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防控有了“山東樣本”

來自山東省援助湖北醫療隊的報道

□ 本報記者 王凱

2月20日,省對口支援黃岡市疫情防控前方指揮部醫療防治組,向各醫療隊發出進一步加強院感防控的通知,再次將這項工作推到了新的高度。

院感防控,即對醫院感染的防控工作。1月26日凌晨3:00,山東省第一批援助湖北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醫療隊(以下簡稱山東醫療隊)剛剛抵達黃岡,領隊張韜就在黨支部擴大會上呼籲,只有能有效保護自己,才能幫助別人。一場山東醫療隊的陣地保衛戰,作為抗擊疫情阻擊戰的重要組成部分,率先打響。

“行軍打仗,安營紮寨最重要”

1月26日,剛剛到達駐地不久,隊員們就自學起國家衛健委下發的診療方案,提高對院感防控的認識和理解水平。

1月27日上午,山東醫療隊135名醫護人員先集中學習,對新冠肺炎診療規範、院感防控指南進行系統學習,制訂相應操作規範,接受全面系統培訓和反覆實踐演練,經嚴格考核合格後上崗。晚7:30,山東醫療隊作為第一支醫療隊,進駐尚未建設完工的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

“行軍打仗,安營紮寨最重要。”山東醫療隊院感防控組組長、濱州市人民醫院感染病科左凱認為,扎不好,造成非戰鬥性減員,猶如抱薪救火。做好院感防控,可以保護一大批人,不僅保護醫務人員,也保護包括病人、陪護、保安、保潔、維修等所有與醫院相關的非醫護人員。

隨後,隊員們既當設計師,又當工程師,還做保潔員,立即著手對原本按普通病房設計的病區按感染病房要求改造,設立防護設施,開闢醫務人員通道和病員通道,劃定汙染區、潛在汙染區、清潔區,以及居於連接部位的兩個緩衝間。經過30多個小時的努力,南樓四層被開闢成基本滿足收治呼吸道病人條件的感染隔離病房,兩個病區共100張床位。

培養行為習慣,做到“眼前無門,心中有門”

1月28日晚11:00,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山東醫療隊迎來了第一批新冠肺炎患者。由於隊員主要來自重症醫學、呼吸、感染三個專業,之前缺乏這類傳染病的防護實戰經驗,有些隊員甚至沒有接觸過防護服穿脫。

面對這種情況,先要樹立院感理念。三區嚴格區分,明確功能定位,利用各色標識標線,培養每個人的行為習慣,使大家做到“眼前無門,心中有門”。

一位男護士著防護服剛進病房(汙染區),因護目鏡不適,轉身退回緩衝間,被護士長髮現後“瘋狂地拍打防護玻璃”,硬把他叫了回去,因為儘管他沒接觸任何物品,但已在汙染區暴露。

工作服不準穿出工作區,不然就會作出不好的示範。山東醫療隊院感防控組副組長、青島市市立醫院感染管理科主管技師王虹介紹,醫護人員穿好防護服,要第一時間進入病房,不許在辦公區域(潔淨區)逗留,嚴禁在非病房內穿防護服。

每天進病房前,所有人都先按規範穿上防護服,由專人進行檢查,每個縫隙、接口處都要檢查。從病房出來時,要一步步喊著口令,專人緊盯著一步步脫,對所有可能發生的暴露,都採取嚴格補救措施,確保萬無一失。

院感防控小組每晚都會召開碰頭會,梳理當日工作,對比指南規範。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默默無聞、無私奉獻,呵護著整個醫療隊的安全。

“100-1=0”,細節決定成敗

院感防控無小事,一個很小的細節沒注意到,就可能出現大問題。王虹認為,院感防控是“100-1=0”的事,不存在其他結果。比如穿脫防護服時,不經意間的一個動作:扶一扶眼鏡,扯一下口罩,甚至摸一下手機、揉眼睛、摳鼻子等小動作,都可能會前功盡棄。

細節決定成敗,在這場陣地防禦戰中,山東醫療隊在實戰中總結出近百條經驗,編成院感防控細節指南發佈。

“每天婆婆媽媽地說那麼多,求的就是全員平安,沒有重大意外暴露事件,沒感染就是幸運!”在醫療隊的日常工作中,王虹對院感防控瑣碎的細節,反覆講、天天講。目的就是要改變人的習慣,讓隊員們形成習慣性自覺,在工作生活中不自覺地運用,每個人安全了,大家都安全。

作為這次抗疫戰爭的探路者、先遣隊,山東醫療隊不僅在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成了各醫療隊紛紛學習借鑑的模板,也為當地黃岡市婦幼保健院、黃岡市傳染病醫院的建設、改造工作提供了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