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的名将都有谁?怎么样?

冰封龙侠千年


秦朝名将有:白起、王翦、蒙恬、章邯、李斯、司马错、魏冉等。

汉朝有:韩信、彭越、英布、卫青、霍去病、李广、邓禹、马援、窦固、周亚夫等。 1蒙恬(秦)

蒙恬,山东蒙阴人(?-BC210)秦代著名将领,将门之后,祖父蒙骜和父亲蒙武都是秦国名将。前221年封大将军,因攻齐有功拜內史,蒙氏兄弟深得秦始皇的赏识,曾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有效的阻止了匈奴的南下,驻守上郡十余年,力保秦帝国北疆安定。前210年,始皇崩于巡游途中,赵高与胡亥、李斯串谋矫诏,改立胡亥为帝,公子扶苏和蒙恬被赐死。 .韩信(西汉)

韩信(BC231-BC196)江苏淮阴人,与萧何、张良并成为汉初三杰。前209年,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爆发,韩信投军项梁麾下,后项梁战死改投项羽部下。在项羽帐下得不到重用的韩信逃到了刘邦那里,起初也没有得到重视,韩信再次出走,才有了历史上有名的那段“萧何月下追韩信”。汉二年八月,韩信被任命为左丞相率兵攻打魏王豹,安邑之战韩信改魏地为河东郡,为刘邦从北面解除了对关中的威胁。前204年爆发的井陉之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韩信在此战役中以数千人击败二十万赵军,显示出高超的军事才能。

历代开国名将都逃不过功高盖主的猜疑,兔死狗烹的宿命一代代反复上演。刘邦立国后大肆屠杀开国功臣,前196年,吕后诱杀韩信于长乐宫钟室。好一个“上不至天,下不至地”,感叹一代名将惨死于妇人之手。


LHC否极泰来


秦汉时期的名将有许多。下面就为大家列举一些:

一、秦

1、蒙恬:世为秦将。率军驱逐匈奴,占领匈奴河套地区。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为赵高所诬被杀;

2、李由:秦丞相李斯之子,三川郡守。项羽、刘邦率军攻三川郡,被杀;

3、王离:秦将王翦之孙,王贲之子。蒙恬死后接任蒙恬。巨鹿之战中战败被俘;

4、章邯:原秦治粟内史(相当于国家税务总局局长)。陈胜的部将周文率军攻入到戏下(今西安市),章邯率由郦山徒临时组成的军队击破周文军,周文自杀。不久章邯率军攻灭陈胜、吴广。之后项梁率军北上,多次被项梁击败。但是他趁项梁骄傲自满之时一举攻杀项梁。巨鹿之战后败于项羽,不久投降,其士卒全部为项羽坑杀。项羽入关,随从入关,被项羽封为雍王。汉元年刘邦回师关中,围雍丘,章邯战败。汉二年汉军灌废丘,章邯自杀。

4、董翳:原秦朝司马,与章邯一起投降,随项羽入关,被封为塞王。刘邦回师关中,投降。不久被刘邦斩杀;

5、任嚣:秦军在领南的最高统帅。陈胜起义后,他见秦朝风雨飘摇,于是有自立之志。但是他很快病重不治,临终前遗命部将南海尉赵佗割据领自己称王。

6、赵佗:秦朝的南海尉。河北真定人,任嚣临终前把兵权交给他,让他自立。任嚣去世后,赵佗立即按照任嚣的遗嘱攻并了桂林、象郡和日南三郡,自立为南越王。

7、王翦

二、楚

1、周文:战国时期楚将项燕的部下,陈胜起义后投奔陈胜。后率领一支部队攻入关中,打到咸阳的近郊戏下(今西安),为秦将章邯击破,自杀;

2、项梁:战国时期楚将项燕的儿子。陈胜起义,项梁击杀会稽郡守殷通在江东起兵,并接受陈胜的任命率军北上。攻灭了另一支起义部队景驹,之后进入齐地,接连击败章邯。但不久又被章邯攻破自杀。

3、宋义:项梁死后接任项梁,为楚军援赵主将北上,路上被项羽击杀。

4、项羽:项梁之侄,战国时期楚将项燕的孙子。击杀宋义后成为楚军主力的统帅,大破秦军于巨鹿。后率军入关,屠灭咸阳。汉元年正月,大封诸侯。但是他分封不当,随后天下大乱,项羽为平叛而焦头烂额之际,刘邦再次进入关中并纠集了一帮乌合之众东进占领了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项羽从齐地迅速回师,击破反项联军。之后就是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

5龙 且:(?-前203年),秦末楚汉争霸时期西楚国猛将。生年不详,史料上对龙且记载不多,只是说龙且自幼与项羽一起长大,随项羽叔父项梁起义,每战皆亲身奋战杀敌,情若兄弟。深得项羽信任。是项羽手下第一猛将,与季布、钟离昧、英布、虞子期为楚军五大将。官拜西楚国大司马。

