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無僅有的四鎮節度使,掌控萬里邊疆,原來是唐玄宗的乾兒子

唐開元二年(公元714年)十月初十,左羽林將軍,隴右防禦使薛訥率領大軍來到武街驛(今臨洮東),與吐蕃軍隊發生了連續激戰,均大獲全勝。

薛訥是名將薛仁貴之子,即薛丁山的原型,這次戰鬥就是歷史上真實的薛丁山徵西。

戰鬥中有一件很不幸的事情發生,薛訥的先鋒大將王海賓不幸英勇犧牲了。

絕無僅有的四鎮節度使,掌控萬里邊疆,原來是唐玄宗的乾兒子

唐玄宗在戰後接見了王海賓的家屬,很喜歡王海賓的兒子王訓,又因為是烈士遺孤,就收為了義子,改名為王忠嗣,養在了宮中,陪忠王李亨讀書練武,時常用漢朝霍去病的故事來勉勵他。

這個孩子後來就是前一段時間爆火的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王韞秀經常提到的自己的父親。

時間很快就過去了,當年只有九歲的稚童長成了大小夥子,史載其雄毅寡言,有武略。唐玄宗經常與他聊天,有時候也談論兵法,王忠嗣都能很好的回答,唐玄宗很高興,當面誇獎他是名將胚子。

開元十八年(730年)的時候,已經長大的王忠嗣不能再呆在宮裡了(皇帝的親兒子長大後都不能呆在宮中何況王忠嗣這個乾兒子呢)。

唐玄宗覺得王忠嗣不但是自己的乾兒子也是自己親傳的入室弟子,自己學了那麼多兵法是沒有辦法親自上陣去廝殺了,就讓王忠嗣這個徒弟去吧!

就任命他擔任兵馬使,光榮參軍跟隨河西節度使蕭嵩出去打仗,不過畢竟是自己親自養大的孩子,心疼,悄悄囑咐蕭嵩別給他太重的任務,別回頭再吃了虧。

絕無僅有的四鎮節度使,掌控萬里邊疆,原來是唐玄宗的乾兒子

王忠嗣卻沒有辜負唐玄宗這些年的親自教導,他聽說吐蕃贊普這時正在一個叫玉川的地方閱兵,就打起了主意:當初你們弄死了我爹,今兒我也得想辦法弄死你們!

王忠嗣就帶著自己部下的三百精銳騎兵,趁著晚上趕到了玉川向吐蕃軍隊發起了突然的襲擊,吐蕃軍隊最近忙於迎接領導視察,根本沒想到會有人來偷襲,一時大亂。王忠嗣趁著夜色斬殺了上千名吐蕃軍,還俘虜了四千多人,牛羊不計其數,可惜吐蕃贊普腿腳利落,跑了! 這是唐蕃戰爭史上少有的一次騎兵突襲斬首行動,

唐玄宗很高興,認為王忠嗣可以和霍去病媲美,自己親自教出來的徒弟怎麼看都喜歡。

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唐軍兵分三路向吐蕃發起了進攻,取得了勝利之後在黃河左岸修築城池作為以後固守的要塞,吐蕃軍隊集結了三萬精銳進行反撲。

絕無僅有的四鎮節度使,掌控萬里邊疆,原來是唐玄宗的乾兒子

危急時刻,已經是左威衛郎將的王忠嗣掄著大刀片子率領敢死隊就衝了出去,不顧吐蕃軍隊密集的箭雨,一直衝進了敵人的陣地,左劈右砍,誰敢擋著就砍死誰,衝亂了吐蕃軍的陣型,砍死了幾百人,其餘唐軍士氣大振,全線出擊,大破吐蕃軍隊。

