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关闭孩子心灵的“对话”,你中招了吗?

雯雯吃过晚饭,来到小区广场和男同学一起玩耍。前一分钟还玩的好好的,后一分钟就哭着找妈妈告状,同学抢她玩具,还说我脏话骂她。男同学见此状况,也不服气了,说因为雯雯先拿他玩具,他才抢雯雯的玩具的。两个彼此不服气,差点打起来了,被各自的父母领回了家。


5个关闭孩子心灵的“对话”,你中招了吗?


如果此时你是孩子的父母你会怎么和孩子对话呢?

A家长:不就是一个玩具吗?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值得你这么生气。

B家长:人与人之间相处就是这样的,难免会磕磕碰碰,意见不统一发生争执,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以后你就懂了,放开点,别生气了。

C家长:我告诉你以后遇到这种事情该怎么做?要么商量好相互交换玩具,在玩;要么谁也不要碰谁的玩具,各玩各的,就不会有这种事情发生了。

D家长:你为什么当时不跟他商量好再玩,现在有什么好哭的,事情已经发生了,哭有什么用。

E家长:他可能是没看清楚就认为你摸他玩具是要拿他玩具,所以他才会着急抢你的玩具。

一句话可以温暖孩子的心,孩子情绪得到平复,也让彼此关系更幸福;一句话也可以瞬间让孩子心门紧闭,甚至让彼此之间树立一堵隔阂墙。

5个关闭孩子心灵的“对话”,你中招了吗?


上述案例中,你是否多多少少看见自己的身影,或者换个角度,我们和孩子调换一个角色,假如我们听到爸爸妈妈和我们这样对话时,我们内心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

接下来我们具体看看,这些对话是怎样的?对孩子会有怎样的影响。

A家长:否定孩子情绪的对话,否定孩子的情绪,会让孩子产生情绪过度压6抑,久而久之,孩子会因为承受不了走向两个极端,患上精神疾病爆发,做出既伤害自己也伤害他人的行为。

B家长:讲大道理的对话。人都是不喜欢被教育得,给孩子讲道理智慧让孩子感觉更加烦躁,孩子对这些懵懵懂懂的道理,他们的能力还没有达到理解的水平。

C家长:毫无意义的建设性对话。对于孩子来说,这些话是毫无意义的,只会让孩子觉得你很烦,不愿意听你唠叨。

D家长:指责式对话。这种对话明显的感觉是父母带有情绪的训话,这样会加重孩子负面情绪的体验,带来更多的自卑感。

E家长:袒护对方式对话。这样的对话会让孩子看到你和她处于对立面,她会认为你不在乎她,她不值得被爱,也会引起孩子更大的叛逆情绪。

5个关闭孩子心灵的“对话”,你中招了吗?


看似小问题对话背后反应了两个问题,他既能反应父母对待这件事情的认知水平,又能反应孩子接受到信息后的内心变化,到行为的变化,最后结果的变化。

可能我们觉得苦口婆心和孩子讲道理,掏心掏肺的为孩子好,甚至放弃自己的工作,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可结果往往不是我们想要的。

孩子要么不听话,叫着不动,要么跟大人对着干,甚至用武力对待父母,父母做出一切努力依然走不进孩子的心里。这样的案例在我们生活中几乎天天上演,我们会开始反问自己,现在的孩子怎么呢?这么难管教。

孩子所有今天呈现的行为跟我们过往对待他的方式有很大的关系。道家有这么一句话:

万事万物都存在“因-果”关系,有因才有果,孩子今天的结果是我们父母曾经种下的因。所以找出原因,并加以改正,才能另到结果不一样。

那接下来我们说说,如何跟孩子表达才能让关系更好,才能让孩子听我们的呢?或者孩子更愿意听什么样的话呢?

5个关闭孩子心灵的“对话”,你中招了吗?

首先我们看一下这个三角模型图,他是教练技术里面最好用的一个训练工具图。人们的信念(想法)决定了他的行为,行为决定了结果。所以要改变结果前,先改变行为,而真正决定行为的又是我们的信念。就比如说,父母不认为自己的说话方式有问题,或者不承认自己有错,那么他就不愿意在行为上下功夫,行为不改变改变,结果当然不会好。

这个工具几乎处处都可以用,如盯着孩子的坏毛病不放,还不如改变孩子信念,让他自愿的去改变。

爱孩子的心,每个人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们如果不懂爱,不会爱,他就变成了伤害。

5个关闭孩子心灵的“对话”,你中招了吗?


对于上面的案例中,对话按照四部曲去处理,看看结果会怎样呢?

1.解读孩子的情绪。

如妈妈可以这张说:宝贝,今天对于你来说真是很糟糕啊,原本想着高高兴兴的玩,却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让你特别生气,愤怒,对吗?

每个人在闹情绪的时候都希望被看见,被理解,而不是被否定,或者讲道理等等。

2.接纳孩子的情绪

妈妈:我知道你很伤心,难过,气愤,这些都很正常的事,妈妈完全理解你的心情。

把孩子情绪瞬间当作增进亲子关系,进行情绪管理的好机会,原则是先处理情绪在处理事情。

3.与孩子共享情绪

妈妈:我知道你是想好好跟同学玩,并且你也愿意和他分享玩具,只是还没等你开口,他就强行拿走了,这让你非常生气。妈妈小时候也遇到这样的事情,也是把我气的哭,伤心,难过,而又很无助,最后哭着去找老师告状。

把孩子的经历植入到自己身上,通过讲述感受,达到跟孩子共青的目的。

4.帮助孩子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通过上述的对话,孩子会问你,后面怎么处理这个事情的。

妈妈:老师调查以后,把我们两个叫一起,向我们解释了原来对方也很想跟我玩,只是彼此之间有个小误会,后来解释清楚了,我俩相互道歉,后面我们又是好朋友了。

把自己的故事分享给孩子听,供孩子参考,也可以帮助孩子一起思考,找一个孩子自己想出的办法,并愿意去使用的办法。

5个关闭孩子心灵的“对话”,你中招了吗?


可能会有很多父母觉得太麻烦了,每天那么多事情要做,没有时间陪着孩子磨磨唧唧,其实要知道,这点时间花的是特别值的,刚开始做的时候可能会有些吃力,但是时间长了孩子学会了自己管理情绪,处理问题,那个时候父母就特别省心了。

父母如果早期不愿意在孩子身上花时间,花精力,那等孩子出问题再来解决就更难上加难了,做父母不易,未雨绸缪比患病寻医强得多。

结尾:樊登老师说过:所有的关系如果让你感觉痛苦,(而这份痛苦来源于沟通不畅)那么一定是你的方法出了问题,亲子之间的关系原本就是幸福的,和谐,积极,健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