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退休待遇很高,卻斤斤計較?生前很節儉,死後全留給子女?

花菜種子


這種現象只是一部分老人的作為,有這種思維與做法的老人基本都是出生於五十年代之前的人。這些老人經歷過“低工資、缺衣少食、生活困難”的少年、青年、甚至中年時期,從心靈深處形成了“節儉”的習慣與性格。這種多年形成的“節儉”習慣和性格,已經在這些老人靈魂中“根深蒂固”,讓他們(她們)再改變,是幾乎不可能的。因此,出生在“改革開放以來”的人,沒有經歷過“缺衣少食、生活困難”年代的年輕人,沒有“節儉”的思維與習慣,對出生於五十年代之前的人往往不理解,這是很正常的“代溝”思維差距與習慣差別。

所以,年輕人一定要正確理解老年人,儘量勸說老年人,讓老人增加消費意識;或者直接給老人購物,促進老人消費,儘量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水平與質量,讓他們(她們)度過幸福快樂的晚年。


靠譜使者


以前我在建委打工的時候,同一個辦公室的同事,她兼管老幹部退休後的事宜。比如逢年過節的獎金物質發放,每次帶他們健康檢查和出門旅遊,藥費的報銷等。

其中有一個廳級幹部,每月一萬多退休金(六年前),生病全報銷。不管生病不生病,每月有至少2000以上的藥費單子催同事找財務報銷。

有時候同事被催煩了就抱怨;我就不相信他窮到墊不起這點藥費!是不是全家都在吃藥!月月都有這麼多藥費!

同事還跟我說;帶老幹部們去旅遊,坐火車的時候,他們很多都自帶了饅頭剩飯之類在車上吃,不捨得自己掏錢買吃的。

住在北京一個賓館,聽說早餐不要錢,個個敞開肚皮吃[呲牙],某某至少吃了四個大饅頭。食量堪比年輕人。

其實那些老幹部,個個都是財主。退休工資高,生病又有報銷。平日又節省。積蓄一定不少。

他們的錢難道都是想死後留給子女嗎?

不全都是,還有其他原因。

一是他們曾經窮過,那種節儉度日深入骨髓。多年養成了習慣,不容易改變。

二是曾經的經濟拮据,養成了他們的憂患意思。總感覺手裡存多點錢生活才踏實。

所以,出現題主說的這種情況一點也不奇怪。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73769379144807022"} --}

一葉草73


這幾乎是老一代人的共同特點,可能是他們早年生活在物質匱乏的時代有極大的關係,成為一種不可磨滅的記憶密碼。記得幾年前,我住的小區裡有個離休幹部,正處級待遇,每月有六千多退休金。有一次我我附近的一家銀行碰到他,我領工資,他也領工資,排隊在我前面。有些日子沒見他,這次見,發現他消瘦了許多,眼睛都凹了,凸著嘴,走路打晃,說話不連貫。窗口裡的櫃員問他取多少?他說,取零頭,五百多。剩下的存三年定期。我看了他一眼,心裡想,你還有幾個三年啊!果然,沒幾天,他家的院裡擺放了花圈。


剪剪輕愁


很高興您邀請我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這一代人呀,五六十年代的人。都節省慣了,上有老下有小,這是多數人的生活的習慣。但是我卻不是這樣認為,我也不會這樣生活。我兩邊都有老人,都快90歲了。平時我老丈人跟我們一塊兒生活,我們精心照顧他,老人生活習慣,每天吃兩頓飯。每天兩頓飯我們都按時給他做,從來沒有讓他吃過一次剩菜冷菜。都給他做十分可口的菜。給他買些點心,還有水果當零食。那一邊是我老媽每週我們一家人都去看我老媽跟老媽一起度週末。給老媽買些水果,還有老人喜歡吃的東西。我覺得對老人是不能摳的。老人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再說了,那個年代一家都五六個孩子,都是老人辛辛苦苦給我們養大成人呢。再說說我吧,我每天也都快樂的活著,我從來不把錢當回事兒,每天早上出去健身,天天坐地鐵去城市各大公園去玩,我感覺活著就好。再說說我們下一代,我的兒子,我兒子30歲了,長相一般,工作單位也十分好,每月收入八九千塊錢。人品也十分好。但是我現在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他連個對象都搞不著。雖說他現在還沒有對象,但是我們已經給了他買了屬於他自己的三居室房子。我不跟有些老人似的退休,把錢都留給孩子。我的房子還有錢留給他的有前提,他必須對老人對我們孝順,到臨走了的時候,我才能把他的房子和我的房子和錢都給他。如果他要是對我們不孝順的話,我們就把錢捐給社會福利機關,去關注更應該關注的窮人。



真誠的心31029764


生活節儉,愛財如命,退休月工資七八千,卻一味把錢存在銀行裡……這是如今山東老人的普遍心理!我父母也是這樣!至於為何?這種現象,折射出這些老人,小時候出身貧苦、看他們的一生都是困境長大的!以我父親為例,從小討飯長大,後下煤礦挖煤、當兵、乾地質鑽機工人,後退休。1985年退休時,月工資也只有100左右。所以一生窮困。如今工資高了,但一生的經歷,讓他有一種生存危機感,因此,不浪費且十分節儉!


