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线故事‖我也曾畏惧过,但毅然选择去战斗

“疫”线故事‖我也曾畏惧过,但毅然选择去战斗

谢瑞涛,33岁,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商洛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目前临时抽调在新冠肺炎诊治病区工作。

二十天前,当看到医院东区感染科被警戒线隔开的时候,我才意识到新冠肺炎真的就近在咫尺,说真的心中有些恐惧。疫情来袭,明明知道这是战场,有流血也会有牺牲,在疫情面前,便义无反顾,冲向了最前方。刚来到病区,其实我脑子里是一片空白,心中想的不是英勇奔赴前线的慷慨,而是担心各种不可预计的可能,也怕肆意妄为的病毒入侵……但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更是一名共产党员,我都义不容辞,愿为这场战疫牺牲一切。 当走进东区后,我重新审视了这座还算熟悉的病房,阳光依然灿烂,楼旁的梧桐树依旧摇曳多姿,可房子却显得寂寥空旷,没有了往日的人来人往,静寂的让人害怕。

“疫”线故事‖我也曾畏惧过,但毅然选择去战斗


防护服、N95口罩、帽子、护目镜,当我被包裹得不留一丝缝隙的时候,我知道病毒被隔在了外面,安心便住在了里面。从工作区踏上被隔离区的那一刻,我感到我接过了那份沉甸甸的责任!走过的每一步,至今还历历在目,看了看迎接我的同行们的从容、坚定,我的脚步也因此更有了力量。
病人躺在病床上,能听得见时断时续的咳嗽和呼吸不畅,深知被病魔侵蚀身体的痛苦、内心深处的焦灼不安和对病魔的恐惧。虽然起雾的护目镜模糊了我的视线,我依然能感觉到病人的眼神有一丝的坚毅!这是来自对医生的无比信任,希望我能把他从病魔手中夺下来。从那一刻起,更加坚定了我要与病魔赛跑、挽救生命的决心!
在陌生的环境中工作,病人经常出现的咳嗽、打喷嚏,甚至呕吐等动作,四溅的飞沫对于身披“战袍”的我来说,要过心理这一关,也要承担被感染的风险。在第一个晚上没睡好,就用穿十几次防护服来为自己减压。当大叔笑着给我说“医生,辛苦了”时,我微笑着说:“应该的,有我们在,你安心治病,一定会好起来的”!顺便把刚给他摇下来的床栏又拉了回去!友善是可以传递的,爱是可以交流的,病人有时很焦虑,但大部分情况下还很配合,虽然我穿着防护服,他们会主动提醒我们保持距离,这让我感到很温暖。


工作流程熟悉完善之后,接下来的工作我顺畅了许多,可以理所当然的拉床、提凳子,帮病人侧身,了解病情,让他们配合检查,可以和他们寒暄几句家常,交流他们目前的感受。但是突发情况也很多,让我应接不暇。有一天病人需要紧急处理,穿上防护服进去病区,过了一段时间小便有些憋不住,鸡皮疙瘩起来了,但我必须坚持,因为隔离衣紧缺的状态下,换一次隔离服就是物资的又一次损失!治疗的过程也很辛苦,但看到他们一天天的好转,我觉得一切的努力付出都是值得的。

身处东区感染区,和家人出于隔离状态,更加惦念妻儿老小。每天最开心的事,下班之后,看着视频里熟睡的一双儿女。等孩儿们长大后,给他们讲讲当年爸爸战疫情的故事。

“疫”线故事‖我也曾畏惧过,但毅然选择去战斗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疫情没有局外人,人人都是参与者。我们商洛市中心医院的全体职工都站在防控诊治的第一线,毅然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奋战,只愿为患者带来静好岁月,只愿等到疫情退去,家人团聚,共赏春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