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修复亲子关系?内疚,懊悔,自责都无济于事

  1. 妈妈:我讨厌你!

直到家中第二个孩子的到来,对于孩子最初的渴望和曾经对于小生命的期待才被一点点拉回到了现实。原来当他还是小小只的时候,我们母子之间也曾经是那样岁月静好。

坐在孩子武术班的门口,在监控屏幕上看到老大在武术课上表现的如此认真,我陷入到无限的内疚,懊悔与自责中。我在想,武术课明明是孩子喜欢的课程,可为什么每个周六的早上,都要以我在吼叫和孩子在哭泣中度过。

曾经以为是自己没有提前跟孩子说好周六要上课,导致孩子起不来。所以每个周五的晚上都会提前嘱咐至少三次: 明天八点我们要上武术课奥。我们七点半要出门,妈妈早点叫你起床好吗?可是到了早上,孩子依旧说:妈妈我不想去上武术课。而在每次武术课结束后,孩子又兴高采烈地说:妈妈,我喜欢武术老师。

孩子回家后就跑向姥姥怀里玩儿了起来,好像早上的吼叫风波没发生一样。可突然有一天,姥姥跟我说,孩子今天出去玩儿的时候说他讨厌妈妈,不想跟妈妈玩儿。听到这句话,自己心里又委屈又自责。

扪心自问,哪个妈妈也不想以吼叫的方式来对自己的孩子,不仅伤了孩子更伤了自己。在日渐疏离的亲子关系中,我该怎么办?

2.孩子是一个记录器

我知道沉浸在内疚,懊悔或自责中无助于修复亲子关系。做错了事情,或者做事情的方法不对首先要勇于承认错误,就像我们教孩子的那样。在下一次被坏的情绪左右我的行为,铸成下一次错误之前,我应该想想如何察觉情绪、接纳情绪、感知情绪。

如何感知情绪?

了解自己的感受、思想和反应的模式会为你提供基础信息,帮你制订有助于改变的策略,觉察自己的实际情况是做出改变的基础。感知情绪的基础就需要我们先追踪自己的行为。

如何修复亲子关系?内疚,懊悔,自责都无济于事

美国作家罗娜·雷纳在《不吼不叫: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的一书中提到感知情绪的六个步骤。


Step1:记录事件

从记录简单的事实开始能够有效的帮助我找到自己容易对孩子吼叫的话语或者行为。

我把今天发生的事情按照这一步骤仔仔细细做了记录。

如何修复亲子关系?内疚,懊悔,自责都无济于事


Step2:记录你的反应

如何修复亲子关系?内疚,懊悔,自责都无济于事


每次遇到同样的场景,我的愤怒就会充斥我的整个大脑,但怒火之下也酝酿着其他的情绪。就是我的升级想法:早就告诉你了要按时出门,你就是不听。别人的妈妈都能准时到,只有我每次都迟到。而且心中的挫败感油然而生,工作上已经让我焦头烂额,就连带孩子去上课这么简单的事情也做不好等等。

Step3:记录你的回应

如何修复亲子关系?内疚,懊悔,自责都无济于事


而每当我用朝孩子怒吼来表达我的着急与愤怒时,孩子似乎觉得妈妈的情绪如此反复无常。不仅不配合,反而会适得其反。

Step4:后续情况

如何修复亲子关系?内疚,懊悔,自责都无济于事


而在发脾气让孩子最终跟我哭着出门后,并没有给我带来成就感。常常在发脾气后感到很糟糕。而孩子呢?不仅情绪向我一样暴躁,而且对我说的话越来越有逆反心理。

Step5:记录相关的气质

如何修复亲子关系?内疚,懊悔,自责都无济于事

在这本书的前面提到了9种气质类型即:活动量、节律性(或者规律性)、接近或者回避性、适应性、反应阈值(敏感度)、反应强度、情绪本质、注意力分散度、坚持度。

我意识到自己高度敏感以及希望一切按计划进行导致孩子拖延甚至迟到时打破了我的计划。同时当不能按照我期望的步骤把事情搞定时,情绪就很容易激化。大人适应能力强,孩子适应能力差这也是常常引起我吼叫的原因。

Step6:记录你的评估

如何修复亲子关系?内疚,懊悔,自责都无济于事


我完全可以让孩子按照他自己的节奏来,平静下来,等他洗漱,穿衣服。这样在出门后,他的朋友就会问他为什么等了那么久。或者小朋友的妈妈会来告诉我们由于迟到,不再跟我们一起去上课了等等。也许这样,他就会明白,拖沓或者迟到需要自己承担后果。

3.自我同情能够帮助修复亲子关系

虽然上面一系列的行为让我感知到了自己怒吼的情绪,但我必须要找出怒吼的真正原因。因为孩子只是一个追踪器,让我感知自己的行为,他的行为和在一起碰撞之后的反应。我必须通过这些反应来重塑自己。如何才能重塑自己呢?在《不吼不叫: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书中提到我需要建立自我同情。

首先,我注意到在平时的亲子活动中,我是个温柔且有耐心的妈妈。会陪着孩子耐心的做作业,玩游戏甚至会为了孩子牺牲整个周末仅仅为了让他开心。这样想完了,觉得自己还是个不错的妈妈。

而在平时生活中,不仅仅我有这样的问题,千千万万的妈妈可能跟我有同样的问题,这也不意味着我是一个坏妈妈。就像老二在我怀里安静的睡着,或者在吃饱之后给我的那温暖的笑容将我融化一样,对于老大,我也曾经是一个温柔的妈妈。

而当我这样想的时候我的身体开始放松下来,我不在呵责老大,把他当成一个必须按照我的意志去完成各项事务的完美孩子。我应该允许他犯错,并且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而我也不应该苛责自己,认为他的任何行为都应该由我来承担后果。只要这些后果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我应该学会给他一些空间和自由。

通过这一系列的思索,我似乎跟自己达成了统一。坐在武术课门外,我也能够平静且幸福地看着老大在里面享受自己的时光。就像看老二在我怀里安静的睡着时的满足与幸福。如此,岁月静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