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天道輪迴還是因果報應,深度淺析玄武門之變與太子李承乾謀反


導語

【玄武門之變】

公元626年6月初四,秦王李世民帶領長孫無忌尉遲敬德等在玄武門埋伏軍隊。當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進入玄武門後,李世民親手射殺了太子李建成,並指揮尉遲敬德射殺了李元吉。

在李世民消滅掉兩位親兄弟後,便指派尉遲敬德帶領秦王府的士兵控制了自己的父王唐高祖李淵,並對其進行逼宮,史稱玄武門之變。

是天道輪迴還是因果報應,深度淺析玄武門之變與太子李承乾謀反

▲玄武門之變

初七,無可奈何的唐高祖立李世民為太子,並詔命天下:“從今往後,軍國眾事,無論大小全委託太子處理決定。”

自今軍國庶事,無大小悉委太子處決,然後聞奏。——《資治通鑑》

李建成的兒子安陸王李承道、河東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訓、汝南王李承明、鉅鹿王李承義,李元吉的兒子梁郡王李承業、漁陽王李承鸞、普安王李承獎、江夏王李承裕、義陽王李承度均受牽連,被李世民下令處死。歷史上的一段最為慘烈的兄弟喋血爭權事件告一段落。

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與自己的親生兄弟之間,為王位繼承權而展開的,你死我活的鬥爭。這種有違人倫的人間慘劇所有人都不願意看到。但冥冥之中,彷彿歷史的輪迴,十幾年之後,類似的慘劇又再一次上演。


【太子李承乾謀反】

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太子李承乾聯合漢王李元昌、吏部尚書侯君集、東宮千牛賀蘭楚石、左屯衛中郎將李安儼、洋州刺史趙節、駙馬都尉杜荷等意圖謀反。

是天道輪迴還是因果報應,深度淺析玄武門之變與太子李承乾謀反

▲李世民嫡長子李承乾

計劃由太子李承乾假裝生了重病,引誘李世民前來探視,同時,太子殿裡埋伏下士兵。當李世民前來探視太子時,四周士兵控制住李世民,並對李世民進行逼宮,讓其傳位給太子李承乾。一切計劃看似天衣無縫,但卻不小心走漏了風聲。

太子李承乾圈養了一個刺客,叫紇幹承基。由於受齊王案的連累,紇幹承基被關押到大理寺獄中。

四月初一,紇幹承基告發太子李承乾意圖謀反,隨後太子李承乾被捕。唐太宗命令長孫無忌、房玄齡、蕭瑀

等和大理寺、門下省一同審理太子謀反案件。

經過審查,很快就確定了太子李承乾謀反一事。李世民命令將太子李承乾貶為平民,終生監禁在右領軍府。將漢王李元昌賜死在家中。同時,將侯君集、李安儼、趙節、杜荷等人統統處死。

太子李承乾謀反案彷彿是十幾年前玄武門之變的復演,深深的刺痛著唐太宗李世民的心。事情發生後,李世民悲痛不已,一頭撞向床頭,長孫無忌等大臣將其扶起。李世民又抽出佩刀竟欲拔刀自盡,幸被大臣褚遂良將刀奪下。

  • 經歷了親手殺死自己親兄弟,逼宮自己親生父親而得到皇位的李世民;同時又經歷了親兒子造反,意圖像李世民當初逼宮自己父親那樣逼宮自己交出皇位,李世民內心的悲痛是多麼的強烈與無語言表。


是天道輪迴還是因果報應,深度淺析玄武門之變與太子李承乾謀反

▲唐太宗李世民

  • 這難道是冥冥之中上天對李世民的懲罰,是因果報應,或者是世道輪迴,亦或者就是這麼巧合……
  • 筆者今就對這兩個歷史事件進行對比分析,探尋促使它們發生的蛛絲馬跡。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全面分析回顧

一、矛盾的起因

唐高祖李淵最初從晉陽起兵,全是李世民的計劃。能建立唐王朝,其中秦王李世民功勞最大。而反觀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多為貪財好色,奢靡平庸之輩。

