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糟粕是不是文化?

文化传承中既要接受优秀的文化传统,又要摒弃文化糟粕。但问题来了,文化糟粕是不是文化?

文化糟粕是不是文化?

当然是。文化糟粕曾经是一个时代的文化,曾经适应一个时代,却不适合现在的时代。比如辜氏一个茶壶配几个茶杯的一夫多妻制的比喻,在很长一段封建王朝时期是适合的,是一种婚姻文化,而对于新社会就不适合了。作为士子们科举考试的课本四书五经曾经被摒弃,被认为是禁锢读书人头脑的封建枷锁,扔进历史故纸堆。但四书五经曾经在一些王朝当作宝贝,当做孩子从小就读的课本却是不争的事实。起码在那时,四书五经是一种承载文化现象的载体,是一种科举文化的象征。再说妇女裹脚,妇女裹脚是对妇女的摧残,新社会不让妇女裹脚,让他们放开天足,不但让脚获得了自由,而且让心灵获得了极大的自由,社会地位也和男人平起平坐。但是,曾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妇女裹脚成为时尚,成为一种社会风气,成为女孩必备的功课,不然长大后会嫁不出去的。

文化糟粕是不是文化?

文化糟粕是不是文化?

如此文化糟粕并非只是坏的东西,相对于现在的时代当然大大落后了,被人们毫不可惜地弃置一边,不闻不问了。可是,在它们流行的那些时代却是一种非常普通的文化现象,承载着一些文化意义,也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寓示着一定的社会心理,以及意识形态信息,应该深入挖掘一下。比如,一夫多妻制的经济原因,社会道德原因,人类繁衍以及医学水品的原因等都需要深入研究;四书五经的思想体系以及风格问题;妇女裹脚的社会学因素以及媚俗和媚上的原因等等,都需要做深入细致的爬疏和整理。

文化糟粕是不是文化?

时代不同,意识形态不同,文化也不同,对待文化糟粕的态度也不同。文化糟粕也是文化,只是错了时代,错了意识形态,而被丢弃,真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对待被视为文化糟粕的文化一棍子打死当然痛快,但不一定就是理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