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發-湖北以外地區新增確診病例16連降 多省份無新增確診新冠肺炎病例 好消息背後有“實招”

  據新華社北京2月20日電(記者楊進欣、董瑞豐、仇逸)記者20日從國家衛健委瞭解到,2月19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394例。截至19日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累計治癒出院病例已超過1.6萬例。19日當天,除湖北以外地區新增確診病例45例,連續第16天呈下降態勢,遼寧、上海、福建、江蘇等多省份無新增確診病例。

  這是防治工作取得效果的一個好信號。拉網式大排查、全國醫務人員馳援湖北、不斷總結經驗提高救治水平、加緊科研攻關等,一系列“實招”顯現作用。

八方馳援 全國重症醫務人員10%在武漢

  在武漢,北京醫院、北京協和醫院、中日友好醫院等多支“國家隊”由黨委書記、院長親自掛帥,帶領精銳團隊,針對重症患者“一人一案”,提高救治的科學性和精準性。

  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說,針對武漢重症患者多的特點,目前當地已彙集了1.1萬名重症專業醫務人員,人數接近全國重症醫務人員資源的10%。此外,有關部門還調集全國20多個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3個P3移動實驗室及檢測人員馳援武漢。

  在武漢之外的湖北其他十餘個地市,則採用“以省包市”的對口支援模式,支持當地提高收治率、治癒率,降低病死率、感染率。疫情較嚴重的黃岡、孝感、荊州等地採用“兩省包一市”的方法。

  數據顯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各地和軍隊系統已派出3萬餘名醫務人員馳援湖北。廣大醫務人員夜以繼日、連續奮戰,有的不幸被病毒感染,有的甚至獻出了生命,體現了醫者仁心的崇高精神。

應收盡收 早診早治起作用

  疫情發生後,廣大疾控人員和基層工作者身處第一線,專業防控與聯防聯控機制結合,積極落實各項防控措施,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構築起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線。各地在紛繁複雜的信息中,查找到疑似病人、確診和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觸者這些潛在傳染源,切斷疾病傳播途徑。

  從2月17日至19日,一場為期3天的拉網式大排查在武漢3300多個社區、村灣同步展開,力爭確診患者百分百應收盡收、疑似患者百分百核酸檢測、發熱病人百分百進行檢測、密切接觸者百分百隔離、小區村莊百分百實行24小時封閉管理。

  對治癒出院病人的情況分析發現,早診早治是提高治癒率的一個有效措施。

  數據顯示,近期武漢通過早診早治等,重症佔比出現大幅下降。90%以上的患者採用了抗病毒治療、對症治療,包括呼吸支持、循環支持、提高免疫力等一系列綜合診療手段,以加速治癒。

  疫情發生以來,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王辰院士的團隊一直工作在防疫最前線,在複雜的危重症救治中提出建議,探索出一些新的療法和技術,並將其納入診療方案供全國乃至全世界借鑑。

  以張伯禮、黃璐琦、仝小林三位院士領銜的中醫專家團隊也奮戰在臨床一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司長蔣健說,截至2月17日,在湖北以外的地區,中醫藥參與治療確診病例的治癒出院和症狀改善佔87%。

科研攻關 血漿、藥物等顯療效

  部分重症患者在利用處於恢復期患者的血漿進行相應治療後,臨床症狀明顯改善。

  在多輪篩選的基礎上,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聚焦到磷酸氯喹、瑞德西韋、法匹拉韋等一批藥物並開展臨床試驗,目前部分藥物已初步顯示出臨床療效。

  “科研攻關工作將重症患者的救治作為突出任務。”科技部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副主任孫燕榮說。

  從快速分離出新型冠狀病毒、部分藥物初顯療效、部分疫苗品種進入動物試驗階段,到大數據、無人機、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大顯身手,在抗疫戰場上,科研攻關的“硬核力量”不斷顯現。

  在科研戰線每前進一步,戰勝疫情就能多一分底氣。

  國家衛健委19日發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在第五版診療方案的基礎上,對傳播途徑、臨床表現、治療等多方面內容進行了修改細化。

  國家衛健委有關專家表示,診療方案邊實踐邊總結邊完善,將很多行之有效的治療經驗納入指導工作當中,就是為了更規範、更高效地提高疾病診療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