6季布(生卒年不详),楚地人,曾效力于西楚霸王项羽,多次击败刘邦军队。项羽败亡后,被汉高祖刘邦悬赏缉拿。后在夏侯婴说情下,刘邦饶赦了他,并拜他为郎中。汉惠帝时,官至中郎将。汉文帝时,任河东郡守。季布为人仗义,好打抱不平,以信守诺言、讲信用而著称。所以楚国人中广泛流传着“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谚语。“一诺千金”这个成语也是从这儿来的。

7、钟离眛(?一前200年),钟离氏,名眛(多被误为“昧”或“眜”)。

朐县伊芦乡(今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伊芦乡)人。楚汉之际项羽麾下将领之一,多次在与刘邦正面对峙时给刘邦以沉重打击,最后自杀身亡。

三、楚汉时期

1、韩信:原为项羽的部下,因不满项羽的作为而投奔刘邦。后来汉大将军,统领汉军击灭魏、赵、齐等地。最后率领军队与刘邦会师垓下,并用“四面楚歌”之际瓦解楚军,最终击灭了项羽。项羽灭亡后,刘邦夺取了韩信的兵权,并把他由齐王改封为楚王。汉六年,刘邦用陈平之计于云梦擒拿了韩信,把他贬为淮阴侯,在长安进行监视居住。期间,他与张良一起受刘邦之命整理古代兵书典册,也写了一部兵书。后来刘邦外出平定阳夏侯陈希的叛乱,吕后趁机斩杀了韩信,并夷其三族。

2、张良:其祖、父皆为战国时期韩国的相国。秦灭韩,张良发誓为韩报仇,散尽家财寻求刺客。公元前218年(秦始皇29年),张良于博浪杀刺杀秦始皇,失败后逃至下邳,改变姓名,游侠于下邳一带,期间结实了项伯(项梁的堂兄弟)。陈胜反秦,张良在下邳也纠集了一百多号人,想南下投奔景驹。路上遇到了刘邦,于是改归刘邦,被刘邦任命为厩将。之后在薛地见到了项梁,请求恢复韩国。项梁答应了他的要求,并把在楚军中的故韩公子成立为韩王。张良与韩成回到韩国攻占了十几座城,章邯大军来攻,旋又失去。张良与韩王成在韩地一带打游击。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楚军分兵,刘邦率领一支部队西近攻咸阳,在韩地遇到张良,于是张良与刘邦兵合一处,一起进入关中。项羽入关后大封诸侯,因为张良的原故,项羽不允许韩王成回国,而是带回了彭城,不久杀掉了韩王成。张良从韩国逃回到刘邦那儿。从此开始了他的参谋生涯。刘邦灭项羽后,让张良自择齐地十万户,但是张良谦逊的推辞了,仅选了与刘邦初次相遇的留(今徐州东北,已没入微山湖)。张良身体一直不好,因此后来基本上处于半退休状态。汉惠帝时期,吕后强令张良视事,汉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病逝。

3、曹参:沛人,秦时为沛县的狱吏椽,是刘邦早年的狐朋狗友之一。刘邦起义后,成为刘邦手下的主要将领。后来赵王张耳去世,他接任张耳之职担任韩信的副手。与韩信一起平定了齐地。高祖功臣中排名第二,仅次于萧何,武将功臣中则居第一。刘邦称帝后,封庶长子刘肥为齐王,曹参出任齐相。任内,他用道家之言,使齐国大治。在“病榻问相”中被刘邦视为萧何的接班人。萧何去世,他接任相国,并在任内沿袭萧何的制度不予更改,留下了“萧规曹随”的典故。曹参与萧何一样,都是汉初名相。

4、周勃:沛人,刘邦早年的狐朋狗友之一,年轻时当过吹鼓手。刘邦起义后成为刘邦手下的主要将领。汉高祖功臣中排名第三。“病榻问相”中被刘邦视为太尉的最佳人选。刘邦去世后出任太尉,但是实权为吕后剥夺。吕后八年(公元前180年),周勃联手陈平,与刘章等发动政变,一举灭掉了吕氏外戚集团。汉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出任左丞相(正职),不久因不称职罢去右丞相,右丞相陈平独任丞相。陈平去世后,周勃再次出任丞相,但不久罢职,并归国就封。曾因为买殉葬品被人诬告要谋反,一度入监。释放后回家,不久病逝。周亚夫是他的次子。

5、樊哙:沛县人,刘邦早年的狐朋狗友之一,从事杀狗职业。刘邦娶了吕后,樊哙则娶了吕后的妹妹吕须。刘邦起义后成为刘邦手下最主要的将领。他虽然出身屠户,但是绝对不是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武夫。相反他不仅能征善战,而且很具胡政治头脑。刘邦入咸阳,贪恋秦宫中的珍宝和美女,樊哙出面制止;鸿门宴上樊哙的表演更是精彩,充分表现了他胆大心细、有勇有谋的一面。在汉高祖功臣中,名列第四。

