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不思进取、贪图安逸当作淡泊名利、自命清高的人最可悲,你认同吗?

农在天涯


我认同。不思进取,贪图安逸与淡泊名利,为人清高(注意,是“为人”而不是“自命”),完全是两回事。前者是懒汉思想行为,后者是贤哲人生境界。

前者浑浑浑噩噩,无所作为,好吃懒做,得过且过,时过境迁,遂成枯落,悲受穷庐,既不会得名,也不会获利,清高也无从谈起,结局是很不美妙的。本来就没有名利,何谈名利上的淡泊?本来无所谓清高,清高怎可以自命?但他却偏偏要这样,就只能是一种“自慰。”自慰只能是做梦娶媳妇,久而久之,形销骨毁,死到临头都不知道,是最可悲的了。

真正淡泊名利,为人清高的人,有崇高的理想和志向,并为这崇高的理想和志向,孜孜与求,艰苦努力,而且总有那么一方面的成就。名利与他其实是最贴进的,而他们却视名利为粪土,不顾也不屑,清高也是名至实归,并非自命。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都放弃了名利,但他们都有万古流传的诗篇。不管是“挂冠而去”还是“散发弄舟,”都不是不思进取,贪图安逸,而是有比名利更高远的人生追求。

淡泊名利,为人清高,不苟合于世间鄙俗,不与黑恶势力同流合污,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卓而不群,超然物外,独立自坚,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和高洁情操,其实是一种极积进取,砥励前行的精神状态,是一种令人仰慕的人生境界。

不思进取,贪图享受,是不能与淡泊名利,为人清高同日而语的。“把不思进敢,贪图安逸当作淡泊名利,自命清高的人,”是把懒汉思想行为与贤哲人生境界,完全弄混淆了。这要不是自身的原因,就是受了人的蛊惑,糊里糊涂的画饼充饥,到头来就只有饿死,是最可悲的了。


竹林吟晓1


不认同。俗话说“人各有志”,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怎么样生活的权利,你没有资格去抨击你所不认同的生活。你认为的“不思进取、贪图安逸”的人群中,恰恰有很多看破红尘、品德高尚的人,他们并不笨,也不懒,只是不愿意过多的追名逐利罢了!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有一个人得了重度的强迫症和焦虑症,他非常自律,每天晚上睡觉时连脱下的所有衣服都要叠得整整齐齐,否则就睡不着觉;他任职于北京某跨国投资公司,年年的业绩都是第一名,为什么?他积极进取、勇于奋斗呗!结果呢?还不是觉都睡不着?头发也差点掉光了😀在吃了很多药都不见效之后,医生让他带着老婆孩子去北京的郊区租了一间房,静心调养……慢慢的他就变成了你口中那个不思进取、贪图安逸的“坏家伙”了😂不过他惊奇地发现自己吃嘛嘛香、精神百倍了……但是我本人也非常反感一种人,那就是他们不愿意去努力奋斗,但却非常向往名利双收的好日子,为此他们长嘘短叹,愤愤不平,不怪自己懒惰,反倒是怪起这个社会对他们不公平了,这种人呀!我最讨厌😡


凤146983974


不思进取、贪图安逸是一码事,淡泊名利是另一码事,而自命清高基本上又是一码事,如此的混为一谈,从哪里说起!

不思进取、贪图安逸,主要指的是因懒惰怕吃苦,而不求上进。

淡泊名利的人,指的可不是什么懒惰害怕吃苦不去奋斗拼搏的人,它主要指的是那种不会刻意的去图谋名与利的智者!

至于所谓的清高,更是另外的一回事了!清高的本意,原是指不与众同流合污而保自洁的人,现在更多的时候则变成了贬义,变成了自以为是的孤傲,用来讽刺或挖苦某些人的不合大众口味的行为!

不思进取就是不思进取,贪图安逸就是贪图安逸,把这种状态说成是什么淡泊名利还自命清高,纯粹是在自欺欺人的寻找自慰,或自顾在脸上贴金,借以遮羞或蒙骗他人,最终求得自己心安理得。

是个什么样的人,还不能勇敢的承认自己,还非要搞些漂亮的托词来掩盖自己可悲的真实面目,当然就更值得可悲了!

所以,我非常认同题主的观点。


成金海2


“不思进取”、“贪图安逸”、“淡泊名利”,这三个词语,从字面上看,似乎有联系,但从心态上,则完全不同,首先看看“不思进取”的意思,所谓“进”就是进步,“取”就是获取,“进取”有物质和精神二个层面,物质层面,就是得到更多的名利收益,精神层面,就是获得更多的精神享受,这个“精神享受”也有二层面,一个获得跟多的东西,所得到的精神享受,另一个是放下更多贪欲,所获得的精神享受,前者的代价很大,难以持久,后者则更加轻松持久,所以“不思进取”有积极和消极的二个意义!