亓桂玉


我小時候最羨慕穿著得體,打扮漂亮的同學小朋友。那是五十年代,米黃色的制服短褲,潔白的短袖襯衫,棕色的皮涼鞋,配上白色的長腿襪,白色的球帽。還有那戴花邊的白色連衣裙,白色的涼皮鞋,白色的筒襪,還有紅色的蝴蝶結。他們佩戴著鮮豔的紅領巾,如同在北海公園盪舟的孩子們。老師們永遠是白色的襯衣藍色的褲子兩手蘸滿了粉筆灰。那時候的老師掙的工資並不比工人高,他們和藹可親又不失優雅,同時又是嚴厲而不留情面的人。但是我們這些近70歲的學生們還是始終如一的尊敬著那時候的老師,他們最小的年齡都應該是八十多歲的人了,希望他們都能趕上好時候。不要太委屈自己了。


哈哈95128931


我們這是習慣,俗話說習慣成自然,因為我們都是苦過來的人,過去吃糠咽菜的情景現在還歷歷在目呢,儘管現富裕了,錢寧願存在銀行裡,也捨不得花的,到我們不在的時候就留給子女吧,其實子女們也不在乎我們這幾十萬上百萬的錢的,因為他們都是有錢的,我今年已經七十五歲了,告訴你們還不相信呢,我們非但捨不得花錢,我還在掙錢呢,


丁慶庚


這種現象確實存在,讓有些單位負責老幹工作的人很是為難。我在以前的單位時,負責老幹工作的同事天天搖頭嘆氣,沒事就到辦公室裡發牢騷,他說有的退休了工資待遇那麼高,又不差錢,但事事計較,一言不和就朝工作人員發脾氣,單位有什麼事沒有及時通報給他們,報紙沒有及時訂到位等等,都會打電話質問,斤斤計較。有時收取D費時,他就拖著,也不說不交,反正就是這事兒那事,有時工作人員上門收都收不到,一點覺悟沒有。

像類似的同志,我認為並不是因為他們節儉,也不是他們貪小便宜,而是他們心理上的失落感。退下來的人,最怕的就是人走茶涼,他們很在意自己退下來後別人對待自己的態度,有些人能夠正確面對,能夠想的通,多體諒年輕人。但有個別的卻不行,他們的心態是嚴重失衡的,他們總以為自己退下來了,大家的態度都變了,都不像以前那樣恭敬和熱情了,其實很多時候只是他們自己在那瞎琢磨而已,即使同事們還是和以前一樣,他們也會感到被輕視了。

那麼,如何尋找存在感呢?於是就各種折騰,各種找茬,各種不配合,我無法像曾經那樣可以支配你,那麼我就拖你工作後腿,讓你不自在。


元芳有看法


我是50後,有著勤儉持家的好習慣,辛苦打拼到退休,拼到了衣食住都無憂,培養孩子成才、工作、成家也有著很好的生活條件。在生活上我存有兩面性:有些方面很節儉,有些方面很花錢。比如,衣服買的很少,以前的好衣服很多拿出來能穿就穿,會搭配也依然時尚,何況沒多少展示的平臺了。而且,有些服裝有點小毛病我會修修改改乃至縫縫,因為腦子裡總有提醒:減少能源的浪費就是愛護地球!對於吃的東西就買新鮮的質量好的,營養搭配吃多少做多少不浪費,也教育孩子“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也是減少垃圾的製造,就連購物袋我都會反覆用。還有一直提倡節約用水用電。這些看起來我很摳門吧?但我捨得花錢去國外自由行,捨得住五星級酒店,捨得品嚐異國美食。國內遊也是自由行的多,仔細的悠閒的欣賞大自然的美景,體會和領略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開闊眼界和愉悅身心。對於孩子,我已經“授之以漁”了,更美好的生活是需要她們自己創造的,當然在她們有困難時我會毫不猶豫地在人力物力才上給予幫助!不過我的女兒女婿都很努力,不啃老!願我們這一代愛祖國愛父母愛工作愛家人的老人們都學會愛自己!


雲淡風輕2524091


國家就不應該給一部份老人更高的退休金,一月八九仟養三代,兒媳也拿退休金,吃完飯就往麻將場子。而有的企業退休金這有兩仟多,吃飯看病不夠用,社會分配不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