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銀行定存,要怎樣防止被忽悠購買理財,存款變保單?

古情濃意


確定銷售人員是銀行的還是合作方的,有些保險公司或者證券公司會派人在大廳蹲點。


俗索


我是金融小白,很高興與大家分享我的觀點。

存款變保險的案例,我想很多朋友可能都在新聞媒體上看到過類似的報道,其實這樣的情況對於在銀行工作的來說,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大概在2015年之前吧,類似的情況還比較多,經過近幾年的整頓,存款變保險的情況大幅下降。如何避免存單變保險個人建議如下:


第一,態度堅決,很多打算存定期的,去銀行櫃檯之後,聽大堂經理和櫃員介紹定期存款利息很低之後,內心是有很大變化的,期望著能有利息高一點的產品,銀行工作人員順水推舟,如果存款人態度堅決,銀行也沒有什麼好的辦法。

第二,加強學習,很多存單變保單的案例中,很多消費者文化程度不高或者對金融產品不夠了解,加上銀行專業人士的講解(忽悠),在誘導之下購買保險的可能性大大提升。如果消費者對金融產品多一份瞭解,也許情況就大不一樣。


就目前來看存單變保單,從地區來看主要集中在鄉鎮地區,鄉鎮地區老百姓儲蓄率很高,對金融產品不瞭解,對於不用的閒錢很多老百姓要求存3年或者5年,這樣於保險產品期限基本吻合,存單變保單的概率很高;從購買者年齡來看,基本以中老年為主,中老年人花錢的地方不多,鄉鎮的老年人存著養老,城市的老年人每月有固定的退休金。

為何存單變保單的情況屢禁不止?關鍵在於有錢可賺,在2010年左右很多保險公司給予銀行代銷保險產品的佣金非常高,每萬元可達4-500元,而銀行給予員工可達300元,如果一個櫃員一天賣10000元保險,當天績效就能拿到300塊錢,以此類推,很多鄉鎮地區的銀行員工,每年賣保險增收數萬元,有些遠遠超過基本工資。筆者一位縣級支行的同事,每年賣保險的金額高達1000萬以上,在前幾年獎勵比較高的時候,每年賣保險收入可達30-40萬,綜合收入能超過50萬,比支行行長收入還要高,在三線城市的縣城,這樣的收入令人羨慕。



當然,近年來隨著監管整治市場亂象的開展,以及監管力度的加大,所有銀行都在執行“雙錄”,所謂“雙錄”就是錄音錄像,特別是對於辦理理財、保險類的產品,主要是為了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在2015年以前,很多保險公司還安排專人在銀行進行駐點,協助銀行賣保險,後來監管禁止進行駐點。如果有消費者認為銀行存在誤導或者故意隱瞞產品信息的,千萬不要忍氣吞聲,可以大膽向銀保監局或者人民銀行進行投訴。


金融小白


國內的銀行都是有攬儲任務的,一般大家經常做理財的時候,或者經常在某個銀行定存的時候,都會有人推薦利率比較高的理財產品,現在的理財產品4個點左右的都是低風險的產品。

