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醫生給少年當“親人”幫他戰勝病痛和恐懼

15歲,本該是父母在身邊呵護備至的年齡,卻因為感染了新冠肺炎,不得不獨自一人在雷神山醫院接受隔離治療。

發熱,胸痛,乏力,吃不下飯,讓這個少年飽嘗痛苦、孤獨和焦慮的滋味。

幸好,他遇見了紀春東,一名來自遼寧的醫生,把他當作自己孩子一樣關愛,不僅救治他身體上的病痛,還給予他許多精神上的安慰,幫他度過了人生中最難熬的一段。

遼寧醫生給少年當“親人”幫他戰勝病痛和恐懼

紀春東是華潤遼健集團阜新礦總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二科副主任,也是該院派出的第三批馳援武漢的8名醫護人員之一。現在,紀春東以及他的7名同事正和1000多名來自遼寧的醫護工作者一起,日夜奮戰在雷神山醫院,爭分奪秒與死神賽跑,搶救患者寶貴的生命。


遼寧醫生給少年當“親人”幫他戰勝病痛和恐懼

對於此次馳援武漢任務,紀春東說:“作為一名醫生,一名共產黨員,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肩負起重任,我義不容辭。”

【馳援日記】

(一)最振奮的時刻莫過於聽到患者好轉康復的消息

時間緊任務重,雷神山醫院的建設也是在跟死神搶時間。記得我們剛到這裡時,遠遠望去,灰色的板房依次排開,外觀上就像是一個巨大的工廠廠區,當時還有一些工程在進行收尾工作。

我們遼寧醫務人員到位後也立刻開始馬不停蹄的工作,我和幾名同事分到了雷神山醫院感染一科七病區,這裡有來自阜新、盤錦、遼陽的醫生和護士,一共49名同志,他們都是各醫院的業務骨幹。

這裡的工作可以說是“從零開始”,各種儀器設備都是大家一件件從大卡車上搬進病房的,患者的生活必需品和床鋪也都是我們一件件佈置好的。我們在這裡注入了很深的感情。在揮灑汗水的過程中,我們49名同志也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誼,工作中彼此間的配合也越來越默契。

從最開始組建新的團隊,熟悉新的工作系統,到現在已經有一週多的時間了,如今,大家工作起來越來越有章法,也越來越從容。

雖然工作時穿著厚厚的隔離服,不能喝水,不能上廁所,乏氧,不舒適,壓迫感,眼鏡上都是霧水,還時刻面臨病毒的威脅。但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長,不僅是業務能力上的提升,還有精神力量上的強大。

讓我們最振奮和開心的時刻莫過於患者病情的轉好和康復出院了。每當聽到雷神山有病例經過救治後出院的消息,我們心裡都別提多高興了。這讓其他病人和所有醫務人員都看到了希望,對這次疫情的控制和治療也更加充滿信心。

我所在的病區目前住著31名患者,這其中有90歲的老人,也有15歲的少年。讓我們欣慰的是,他們的病情都或多或少地在向好的方向發展。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他們中已經有幾例一次核酸檢測結果呈陰性了。

(二)“活在希望中,才會有希望”

在我們這個病區中,有一位少年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今年15歲,還是一名學生,父母也因為這次疫情在方艙醫院隔離。

15歲,正是需要父母呵護的年齡,但因為病情嚴重,少年獨自一人在雷神山醫院隔離治療,與父母同在一個城市卻無法相見,他的內心無助、恐懼、孤獨,加上病痛的折磨,讓他時時處在焦慮不安中。

我是一名醫生,同時也是一個孩子的父親,看到少年這樣,我的內心十分難過。於是,我讓自己變身為他的“親人”,從一個父親的角度去鼓勵他,幫助他,讓他感受到親人的愛就在身邊。

“彆著急,等你病好了,就能見到父母了!”我安慰少年說。少年用驚訝的眼神看著我說:“醫生,我真的還可以見到我的父母嗎?”我說:“放心吧!只要配合治療,病情很快就能好轉,再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痊癒後就可以見到你父母了!”

剛來這裡時,少年每餐飯都吃得特別少,我問他為什麼?他搖搖頭說:“不想吃。”我說:“你要多吃飯,才會有抵抗力,才能早日戰勝病毒。還要好好睡覺,爭取早日出院!”少年輕輕地點頭,說了聲:“謝謝!”

少年入院的第三天,我倆關係拉近了許多,他開始健談,問我是哪裡人,你們那有什麼好玩兒的地方?我告訴他:“遼寧有許多好玩的地方,瀋陽故宮,大連老虎灘海洋公園等等。等你一家三口病好了,疫情過後,歡迎來我們遼寧做客!”

少年開心地點點頭,又接著說:“遼寧好遠,我都沒想過去那麼遠的地方,等病好了,一定讓爸媽帶我去,謝謝你,從那麼遠的地方來救我!”雖然護目鏡凝結的霧氣擋住了我的大部分視線,但我還是清楚地看到了少年臉上燦爛的笑容。

在接下來的兩天,查看少年病情的時候,發現他的狀況已經明顯好轉。他還跟我聊起他們學校同學之間發生的趣事,看到少年臉上興奮樣子,彷彿這一刻,他是在教室上課,在操場奔跑。

少年入院的第六天,安排檢查,讓我心裡鬆了口氣,複查肺部CT明顯好轉了,相信用不了多久,他就可以出院了。把複查結果告訴了少年,他開心地把這個好消息與自己的家人分享。我也笑著轉身邁開了自己的步伐,因為還有許多需要我的病人在等著我。

華潤遼健集團阜新礦總醫院馬英芝、遼瀋晚報記者徐月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