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縣:"我們在武漢,等一場春暖花開"

和縣:

(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第一批患者康復出院)


"雪後的武漢天空逐漸放晴,溫暖的陽光如同春風總能給我們帶來一絲絲暖意,安徽第三批醫療隊負責的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的第一批患者出院了!"2月18日,安徽省和縣支援湖北醫療隊的醫護人員司怡更新了一條朋友圈。


和縣:

(司怡的朋友圈)


第一批患者出院,是對所有醫護人員的告慰。司怡在日記裡寫下:"加油,一切都會好起來!"

和司怡同去的還有95後姑娘徐敏。因為年紀小,司怡總擔心她吃不消。"沒想到小姑娘實力驚人。"司怡笑著說。作為方艙的引導員,司怡每天要在500人的區域內來回跑。每次路過徐敏所在的F區,都能看到她稍顯笨重卻積極地邁著小步子跑來跑去。

"我是想快點把事情做完。"知道司怡姐姐誇自己,徐敏有些不好意思。徐敏負責所在區37個病人的護理工作。從發藥、送飯,到測量全區人員生命體徵、處理醫囑、給病人作心理輔導,每天6小時的班,她都排得滿滿的。

在她們的6小時裡,每個在平時看起來簡單的小事,在方艙的特殊環境下都會被放大。

因為方艙裡沒有空調,溫槍在低溫情況下無法使用,醫務人員只能改用體溫計測量患者體溫。司怡負責全區僅有的100多隻體溫計的消毒工作。浸泡過消毒液後,體溫計變得溼滑,戴著橡膠手套難以持握。加上防護服限制,手臂揮動不能幅度過大,導致回表時的每一次甩動都格外艱難。"所有病床都在等著用,必須儘快甩完。"100多隻甩下來,司怡的手總是酸到抬不動。

和縣:

(司怡在給體溫計消毒)


用徐敏的話來說,司怡"瘦小的身子能量巨大"。一次,徐敏負責的病人連續低燒幾天,需要及時更換新的氧氣瓶。司怡看到後跟她說:"挪這個我有經驗,讓我來。"方艙裡沒有推車,司怡只能靠手從第一個床位轉到28床。一次轉下來,汗便沿著防護服往下淌。"如果挨著瓶子挪,很可能蹭破防護服,造成危險。"因為擔心年輕護士有危險,只要看到她們有需要,司怡就主動上去幫忙。

和縣:

(司怡在轉氧氣瓶)


方艙是大通鋪,病人擁擠,空氣相對溼悶,很容易讓病人感到焦慮甚至煩躁。"之前放飯的時候,經常幾十個病人圍攻過來搶。"徐敏說。為避免造成醫護人員危險,司怡想了個招——從紀律性相對高的黨員入手。作為黨員的她讓各責任護士找出所在區的黨員,並召集起來碰頭開了個小會。"我們和患者溝通,有時沒有患者和患者之間直接溝通來得好。"司怡說。效果立竿見影。後來再有人搶飯,就有黨員患者出來提醒:"我們不要給醫護人員添加負擔!"因為這個契機,患者間還成立了臨時黨支部,方艙也有序很多。

和縣:

(病人給司怡和徐敏拍的合影)


當然,方艙裡也有很多溫暖的時候。徐敏在她的日記裡記錄過這樣一段:

"2月14日武漢飄起了鵝毛大雪,晚上的方艙醫院病房裡寒氣逼人,即使我們在防護服裡頭穿上了厚厚的禦寒衣服,依然擋不住陣陣寒意。然而所有的寒意都比不過艙內醫護患者的騰騰熱血。當天晚上,我們給病人發過晚飯後,有的病人開始在床邊適當運動鍛鍊身體,有的病人坐在床上玩手機,有的病人仍躲在厚厚的被子裡頭不想出來。看到這幅場景,我們醫院的司護士長就號召大家做起了簡易的健身操,一時間得到大家的熱情響應。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患者一個個從床上下來,先活動活動筋骨,然後隨著司護士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五六七八……'的有力口令,有節奏、整齊地跳起了健身操。沉悶被打破,活躍的氣氛很快感染影響到其他病區的患者,他們也跟著加入到健身操的隊伍,在各自的病區跳了起來。沒有音響,沒有音樂,只有節奏的口令,只有一心盼著疫情早日結束的患者,只有一心盼著患者早日健康出院的醫護人員。"

忙碌的一天結束,回到住宿點,司怡喜歡拿筆記錄下當天發生的事,然後想想明天還能做些什麼:"哪天上白班,我就給病人辦個讀書會,精神也很重要。"

以前總愛睡前看點動漫的徐敏,現在只想倒上床好好睡一覺。當然,在這之前,她會給父母報個平安。因為擔心她忙,家鄉的父母不敢給她打電話。母親囑咐她,每天都得跟他們聯繫下,哪怕發個表情。弟弟告訴她,爸媽對她的行動了如指掌,因為他們成天在家抱著手機刷武漢新聞。

"要是勝利了,我第一件事,就是回老家,看我的小侄女,我的爸爸媽媽弟弟妹妹舅舅舅媽和奶奶!"徐敏一口氣把家裡所有人都給唸了個遍。當晚,她在日記寫下:"我們在武漢,等一場春暖花開。"

和縣:

(馬鞍山醫療隊的合影)


(郭彤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