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有些人只从一个角度评价历史人物?

我叫你看剑


历史人物的形象主要分三类:

1.历史形象:通过历史事实,按照史学家的描述,进行的形象。如司马迁写的史记

2.文学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如三国演义。

3民间形象: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历史人物的形象,就像一个人演了曹操,有的人说他不像,我想问一句你见过他吗,这就是民间形象。

人们评价历史人物的时候,往往避免不了只分析其中的一种形象如《三国演义》,推荐你读一下三国志,他通过摆出这三种形象,让你自己判断。


凯撒谈史


只从一个角度评价一个人是对自己说的话不负责任的行为,所谓人无完人,凡事不能只看人好的或者坏的一面,要全面了解历史人物的一生事迹。应根据他们对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客观上所起的作用或阻碍作用,对人民有力还是有害全方面深入了解。 这是对历史人物评价的基本标准。

人具有可变性,因此对历史人物评价也要实事求是的加以变化,举个例子,北洋军阀时期有一个人叫杨度,他辛亥革命前主张君主立宪, 辛亥革命之后依附袁世凯,鼓吹君主制。晚年时他的思想又发生了变化,拥护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还曾经想方设法营救李大钊,1929年又加入中国共产党。 对这样思想不断变化的历史人物,我们就不能说是好是坏 不能否定或肯定,就应该分期评价。

有些人只从个人情感出发,从道义角度来考虑,这样往往不能做出正确评价。 必须要将历史人物放到特定背景中,看他们的行为是否符合历史潮流,符合人民的愿望,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凡是符合这一标准的基本肯定,反之,否定。

任何一个历史人物都生活在特定的时空中,每一个时代也都有其不同于其他时代的特征,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必须将他们置于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中,不能以今天的观点苛求古人,也不能脱离当时的时代背景,将古人完美化。 历史人物的活动往往是多面性的,在不同阶段,不同领域的行为表现可能存在差异甚至完全相反,这样就牵扯到如何正确看待历史人物的功和过问题。 这需要做辩证,具体的分析,避免简单化,绝对化。

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要全面了解其一生, 在特定背景下,每个时期做的事,是对社会进步,历史发展起到好处还是坏处加以评价。切记不能草率直接决定其一生是好是坏






带你走进中国历史长河


有的人从一开始思维不可能从多方面去看待问题,首先他得先从一个方面去分析问题,慢慢看着别人的观点,接受别人的观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与人交流相处的过程中,与他生活的环境,还有生活方式方法等等一系列情况。会自然而然,耳濡目染的影响下,他才会有多方面的角度和观点来看待问题。这是得拿一个发展的眼光去看待。

对那些只拿一个方面来评价别人的,与他的成长历程和接触的人有关系,要么对这个人崇拜到了极点,要么讨厌到了极点,就是说有点极端思想了(希特勒就有这种倾向),还有就是思想上很少或者完全不和别人进行交流,到了一定的年纪的话,思想固化,这种情况就尤为严重。(我一开始看待问题就是很极端,比如认为曹操就是坏人,刘备就是好人,但是从接触的人,电视剧以及网上的一些理论等等,慢慢的就开始理性的多方面的看待一件事或一个人,从原来的只从一个方面看问题,现在开始多方面的看待,中间经历的就是我以上所述。)


逆生长的向日葵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多从感情出发,相对片面,然而那些传奇人物都十分复杂在人物性格及为人处世方面。

杜月笙,近代中国传奇黑帮大佬,经营产业涉及黄、赌、毒,杀人越货,无恶不作,称霸上海滩,嚣张跋扈。可谓罪大恶极。

然而在抗日战争时期,筹集钱粮,送情报,救死扶伤,保护地下工作人员,拒绝日本人拉拢、不做汉奸,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为保卫国家做贡献。不可谓不忠不爱国。

