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愛得最悲壯,卻一生不懂“愛”

導語:再愛一個人,也要保留住底線,不能因愛,而讓自己陷入泥塘,無法自拔。我愛你,也愛我自己!

張愛玲:愛得最悲壯,卻一生不懂“愛”

低到塵埃裡的愛,無怨無悔

每次讀到張愛玲,總會有種令人心痛的感覺,那樣一個才華橫溢,孤傲清冷的女子,為何在面對感情時,卻如此的卑微。

正如她給胡蘭成的照片裡寫著:

“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然而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

於千萬人中,偏偏愛上了一個薄情寡義的男人——胡蘭成。這一愛,便愛的義無反顧,失了自己,不圖回報地付出著,不在意他是漢奸,不在意他一邊花著她的錢,一邊還在外面養著別的女人。

胡蘭成曾說他是一個沒有離愁的人,可惜當時的張愛玲,陷入了愛情的沼澤裡,只是一味地欣賞這個男人,不曾看透,胡蘭成的冷酷無情。

愛情讓張愛玲變得盲目,無所顧忌。以至於只要他能陪伴身側,便已足矣。

殊不知,如果一個女人的愛已經到達了塵埃裡,那麼男人對你的依戀也已不復存在。

愛情讓她看不清很多現實的東西,即使明知道胡蘭成已有家室,她仍然說出那句:愛是自己的,其餘的都是別人的。

她在給胡蘭成的信裡說:

“我想過,你將來就只是我這裡來來去去亦可以。”

為了能夠和胡蘭成在一起,她竟可以委曲求全至此。

張愛玲:愛得最悲壯,卻一生不懂“愛”

卑微的愛,轉瞬即逝

直到後來,胡蘭成拋妻棄子,如願娶了張愛玲。那年,張愛玲23歲,一紙婚書,胡蘭成信誓旦旦地許下諾言曰: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那一刻,張愛玲是幸福的,所以才有了那一句:“人生最大的幸福,是發現自己愛的人正好愛自己。”

只是張愛玲至始沒想到,後來的他們,歲月沒有靜好,現世也不安穩了。曾經的山盟海誓,隨著胡蘭成地移情別戀,消失殆盡。

婚後不到兩年,胡蘭成又看上了漢陽醫院裡的年輕護士周訓德。

17歲的周訓德純真美麗,最終抵不過情場老手胡蘭成地撩撥,很快便與他好上了。

張愛玲即便傷心難過,也還是無可奈何地接受這一切,而寡情的胡蘭成借說張愛玲的豁達通透,更加肆無忌憚地放縱自己。

直到後來,在胡蘭成的多次背叛後,張愛玲決心放手。

她在給胡蘭成的信中說到:“我已經不喜歡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歡我的了。這次的決心,我是經過一年半的長時間考慮的……你不要來尋我,即或寫信來,我亦是不看的了。”

雖說不愛,但在後來胡蘭成落難時,卻還是於心不忍,毅然把自己30萬的稿費寄給了他。張愛玲本是愛錢的,如果不是因為愛著胡蘭成,又何故如此?

驕傲如斯,不顧世人如何品評,謙卑如斯,為愛寧願低到塵埃裡。

愛情讓人變得盲目,即使是一代曠世奇才張愛玲,也逃不過這道情坎,歸咎來說,就是愛得“太多”,不懂守住那道界限。一眼就讓男人看透了真心,怎不被輕易操控呢?

張愛玲:愛得最悲壯,卻一生不懂“愛”

戀愛需要半糖主義

愛情讓大多的女人容易陷入情感的漩渦,然而太多的順從和忍耐,只會讓男人更加厭煩你。

戀愛要學會“半糖主義”,就如SHE的歌詞裡唱的:我要對愛堅持半糖主義,永遠讓你覺得意猶未盡,若有似無的甜,才不會覺得膩。我要對愛堅持半糖主義,真心不用天天黏在一起,愛得來不易,要留一點空隙彼此 才能呼吸。

心理學上有種叫著“超限效應”的理論,是指由於人的機體受到刺激過多、過強或持續時間過長,而引發的心理不耐煩或逆反心理的現象。

如果把愛比喻成一杯水,我們就要學會不讓這杯水太滿。俗話說,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保留一點空間,愛人之間才能永存依戀。

張愛玲:愛得最悲壯,卻一生不懂“愛”

懂愛的人,更懂愛自己

女人最可悲的不是年華老去,而是因為愛情迷失了自己,從此萎靡不振,失去了人生方向。

你可以全心愛一個人,但決不能因為愛他,而失了自己。盲目的愛,最終會讓自己毀滅,女人要學會把控自己的情感尺度。

學會愛自己,任何時候,保留一份尊嚴和驕傲,保留住底線,不因愛而一再降低標準。

愛情專家說過這樣一句話:懂得愛自己的女人最美。

聰明的女人,愛只給七分,三分留給自己,這是女人最後的底牌,守住底牌,才不至於在愛情逝去的時候而一敗塗地。



作者介紹:我是木可可的小屋,專注婚姻情感生活領域。你有情感問題,我願做你知心朋友,聽你傾訴,為你排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