但是今年疫情蔓延,有很多的銀行也是很困難的,尤其中小銀行,最近的郵儲都推出了5年5個多點的攬儲定存,中小銀行3年4個多點的定存更是很多。

這樣一比較就能看出來,現在的經濟真的很難,連大銀行都出這種活動,可想而知小銀行怎麼過。

定存是比理財安全的,大家都知道,這種活動一出,理財基本上同等利息的都會歇菜。

大家去銀行做定存,基本都是按年來算的,定存時間越長利息越高,而理財不同。

理財大部分都是3個月起的,只要利息不是很高,都是低風險的。

要想不買理財產品,首先要剋制住高利息的誘惑,堅持做定存,誰也不敢讓你做理財的。

大中銀行還好說一些,小銀行理財也是有任務的,經常會用高利息忽悠一些熟人,因為信任關係大家可能都會買一些。

小銀行的理財產品有的利率很高,但是這裡面的風險巨大。

前面經常有新聞報道,某銀行的理財經理,用6個點的理財利息忽悠熟客購買,然後這些錢並沒有進入銀行的賬戶,而是進入了某P2P公司。

P2P公司給11點的利息,經理躺賺5個點,每年光利息賺幾百萬,但是國家嚴打,很多老客戶血本無歸。

我身邊也有這樣的人,大部分人都是貪圖高利息,不清楚風險,而且被信任衝昏了頭腦,國債,定存,4個點的理財都是可以購買的,但是不要把所有的資產都放在一個籃子裡,


投資新勢力


有關鍵詞、公司印章和理財官網識別等方法,具體如下。

一、關鍵詞識別真假理財:存摺、存單、

讓銀行人員把產品的關鍵內容簡單地寫在一張紙上,比如產品名稱、產品性質、資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等等,然後讓TA簽名。待對方拿正式文件讓你簽名時,不管是紙質的還是電子的文件,讓TA把文件中,同樣的關鍵詞找出來,然後一一對照,如果兩者是一樣的,且產品名稱帶存摺或存單等關鍵字眼,產品性質是存款是儲蓄,本金安全性是100%保證,利率也是銀行單利,那是銀行存款的可能性很大。否則你不簽名就是了,很可能不是存款。

二、公司印章識別真假理財:

中國金融行業目前還不是混業經營,不同公司不能既經營銀行產品,又經營保險產品,又經營信託產品。就算是平安金融集團拿了金融全部牌照,可以經營銀行、保險、信託等金融產品,但也是以平安銀行、平安保險、平安信託等公司名稱去經營,它們的合同上蓋的公司印章也是有“平安銀行、平安保險、平巡信託”等關鍵字樣的,以區別產品名稱和產品性質。

所以你在簽字之前,一定要仔細看看公司印章,如果印章是某某銀行字樣,而不是某某保險公司,那你籤的文件就是銀行的產品,不是保險。

三、官網識別真假理財:

2018年4月份,原來的銀監會和保監會合併為銀保監會,負責監管銀行業和保險業。銀保監會為了監管理財行業,授權了《中國理財網》為唯一的官方網站,在上面能夠查到的理財產品很多詳細信息:公司名稱、公司性質、產品名稱、產品性質等內容,讓你一目瞭然,是不是理財產品? 是哪家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都一精二楚。你打開正確的#《中國理財網》官方網址#

https://www.chinawealth.com.cn/zzlc/jsp/lccp.jsp,

然後在理財產品中找到產品編碼輸入框,輸入文件上帶C字開頭的產品編碼,然後點查詢,如果有內容出現,就是理財產品,然後也能知道是什麼公司的理財產品。如果搜不出來,就不是理財產品或者不是正規的理財產品,這個時候你就要當心了,千萬別簽名。具體如圖。

希望以上內容對你和你的朋友們有幫助,關注”爸爸媽媽的理財方案“持續收看理財乾貨


爸爸媽媽的理財方案


有錢存銀行是對的,是個好習慣。小額一般都讓你去機器上操作,不會也沒關係,大廳裡會有人幫助你的,保安都成行家了。

去銀行櫃檯存定期時都會給你推薦個比你要存的高的理財產品或保險產品,此時你別貪小利直接拒絕。如果你的立場不堅定就有可能存成不保本的理財產品,我一般在去之前已經做好了功課,用再高的利息引誘我也是沒用的。再說了現在銀行的利率都不算高,大額存單也就給你4%多一點。

網上銀行已經很方便了,不管是存定期還是買理財,現在我都在手機上操作,省去了去銀行排隊的煩惱,關鍵是隨時隨地都可操作,就沒必要再跑銀行了,不會的就好好學學吧。


學過無痕


朋友們好,這個問題相對簡單,因為理財和銀行定存,有本質的不同非常容易辨別。


而且存款和保單,操作的流程和地點也不同。

首先,來深入瞭解,存款與理財保單的主要區別:

張大姐拿了5萬元去銀行存定期,可是又怕忽悠成理財,於是拉著自己的舞伴,隔壁老王一起去。

剛進銀行,有一位營銷員熱情地迎接了來,說:你好,大姐你真年輕啊,是存款吧?正好我們這有一個,新推出的,5年定期,5%的利,而且現在買定期還送一桶花生油。張大姐好開心。

這是老王,瞪了一眼張大姐,問營銷員說:這個5年定期,能隨時提前支取嗎,有利息嗎?營銷員說能提前取。老王說:我問的是能隨時提前取嗎,取的時候按什麼利息算?營銷員默默無語。老王又問:是在櫃檯辦理還是在那邊的理財專區辦理,享受存款保險保護嗎?