胡雪岩,清王朝时期世界首富,巅峰时期私产达三千万两白银之巨,富可敌国。开钱庄、设当铺,做丝茶生意,大发利市。大兴土木,兴建胡家豪宅,布局规整、精美绝伦,有“江南第一豪宅”的美誉。娶十三房妻妾,日常起居用度奢靡,堪比皇宫,自言道:“有南面王不易之乐”。

清王朝后期,太平军起,全国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清军军纪废弛、军心涣散,有良士谏购置西洋火枪械。再往后,俄罗斯人侵入新疆,西北兵起,朝廷派左宗棠收复新疆。枪械粮饷尤为关键。彼时,左宗棠倚重胡雪岩筹集军饷,在向汇丰银行借钱时,吃清政府“回扣”。发国难财,可谓罪不可赦。

太平军起,生灵涂炭。胡雪岩开办“胡庆余堂”,谨守“戒欺、价不二真”经营原则。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胡庆余堂救死扶伤,施发诸葛行军散、龙虎人丹,在兵荒马乱年代,积了不少阴德。不可谓不仁。


醺万江酒香醉月


有些人只从一个角度评论历史人物,那是因为他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一个历史人物,因为统治阶级维护政权的需要,把他们神化或者贬压。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如书本,戏剧等进行宣扬,有时候,谎言重复千遍就变成了真理。这些人耳濡目染,也就人云亦云。所以说从一个角度看其实是跟着别人的角度看。


给豪猪一个吻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情愫在里面。如果人云亦云,则失去了特色,只能够从一个面走异同寻常的路去分析,博得别人关注。这样的情况当下很多人爱干。而且千人千面,有些话是带着利益说的。前段时间和别人聊动物油和植物油的事情也有类似的情况。最近二三十年很多专家在讲吃植物油健康,吃动物油不健康的腔调,那背后包含着什么呢?动物油的提取很简单,从动物的脂肪上提炼就好了,每家每户都可以操作。但是植物油就不一样了,古代有专门的油坊,现代有加工厂,可以形成产业化,形成一个行业,让经营这个行业的人完成原始积累,于是有资金请代言人,所谓的专家替他们引导大众消费。但是核心问题来了?动物油吃了就不健康吗?植物油吃了就一定健康吗?终究还不是围绕利益群体在说话罢了。

说这个例子有点跑题,不过是想通过这个例子说明,某些人对一些历史人物的一个角度评价,要不为了名,要不为了利,皆名利也!


俞一乐


评价历史人物切忌先入为主,凭借个人的感受或好惡,或抓住片言只语,专抓其一,不及其余。这样评价肯定是片面甚至错误的。评价历史人物,要看他们在位时推行的政策或主张,对历史的发展是否起推动作用,产生了什么效果,社会生产力有无发展,人们群众的获得感如何,以及对以后及世界的影响如何等等,给予客观的应有的评价才有说服力,也就是正确的。


用户8816608353370


有些评价历史人物,不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评判人,所以不为人们赞同,有些人被人民赞得少,但还有少数人拼命吹捧。


用户9849361653455


每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我们要运用辩证法去客观的看待问题,就会得出客观的结论。主要有几个方法:一是冷静分析,历史之所以称历史都是过去的事情,我们要从海量的历史资料,去伪存真,找到真相,所以要冷静。二是坚持原则,不人云亦云,要用事实来说话。三是用现代观点看问题,我们发现的资料一直在增多,可能之前的研究局限于资料,结论不丰富,或者甚至是错误的,因为要用变化运动的观点看问题,许多事情都是在运动中变化。鉴于此,我们要从多个角度看问题,在运动中看问题,这样才能全面了解历史


陕州痴翁


记得《少年包青天》里陈道明扮演的八贤王有句台词“事情是可以算得准的,但人却是算不准的”

关于题主所问有些人只从一个角度评判历史人物,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学识问题。有一些人学识片面,只看到一面。

2.为自己主张背书。为了证明自己论述呢正确性,只引用历史人物前面的一面更有利于证明自己的正确性。

3.人性本来就是多面的。奸臣亦是能臣。但公义不变,大方向片面亦无可厚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