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在地鐵裡遇見我》:國內首部地鐵生存實錄,寫盡人生百態

地鐵,已經成為大都市重要的交通工具。北京,上海,廣州,每天地鐵的客流量已超過1000萬人次;南京,最高日客流量也已突破400萬人次。全國,已有30多個城市開通了地鐵(軌道)交通。

地鐵乘客,是一個數量如此龐大的群體。

作為千千萬萬地鐵大軍中的一員,有一天,我終於遇見你:

國內首部地鐵生存實錄——《假如你在地鐵裡遇見我》。

《假如你在地鐵裡遇見我》作者李輝,這本書,被稱為“國內首部地鐵生存實錄”,是名副其實的。在此之前,似乎真沒有人如此細緻入微地觀察地鐵,觀察地鐵裡形形色色、千姿百態甚至千奇百怪的人和事,並把這些人和事娓娓道來講述給大家。

這本書由北京“資深地鐵族”李輝歷時四年創作完成。全書由八十多篇散文構成,以“我”與朋友“李老三”在地鐵裡的境遇為敘事主線,每篇一個主題,由一個或者若干個故事組成,夾敘夾議,有淚有笑,幽默而富有哲理,極全面、極細緻地描寫、記述、總結了地鐵的當代風貌。

全書既有對地鐵作為一種交通工具的整體概括,也有對地鐵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的深刻思考;既有對乘客心理細緻入微的探究,也有對乘客乘車行為的全景寫實,堪稱對於地鐵“教科書”般的記錄。作者以豐厚的素材、真切的感受,忠實而富於創造性地為讀者呈現出地鐵世界的“另一個江湖,另一片海洋”。

這是一個人的地鐵,更是一座城的精神圖譜。

《假如你在地鐵裡遇見我》:國內首部地鐵生存實錄,寫盡人生百態

一、每一個“地鐵族”,你都能在書中“遇見自己”。

村裡人通過地面的土地收穫糧食,城裡人不在地面上種糧食,城裡人通過地下的泥土抵達糧食。地鐵,是城裡人的身體,通過泥土,抵達和獲得糧食的一種方式和渠道。土能幫人安身,也能助人立命,當然,土最終收納一切,一切最終變成土。

一個地鐵乘客,從走向地鐵站開始,到從某一個地鐵站出來,這一路上,你會經歷什麼——看到什麼?聽到什麼?想到什麼?你的頭腦和身體都感受到了什麼?

這本書,一一為你同步記錄、講述;讀這本書的時候,主人公就是你。

比如,客流量巨大的地鐵站,你有沒有體驗到《進個站有多難》?經過安檢時,你是否經常被當成《“形跡可疑”的好人》?你有沒有遇到某位農民工因為帶著《危險的錘子》而被拒絕進站?安檢過後,在令人恐怖的擠車人群中,《今早,你用哪種方式擠上的地鐵》?當你看見地鐵車廂裡《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擁擠》,你是否突然明白了《地鐵裡的架是怎麼打起來的》?夏天的地鐵裡,如果你是位清涼美女,你是否暗暗祈禱《我可以輕、薄,你不可以輕薄》?你雖然這麼想,可是你是否又在戰戰兢兢地回憶《我經歷過的騷擾事件》?如果你是位男士,你有沒有想過《在夏天的地鐵裡,如果做一個規矩的男人》?你有沒有感嘆《姑娘那麼近,愛情那麼遠》……

不管你生活在北京還是南京,不管你有沒有坐過地鐵,如果你拿著這本書,到你所在城市的地鐵裡,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與書中所述一一對照,你一定會發出會心的微笑。

而把書本內容與現實現場相對照,本身也是一種令人興奮、有趣而奇妙的體驗。

那些更多的、在生活中遠離著地鐵的朋友,可以通過這本書,細緻、生動地瞭解到真實的地鐵世界:哦,北京,北京地鐵,地鐵,原來是這樣的!

