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青年英雄譜|誰不怕感染,但他們還是要幹

戰疫青年英雄譜|誰不怕感染,但他們還是要幹

主播君的話

26歲的退伍軍人餘濤是一名志願車主,從大年三十到今天,他一直在堅持以自己的方式,支援疫情一線。

战疫青年英雄谱|谁不怕感染,但他们还是要干

023號誌願車主

1月24日,餘濤在朋友圈裡看到了一則分享,瞭解到自己的好友正在“湖北抗疫志願者群”的志願車隊裡義務接送在漢醫務人員、運送捐贈物資。

此前,他也看到過武漢部分醫院物資緊缺的信息。百感交集之中,餘濤與朋友取得聯繫,幾個小時之後便加入了隊伍。

战疫青年英雄谱|谁不怕感染,但他们还是要干

“第一感覺是聊天群裡信息很亂,武漢各個區的任務太雜,消息推送頻率太快。”

軍人出身的餘濤覺得如此行動的效率不高,當即撥通身在漢陽的老戰友朱鵬的電話,商量聯絡好友,組建漢陽志願車隊。

兩人一拍即合,當天晚上便搭建起了一隻10餘人的隊伍,並在成員群聊中實行“姓名+車牌號”的實名制。

餘濤有一張“湖北公益抗疫志願者車隊”成員證明,以此在可能經過的封禁路段通行。在這張彩印的紙上,除了志願者姓名與公章,最醒目的標識就是編號。

餘濤是023號,這意味著他是成千上萬個志願車主裡最早“轉正”的那一批成員。

战疫青年英雄谱|谁不怕感染,但他们还是要干

付出越多就越投入

漢陽志願車隊組建兩天之後,他們就完成了第一個任務:4個小時內,將3000套發自仙桃而無法進入武漢三環內的防護服從武漢自貿城順利運往漢口4家醫院。

也就是第一次集體行動之後的第四個小時,大年初三的晚上8點,餘濤的電話響起第二個任務的鈴聲,他本以為會像上次一樣“簡單”,只是幫忙裝卸物資,然後將它們送到指定援助醫療點。

战疫青年英雄谱|谁不怕感染,但他们还是要干

“當時捐贈的物資太多,目的地又不盡相同,前來幫忙的60多輛私家車也來自武漢各個區,場面非常混亂”,餘濤回憶道。

5輛醫用救護車,1輛軍用卡車和60多輛私家車一度停滿武漢自貿城附近的4個車道,其中13輛來自餘濤組建的漢陽志願車隊。轟隆的汽車引擎聲像是武漢熟睡的鼾鳴,此後車水馬龍的熱鬧景象則與封城後的寂靜夜晚形成鮮明對比。

作為第一批到達現場的志願者,餘濤為了提高效率,儘快將物資送達,與漢陽志願車隊的另外兩名成員迅速劃分任務,一聲吆喝,招呼司機們和自己一起卸貨,同時由朱鵬按照物資去向進行整理歸堆,最後由車隊核心成員之一的趙錦榮負責清點物資,分配輸送任務。

战疫青年英雄谱|谁不怕感染,但他们还是要干

從夜裡11點到凌晨4點,5個小時裡,餘濤同另外60餘位“鄂A”司機在與物資捐贈者完成對接後,志願將12300套隔離服、19200個口罩和15000件防護服送到了武漢11家物資緊缺的醫院。漢陽志願車隊最早一批到來,最晚一批離開,所有人都忙得汗流浹背。

這是餘濤印象唯二深刻的志願行動之一,另一次就在緊接著這次任務的晚上, 他和朋友們從大年初四的晚上忙到第二天凌晨6點,運送了70箱口罩,230箱防護服,2000箱餅乾和泡麵。

難忘的原因大抵相同,“好幾個小時都待在一起,付出得越多就越投入”。

等待著再度出發

此後不久,發小陶澤給餘濤發來短信,母親擔心疫情嚴重,不願讓他出門,只得退出車隊。

因為家人的擔憂而退出的志願者並不在少數,餘濤“都能理解,只是覺得惋惜”。

也有人和餘濤一樣堅持了下來。如今44人的隊伍裡,除了他本人之外,還有8個成員幾乎每次任務都會報名參加。

战疫青年英雄谱|谁不怕感染,但他们还是要干

1月28日,80箱羽絨服;2月2日,40箱防護服;2月4日,90箱防護服……

漢陽志願車隊的成員們並不都是一開始就相互認識,但在經歷了這些個爭分奪秒的夜晚之後,他們大多成了好朋友,甚至即使穿著統一的防護服,也能從細微的體態和步幅差距中辨認出對方。

因為經常出現在人流密集的地方,有時還要將物資搬運到醫院診室內,志願車司機承擔著極大的感染風險。不久前,一名團隊成員發起低燒,讓身為車隊組建者的餘濤既擔心又自責,好在他只是發燒,幾天之後身體便康復如初。這件事情在餘濤心裡敲起了警鐘。

由於各地頻頻出現志願者不幸感染的情況,武漢市政府自2月5日起逐步叫停民間志願車隊的義務運輸行動,以官方輸送車隊取而代之。

战疫青年英雄谱|谁不怕感染,但他们还是要干

2月5日晚上,餘濤在漢陽志願車隊完成最後一次物資輸送任務後,召集大家拍了一段短視頻留作紀念。

趙錦榮已有11天沒見到兒子,決定加入車隊後她就把兒子送到了親戚家,她預計“明天就能把他接回來”;陳少很想去上班,一直待在家裡“床都要被睡塌了”;鑫玉希望武漢能快些好起來,她已經開始饞夜市的燒烤了……

為醫用物資來回奔走的每一天,他們都試著保持樂觀。餘濤還在等待,只要條件允許,他將和漢陽志願車隊再度出發。

(應受訪者要求,陶澤為化名)

战疫青年英雄谱|谁不怕感染,但他们还是要干

— End —

來源 | 中國青年報

記者|雷宇 編輯|金卓 校審|陳鳳莉

战疫青年英雄谱|谁不怕感染,但他们还是要干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