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哭的孩子,身邊一般離不開這4種媽媽,一招幫你輕鬆應對

01

孩子哭鬧,撒潑打滾要挾大人,這似乎是大多數父母都經歷過的事情,心硬一點的家長咬咬牙視若不見,心軟一點的家長礙於面子寵著孩子,不同方式代表著家長不同的教育態度,影響著孩子今後的性格演變。

有一次去商場買東西,經過兒童區的時候,看到一個小男孩抱著一臺玩具挖掘機躺在地上,嘴裡發出嗷嗷大哭的聲音,一旁已經站了不少人圍觀。

愛哭的孩子,身邊一般離不開這4種媽媽,一招幫你輕鬆應對

面對這個情況,孩子的父母好像意見有了分歧,爸爸態度堅定不同意慣著孩子,而媽媽覺得太丟臉並且有些心疼孩子,地上太涼孩子不舒服,一番溝通下來,爸爸最終妥協了,媽媽拉著孩子去前臺結帳了。

分析

看到這個場景,心裡有些感嘆,不難發現,孩子鬧玩具或者滿地打滾,多是和自己媽媽或者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多一些,很少和爸爸這個樣子,這是因為爸爸規則感更強一些,而媽媽有一種天生的親近,更容易心軟,所以孩子很機靈的能感受到這一點。

孩子哭鬧背後,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來自媽媽,一方面來自孩子本身

02

愛哭的孩子,身邊一邊離不開這4種媽媽

一位好母親抵得上一百個教師——喬治·赫伯特

媽媽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從陪伴時間和親近程度上來講,孩子的行為與媽媽的態度有很大關係,因此愛哭的孩子,與媽媽不同的教育態度有很大關聯。

愛哭的孩子,身邊一般離不開這4種媽媽,一招幫你輕鬆應對

第一,容易心軟的媽媽

有時候孩子玩耍的時候,不小心被椅子絆倒了,媽媽非常心疼,一邊安慰著孩子,一邊狠狠拍打幾下椅子,“都是椅子的錯,媽媽已經教訓它了”,實際上這個過程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但媽媽覺得自己應該同情孩子,因此當孩子哭鬧的時候,這種媽媽會傷心難過,忍不住滿足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換句話說有些過度寵溺孩子。

第二,有“偶像包袱”的媽媽

這一點其實很好理解,那就是媽媽非常愛面子,或者特別在意別人的眼光和看法,當孩子在公共場所鬧騰,讓她下不來臺時,往往表現的比較急切,嘴上責難孩子幾句不聽話,身體卻很誠實的作出妥協,滿足孩子的要求。

愛哭的孩子,身邊一般離不開這4種媽媽,一招幫你輕鬆應對

第三,要求嚴格愛講道理的媽媽

我們經常能看到,一個打滾哭鬧的時候,媽媽蹲在一旁和他講道理:你看這麼多人看著,這個玩具你已經有了,你想要它的目的是什麼?試圖通過自己的道理讓孩子放棄訴求。

盧梭:講道理、發脾氣、可以感動是世界上最沒用的教育方式

孩子正處於一個 情緒爆發的階段,很難聽得進你的大道理,所以孩子哭鬧的時候,正是他接受信息狹義的階段,因此你講道理等於做無用功。

第四,自我反省的媽媽

也有的媽媽,面對孩子要挾,礙於面子答應孩子要求,但事後特別懊悔,心裡暗暗發誓,下次一定不要這樣,但真的等到下次了,還是會心軟答應孩子無理的要求。這種內心糾結的情況非常常見,其實,這是媽媽放大了自己的焦慮。

愛哭的孩子,身邊一般離不開這4種媽媽,一招幫你輕鬆應對

03

接下來我們再來說孩子愛哭背後的訴求是什麼?

首先,情緒的傳遞

孩子哭鬧的背後,是一種精神和物質的訴求,如果孩子放棄了自己的訴求,那麼媽媽的需求就得到滿足。反之,孩子不放棄自己的訴求,媽媽的需求也就沒辦法滿足。

因此,這個拉鋸的過程,實質上是雙方權力爭奪的博弈。

智慧屬於成人,單純屬於兒童——蒲柏

孩子就像一塊璞玉,需要精心打磨,單純是孩子特有的精神存在,就像對一個玩具的索要,孩子並不能理解大人的道理,出於單純、源於本心。

愛哭的孩子,身邊一般離不開這4種媽媽,一招幫你輕鬆應對

第二,引發媽媽的關注

有的孩子感覺自己被冷落了,受關注程度降低了,所以通過這個舉動,希望得到媽媽的注意。用當下網絡流行語就是“我媽已經三天沒打我了,三天了”。所以這個時候的孩子,更像是在表演一臺舞臺劇,孩子是演員,媽媽是觀眾,雖然演技拙略了一些,但效果卻很明顯。

第三,故意和媽媽對著幹

孩子通過自己的行為,去攻擊,去指責自己的媽媽,似乎想要告訴別人,你不是一個好媽媽。那麼,這種情況下媽媽心裡會非常自責,感覺自己教育的失敗,失落情緒下,教育方式也容易陷入誤區。

04

如何面對孩子的哭鬧?

不要每逢看見兒童受了一點點痛苦就去哀憐他們,或讓他們自己去憐憫自己。我們此時應該盡力幫助他們,安慰他們,可是千萬不能憐憫他們。因為憐憫可以使他們的心理變脆弱,使他們遭受一點點輕微的傷害就支持不住,結果往往是,他們更加沉浸於受傷的部分,傷害更加擴大化了——洛克


愛哭的孩子,身邊一般離不開這4種媽媽,一招幫你輕鬆應對

千人千面,每一個寶媽都有自己的性格和處事方式,對待孩子愛哭鬧的行為,一般情況遵循:設置一定的規則規矩,合理的要求可以滿足,不合理的要求一定拒絕,拒絕後對待孩子的態度很重要,孩子哭鬧時,處於情緒的爆發期,很難聽的進去父母的大道理,這時候和孩子講太多並不明智。

在對孩子進行一段時間冷處理,讓孩子情緒平復下來,父母再與孩子溝通,對孩子講清楚為什麼拒絕他,然後再給予孩子一定的關心關注,例如一個擁抱或者一個吻,平復孩子被冷落的無安全感。

這種情景經歷過兩三次,孩子就會發現哭鬧撒潑解決不了問題,會積極尋找合適的溝通方式,向父母表達訴求,這個時候所謂的規矩規則在孩子腦海中就逐漸形成了。

我是奶油媽媽,關注我,每天分享科學有用的育兒乾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