是天道輪迴還是因果報應,深度淺析玄武門之變與太子李承乾謀反

太子李建成

李世民功勞越來越高,很得李淵器重。本就心胸狹隘的李建成與李元吉甚是恐慌,深怕被李世民搶了風頭,太子位不保。

因此,為了始終佔據王儲的位置,消滅潛在威脅,李建成與李元吉始終視李世民為眼中釘、肉中刺,欲除之而後快。

二、李淵的反覆無常、猶豫不決

李淵起兵時,曾對秦王李世民說過:“如果霸業有成,最大的功勞是你的,應該讓你做太子。”後來隨著李世民功績越來越高,李淵也有了讓李世民替代太子的打算。

是天道輪迴還是因果報應,深度淺析玄武門之變與太子李承乾謀反

唐高祖李淵

李淵有很多嬪妃,這些嬪妃有意與年長的皇子交往,來提高自己的地位。李建成李元吉特意阿諛奉承、獻媚賄賂這些李淵的小老婆們,與她們結成利益集團,進而讓她們為自己吹枕邊風。唯獨李世民不與李淵的嬪妃們交往,李淵的小老婆們就經常在李淵面前數落李世民的不是,經常表揚李建成和李元吉。

李世民攻佔洛陽後,繳獲了大量值錢寶物,李淵的嬪妃們私下向李世民索要寶物,以及為自己的親戚討要官職。李世民以寶物均登記入庫,官職必須讓有才能的人勝任為由拒絕了她們。李淵的嬪妃們更加記恨李世民,也更不遺餘力的挑撥著李世民與李淵的關係。因而,李淵疑心並逐漸疏遠了李世民,對李建成與李元吉變的日漸親近。


武德七年,李建成讓慶州都督楊文幹私下招募壯士送往長安。同時,讓李元吉調動鎧甲給楊文幹,意圖舉兵。結果事情敗露,李建成被李淵控制,遠在慶州的楊文幹直接興兵造反。

李淵命李世民率軍親征楊文幹,並承諾征討回來後立李世民為太子,改任李建成為蜀王。李世民出發後,李元吉和嬪妃們輪流為李建成說好話。李淵心又軟了下來,重新讓李建成擔任太子。

唐高祖李淵的反覆無常,不知究竟是有意為之還是內心猶豫不決。正是李淵對李世民反覆的重用和反覆的“畫大餅”,更加深了李建成李世民的怨恨。這也為後來兄弟衝突埋下了隱患。


三、李建成、李元吉對李世民的多次加害

武德七年(624年)秋,唐高祖李淵在城南圍獵,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秦王李世民全都跟隨。李淵讓他們三兄弟騎馬比賽勝負。太子李建成有一匹烈馬,假意牽來給李世民乘騎,意欲摔死李世民。

李世民騎上這匹烈馬參加騎馬比賽,竟前後三次被馬摔下。李世民對別人說:“李建成想用這匹馬殺我,但生死有命,根本傷害不了我。”這話傳進李建成耳朵裡,李建成到李淵那誣陷李世民說自己是天子命。這讓李淵對李世民很是反感和提防。

武德九年(626年),太子李建成夜晚請李世民飲酒,暗中下毒。李世民喝酒後,突然心痛,口吐大量鮮血。唐高祖李淵前來探視李世民,為了避免他們兄弟之爭,決定將李世民派往洛陽,同時將陝以東都交由李世民管轄。

李建成與李元吉認為,李世民一旦到了洛陽,就擁有軍隊與土地,很難控制。不如就將他留在長安,算計起來容易些。於是暗中命數人密奏李淵,說李世民與親信到洛陽後有反叛意圖。李淵隨後打消了將李世民派往洛陽的決定。


四、 玄武門之變前,李建成與李元吉對李世民親信力量收買、肢解、迫害。

李建成與李元吉暗中將大量金銀送給秦王府左二副護軍

尉遲敬德,意欲收買他。尉遲敬德拒絕了李建成的收買,並將事情告訴李世民。不久,李元吉派刺客趁夜來暗殺尉遲敬德,未能成功。

是天道輪迴還是因果報應,深度淺析玄武門之變與太子李承乾謀反

尉遲敬德

李元吉又在李淵面前詆譭左一馬軍總管程知節,李淵將程知節調往康州。李建成又用金銀收買右二護軍段志玄,被段志玄拒絕。李建成又向李淵詆譭秦王府中的房玄齡、杜如晦,致使二人被驅逐出長安。

當時,恰逢突厥來侵。李建成推薦李元吉統軍前去徵繳。李元吉想將秦王府的精銳士兵全都帶走,並與李建成密謀讓李世民前來昆明池為大軍踐行,途中殺害李世民。

率更丞王咥將消息告訴李世民。李世民將事情告訴長孫無忌,長孫無忌等人勸告李世民早做打算。

退無可退的李世民暗中召回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敬德等人,率先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消滅了李建成

