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青年教師說:不知道怎麼教寫作?不如學學作家的這五個方法

作為一個作文教學的踐行者,我認真拜讀了肖復興的《我教兒子學作文》一書。作者是中國當代著名作家,其子肖鐵畢業於北大中文系,現在美國攻讀博士。肖復興以自己的寫作理念指導教子寫作的實踐,並細心收集著兒子從初學寫作到高中畢業的一篇篇成長足跡,將這些文字整理後著成此書。對從事作文教學的教師們來說,該書的確是一份寶貴的學習材料。


對青年教師說:不知道怎麼教寫作?不如學學作家的這五個方法


  仔細通讀全書後發現,作家和教師在教寫作上有許多相同之處,如:重視興趣、注重積累、強調觀察獲取素材等。同時,我也發現了五處明顯的差異。這些差異是很有價值的,其體現著作家對寫作行為本身的理解以及充滿智慧的教學行為,當然也決定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strong>  一、啟蒙思想的差異:作文其實很簡單。

  作家在啟蒙時就告訴孩子,作文很簡單,就像用積木壘房子一樣,是很快樂的事。(1)肖鐵6歲入學前識字不多,肖復興就讓孩子對著錄音機說話,說後和孩子一起聽,並且告訴他這就是作文啦。孩子得到這樣的信息後興趣大增,對著錄音機說個沒完,他簡直覺得自己就是作家了。等到入學識字增多後,他就很自然地寫起了日記、作文。行文流暢,毫無其他孩子的“難產”體驗。這與其在起步階段不但沒有對習作產生絲毫畏懼,反而自信心十足,興趣濃厚是分不開的。

  為了鞏固孩子對習作的興趣和熱情,作家還強調兩點。其一,在孩子剛開始寫作時,多讓他們寫自己愛好的事物,千萬不要只和老師的作業和分數有關。喜歡的東西,寫起來自然輕車熟路,頭頭是道。例如肖鐵喜歡集郵,筆下的郵票就豐富生動。其二,將寫作與玩結合起來,做玩中的有心人。每當帶孩子外出遊玩時,他總要充當臨時講解員,在玩耍的同時交流觀察所得、所思,這其實是在潛移默化地實施指導。

  反思很多老師的作文啟蒙,無不是告訴孩子作文很難,很重要,甚至關係到今後的就業與成才。所以在孩子們看來,作文是件難事,恐懼感從他們認識作文起就如影隨形。其實,作文是自己心聲的表達,是將已知信息內化後向外傾吐的過程,是一種近乎於本能的表達,何懼之有?教師的良苦用心我們都能明瞭,但請不要忘記,我們是孩子習作的引路人,而不是寫作殿堂旁猙獰的門神,這樣“威脅式”的啟蒙教育只會適得其反。

  <strong>二、言語表達的差異:樸素的言語是最好的。

  作家對孩子語言過於優美、勻稱是不贊成的。他認為孩子在語言上“過於用力”,是有意模仿成人文字習慣的蹩腳行為,這樣寫出的文字不是內心自然流淌出來的,刻意的痕跡很明顯,對今後創作沒有好處。(2)與其這樣,不如實實在在,樸素地寫下真實體驗,反映自己現有的言語運用水平。肖鐵小時候有一篇得意之作《小河四季》,該文語言優美,老師評價很高。肖復興看後並不欣賞。日後他舉蕭紅《呼蘭河傳》中的一段樸素描寫為教例:倭瓜願意爬上架就爬上架,願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願意開個黃花就開個黃花,願意結個黃瓜就結個黃瓜……並以此告知孩子,要學習用這樣樸素的言語表達自己內心最真的情感。