再看“贪图安逸”,“贪图”就是贪念,安逸就是享受,也可解释为安乐自在,人类忙忙碌碌,争名夺利,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生存,而是希望在名利中,得到安逸享乐,有一句俗话,叫做“财富自由”,意思是,当你有了足够的资产和地位时,你就可以坐享其成,潇洒人生,但仔细分析,当一个人获得足够的财富时,他就真的能自由支配自己的行为么?不尽然,我到觉得,财富越富有的人,恐怕越不自由,为什么呢,一个是人的贪欲没有止尽,所以,他不可能安于现状,而会继续争取更多的,这个时候,安逸自在就无从谈起,其次,一个有了足够的名利,就会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和责任,即使主观上想安逸自在,但现实不允许,无可奈何,所谓“高处不胜寒”,所以现实生活中来看,“贪图安逸”虽然是人的天性,但要做到真正的“安逸”,难之又难!

人在繁杂的生活和事业中,给予足够的精神支柱,就是源于对安逸自在的追求,但由于对幸福人生的错误理解,认为物质享受是幸福人生的唯一标准,于是忙忙碌碌,穷竭一生,到了精疲力竭的时候,才会明白,原来要想获得幸福,其实很简单,只要懂得知足,简单朴实,珍惜当下,就能安逸常乐,于是便会“淡泊名利”,少欲少争,简简单单,轻松朴实,如此才能真正的幸福自在!


泽仁德喜


你在这要的是,能力与欲望不成正比,且又装唯我独尊,自命不凡,孤高自傲,名不符实的一类人?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人的能力大小,勤奋与懒惰,欲望与理智,内因与外因的机缘,天时地利的巧合与错位等等,都有一定的关糸。

我认为,人的能力是有三六九等之分,如何发掘自己,想要拔高,后天的勤奋非常重要,一步一个脚印,百折不挠,不怕失败,永不满足的人,他一定是个成功的人,平凡中的成功人士越多,社会越安定。

也有部分人,由于对自身的能力定位不切实际,条条道路通北京,别人能通自已就是通不了,缺乏自身客观的评判。导致事事碰壁,失去了奋斗的信心,转入人生短暂,抓住生命享受的追求。自命淡泊名利,实则是无力回天的妥协之举。

还有部分人,起初的原动力基因遗传,性格不成熟,偏极狭隘,一点之见即是理,不解一事的两面求证。外人说他不思进取,贪图安逸,他还不服气,自命悟到人的仙骨真谛,鄙视旁人无知,傲视众生来掩盖自已的不足。这类人的价值观如影响到社会面过大,形成庸人招遥过世的"金字"标榜价值观,那是社会发展的悲哀。


银杏岁月


首先,我们谈谈不思进取、贪图安逸。不思进取、贪图安逸,说明这个人没有追求,除去名利以外也没有自己感兴趣的正向的东西,只懂得如何轻松混日子,只会去享受现成的东西,没有东西可享受也不会去付出努力争取,这样的人无异于食物链里的纯消费者,对社会,对家庭无任何贡献。这个是能看出来的。究其原因,我想,不外乎,上辈子供养太舒服,就是我们所说的原生家庭太富足,留给他的一辈子也享用不尽;另外一种情况就是,这个人的家庭状况或教育出了问题,是这个人养成这种人生态度,或者看不到希望,破罐子破摔,整天浑浑噩噩过日子,迟早连乞讨都不会,这是社会负面因子,亟待我们去改变他们。并且,就算这个人是上辈子留给他的物质条件足够富有,足够他享用一辈子,那我要问问,能够享用两倍甚至更多吗?我想,一个人从吃苦到享受,是很容易习惯的,而从享受到吃苦则非常难。就像司马光所言:“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终有一天,没任何东西可贪图,他拿什么养自己、养家人,那什么传给下一代?没有什么比传给下一代优良的精神品质更重要。



其次,我谈谈淡泊名利、自命清高。淡泊名利是一种人生追求、人生态度,而自命清高,我认为不是人生态度人生追求,而是一个人的性格。两者不是一回事。淡泊名利的人也不一定会自命清高,也会有随和谦逊之人,而反过来,自命清高的人也不一定淡泊名利,有些人反而对名利看的很重,汲汲于名利。所以,这两者本身不是一类的;另外,淡泊名利也不等于绝对的不追求,只是对一切功名利禄看得很淡,但不等于不追求,只是能够在得与失之间拿捏的很恰当,得到不喜,失去不悲,可能就是那种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态度。


