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亟須深度變革,說說中西醫藥和“雙盲實驗”的那些事兒

一、雙盲實驗是為驗證西藥有效性而誕生的必要的藥檢程序

通俗的說,雙盲實驗就是要證明一個藥的有效性,要排除施藥者和受藥者的雙重“主觀干擾”。

方法是,第三方準備兩組受藥人、或兩種藥,分別編號1、2,但那個編號是什麼藥或服什麼藥,醫生和患者都不知道具體情況。然後做記錄和統計,以確定到底那個藥“有效”。

中國醫藥亟須深度變革,說說中西醫藥和“雙盲實驗”的那些事兒

二、雙盲實驗也無法及時實驗出藥物的副作用

通過雙盲實驗的藥物並非就是“有效臨床普及藥”,還要做另一個試驗:“規模臨床驗證”,才能基本確定此藥可批量上市臨床應用。

所以雙盲實驗並非是“普遍臨床有效”的代表,只是一個初級檢驗程序。

因為,普遍臨床有效才是根本標準和醫療目標。

中國醫藥亟須深度變革,說說中西醫藥和“雙盲實驗”的那些事兒

三,雙盲實驗無法對醫生進行雙盲測試

因為人的天賦和業務的精深程度無法追求“絕對一致”,這是人類天生的事實,無法改變。

人畢竟不是機械、固定編程或死物,所以不能以對待固體狀事物的方法對待人。

怎麼檢驗醫生呢?標準就是在臨床上“失敗最少的那個”。

沒有固死的絕對標準。

中國醫藥亟須深度變革,說說中西醫藥和“雙盲實驗”的那些事兒

四、通過雙盲實驗的西藥也避免不了被淘汰出臨床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西藥產生至今共生產了1萬多種藥物,而如今用於臨床的僅有1千種左右,90%多的西藥都被淘汰了。

對西藥應用來說,雙盲實驗是必要的,但對救命的臨床來說“副作用小於有效”才是必要的。

所以要明白,即使“雙盲實驗有效”,也只是小實驗室的檢驗,通過“普遍臨床有效”的檢驗才是最終目標。

五、中醫的練成是進行了比雙盲更高效的檢驗程序

說飛機的降落傘出廠前要做“有效檢驗”,實驗室無論怎麼做也無法達到100%合格,用什麼獎懲辦法都不能行,後來軍方用了一個辦法,從此降落傘就100%合格了,方法是每次降落傘檢驗都要廠長親自跳傘驗證。

可見,親身驗證遠比實驗室實驗靠譜。

中醫的練成就是要從開始在自己身上“實驗”,驗針,在自己身上扎針是基本功;驗藥,親嘗藥物入口及身體感受,是中醫人用藥的基本程序。

不然,不知患者之所苦,就不算好中醫,也做不成好中醫。

試問,有哪種西藥是西藥發明者以自己的身體驗證出來的呢?

有一個用剛滿月的親兒子試藥的,他是中國的糖丸之父顧方舟,口服脊灰疫苗研創人。

注意是口服,口服注射更人體環保和安全。顧先生造福中國兒童,全國普及小兒麻痺症的防疫。

中國醫藥亟須深度變革,說說中西醫藥和“雙盲實驗”的那些事兒

已逝顧方舟先生

以身驗醫、以命驗藥是中華醫學的傳統。

遠比“實驗室實驗”可靠,因為中國真正的中醫非常看重別人的命,別人的命也是命,

所以中醫行醫要先以自己的命做擔保。

所以古代中醫醫書醫案中,沒有讓人人簽定“生死自負合同”的傳統。

真中醫真的把別人的命也看成自己的。

六,善待中醫就是善待自己和後代的生命守護神

一箇中醫的練成特別不容易,需要廢寢忘食的鑽研生命的學問,

要習天文、知時節、懂臟腑、曉經絡、明氣傳、斷病機、勸飲食、導作息,

要研醫案、探六氣、訪明師、修德藝、勤用功、煉體力、嘗百藥、刺萬針,

要面祥和、語寬溫、病立除、濟窮困、恤孤殘、記醫案、授醫徒、護蒼生。

一箇中醫的練成特別值得珍惜,

TA僅憑三根手指就能診疾斷病,不燒煤、不耗電,全憑背後自流汗;

TA僅憑一把草藥就能除疾袪病,純天然、無化學,全靠天然豐富產;

季節變換,TA給你一鍋膳食餐方,不要錢、保一家安康,

瘟疫來臨,TA給你們熬一鍋疫方,不要錢、保一方安康。

一箇中醫的練成,於己於家於國於社會都是寶貝,

TA是除了父母親人以外,唯一呵護你關愛你如己的在乎你飲食起居健康的人了。

中國醫藥亟須深度變革,說說中西醫藥和“雙盲實驗”的那些事兒

七,西醫藥的可取之處

雖然西式醫學更看重人的病及化驗參數,而非看重人的生活品質。

但西醫誕生在全球人口膨脹期,為人類的健康做出了實質的貢獻,

尤其戰爭傷科在和平時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與發揮,形成系統的外科救護醫學,

解剖和微觀醫學的發展,讓人類更加了解人體的構成,

公共消毒和疫苗的研發,阻止了諸多疾病的傳染和流行,

為全球各國提供了最多的醫務從業人員,以及最健全的製藥工廠,

以及形成了細密完善的藥、醫、療運作體系。

八,西醫藥迎來發展瓶頸期,及其可能的解決之方向

1、“特效”藥的失靈,從超級有益細菌到超級病毒菌只有一步遙。

從天然青黴素到今天的合成頭孢,從特效藥到國家管制藥,這個過程用了不到一百年,

作為抗生素使用的大國,中國已經成為抗生素濫用的重災區。

為什麼國家會出臺嚴控抗生素的政策?