李元吉。

  • 無疑,李世民發動的玄武門之變是被逼的。是一場正義的搏殺。雖然受牽連的是自己的手足,也是別無選擇之舉。

太子李承乾發動謀反的分析與回顧

一、各王子之間的矛盾

李承乾被李世民立為太子,並對李承乾寄予厚望。但李承乾為人虛偽、殘暴、心胸狹隘、生活奢靡,經常受到言官上告。而反觀魏王李泰開設館舍、招攬人才、人才濟濟、門庭若市,又深得李世民寵愛。於是李承乾始終處在怕被廢掉的精神緊張中,甚至於做出了要刺殺自己親弟弟的舉動。

太子李承乾暗中收養了刺客紇幹承基等人和壯士一百多人,計劃謀害魏王李泰。

是天道輪迴還是因果報應,深度淺析玄武門之變與太子李承乾謀反

魏王李泰

反觀魏王李泰,有很多才能,很得李世民喜愛。李泰看到太子有腳疾並不受皇上喜愛,暗中有了篡奪太子之位的心思。李泰不時用黃金賄賂朝中權貴,因而朝中權貴向李世民遊說魏王李泰聰明,應當做太子。

朝中權貴、文武百官有的投靠太子,有的依附魏王,暗中結成黨派。而太子李承乾處於黨派之爭的劣勢,這為其後來鋌而走險的謀反埋下了伏筆。

二、李世民的錯誤信號

起初太子李承乾比較服眾,貞觀九年(635年)唐太宗常命太子處理國政。貞觀十五年(641年)唐太宗到洛陽時,仍命太子李承乾留守長安處理國事。並且還留下右僕射高士廉輔佐他。

但李承乾私下喜歡男童,並與他們一起生活,同時又愛和一些邪門道士交往在一起。這讓李世民非常生氣,殺掉了李承乾的男童,驅逐了道士。從此對太子漸漸冷落。

反觀魏王李泰,李世民對其很是寵愛。李泰每月所領俸祿超過太子,甚至李世民讓李泰住進武德殿裡。太子有腳疾,不能陪李世民外出。但魏王李泰卻經常陪李世民出遊,這會給人一個錯誤信號。有些僥倖之輩開始分派依附魏王。

李世民對兩位王子的不同待遇,向外發出了錯誤的信號,為王子竊取帝王之位留下隱患。

三、太子李承乾的殘暴,一錯再錯

貞觀十五年,太子李承乾修建宮室,妨害農事,又喜愛淫糜音樂。太子詹事于志寧進諫太子:“這種風氣不可長。”太子李承乾竟派刺客暗殺他。

貞觀十六年,太子李承乾生活奢華,所用物品不加節制,驕奢達到極點。許多閒散奸詐之徒親近太子。左庶子張玄素給李世民上奏書,要求控制太子花銷。太子李承乾憎恨張玄素的奏書,在張玄素上朝時,竟命令守門僕役用馬鞭打張玄素,幾乎要打死 。

太子李承乾私下喜歡男童,同他們一起生活。李世民知道後,殺死了男童,並嚴厲訓斥了李承乾。但李承乾不知悔改,反而在宮中給死去的男童立起人像,早晚拜祭。又給男童授予官位,樹立墓碑。

太子李承乾在宮中鑄造銅爐、大鼎,召集民間盜賊偷取牛馬,用來烹煮。又同漢王李元昌將侍從在宮裡裝扮做兩支隊伍,進行打仗遊戲,時常有被打死者。

太子李承乾所作所為越來越不像話,李世民很是生氣,內心漸漸不喜歡太子了。

太子李承乾也察覺了李世民的心思,心中害怕被廢。在侯君集、李元昌的鼓動下,發生了謀反。


結語

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在無路可退的情況下做出的抉擇,是一種自保、正義的行動。而太子李承乾的謀反,幾乎是喪心病狂的忤逆行為,是永遠也不會讓人諒解的。

所以說,不論是玄武門之變還是太子李承乾謀反,李世民的處理方法都是對的。這既不是天道輪迴,也不是因果報應。但兩場變動卻使李世民揹負了手足相殘的哀痛,或許這就是帝王之家的悲哀吧。

參考文獻:《資治通鑑》、《二十四史》。

注①:篇幅有限,很多詳細信息無法做到面面俱到。如有不足之處,歡迎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