營銷員說這是新產品,在專區辦理,沒有存款保險保護但是很安全。

王大姐瞬間明白了,感動的拽著老王說謝謝。老王說這是我應該做的,理財我們還要多學習呀。

小結:存定期和理財保險,有諸多差異,很容易辨識。

其次,來了解定存,與理財保險的主要區別:

1,流動性。定存可以提前支取,而且享受利息(例如活期)。理財保險,中途退保,會被扣除現金價值。

2,期限,存款方式。定期存款最長5年,多週期可選,需要一次存入。理財保險週期不等,相對較長,從3~5年至終生,可以躉交也可以分期,以分期繳費為主。

3,安全性不同。存款保本保息,固定利率,剛性兌付享受存款保險保障。理財保險,現金價值安全性相對較高,大多為浮動收益,


同時附加分紅和人身保障。

小結:定存和理財保險,有許多具體的區別容易辨別。

最後,來做總結分析:

瞭解一些定存和理財保險的基礎知識,按照實際的需求來選購,購買前多諮詢,特別是避免,短時間內,當場做決定,是有效避免買錯產品的法寶。


理財迦


打算簡單分兩方面說一下:

  1. 存款為啥會變成保單,怎樣防止出現;

  2. 存款和保單的優劣勢對比。


先要吐槽一下,不吐不快。

聽說某某阿姨去叉叉叉銀行存款卻拿著保單回家,被兒女一頓批評,網絡時代極大的詮釋了什麼叫做“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前些年的標題黨們最樂意幹這種事,驚聞什麼什麼不利於健康等等,然後長輩們特別樂意轉發,你有沒有收到爸爸媽媽的類似提醒呢?這兩年好多了,自媒體平臺度過前期野蠻生長,持續對標題黨們的長期高壓打擊,讓他們逐漸淡出用戶屏幕了。


話說回來,怎樣防止極低概率出現存款變保單呢?

我身邊沒有人存款變成保單,不知道你有沒有無限接近過真實案例呢?

一般情況去存款的流程是:取號排隊->辦理存款->拿著存摺或銀行卡走人,沒有多餘的環節,銀行櫃員也不會多說什麼廢話,說的最多大概是提醒簽字。

銀行的保單一般屬於3-5年的理財,在理財區域辦理,有專門的理財經理幫助辦理,問題來了,顧客到銀行存款,什麼時候進入所謂到保險陷阱呢?

進大門大堂經理上來搭話的時候,問辦什麼業務,答存款,又問有利息高的要不要了解,答瞭解一下,那麼他們的故事就開始了。想要避免非常容易,告訴對方自己是來存款的,多說兩遍。


銀行保險都是嚴監管金融機構,目前很多地區一年期以上保險需要錄音錄像,進一步明確責任,以後誰也不要說誰騙了誰。


存款好,還是保險好,兩者有什麼區別?

不同的產品,定位不同,二者的監管部門已經合併兩三年了,大機構不太可能胡來,看自媒體文章要有自己的判斷。就像好多自媒體以前說網貸怎樣好,很多人入坑了吧。

  1. 期限上,存款短一些,保險長一些甚至可以終生持有;

  2. 利率上,存款有固定利率,上浮之後也比較低,保險高一點,估計存款變保單的儲戶是看中利率高而忽視期限長的吧,突然急用錢又取不出,爆了;

  3. 提前支取上,存款不損失本金,保險會損失本金,也是一個爆炸點;

  4. 其他區別不太重要了。


總結一下:保險和存款都是家庭資產配置不可缺少的部分,各有作用,誰也取代不了誰,呼籲銀行和保險客戶經理恪守職業道德,幫助客戶客觀分析資產配置優缺點,讓客戶自己做正確選擇。




財來不會晚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要先明確一點,如果是短期的話,建議可以買銀行的穩健類理財。

現在來回答您的問題:

