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员工”火爆,特殊时期市场的有效性依旧成立

战疫评论68 |“共享员工”火爆,特殊时期市场的有效性依旧成立

蒋璟璟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国内许多企业面临一次巨大考验。非常时期,企业该如何破局成为这场战“疫”突围的关键。而最近,不少公司都在尝试“共享员工”模式。

所谓“共享员工”模式,背后的道理很简单。特殊时期,餐馆、商场、影院等大量停业,员工无工可做、无薪可拿;而与此同时,某些电商尤其是生鲜平台、买菜APP则是订单爆棚,配送员人手严重不足……为此破局,市场自发的资源配置功能再次发挥了作用,电商和餐馆一拍即合,餐馆服务员等暂时变成了电商配送员。应该说,这是一个三赢的方案,餐馆减负了,员工有收入了,电商的人力缺口也填上了。

乍听起来“共享员工”的概念很新颖很高大上,但是其内核实则是很原始、很古老的,从本质上说这就是“临时打短工”,而从法律定义角度来理解,就是“短期劳务合同关系”“员工租赁关系”。“共享员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享,而是待岗员工“留职”另谋出路。应该说,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办法。

在一个正常的商业社会中,各行各业雇员劳动量高度饱和,是不存在太多“员工共享”可能的。

不管未来如何,至少在当下,“共享员工”的新业态,让我们再次看到了市场的力量。即便在此特殊时期,市场无形之手配置资源的有效性也仍然是成立的。而共克时艰,就是要用好市场工具、市场机制,就是要多些合作互助、多些抱团取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