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提高農民種地收入,水稻收購價格提高到2.5元/斤,零售價4元/斤,你能接受嗎?

有點意思的事兒


提高農民的收入不是糧食收購價格問題,是落後的生產方式問題。我國的糧食價格已高出國際糧食價格,單純提高糧價無非是在刺激通脹,反而會損害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國家的城鎮化建設就是在轉移農村的富餘勞動力。只有提高糧食的生產效率農業才有出路。


淡泊寧靜3184


不是我能不能接受的問題,而是上調水稻收購價農民能不能獲利的問題。

現在水稻種植利潤低,農民不願意種水稻,並不是因為收購價格低的關係。實際上從國家歷年來的最低收購價就能看出來,水稻的最低收購價其實是在不斷上漲的,但問題是這種上漲並沒有給農民收入帶來實質上的增長。

數據顯示,從2004年到現在,水稻收購最低價從0.7元漲到1.2元,看起來漲了70%左右,農民收入也應該增加70%,但問題是市場上的其他物價上漲的更多。還是拿水稻距離,國家從農民手裡的收購價從0.7元漲到1.2元,但超市裡的大米價格從1元漲到了3元,上漲幅度高達200%。

所以對水稻收購價上調,最終受益的並不是農民而是中間商。

實際上想要提高農民收入,還應該從降低種植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方面著手。

現在之所以感覺水稻收購價過低,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種植水稻的成本太高了。農民辛辛苦苦種水稻,結果賣化肥的錢都不夠,這樣下去誰還願意種水稻。

就拿水稻來說吧,種一畝水稻在刨除成本之後,最多也就能掙個1000塊錢,而且中間要是碰見什麼極端天氣,很有可能田裡的水稻就全部沒了。我小時候就是這樣,每次下雨天就害怕漲洪水,把田裡的水稻淹死了;要麼就擔心收割的時候颳大風把稻穀吹倒。

所以在我看來,想要提高農民收入既要降低農藥成本,也要不斷提高種植技術,價格反倒是不是最關鍵的因素。


樓盤網


這有什麼不能接受的。現在一天生活基本開支。米麵。只佔一小部分。主要是肉和蔬菜佔大部分。糧價上漲對百姓生活徴不足道。只該考慮繪糧食漲價了。讓農民勞有所得。勞能增收。不然農田會荒費。


手機用戶5492999511常青樹


為了提高農民種地收入,水稻收購價格提高到2.5元/斤,零售價4元/斤,你能接受嗎?

幹啥吆喝啥,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大家的思路確實有很大侷限性。指望人均不足一畝的土地種點莊稼就能致富,的確不太現實。靠漲價來發財致富想都不要想!為什麼這麼說?

第一,糧食漲價,沒有市場基礎。國際糧價和市場需求擺在那裡,你漲價,誰來買單?國家嗎?國家為何要放著低價糧食不買,一定要買高價糧食?!居民嗎?民以食為天,當普通居民因為一日三餐而犯愁時,社會能穩定嗎?國家可以保護種糧農民積極性,保護價收購,給種糧補貼,這已經很好了。而且,放到全球大背景下看糧食市場,糧食大幅度漲價的結局之一,便是國際低價糧大量湧入,最後農民的糧食賣不出去,糧價還是回到原點。

第二,糧食大幅漲價,會引發通貨膨脹。糧食是基本需求,是剛性需求。同時,它又是上游產品,上游產品+剛需產品一旦漲價,會帶動其它一系列產品漲價,包括化肥、農藥、種子、農機等都會漲價,這會帶來通脹,損害經濟發展基礎,這是不被允許的。

第三,漲價會吸引更多農民種田,造成供過於求。當前以戶為單位的生產,對於市場需求信息是不靈敏的,基本上都是別人種什麼,自己也種什麼,“一哄而上”的結局就是“一鬨而下”。供過於求的結果,就會導致糧食價格下跌,這是市場需求的力量。

綜合來看,靠漲價來致富的想法看上去很美,實際效果往往適得其反。大幅提高糧食價格,首先市場就不同意。

那麼,影響農民致富的問題癥結究竟是什麼?農民能否依靠種田致富?我認為,當前影響農民致富的問題根源,恰恰就在於,農民被自己束縛了手腳!道理很簡單,農民們的思維,僅僅停留在靠自己手上的人均不到一畝的土地,來種糧致富。這原本是個不切實際的想法,但是,很多人都在夢裡醒不來。這才是問題的癥結所在!

