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常識積累:紅外線和紫外線

人類認識光從太陽開始,我們發現在雨後,會出現彩虹,太陽光並不是單色白光。

太陽光其實是一種電磁波,它發出的電磁波頻率各不同,導致波長各不同,很多情況下,我們用波長來分類各種電磁波。

我們根據波長,將太陽發出的電磁波進行的分類,分成不可見光(包括紫外線)、可見光、不可見光(包括紅外線)。

紅外線

紅外線是太陽光線中眾多不可見光線中的一種,由英國科學家赫歇爾於1800年發現,又稱為紅外熱輻射,熱作用強。

他將太陽光用三稜鏡分解開,在各種不同顏色的色帶位置上放置了溫度計,試圖測量各種顏色的光的加熱效應。結果發現,位於紅光外側的那支溫度計升溫最快。

因此得到結論:太陽光譜中,紅光的外側必定存在看不見的光線,這就是紅外線。也可以當作傳輸之媒介。 太陽光譜上紅外線的波長大於可見光線,波長為0.75~1000μm。

紅外線可分為三部分,即近紅外線,波長為(0.75-1)~(2.5-3)μm之間;中紅外線,波長為(2.5-3)~(25-40)μm之間;遠紅外線,波長為(25-40)~l500μm 之間。

紅外線的作用和用途:根據紅外線的熱作用比較強制成熱譜儀、紅外線夜視儀、紅外線體溫計等;根據紅外線可以進行遙控制成電視、空調遙控器等。

紫外線

紫外線指的是電磁波譜中波長從 10nm~400nm 輻射的總稱,人類眼睛是看不到的。

1801 年,德國物理學家裡特發現,在太陽光譜的紫端外側,存在一段能夠使含有溴化銀的底片感光,這個意外讓人類發現紫外線。

紫外線是由原子的外層電子受到激發後產生的。自然界的紫外線光源是太陽,太陽光透過大氣層時,波長短於 290nm 的紫外線為大氣層中的臭氧吸收掉。

而紫外線是10nm~400nm,所以只要290nm~400nm長波紫外線可以進入地球。

紫外線根據波長還可以進行分類,例如:

短波UVC(短波紫外線簡稱UVC),是波長200~280nm(納米)的紫外光線。經過地球表面同溫層時被臭氧層吸收,不能到達地球表面。

中波UVB(中波紫外線簡稱UVB),是波長280~320nm的紫外線。中波紫外線對人體皮膚有一定的生理作用。極大部分被皮膚表皮所吸收,不能滲入皮膚內部。對皮膚可產生強烈的光損傷,被照射部位真皮血管擴張,皮膚可出現紅腫、水泡等症狀。

長波UVA(長波紫外線簡稱UVA),是波長400-315nm的紫外線。長波紫外線對衣物和人體皮膚的穿透性遠比中波紫外線要強,可達到真皮深處,並可對錶皮部位的黑色素起作用,從而引起皮膚黑色素沉著,使皮膚變黑,起到了防禦紫外線,保護皮膚的作用。

紫外線的作用和用途:根據紫外線有殺菌作用製成消毒燈;根據紫外線能使熒光物質發光製成驗鈔機;紫外線能促使人體合成維生素D促進鈣的吸收。

刷題鞏固

1、(2015河南)關於紫外線,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沙灘和水面對陽光的高反射率導致紫外線輻射更強B.多雲的天氣,人也會受到紫外線輻射傷害

C.紫外線照射影響人體內維生素C的合成

D.紫外線屬於不可見光

【解析】C。

第一步,本題考查生活常識並選錯誤項。

第二步,紫外線有助於人體合成維生素D,促進人體對鈣的吸收,以防止患佝僂病。照射紫外線會影響維生素D的合成,對維生素C不產生影響。

因此,選擇C選項。

2、下列關於光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光的三原色是紅黃藍

B.潛望鏡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C.驗鈔機發出的是紫外線

D.電視機遙控器發出的是紅外線

【解析】A。

A 項錯誤:光的三原色是紅綠藍。

B 項正確:潛望鏡利用反射原理,即利用鏡面反射的原理進行了兩次反射,進而使得海面上的光線進入人的眼睛。

C 項正確:紙幣採用熒光劑粉,在紫外線照射下可以反映出來。

D 項正確:紅外線在短距離範圍內價格低廉、信號好,如短距離對講機、遙控感應設備、傳感設備,比如電梯門的感應,也是利用紅外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