  不可否認,華美的言語是寫作水平的體現,但不是唯一標準。但凡有個性的作家無不強調言語樸素、樸實。呂叔湘先生就做過生動的比喻:偶爾用好詞修飾,就好比在衣服上繡花一樣,能使整件衣服更顯華貴,但如果繡得多了,就成了戲裝,穿不出去。讀過葉聖陶、呂叔湘、張志公等名家原著的人都有這樣的體會——語言大師們運用言語表情達意特別講究返璞歸真。他們的文章在那個時代,識字的老婆婆都能明白其表達的意思。

  但在我們的作文教學現實中,很多教師對孩子習作言語的要求則是“寧可濃妝粉飾也不素面朝天”,一味強調言語優美,甚至以“培養未來文學家”的標準來衡量、評判孩子的習作。這使得孩子為追求言語華麗,作文中出現嚴重的成人化傾向。更糟糕的是,由於老師“催得緊”,孩子們等不及從閱讀給養中慢慢積澱,通過抄襲、複製、拷貝、搬套,掛羊頭賣狗肉等手段強求“美感”,寫成所謂美文,這不是本末倒置嗎?言語還是“務實”些好,平實的語言更能體現童心。華麗的詞藻,華美的文風,待到日後逐漸形成也不晚。


對青年教師說:不知道怎麼教寫作?不如學學作家的這五個方法


   <strong> 三、指導方法的差異:學作文就是學改作文。

    肖復興的名篇《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可謂婦孺皆知。葉聖陶在他初三的時候就親自為他精批細改了一篇習作,這對他來說無疑是莫大的幸運。後來肖復興插隊的時候寫了十篇散文,葉至善先生又逐句幫忙修改,再寄回北大荒。這些經歷使他的寫作之路邁得堅實,也奠定了他的寫作教學理念——學作文就是學改作文。後來教肖鐵學寫作,也將這種理念傳授給孩子,並且予以嚴格要求孩子形成習慣。每一篇作文肖鐵都改了不止一次;幾乎每篇作文都有肖復興幫助修改的痕跡。孩子就在這無數次的修改中慢慢領悟了寫作的真諦,最後也走上了寫作的道路。至今已經出版長篇小說《轉校生》,散文小說集《成長的感覺》、《紅房子》、《堅硬的早春》等。

  說到修改,是教師在作文指導中最難以監控,也是最容易遺忘的環節,往往以教師的修改越俎代庖,這是剝奪孩子習作自主權的體現。寫作是一種對已有積累的再次自省,是不斷調閱儲存在大腦中的生活經驗,體驗自己內心獨特的情感體驗,梳理自己混雜無序的思想之後,用自己習慣的方式自由地表達的文字集合。修改是對初次自省的再梳理,再自省,是寫作思維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自然非常重要。修改的缺失意味著寫作行為的不完整。關於修改,歷史上留下許多趣話。海明威的名著《永別了,武器》的最後一頁,修改了39遍才滿意,他把《老人與海》的手稿讀了200遍,才最後付印。我國的古典名著《紅樓夢》,曾經“披閱十載,增刪五次”才問世。這些文章流傳千古,與作者重視修改是分不開的。因此我們在指導孩子習作時,與其大談方法技巧,不如花些時間,放手讓他們好好修改。

  <strong>四、 寫作步驟的差異:先講後寫才科學。

  肖復興稱讓肖鐵“先講後寫”為笨法子,其實這是很聰明的法子。他認為讓孩子寫清楚,首先應該讓他講清楚。講不清楚,在寫的時候肯定就會表現出來。在講的時候,孩子能從聽者的反應中受到啟發,明白哪些是生動的,吸引人的,哪些別人不愛聽,這樣在寫的時候就會有所側重。因此每逢寫作前,肖復興總叮囑說:先不急寫,你先說說。(3)剛開始,肖鐵說的內容僅僅是所見所感,後來則提升為說文章的構思等。作家在對話中完成指導,孩子在對話中打好腹稿,作文只是“打印”的活兒。