《假如你在地鐵裡遇見我》:國內首部地鐵生存實錄,寫盡人生百態

二、這是一本“輕鬆、幽默”之書——充滿歡笑,妙趣橫生。

每天早晨,出門坐地鐵上班之前,吃不吃早餐是個讓人十分糾結的問題:不吃吧,沒有力氣去擠別人;吃吧,肚子鼓起來,容易被別人擠。

地鐵裡的擁擠就是這樣,人人都是參與者,人人都是受害者。

書中,作者的視點、筆觸涉及地鐵的方方面面,安檢、擁擠、乞討、廣告、打架、騷擾、愛情、讀書等,舉凡地鐵中所有發生的事,都成為作者幽默(更多是冷幽默)、詼諧筆端的對象。

比如《地鐵裡的土去哪了》文中李老三讓人笑出眼淚的人生故事,《踩著狗屎進地鐵》中母親與孩子讓人恍然大悟後忍俊不禁的對話,《陌生人世界》裡“我”與同行的漂亮姑娘間讓人暗笑的尷尬遭遇,《西單站有多少盞燈》裡“我”數燈時半路總是被突發狀況打斷的哭笑不得的經歷,《賣哈密瓜的夫妻》“欺負老外”時狡黠而默契的配合,《我做的一件好事》裡充滿喜感而引人深思的情節描述,《地鐵口旁,那些被我怠慢了的老朋友》中“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的幽默對話和故事……總之,這些讀來讓人或莞爾或捧腹的細節,我們在大多時候的閱讀體驗中實難遇見。

夏天來了,有人輕、薄起來,有人輕薄起來。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愛美是人的天性。女人愛美,男人愛女人的美。可是,女人美了,男人卻不能愛;不但不能愛,還必須裝作根本就不愛。——這就是夏天的地鐵裡,男人與女人之間的關係和相處模式。

如果真的在地鐵裡欣賞這本書,這些讓人歡笑的地鐵故事會讓你的枯燥辛苦的旅途縮短,而身臨其境的感覺,卻會讓你的旅途歡樂加倍。

《假如你在地鐵裡遇見我》:國內首部地鐵生存實錄,寫盡人生百態

三、這是一本“哲理之書”——掩卷時,心緒從地鐵飛向大地、天空

人生的路啊,千萬不要站錯位置,更不要選錯方向!

“逆襲”聽來勵志,黯然傷神的失敗者總是多於意氣風發的成功者。

遺忘意味著已然的接受,銘記意味著未遂的抗拒。

這本書,與其說作者的文字是輕鬆和幽默的,不如說作者的心緒是多思而凝重的。旅途如人生,作者在地鐵旅途中的思考,實際也是對生存環境和人生境遇的思考。

作者是以一個地鐵旅客的視角來展開陳述的。這其中,有作者對於城市與鄉村的比較,以老鄉李老三為“橋樑”,把變化著的城市生活、相對平靜的鄉村文化,以及因為同樣與“土”有關,由地鐵到農田,把對土的熱愛、對大地的崇拜表現了出來。

地鐵社會,人與人最重要的是相互理解,因為我們這些陌生人是捱得如此緊密;地鐵是在地面交通擁擠不堪情況下,在地下製造的點與點的直線交通,是捷徑,但是在換乘時有可能直中取彎、欲速則不達,又透著人生哲理……作者發現了地鐵中的諸多問題,然後又一個個解析,給出答案,或者讓讀者去自己尋找更好的答案。

地鐵其實是封閉和孤獨的,地鐵裡的人其實是沉默和隱忍的。在心裡翻江倒海,在頭腦中千謀萬劃,卻絲毫不會流露自己的情緒。一切都在地鐵之外發聲和釋放。大多數人,生活的旅途中總是避免不了要坐地下線。陽光不能一直照亮我們的路,我們儘量讓自己的心中常駐陽光吧。

《假如你在地鐵裡遇見我》:國內首部地鐵生存實錄,寫盡人生百態

地鐵裡的生態,是社會生活的一部分。作者一個人在地鐵裡的感受,何嘗不是千千萬萬地鐵乘客的共同感受呢?只是大多數人來不及深思,或者有些人深思了但是沒有見諸筆端,沒有引發更多人的深思。而能夠寫出這部作品,是作者對於生態文化建設的貢獻,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感謝本書作者。將來有一天,地鐵這種交通工具也許會消失,但是曾經的地鐵生存狀況會永遠留存,因為這部《假如你在地鐵裡遇見我》。

結語:

作者在書中序言裡有這樣一段話,令人十分欣賞——

這本書內容的實質,算得上是“北京地鐵生存實錄”。如果還有朋友有不同意見,說:不!不是“生存”,應該是“生活”!——那麼,我也同意,就改為“生活”,生活更好些。

我也同意。

假如你在地鐵裡遇見我——請接受我的祝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