1、建議要在櫃檯辦理,要出憑證。仔細查看憑證上是不是寫的定期存款、儲蓄存款之類的字樣。

2、注意時間時間長短,一般告訴你一存就是5年不能取的,一般就是保險類產品。一定要注意。

3、存款方式。如果告訴你,每年存,存3年、5年、10年,一般也是保險。

4、注意利率,現在市面上大額存單的一般城商行最高為4.2625%,期限為3年、5年。

事後辦理注意:

辦完一個月左右到櫃檯要求查,辦的什麼業務,查:

1、是不是顯示定期。

2、是不是理財。

3、是不是保險。

打總行級客服電話查:

1、是不是顯示定期。

2、是不是理財。

3、是不是保險。


視頻娛樂王


看這個問題,提問題的朋友應該是被忽悠過,或者是看了太多被忽悠的新聞。不可否認,某些銀行裡面確實存在一些忽悠人的操作,但這不是普遍現象,更多的屬於特例。

為了防止自己被忽悠,其實操作起來,也很簡單,記住一句話就夠了——“不忘初心,拒絕一切推薦”。

你去銀行就是做定存的,在選擇業務的時候,也只選擇定存這一項,其它完全不考慮。有人向你推薦任何高收益的東西一律拒絕,這樣絕對不會被忽悠了。

我在這裡給你推薦一個模範人物——唐僧。唐僧的初心就是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經,路上遇見美女佳人、王權鉅富的誘惑,全當沒看見、沒聽見。你只要有唐僧的信念,就能不被忽悠。

如果業務員跟你說,“您看看這個吧,送十顆雞蛋”,然後你問一句“雞蛋是笨雞蛋嗎?”。那你就離上當不遠了。如果你直接拒絕了,就相當於把對方封死了。

如果還擔心被忽悠了,那你再做兩件事情:

一、只要是對方讓你簽字,你就仔仔細細的看清楚內容,如果內容沒看清楚,不要輕易簽字。

二是看清楚最後拿到的回執。如果顯示的是定期存款,那就沒問題;如果現實的不是,那就有問題。一定要現場搞清楚所有心裡的疑問。


紅楓財俠


去銀行存錢時,首先要清楚當下銀行的存款利率高低,如果銀行工作人員推薦收益更高的產品,那麼大概率會是理財產品或者保險了。


理財產品不能說不好,最怕推薦的都是不保本的高風險理財產品,收益不一定有,本金可能會損失。保險不能說不好,期限往往過長,真實收益率往往只有2%左右,流動性極差,一旦提前支取就會損失大量本金,收益更是一分錢沒有。


當下選擇銀行普通定期存款的話,存兩年以內就不如直接放到餘額寶或者微信零錢通,收益率基本相當,還更加靈活方便,安全性也有保障。三年期和五年期存款利率往往不過是3.5%左右,只有5萬元起存的大額存款和20萬元起存的大額存單能達到4%以上,一般最高不超過4.2625%。


知道了存款利率,在銀行員工推薦產品時就有了初步的判斷依據。某些銀行員工推薦的理財產品或者保險,往往會宣稱年收益率4%以上,甚至接近5%,即便是規定不能這樣宣傳,實際也達不到。


現在銀行賣保險一般都會要求雙錄,即錄音和錄像,在存錢的時候就要先表明態度,明確告知業務人員不買理財產品和保險。如果銀行工作人員繼續推薦,可以多強調幾遍。


理財產品也好,保險也好,錢存進去,銀行卡上就查不到了,回執單也與普通存款不一樣,這也是最為重要的查證方法。


辦理完存款後可以第一時間通過手機銀行或者自助取款機查詢餘額,如果查不到,就可以立即找銀行工作人員諮詢。銀行渠道的保險有15天左右的猶豫期,退保不會損失本金,如果是被購買了理財產品,開放式理財產品可以隨時退出實時到賬,封閉式理財產品在認購期(募集期)內隨時可以撤銷,因此也是大概率可以退的。


即便是遇到誤買理財產品和保險的情況,銀行拒絕退款,也可以向銀保監局及人民銀行投訴,還可以錄像作為證據,向媒體和社會求助,一般都能得到很好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