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青少年學生該追的什麼樣的“星”?

應該引導青少年學生追星,但“小鮮肉”“花瓶”不在此列

去年年底,今年年初,一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國,至今仍未出現拐點。在抗疫第一線,兩位老人,備受關注,他們是中國科學院院士鍾南山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由於在新冠肺炎肆虐過程中,他們睿智嚴謹,敢於直言,在抗擊這一流行病的鬥爭中,成為穩定人心的“海神針”。

最近一段時間,網絡上流傳出李蘭娟院士的一段話(是否真的是李蘭娟院士所説,未見正規媒體報道。但這些話,確實是振聾發聵,發人深省):

疫情過後,我們希望國家為青年一代樹立正確的人生取向和價值觀!要把高薪、好名聲留給科研、醫療、軍事等德才兼備的人,真正推動國家發展進步!希望政府控制娛樂圈中所謂的“明星”……

新冠肺炎疫情下,青少年學生該追的什麼樣的“星”?

�\u0001\u0015

那麼,青少年學生該不該追星?該追什麼樣的星?如何對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進行正確的引導?

下面,三水三心從這三個方面,來做一些分析:

首先,鼓勵青少年學生追星,有歷史、現實和未來的必要性

很多人認為“追星”是個貶義詞,其實,換一個說法,追星,其本質是一種英雄崇拜。

魯迅先生去世之後,郁達夫在追悼的時候說“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在這裡,“英雄”,完全可以換成“明星”,我們甚至可以說“一個沒有明星的民族是不幸的”“一個不追明星的民族,也是不幸的”。

早在人類矇昧之初,人類就開始追星,那些孔武有力的、打獵厲害的,就是星。比如,在希臘神話中,特洛伊戰爭的中希臘軍的傑出戰士阿喀琉斯,特洛伊戰爭結束之後的奧德修斯,數千年來都被人們傳唱——這不是追星是什麼?

在中國古代,補天的女媧,嘗百草的神農,不也是人們歌頌的對象嗎?那個窮困潦倒周遊列國的孔子,身邊始終有一群追隨的人——這不是追星是什麼?

就以現在的抗擊新冠肺炎戰役為例,八旬高齡的鐘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不是被刷屏了嗎?

這不是追星,又是什麼?

從教育學的角度來看,心裡有一個明星,就會在不自覺中,模仿其行為,依循其足跡,瞭解其人生——這,不就是榜樣的作用嗎?不就是“最好的教育是感染”的生動詮釋嗎?

所以,我可以斷定,“追星”是人類歷史中的固有現象,過去、現在和將來都必將存在!自然,對於學生追星,我們不但不應該制止,反而應該鼓勵,因為追星,有利於樹立遠大目標、有利於增添動力,還有利於培養自身興趣。

新冠肺炎疫情下,青少年學生該追的什麼樣的“星”?

其次,引導學生選擇性追星,有現實的緊迫性

從詞源學的角度來看,明星本指的是“明亮的星”,《莊子·盜蹠》:“目如明星,髮上指冠。”,後來又指“織女星”“啟明星”“彗星”等等,再後來,用來比喻傑出的人或文化、科學等方面的珍品。

雖然“英雄”“明星”有些語境下,是可以互換的,但事實上,我們卻在歷史的長河中,賦予“明星”以另外的含義——明星,已經被意義消減,成了“名氣很大的演員、運動員”,而近些年來,更有隻指“演員”的趨勢。

所以,對於追星,我們需要的是,引導學生有選擇性的追星,而不是一味制止,畢竟,英雄崇拜,本來就可以起到榜樣的示範和引領作用。

但很不幸,我們現在所謂的追星,意義已經窄化,而現實中的追星,也成了對演藝明星的盲目崇拜的代名詞。

君不見,有多少的學生,語言、髮飾扮演某明星,甚至有人為了去見明星一面,離家出走,甚至自殺!以至於有人哀嘆“將軍孤墳無人問,戲子家事天下知”!

結果,這些所謂的“明星”,除了有一張漂亮的臉蛋、姣美的身材外,其它別無長處,甚至還有些人男不男女不女,所謂的“小鮮肉”“花瓶”。

甚或至於,有的所謂的明星,私生活紊亂,比如某小璐、某蓉,還有偷稅漏稅、違法亂紀,比如某冰冰——這些亂象,三天三夜可能都講不完。

你說,追這些人,有用嗎?有意義嗎?

但那些為國家為民族作出重大貢獻的人呢?比如兩彈元勳于敏,比如把一生奉獻給教育的於漪,讓全國人民吃飽煩的袁隆平,再比如“國士無雙”的終南山、李蘭娟,還有那些不顧自身安危戰鬥在一線的醫務人員……

對於這些“明星”,我們不但要引導學生追,還要引導學生學!

所以,對於追星,我們不是禁止,而是要有所選擇。

新冠肺炎疫情下,青少年學生該追的什麼樣的“星”?

三、爭奪下一代的戰鬥早已打響,全社都需要戮力同心

俗話說“前人強不如後人強”。主席說“世界是我們的,也是你們的。但歸根結底都是你們的”。青少年一代,是國家民族的希望,依靠這些追尋著那些本身就不著邊際的娛樂明星的下一代去建設國家,可能嗎?

我們該如何利用“追星”的心理(本質上是“英雄崇拜”),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呢?

1.學校引領——學校要採取多種形式的活動

“國運繫於教育”,學校教育是重要的教育形式。作為學校,要利用各種契機,採取多種形式,對青少年進行正面的思想引導、價值培養。國家現在提倡德智體美勞“五育共舉”,學校作為一方淨土,要少一些功利之心,多一些教育情懷。

比如,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學校就要整理各種感人至深的場景,用鮮活的形式,呈現給學生——正式開學第一課,就是最好的教育契機。

而一些高年級的,特別是初中高中,可以採取一些辯論等形式,引導學生,多角度認識。

2.家庭引領——父母要率先垂範

不客氣地說,中國教育,最薄弱的環節,其實是家庭教育。現在,80後、90後家長已經比較普遍,他們自身,可能就是追星一族。

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要以身作則,率先垂範。近些年來,一些追劇的家長,不在少數。比如,前段時間流行的《三生三世》《香蜜沉沉燼如霜》,很多家長,眼不離屏幕,手不離手機,言必稱某星,這對於孩子的影響,是可想而知的。

3.社會引領——社會要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

作為社會層面,要大力淨化網絡環境——前天出現的網絡教學事故,就是一個寫照。我今天參加一個視頻會,會上就出現了那種不可描述的動畫,試想,這對於孩子,有何影響?

現在的明星,出場費動輒幾十萬幾百萬,拍一集電視,甚至有天價——他勞動一天,相當於普通勞動者一輩子,這種影響,何其大也!

就是他們出行,往往是保鏢們前呼後擁,fans們呼天搶地,既佔用公共資源,還浪費無數的人力物力。

結果,出現了特殊狀況,治病救人的,不是他們;熬更守夜的,也不是他們。

不客氣地說,好處他們佔盡,遇到困難他們早就逃之夭夭——我一直不能理解那些所謂的fans,有錢供奉給明星,出了問題找國家,這是什麼邏輯???

所以,建議有關部門,藉助這一次疫情,對演藝界某些不正常的高收入,於以限制;對那些保家衛國、強國富民的行業、傑出貢獻者,予以獎勵,這樣,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才能健康發展。

最後,再次藉助郁達夫先生的話“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個有英雄卻不知敬重愛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藥的。有了偉大的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


新冠肺炎疫情下,青少年學生該追的什麼樣的“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