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果蔬電商交易激增近4倍

疫情期間,道路封閉、運輸受阻、居民小區幾乎處於封閉狀態,零售商鋪大面積關閉,導致城市中的果蔬供不應求。這使得曾經奄奄一息的生鮮電商迎來了反轉式的爆發增長。

疫情期間果蔬電商交易激增近4倍

據各公司披露的數據顯示:每日優鮮的實收交易額較去年同期增長321%;叮咚買菜的訂單量同比激增超300%;美團買菜在北京地區的日均訂單量是節前的2-3倍;而盒馬鮮生在廣州、深圳、成都等地的訂貨量達到平時的5-10倍;京東到家的全平臺成交金額同比去年暴增超374%。

要知道,僅僅幾個月前,生鮮電商還處於瀕臨“倒閉潮”的邊緣,而此時已冰火兩重天,生鮮電商成為炙手可熱的香餑餑。有業內人士預測,生鮮電商將藉此機會成就果蔬交易的線上新常態。

疫情期間除了口罩等醫用物資,最好賣的莫過於果蔬,各大電商平臺也使出“十八般武藝”,大力賣貨的同時爭搶線上流量。近日,淘寶上線“吃貨助農”會場, 淘寶平臺官方主播與山東、四川、浙江等多地農民“連麥”,共同推介滯銷的農產品。京東則宣佈開通全國生鮮產品綠色通道,專門提供冷鏈專項支持,且優先派送。拼多多也於同日上線專區,覆蓋來自400個農產區230多個貧困縣的農產品,並補貼5億元保障特殊時期農戶收入。

消費者不出門採購,也讓消費需求從線下大量轉移到了線上。淘寶吃貨官方平臺表示,一場直播下來,草莓銷售近6000斤。3天時間,僅“吃貨助農”頻道銷售農產品已超過300萬斤。拼多多方面也表示,“抗疫農貨”專區上線首日,農產品訂單量就突破了600萬單,遼寧丹東的草莓、山東煙臺的蘋果等120多種農產品訂單量過萬。

然而,果蔬電商的爆發式增長並未僅限於這些已在市場存在數年的生鮮大鱷,由於受到疫情的重創,部分實體企業也開始展開“自救”行動,進軍電商行業。途牛、聯通等曾經的生鮮“門外漢”也看到了電商發展的紅利,紛紛殺入生鮮電商,使得電商平臺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

正如美國作家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所說,黑天鵝事件中總有人受益,而這次疫情事件中受益的則是生鮮電商。

部分內容來自網絡

關注微信公眾號:水果觀察( ID:Fruit_observer )獲取更多行業資訊及行業深度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