1),抗生素對一般的流感、咳嗽卻無效,不是萬能藥。

2),抗生素過多使用,使殘留的細菌不斷髮生變化,開始對抗生素有了耐藥性,抗生素的效用不斷下降,這也致使許多疾病也來越難治療。俗稱抗藥性。

3),催生超級病毒,俗稱超耐藥細菌,會讓人類陷入無藥可醫的滅絕之境。

2、同樣叫“黴素”,天然與合成仍然有著巨大區別

酒,要通過酒麴(天然黴素)把糧食釀成酒水,但人們都喜歡喝釀造的酒,不喜歡喝合成酒精勾兌酒。

日常消遣的酒水尚且追求天然釀造,為什麼治療疾病的關鍵時刻人卻“喜歡”“合成勾兌”的?

人體對天然元素是必然依賴關係,非天然元素都被身體當成“外來入侵的負擔”,

勾兌的酒水喝了不舒服實質是輕微“中毒”的反應,更有嚴重中毒反應的。

合成藥便於批量生產、降低成本,但合成藥賣的從來不便宜。原因你懂得。

天然藥,僅僅種植階段,有的甚至需要3-5年以上的種植週期,成本大、週期長、產量低,天生與暴利無緣。

所以,將來世界各國即便只從國庫利用率上考慮,也會推行天然利民的天然醫藥。相信中國高層已經看到這一點了。

所以,有先見的西藥製藥廠要早做準備,西藥向哪轉型?

現代製藥技術本身還是非常有用的,因為現代人不可能像古代一樣家家存個“煮藥罐子”,

所以,只要是非合成類醫藥,對中西醫都是可行方向,

時代助力,古為今用。

這是西醫瓶頸之2,告別化學合成,是西醫藥進階的必然之路。

中國醫藥亟須深度變革,說說中西醫藥和“雙盲實驗”的那些事兒

3、高提純和高吸收是兩回事,“有效成分”是一種很原始的對生命和世界的認知

人類可不可把生產的糧食都提純成濃縮的營養粉和液來獲得能量呢?

不能!人無法違背天生的消化系統!

人不同於機器,加油加電就運轉。人是更加高度複雜的生命體。

我們發現古醫書記載藥方今天仍然有效,能不能把“有效成分”提取出來製成“藥片”?

這都是“提取思路”,單純機械思維的想法,

偉人毛澤東曾說:要說中國對世界的貢獻,中醫算一項。

單純提取“有效成分”為什麼不可取?

舉幾個例子:

說有的蔬菜瓜果不過了節氣霜降就不好吃,

中藥中有個叫霜桑葉,就是霜降後受霜後的桑葉,才能入藥,不然無效,

中藥中有個叫浮小麥的,就是小麥中那些長的不夠成熟的癟粒子,放水裡浮在上面,實成的沉下去。

說有搞化驗的人參與蘿蔔的成分沒什麼區別,還發現人參的葉子裡含有的某成分比參根還多,但入藥的是參根;

“有效成分”怎麼理解呢,好比磁鐵,你能粉碎得到鐵顆粒,但你

提取不到那個“有吸附力的磁場”,

同樣,植物受霜降的“天地時節之氣”你提取不了!

有一個傳統中藥傳承人,用現代“納米級破碎”設備微化中藥,期望提高吸收來增加藥效,結果臨床上怎麼粉碎也不理想,最後是有一天靈光一閃,看看古方怎麼用,發現用火燒,結果效果立即出來了。

這西醫藥的第3個瓶頸,就是提取、提純的路不全對,不要當成唯一的路,部分可以提取、部分可以提純。不然,針灸即不口服也不注射藥物為什麼能起治療作用?

所以不是這種簡單的保留有效物質成本思路,這很狹隘,你不想想假如生命只是脂肪、蛋白質之類的,為什麼所有的人類沒雷同的兩個人?同母的雙胞臺也不行?

非要鑽到“可見物質”的牛角尖嗎?人活著如果只有物質不要精氣神不就是植物人嗎?

提取有效成分的思維,就是植物人的思維,不是靈智人的智慧。

中國醫藥亟須深度變革,說說中西醫藥和“雙盲實驗”的那些事兒

但就是可提取提純的這一部分,怎麼服用也是關鍵,

目前中藥的加工,在保持天然活性的同時,很大一部分是可以提高純度的,

古法水煮中藥也是一種提取藥性服用的方法,所以製成現代顆粒沖劑多數是可行的,

但追求太過濃縮以加強藥效,也行不通,為什麼?

道理非常淺顯,人要吃鹽,但鹽粒子不能直接拿來吃。太過濃純會殺傷腸胃,反害人身。

所以西式提取、提純的路,還是要學習中醫藥,

因為中醫藥順乎天然、順乎人體機能。

九、古老的中醫藥是人類現代醫學再進化的寶庫和榜樣

解決超級病毒問題,不能依靠再造一種更超級的殺滅細菌的思路,即便有這種製成更超級菌的可能,但也許已經完全超過了人體吸收的極限。

西醫藥要借鑑為什麼中醫藥一鍋湯可煮幾千年還仍然有效! 西藥卻每年大量淘汰成品藥。

青蒿素是從古中醫藥裡發掘的利益世界的創舉,

針灸更是普及到世界各國,其背後的“無藥”治療之功能,更值得深入研究,

中華醫藥給世界各地人類帶來的實質的身體健康,和高淘汰率的西藥對比,值得西式醫藥深度反思及變革,

中醫以身驗醫、以命驗藥的精神,是不是值得現代醫學尊重、追求、效仿呢?

中國醫藥亟須深度變革,說說中西醫藥和“雙盲實驗”的那些事兒

—— 順 2020.2.1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