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战疫情防控一线 彰显共产党员本色


奋战疫情防控一线 彰显共产党员本色

为了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疫情扩散,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指挥部在西郊乡卫生院集英街院区紧急成立了示范区疫情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中心。西郊乡卫生院外科主任杨森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联系院长李清亮,要求进入隔离病房工作。面对异常严峻的疫情形式,他是无惧无畏的逆行者,主动扛责在肩、勇挑重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和本色。

进入隔离病区的第一天,也是最煎熬的一天。水电不稳定、生活物资配备不齐全、接诊流程不通畅,各种登记本信息不完善、留观者们提出的种种近乎于苛刻的条件、病房的各种消毒方法和配比、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的规范处置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決,太多的环节需要捋顺打通,每一位医护人员都跑断了腿磨烂了嘴,作为组长的杨森更是面临者着巨大的心里压力。终于夜色降临,一切都换来了暂时的安宁。医护人员个个疲惫不堪,杨森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命令"大家都暂时休息调整,自己却蜷缩在昏暗的灯光下认真记录下隔离病房存在的所有问题,并提出初步的整改方案。连续在一线奋战24小时的杨森,下夜班后第一时间找到院长沟通隔离病房出现的问题,并一起探讨自己提出的建议,进一步整改出合理化方案。

接下来,他马不停蹄的联系各个部门工作人员,协调和接洽各种工作流程。由于工作人员紧缺,他奔波在医院的每一个角落,在多个角色之间转换,搬运工、保洁员、配餐员、水电工……他无所不能。一串清脆的电话铃声在这喧闹的深夜显得格外悦耳。“喂,爸爸,你什么时间回家?”接到孩子打来的电话,杨森低头一看已是22时30分。他回答:“我忙完就回去啦,在家好好听妈妈的话。"虽然身为医护人员,但他也是父母最牽挂的儿子,是两个孩子最亲爱的爸爸,是翘首期盼他回家的那个女人的丈夫。

“杨森、杨森,三楼的空调又断电啦,快去看看。”杨森匆匆挂掉电话后直奔三楼。故障查看维修,多方电话联络,勍这样一件件的事情得以解決,他才突然想起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喝水、没有上厕所了。到卫生间,他感觉尿痛、灼热难耐,作为医生的他立马明白自己得了急性尿路感染,于是强忍着疼痛来到西郊乡卫生院老院区输液治疗。治疗刚结束后,他又投入到隔离病房的下一轮24小时值班中。

疫情就是命令,党员就是先锋。作为党员的杨森始终坚守在隔离病区主战场,七天七夜没有回家,那一句忙完就回家的承诺不知何时能够兑现。作为一名父亲,显然他是“失职”的。杨森明白,此时更多的人比儿子更需要他。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他舍小家为大家,用自己的生命捍卫医者的誓言,守护身后的万千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