俯首称臣,这样的勇气一般人可真的学不来。

可是如果一个国家通过军事实力就可以排一个大小个的话,明显是不切实际的,因为任何一个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比拼,往往看的是综合国力。综合国力,最主要的一点就是经济实力。那么宋国、金国、辽国这三个国家,哪一个国家有经济实力呢?

我们举一个例子:在南北宋时期,普遍开通了大量的夜市,什么叫夜市呢?类似于我们现在晚上10:00~12:00,去街边随便去吃一些零食一样,北宋时期就已经有了这种夜市,并且非常的发达。

与此同时,金国和辽国这两个国家在干什么呢?非常抱歉,他们尽管已经脱离了茹毛饮血的时代,可是连像样的一口铁锅都造不出来,对他们而言能烤着吃一些羊腿、羊肉就已经算得上是天大的恩赐了,又怎么敢祈求满汉全席呢。

没错,这就是事实

问题的关键又来了,国和朝这两个字有区别吗?

好像我们称宋朝也是宋朝,称宋国也是宋国,但很少却称金国为金朝、辽国为辽朝,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朝是更适应于华夏正统。

换句话来说,当我们称宋国为宋朝的时候,就已经默认了南北宋是华夏的正统,也正是因为南北宋是华夏正统,才会出现在华夏历史当中,并且以唐宋元明清这5个序列作为唐朝以后的帝王序列。

这也再一次向世界证明甭管你有多么大军事实力,当经济实力没达标的时候,一切都是虚妄之谈,只有把经济跟上了时代的步伐,并且能够成为同时代排名第一第二的存在,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大一统的王朝,才有可能受到世人的尊重。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希冀大家点赞、评论、关注,小生在此谢过!】


趣谈唐宋元明清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国家实力,二是文化认同

一国家实力来讲,宋朝并不算弱,在经济文化上甚至可以说是整个古代封建王朝的顶峰,而人口也是达到了历史上的巅峰,即使是军事上也表现不俗。

之所以被诟病军事实力孬弱,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身边邻居的实力过于强大。以汉唐为例,西汉时期的主要外患为匈奴,唐朝的主要外患为突厥。

匈奴与突厥虽然都曾作为草原的霸主,称霸一时,但就本质而言还是松散的部落制集合体,既没有形成国家体制,更没有共同的文化认可。所以即使匈奴与突厥再强,也只是在军事的一时强横。

而宋朝面对的契丹却截然不同,契丹立国早于宋代数十年,虽然没有完全脱离部落的窠臼,但已经有了国家体制的雏形。同时由于获得部分北方豪族的支持,因此在技术文化上双方间的差距也已经没有之前巨大了。

要知道东汉的凉州羌乱是为其灭亡埋下了导火索;极盛时期的隋唐为了灭亡刚刚形成成文法的高句丽也基本掏空了整个国库,甚至还导致了隋朝的覆灭。面对一个比高句丽实力强大无数倍的辽国,失去燕云之地的北宋尚且能够与其平分秋色,由此可见宋朝绝不是用一个“积弱”可以概括的。

二文化认同来讲,宋太祖赵匡胤立国后对文化的尊重以及对士大夫的优待,自然得到了文人的承认。而且北宋占据了传统意义上的中原之地,包括洛阳,长安等汉唐古都都在其掌握中,而失去的燕云之地,是因为后晋的“儿皇帝”石敬瑭丢失的。

本质上与宋朝并无直接的责任,从某种意义上,有宋一代一直在为恢复故土而做的努力,也正是北宋在彰显自身正统地位。

同时这种认同感在士大夫阶级体现得淋漓尽致,陆游曾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写道:“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要知道“轮台”位于汉代西域都护府,失去已经近数百年了。而生活在南方的陆游,更是从未见过,而之所以有如此强烈的共情,也正是基于这种文化的认同。


壹页历史


我的理解是在历史上能够称为朝代的都是能够承上启下的一个时代,这是史学家为了方便记载历史时间而划分的,宋朝之所以能称为朝,是因为大宋能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把宋作为记载一个时代的标尺。

辽比大宋建国更早,是契丹一族崛起于北方建立,但是他并没有延续性,随着金的崛起,契丹一族逐渐没落,最后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金国亦然如此。反观大宋,他代表着一个时代,自宋太祖建国,北宋建立,和辽国并存。辽被金所灭亡,南宋又与金并存,直到被元灭亡。宋起到了上接五代十国,下起元朝的作用。自秦始皇建立结束战国时代,进入第一个大一统的时代,中国的王朝都有延续性,汉继秦,汉灭亡,有了三国,大家看,三国就没有称为朝,因为三国并存,所以所以三国并称为一个时代,如果说这三国可以拿出一个作为三国时代的时间标尺的话,我认为应该是曹魏,因为曹魏可以下接两晋,然后南北朝再次作为承上启下作用的标尺,隋朝再次一统天下,虽然只有两代,但仍然可以作为标尺。然后是唐朝,在就是五代十国。 因此,史学家一般把中原王朝作为标尺。

所以,称为朝代的国家都是能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把这样的国家作为记载历史的标尺,便于记载历史的准确时间,跟是不是汉统没有必然的关系,秦朝隋朝两代而亡,元朝虽然时间只有90年,更不是汉统,也一样称为一个朝,而不是蒙古国。

觉得有道理给个赞谢谢

扩展资料

在中国朝代中,被当前史学界普遍认为中国的正统朝代包括:

夏朝-商朝-西周-东周-秦朝-西汉-东汉-曹魏-西晋-东晋-北魏-南朝-隋朝-唐朝-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南宋-元朝-明朝-清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