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2類媽媽帶出來的孩子,說話比較晚,早發現早糾正

當孩子開始牙牙學語的時候,父母每天都期待聽見孩子叫爸爸媽媽,如果到了該說話的年級,他們還吐字不清晰,一句完整的話都說不出來,那別提有多著急了。

尤其是看著別人家的孩子像個“小話癆”,就更想究其原因了,其實,如果你家孩子沉默不語,媽媽們就要審視自己了,看看你的帶娃方式是否正確。

這2類媽媽帶出來的孩子,說話比較晚,早發現早糾正

孩子的語言發育有好幾個不同的階段:

0-1歲:語言發育預備期,孩子咿咿呀呀的往出冒字,用語音語調模仿家長說話。

1-1.5歲:語言發育第一期,孩子能用肢體語言搭配單個字。

1.5-2歲:語言發育第二期,開始積累詞彙,知道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

2-2.5歲:語言發育第三期,習慣用你我他等人稱。

2.5-3歲:語言發育第四期,喜歡問“為什麼”,已經能說出一個句子了。

3-6歲:語言發育完備期:基本形成語言,對話沒什麼大問題。

這2類媽媽帶出來的孩子,說話比較晚,早發現早糾正

如果孩子說話比較晚,那大多是這2類媽媽帶出來的孩子,早發現早糾正。

這2類媽媽帶出來的孩子,說話比較晚

  • 沉默不語型的媽媽

如果你是一個沉默不語型的媽媽,那就沒有辦法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他想模仿都沒有機會去模仿,連語言發育的第一期都很難進行,更別提說話了。

沒有了咿咿呀呀的單個字積累,就沒有詞彙量,孩子未來的語言發育第二期、第三期自然就沒有辦法進行,說話也就比別人晚了。

這2類媽媽帶出來的孩子,說話比較晚,早發現早糾正

  • 愛看電視的媽媽

很多媽媽為了緩解帶孩子的枯燥和疲憊,都喜歡開著電視帶著娃,哪怕只是時不時地瞥一眼,而且還覺得電視裡面的人物對話,可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其實你大錯特錯了。

生活環境的過分嘈雜也會影響孩子語言表達能力,會干擾孩子早期學習字詞,曾經有過一項研究,結果表明,安靜的環境更容易讓孩子掌握詞彙,相反,過分嘈雜的環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這2類媽媽帶出來的孩子,說話比較晚,早發現早糾正

如何讓孩子早點開口說話?

  • 父母營造良好環境

父母在平時生活中就要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多和孩子聊天,即便是孩子聽不懂,也不要嫌麻煩,可以搭配上肢體語言和表情,以便孩子更好的理解。

  • 加以鼓勵

孩子剛開始說話,肯定會不準確,父母不要生氣,也不要嘲笑,要加以鼓勵,肯定孩子的進步,讓他們有信心和成就感。

這2類媽媽帶出來的孩子,說話比較晚,早發現早糾正

  • 講睡前故事

每天晚上,家長可以給孩子講故事,既可以提高睡眠質量,提高睡眠速度,又可以加強孩子的想象力。

  • 玩思維訓練遊戲

可以陪孩子玩一些學量詞、認識顏色等遊戲,抓住機會開發智力提高全腦邏輯思維,同時更好的鍛鍊語言表達能力。

在靜香小時候,靜香媽媽為她挑選了<strong>《邏輯思維訓練遊戲書》,裡面的遊戲很有意思,玩了一段時間,靜香的邏輯思維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也進步了。

這2類媽媽帶出來的孩子,說話比較晚,早發現早糾正

每冊以不同的角度,不同方式的遊戲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增長孩子集中的時間,同時用小遊戲的方式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在玩的過程中,孩子會對其中的顏色、圖案感興趣,指指點點,迸發出新詞彙。

這2類媽媽帶出來的孩子,說話比較晚,早發現早糾正

遊戲主題豐富、從易到難

,能讓孩子在鍛鍊智力的同時,培養閱讀能力,父母還可以在遊戲的過程中和孩子進行互動,拉近親子關係

這2類媽媽帶出來的孩子,說話比較晚,早發現早糾正

全套書15冊,僅需39.8,<strong>平均下來一本書2塊多錢,<strong>兩顆棒棒糖的錢就能開發孩子智力,培養邏輯思維,讓娃張嘴說話

,非常划算了,父母要抓住黃金時期,別等到錯過了再後悔。

這2類媽媽帶出來的孩子,說話比較晚,早發現早糾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