唐玄宗聽說以後樂的不行不行的,升王忠嗣為左金吾衛將軍。後來又提升為左羽林軍上將軍。

要不說這朝中有人好做官呢,要是朝中這人不但是皇帝還是自己的老師和乾爹就更好做官了。後來的王忠嗣又多次被提拔,成為了獨當一面的方面軍主將。

開元十八年(740年),任代理河東節度使。

開元十九年(741年),任朔方節度使。

武則天當政的時代,由於政治上的原因造成國內名將凋零,對外戰爭的成績一直不是太理想。尤其是北方的契丹人佔據了突厥故地,唐軍幾次征討都宣告失敗,逐漸成為了唐帝國的心腹大患。

唐天寶元年(742年),開元盛世之後的唐帝國國勢正處於巔峰時期,唐玄宗命令王忠嗣率領著十萬名騎兵北出雁門關,尋找契丹主力決戰。

絕無僅有的四鎮節度使,掌控萬里邊疆,原來是唐玄宗的乾兒子

契丹這些年沒吃過虧,聽說唐軍來了也不含糊,聯合奚族湊了二十萬人,在桑乾河迎擊王忠嗣的部隊。

王忠嗣一點沒客氣,三戰三捷,殺的契丹和奚族聯軍全軍覆滅,所有的部族震懾於王忠嗣的威名,排著隊向王忠嗣投降,從此乖乖的放馬牧羊上貢,幾十年也不敢再作亂了。

這一年,留在大唐的突厥殘部又打起了建國的主意,唐玄宗下旨命令他們投降,他們不幹,王忠嗣派兵嚇唬他們,這才老實了一點,上表請降。

王忠嗣知道這些人不是真心投降的,就秘密說服了回紇等幾個部落,向突厥人發起了進攻,突厥人大敗。王忠嗣抓住戰機命令部隊出擊佔便宜去,他的部隊穿越沙漠,把西邊的突厥部族都給俘虜了,首領都老老實實的向唐朝投降。

天寶三年(744年),王忠嗣再次出兵北進,一直攻擊到了薩河內山,突厥殘餘的十一個部落被迫投降。

從此,突厥作為一個民族徹底的消失在中國的歷史之中了。

絕無僅有的四鎮節度使,掌控萬里邊疆,原來是唐玄宗的乾兒子

天寶五年(746年),唐玄宗任命自己的這位愛徒為朔方,河東,河西,隴右四鎮節度使(當時大唐也只有九鎮節度使),統帥大唐精銳邊軍達26萬,掌控萬里邊疆,後來赫赫有名的郭子儀,李光弼,哥舒翰,李晟等重將此時都在王忠嗣麾下,還只是底層軍官,後來經過王忠嗣的提拔才嶄露頭角。

這種榮耀與信任在整個大唐歷史上也就只有王忠嗣了!

王忠嗣始終沒忘記自己父親的死,當上四鎮節度使以後,就在北方大量收購軍馬充實河西,隴右方面。憋著再多弄死點吐蕃人。

這一年,準備就緒的王忠嗣得到了唐玄宗的授命,集中主力軍團向吐蕃人發動了攻擊。雙方在今天青海的著名旅遊勝地青海湖展開了主力會戰。

這一次,王忠嗣終於達成了自己多年的心願,大破吐蕃軍主力,吐蕃兩位王子都戰死了。隨即乘勝追擊,再次在積石會戰中全殲吐蕃殘部,俘虜吐谷渾人八千多,吐谷渾投降,吐蕃多年來在青海甘肅地區的堡壘全被摧毀,解除了吐蕃對河西的威脅。

絕無僅有的四鎮節度使,掌控萬里邊疆,原來是唐玄宗的乾兒子

你們當年敢弄死我爹,今天我就得把你們全都給弄死!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血債自然要用血還!

後來的王忠嗣因為政治上的原因失去了唐玄宗的信任,年僅四十五歲就暴死了,十分可惜。

夜雨霖鈴的入川路上唐玄宗或許會想起自己曾經鍾愛信任的義子和弟子吧:如果,他今天還在,又怎麼會讓我經歷輾轉紅顏馬前死的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