  反思我們的作文教學,教師說的多,學生聽的多,說的少。回家後就寫,更沒有誰願意聽他的奇思妙想,寫作完全是閉門造車的私活兒。由於長期沒有人關注,孩子們根本就沒有打稿的意識。即便是有草稿,那也是上交檢查的作業,和正文幾乎沒有差距。有的孩子練成了能夠邊想邊寫,想到哪裡就寫到哪裡的絕活。很快出產作文,當然質量不怎麼樣:前後無關聯他還毫無知覺,一文多主題他也不能修改;更多的孩子是“擠牙膏”式的湊字數。很多家長反映,孩子週末在家寫作文,從上午可能會拖到晚上還不能完工,每逢孩子寫作文,全家都是不和諧的聲音,作文成了家庭和睦殺手!其實解決這一切的方法很簡單——先講後寫,講清楚再動筆。


對青年教師說:不知道怎麼教寫作?不如學學作家的這五個方法


  <strong>五、評價理念的差異:虛構和貪多是不可取的。

  在肖鐵開始學寫作時,肖復興反對他在一篇文章中寫兩件事,反對他虛構事件情節。他說:孩子初學寫作文,要簡單,一多就亂。他還形象地用母親擇菜時去掉黃葉和菜杆來告訴肖鐵,要寫有用的,不要貪多。所以我們看到肖鐵年幼時的作文,多是寫一事的短文,短是短,但很清楚。說到虛構,肖復興更是堅決反對。肖鐵六年級時寫了一篇高分作文《28+1=一片愛心》,其中許多很“巧”的環節屬於虛構。肖鐵還沾沾自喜說很多同學都這樣編。肖復興教育他說:瞎編容易使作文走上邪道。並非說虛構都不好,作家的作品中有許多虛構情節很精彩,但那是以後的事。小孩子寫作文就像還在描紅階段,要練好基本功,要寫出作文的真誠和真實,這是作文的靈魂。

  清華大學附中特級教師韓軍很早就提出習作的“偽聖化”現象:很多作文在立意上虛假地表達一些崇高、神聖的意義,甚至違心地說些貌似崇高的話,其實內心一點也沒有這種思想。孩子習作的“偽聖化”源於教師對習作的評價導向。虛構和貪多,這就是我們在評價孩子習作時的兩個通病。寫一件事字數太少怎麼辦,再加一件唄,最多注意詳略得當就行;所寫的事不夠精彩怎麼辦,虛構情節唄,最多注意合理性就行。評價時,字數多的為完整、具體型,高分;情節感人或離奇的,為生動、巧妙型,高分。這樣的評價導向最終就是讓孩子從實踐中明白——假的就是好的。當孩子們的習作清一色的“高、大、全”時,他們的心靈也就是一片空白了:沒有思想,沒有感情,沒有自我,沒有他人!

  肖復興教肖鐵寫作可以算是成功了,而我們從對比中發現了差異,也是值得慶幸的。這些差異僅僅是思考的切入點,是問題的端倪,還需要用大量的實踐來驗證。撰寫此文的目的也就在於讓大家一起用科學的寫作指導思想武裝自己,參與到科學的寫作實踐活動中去。但我們也應該記住齊白石說的:學我者生,像我者死。肖復興的成功僅僅是適合於肖鐵的個案,每一個教師應該結合自身和孩子的特點,找到一條適合的寫作教學之路,讓每一個孩子愛上寫作。

  註釋:

  (1) 肖復興 我教兒子學作文 廣州 廣東教育出版社2005 11第3頁

  (2) 肖復興 我教兒子學作文 廣州 廣東教育出版社2005 11第114頁

  (3) 肖復興 我教兒子學作文 廣州 廣東教育出版社2005 11第43頁

  參考:

  1、 復興 我教兒子學作文 廣州 廣東教育出版社2005 11

  2、 呂叔湘 語文漫談 瀋陽 遼寧教育出版社 2005 5

  3、 王晨主編 重讀呂叔湘 武漢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


更多語文教學方法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