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研平台」火爆的“线上教育”盲“目”了


Part 1

2020年1月29日,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影响,为了不让疫情向校园蔓延,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2020年春季学期延迟开学。同时,也做出了“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指示。

据介绍,“停课不停教、不停学”需要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通力协作,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要积极向学生免费提供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网上学习课堂。教育部也希望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配合,提供更多样的公益性优质学习资源。

非常时期非常手段,采用网上学习课堂可以最大程度将延迟开学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减到最低。的确,即便是平时网上学习也有很多显而易见的优点。

比如足不出户就能学习到和学校一样的教学内容,完全不存在上学过程中的交通安全问题;比如网课一般支持视频录制,孩子对于没有当时听懂的知识点可以重复听反复学;比如在相对偏远地区的孩子也能平等享有经济发达地区相同质量的教学等等。


「中教研平台」火爆的“线上教育”盲“目”了

Part 2

那么,线上教学是否能完全取代线下教学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先看一下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老师的职责是什么?学生的需要是什么?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古往今来各个名人大家都提出了教育的本质。其中,让我映象深刻的是爱因斯坦未注明引用的一句俏皮话“忘记了在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教育的本质并非知识的获得,而是能力的培养。

从这个方面来看,线上教育强调的只是学习知识本身,而无法从学生的反馈等来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判断等综合能力。

老师的职责是什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线上教育解决了“传道”,而富有感情的“授业”“解惑”,却是线上课程无法达到的。老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人格素养等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生的需求是什么?

除了文化知识以外,学生更需要的是获得相应的能力和素质以应对之后的社会生活,而老师无疑是学生获取这些的引路者,同行者,互动者和帮助者。不仅是要学知识,也要对学习这件事情有更主动的掌控,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学习。

由此看来,传统教育模式必不可缺,线上教育只能作为辅助,作为更好帮助线下教育活动展开的一个手段,那么现实是否如此呢?

随着各地陆续到达了原定的开学时间,线上课程已经开始如火如荼地进行。微博上@神店通缉令发起了一个投票,目前为止,在已有的47.7万人投票中,觉得还是通过网课学习比较好的人仅占其中10.7%。


「中教研平台」火爆的“线上教育”盲“目”了


Part 3

「中教研平台」火爆的“线上教育”盲“目”了

网络流行新词“网课学困生”的产生,揭示了线上学习的两个主要缺陷:

第一,线上教学来源于科技,也必定受限于科技,由于现有网络资源的覆盖不够完善,现有的线上教学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比如网卡(包括人为网卡),摄像头和话筒不能正常使用等。

第二,线上教学考验的是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控力,而大多数学生缺乏学习自主性,更鲜有自控力,网课支持视频录制给了一些学生重复听重难点的机会,也成为了一些学生“反正之后可以再听,我现在可以不用那么认真”的“心理预防针”。


Part 4

疫情当前,认识到线上教育无法完全取代线下教育,我们不是要因此否定线上教育,而是通过清晰认识到线上教育的不足,由此采取一些措施把线上教育的功效最大化。

家长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来帮助孩子在疫情期间更好地学习:

第一, 规律孩子的作息。早睡早起,穿戴整齐,让孩子从假期轻松懒散的氛围中走出来。

第二, 给孩子准备固定的上网课的位置。不要在饭厅,客厅等这样的地方设置学习场所,帮助孩子像进入教室一样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第三, 提前准备好学习必需物品,水和纸巾放在伸手可得的位置,避免重复找东西分散学习的注意力。

第四, 陪孩子一起制定新学期的计划,可以把新学期要读哪些书,要加强哪一科目的学习加入学习计划中,让孩子意识到上网课也是意味着新学期的开始。

第五, 帮助孩子养成提前预习的习惯,在预习中留意重难点,如果有问题提出一定要标注清楚,从而帮助孩子在听网课时注意力更加集中。

第六, 需要监督的孩子,家长在旁陪伴一定要做到中途不打扰孩子,不直接评论老师的课堂情况,如果有问题课下再和老师孩子沟通。


以上就是本文对于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讨论,对于当前的网络教学,如果您有更好的建议,或者别的什么想法,可以在评论区告诉我们。

【版權説明】

图片 | 来自网络

文字 | 中教研Psystu(使用需授权)

编绘人 | 中教研团队


「中教研平台」火爆的“线上教育”盲“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