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长宁李淼:迎难而上 为了疫情阻击战胜利的那一天

四川新闻网宜宾2月17日讯(宋成均 赵雪松)为守护一方净土和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宜宾市长宁县疾病预控制中心干部职工站到了阻击疫情的第一线,构筑起一道坚强的战斗堡垒。李淼就是其中一员。

“你好,我们是疾控中心的。请问这两天身体状况如何,有没有出现发烧的情况?”连日来,长宁县疾控中心应急科科长李淼只要从乡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返回单位后,就马上又投入到在册发热病人电话回访的工作中。

有着7年党龄的青年党员李淼,从抗击疫情开始,便全身心的投入到抗疫一线,开展流行病需调查、追踪密切接触者等,她跟其他直面病患的医护人员一样,也要进入医院隔离区,近距离面对患者沟通。虽然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但是因为涉及到人的安全,稍有不慎,后果不敢想象。

“作为一名疾控人员,做了这项工作,该上的时候必须要上。”李淼说,每次接到新冠肺炎任务的时候,心里还是比较忐忑的,因为这个病毒的传染性比较强,但每次排除了疑似病例的时候,心里面是最高兴的。

刚30岁的李淼,自四川省决定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以来,就一直工作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无怨无悔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进隔离病房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到场镇、乡村追踪密切接触者,与县级专家组成员一同讨论病例……这便是她的日常工作。

宜宾长宁李淼:迎难而上 为了疫情阻击战胜利的那一天

不分昼夜调查疫情接触

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只要接到通知,李淼就会以最快的速度赶赴现场开展工作,从自己掌握的信息中,理清病毒可能的传播路径和感染的人群,为迅速切断病毒传播、防止扩散,提供参考和依据。每一例“新型冠病毒肺炎”疑似病例成功排除,她都会露出疲惫的笑脸。

“并不是每一次调查都顺利的,有时调查要持续两小时以上。”李淼说,每个疑似病例都需要详细了解其诊疗史,发病前14天和发病后所有的活动轨迹:是不是从疫区来、接触过哪些人、去过哪些地方、乘过什么车、有没有戴口罩、有没有吃过野味等等。根据调查信息尽力排查传染源,控制传染源,判定和追踪密切接触者。然后第一时间找到与病人有过近距离接触的所有人员,包括家人、同事、朋友、共同就餐、同乘一个交通工具、一起旅游等人员,绝不能放过任何一个漏网之鱼。

“有时候早上八点出发去做调查,到凌晨也不一定结束。”李淼说,围绕一例流行病学调查,往往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不仅仅是因为患者去过的地方多,需要联合各地一一摸排调查,还因为一旦有密切接触者确诊成为患者,那么曾经接触过的人,也就成了密切接触者,又得开启新一轮的摸排调查。

调查要从发病前14天开始进行,李淼像放电影一样,复原自己每一天的详细经历。为了尽可能多的找到密切接触者,李淼会问得非常详细,比如几点在哪吃的饭,隔壁桌上有没有人,有几个人,都要问到,并通过各种办法,把这些人找出来。

“她身上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同事宋玉竹如是说,疫情发生后,为了全身心投入工作,李淼就把两岁的孩子送到了爷爷奶奶家,很多时候累了,就在办公室靠靠,饿了,就吃点方便面。

“我们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守初心,担使命,尽职责,全身心投入这场疫情阻击战当中,疫情不退,我们决不后退。”长宁县疾控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高红梅说,截止到目前,中心共开展流行病学调查23人次,采送样本73人、115人次,追踪并实施集中医学观察127人,同时紧急组织防控物资口罩8万余个、体温仪260支,臭氧消毒机20台,防护服640套,护目镜400个,鞋套400个,消杀药品25件,组织消杀面积近20万平方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