農民能不能靠種田致富?答案也是肯定的。但是,這種致富法,不是完全靠漲價,更與當前這種小農經濟做法有區別。這個辦法是,立足於農業,而又不限於農業!一個是要適度規模經營。要利用市場需求信息,藉助於現代農業生產技術,精準生產,定向供給,實現糧食以及其它農副產品的價值增值,提高種植效益。農民自然也就跟著增收。再一個就是發展糧食深加工與就地轉化。現在糧食深加工嚴重不足,有個統計凡是深加工搞得好地方,經濟都比較發達。同時要發展養殖業,進行糧食就地轉化。規模養豬,養雞鴨鵝等,將糧食就地轉化,這個收益也是很大的。還有就是把農業與觀光旅遊結合起來,既能獲得種植收成,還能獲得旅遊複合收入。而農業產業化,還能減少勞動力的使用,富餘出來的農民就地就近轉化為產業工人,獲得土地收益與勞動收益等多重收益。拓寬農民收入來源。

當然,要完成這一系列的轉變,單靠農民自身無法完成,村鎮政府甚至縣區政府,要做好規劃,科學佈局,引導動員,穩妥實施。成熟一樣,發展一樣,要充分契合農民致富的意願,發動農民主動實踐,積小勝為大勝,經過幾年的努力,一定會見到成效。這樣農民增收就能立足於農業,而又不限於農業。

綜上所述,農民要增收致富,一定要跳出傳統的種糧思維,要以市場信息為導向,在中央政策的指引下,創造性的發展農業,多措並舉,發家致富。


無夢到天明


水稻畝產量在1200斤左右,假如每斤收購價為2.5元,則一畝毛收入為3000元,除去各種投入後,純收入在800元左右,一般農戶擁有水田3至5畝,也就是說能獲得2500元至4000元左右的純收入,這就是耗費近五個月的辛勤勞作換得來的收入,由此可見,說我們農民將土地拋荒而選擇外出打工掙錢是有道理的,打工一月也能掙個兩三千元,五個月就能收入一萬多,除去日常生活費後也比種田收入高了好幾倍,更何況,稻穀每斤收購價2.5元是萬萬不可能的,如果一家人指望區區幾千元收入而不選擇外出打工掙錢,就很難支付全家人養老、生病、人情和孩子上學及日常生活支出,誰都不願意背井離鄉在外飄泊吃苦受罪,但生活所迫又不得不選擇這樣去做,“十年難發種田人"這是歷史古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大別山鷹


糧食價格高不高,咱們和日本比一下,日本農民種二三十畝水稻,一年能收入大約合人民幣二十多萬,主要是糧食價格高,大約合大米人民幣四十元一斤,補貼高,大約佔生產費用的一半,但畝產量低大約只有七百斤左右,中國東北有的人家,一家種植二三十甚至五六十垧水稻,一年收入只有三五萬元,主要是糧食價格低,去年一斤水稻1.3元,合大米兩塊錢左右(市場賣三塊那是米廠老闆的利潤)土地使用稅費高,一垧地要六千到一萬不等,物資價格高,雖然產量比日本高,正常年頭一畝達到一千斤左右,但遠遠沒有達到電視上說的畝產一千二三百斤的產量,今年更完了,我只能說,估計黑龍江佳木斯,雙鴨山,雞西七臺河,鶴崗,綏化地區水稻產量比去年減少大約兩到三成,上述地區總產量大約佔黑龍江省水稻百分之七十。總體來說今年黑龍江水稻估計減產兩成左右。今年糧食不漲價,過年有多少人種不起地。2020,2021年要是再不漲價,2022什麼情況我不敢想象,更不敢說,


高老莊等候取經人


水稻收購價2.5元,零售4元這個題目回答有點難。不符合經濟規律,如果2.5一斤收購稻穀,商店出售的是大米,如果4元一斤基本做不到,一斤稻穀經過加工一般出米率在百分68左右,那就是說2.5一斤的稻穀要合3.7元一斤的米,糧食加工還需要從種植戶家中收購糧食,要人工,運費,加工費,加工以後還要送米店,米店零售還要賺取一定的利益,加工企業也要賺取一定利益,所有這些算起來,2.5元一斤收取稻穀,4元一斤在零售店買米基本不可能。


美和910


像我們這丘陵地區水田加土才每人八分地,你就賣十塊錢一斤糧食種一年賣了不到一萬塊錢,除去成本和人工還剩多少,就算剩六千除以十二每月一千二,我們那裡絕大多數人都在工地上打工而且還很少小工,絕大多數人打工一年掙十萬左右毛收入,你按你說漲到兩塊五,跟沒漲區別不大,所以我說漲到十塊都沒人願意回來種地。就以前的生產隊為單位我在那個生產隊五十多戶兩百多人,除去讀書的小孩六十歲以下在家的不到二十人,這一二十人除去一家醫生,兩家常年在做一條龍加喪事吹鼓手沒事時在鎮上跑摩迪,除去這三家在家沒種地剩下六十以下在家種地就只有幾個人,不知道何年何月農村才能繁榮起來,也不知道有什麼把農民吸引回鄉下?


千里獨行147874142


能有這種可能嗎!那簡直對農民是異想天開!國家養的一些吃皇糧的什麼磚家!專門是爭對農民的!就是國家想讓農民好起來!也要受到一些磚家們的阻礙!唉!農民永遠是農民!永遠處於弱勢!


15171188


漲不漲價跟我沒多大關係,就說漲到每斤100元我也沒有賣的,我也有2畝多田能產2000多斤水稻,一家四口人只有一人常年在家,其餘三人都在外面,逢年過節才回家一次,假如糧食真漲那麼多,反而更加增添負擔除了生活費就沒有多少錢回家了,所以再漲對我沒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