第三,我们再来谈谈, “不思进取、贪图安逸。”与 “淡泊名利、自命清高。”即便是不追求淡薄一切功名利禄。但不等于不思进取,没有其它人生追求,世界有很多人,对一切功名利禄视作粪土,但他对世界作出不可替代和磨灭的贡献,我想,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居里夫人: 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她本来可以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淡泊名利的人往往才能做出更大的成就,正如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所言:“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所以我很赞同这个观点,如果一个人把不思进取、贪图安逸当作淡泊名利、自命清高。,是最可悲的,只是在为自己的不思进取,贪图安逸找托词,不值得相信与同情。


木子悠格


这是一个伪命题。应该说所有人都是奋发向上的,只是每个人所“向"的“上"各有不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这是每个真正的共产党员所要"向"的“上"。为家庭幸福生活安康,这是每位普通人所要向的上;为人类认知自然而废寝忘食呕心沥血,这是每位科学家所要向的上;为使各位食客品尝到更具品位的美食佳肴而刻苦钻研反复试验,这是每位厨师所要向的上。诸如此类,不胜枚举。笔者所说的这些,大概你也不反感,但为什么有人追求精致生活,体验生活的美好与安逸就变成可悲的事儿了呢?他告诉你他淡泊名利了吗?是不是他那样做在你看来就是自命清高?难道人生在世就是忘乎所以地追求吃苦受罪?实现共产主义是为了什么?认知自然规律是为了什么?大家忘我劳动是为了什么?为什么那安逸就不能贪图?啊呀呀,朋友,狭隘的认识铸就狭隘的思想,狭隘的思想才生成令人悲哀的生活态度。而这种生活态度带来的既不是淡泊名利,也不是自命清高;而是真正悲哀或悲惨的生活过程?


漫卷诗书喜欲狂i


但凡想人生出彩,则必须要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遇见困难不消沉,遭到挫败不颓废,时刻谨记人生目标,哪怕是荆棘刺藜,也要奋勇前行。

唯有确定高远的志向和清晰的目标,人生前行的轨迹,才不会偏离方向。

可是,有些人,不思进取,随遇而安,贪图安逸,得过且过,这样的生活,因为缺乏长远目标而虚幻,因为没有切实行动而荒芜。这样的生活,没有生机,匮乏活力,人生的潜能没有挖掘,人生的精彩自然不会实现。

如果自以为是地将这样消极的人生态度视为淡泊名利,甚而还自命清高,那一定是误入歧途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张祜“由来不是求名者,唯待春风看牡丹”,如此淡泊名利,成就自我,那是一种心灵的高洁,一种生命的豁达,岂是不思进取贪图安逸可以相提并论。

有人追求活出人样,有人追求活出人味,不论哪一种,都需要积极进取向上向好的人生姿态。



西窗飞雨


把不思进取,贪图安乐,当做自命清高,淡泊名利的人也说不上可悲吧,可悲是我们认为的,他自己可能意识不到。他认为不可悲就好。林子这么大形形色色的人,不能都一样了吧,大多数人还是有进取心的。有人做诗这样评价自己看看可悲吗?
争名夺利人间事

邀功请赏自当先

文韬武略我皆有

穷苦潦倒才是因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15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bfd00000231e1806ccf\

刻在心上的誓言


我很想回答你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很有深度的话题。以下仅是我个人的看法。

我有80%认同你的想法。但是又有20%觉得不能完全认同。

我见过很多淡泊名利的人,但是他们不自命清高,他们有事业上的成功,如果把事业比喻成攀登一座山。那他们是攀登过一座座高峰的人。站在高峰上把山下的风景全部都看遍了。觉得人生一场,一切都是借来的,包括事业的成功,包括世人的赞誉,包括鲜花和美酒。不管你拥有的再多,走的时候还是赤裸裸的,什么也不带走。所以他们选择淡泊名利,小隐于市。那是看淡世间所有的繁华之后的一种淡泊。

如果一个人不思进取,贪图安逸。把这种理由说成是淡泊名利。其说淡泊名利,不如说是没有出息,没上进心。人生来就是要争的。哪怕是到最后争来的东西,什么也带不走。

再来说说拿20%的人。有些人生来什么都有啊,原生家庭的差距,你没有办法。就比如说富二代王某某。

那他是可以选择淡泊名利的,他甚至可以退隐江湖。

所以说一个人如果一无所有,他还是不思进取,贪图安逸,那他就是没有出息。

如果一个人什么都有了,他可以淡泊名利,贪图安逸,去周游世界,去想着怎么花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