6、灌婴:早年是一个布贩子。刘邦起义后成为其主要将领。当刘邦组建骑兵时,他出任这支部队的总指挥。垓下之战后,项羽仓皇逃跑,灌婴率骑兵追击,并在乌江包围了项羽,最后斩杀了项羽。刘邦称帝后,一直以列侯身份担任要职。高后八年,齐哀王刘襄率军西进要诛杀诸吕,吕氏外戚没有人出任迎击齐军的将领,于是让灌婴率领汉军迎击齐军。灌婴率领汉军进驻荥阳就停止了前进,并与齐军联合,准备进军长安扫平吕氏外戚。周勃、陈平政变成功,他命令齐军回国。汉文帝即位后,他出任太尉。周勃二次罢相,他接任丞相。匈奴入侵,他以丞相身份迎击匈奴。不久济北王刘兴居造反,灌婴回师平定了叛乱。不久灌婴去世,北平侯张苍接任丞相。

7、英布:(?—公元前196年),秦末汉初名将。汉族,六县(今安徽六安)人,因受秦律被黥,又称黥布。初属项羽,为霸王帐下五大将之一,被封为九江王,后叛楚归汉,被封为淮南王。与韩信、彭越并称汉初三大名将。英布作战的主要表现在与秦军的战斗中。

8、彭越:(?-前196年),汉族, 昌邑人(今山东巨野县),字仲,楚汉战争时汉军著名将领,西汉开国功臣,拜魏相国,又被封为梁王。与韩信、英布并称汉初三大名将。

彭越被誉为是世界战争史上第一个正规使用游击战战术的军事家,可是说是游击战的始祖。在楚汉战争中,正是由于他在楚军的后方开展游击战,打击楚国的补给,用敌进我退,敌退我追的战术,使项羽两面作战疲于应付,楚军的粮食装备得不到补给,也给了前线汉军不被项羽歼灭的机会。正是在刘邦的正面防御,韩信的千里包抄,和彭越后方游击战的基础上,才在最后的垓下之战中有机会歼灭项羽麾下疲惫的部队,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9、夏侯婴(?-公元前172年),即汝阴文侯,又称滕公,泗水郡沛县人(今江苏沛县)人。

西汉开国功臣之一。他与刘邦是少时的朋友,跟随刘邦起义,立下战功,后封为汝阴侯(封地在今安徽省阜阳市。1977年出土的西汉汝阴侯墓是第二代汝阴侯夏侯灶的墓葬,可证其封地所在)。

四、西汉

1、李 广:(?—前119),享年约60多岁,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人,中国西汉名将。李广的祖先是秦朝将军李信。李广接受世传弓法,射得一手好箭。李广身材高大,臂长如猿,有善射天赋,他的子孙和他人跟李广学射箭,但都不及李广。

李广一生皆在边关戍敌,与匈奴七十余战,以骁勇善射、智谋超群著称,匈奴闻其名则远而避之,不敢与其相战,堪称不战而屈人之兵。李广治兵宽缓不苛,与士卒同甘共苦,深受边关军民的爱戴,在历代的边疆士兵中都有着崇高的威望,是一位“才气天下无双”的将军。唐朝时期,有不少诗句用以歌颂李广,如王昌龄《出塞》,卢纶《塞下曲》,高适《燕歌行并序》等。王昌龄诗云:“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然而李广真正杀敌并不多,故此没有能够裂土封侯。

2、卫 青:(?~公元前106年),汉族。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106年(西汉武帝元封五年)。他能征惯战,是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的主要将领,霍去病的舅舅,二者并称“帝国双璧”。为汉朝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将领,也是中国历史上为人熟知的常胜将军,与匈奴作战,屡立战功,但从不结党干预政事。卫青开启了汉对匈战争的新篇章,七战七捷,无一败绩,为历代兵家所敬仰。

3、霍去病:(公元前 140—前 117年)享年23岁。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中国西汉武帝时期名将,汉族,杰出的军事家。好骑射,善于长途奔袭。经典之战:决战漠北。

霍去病一生曾四次领兵出塞攻打匈奴,共歼敌11万多人。他平时少言寡语,战场上却勇猛无比。他是一位军事天才,汉武帝常常劝他学习孙吴兵法,他却说:“为将须随时运谋,何必定拘古法呢?”他是凭借战场上的直觉指挥战斗的,随机应变,闪电式行动,使他百战百胜,成为名扬后世的一代名将。

五、东汉时期更多的就更多了。

比如云台二十八将:耿弇、吴汉、冯异、岑彭、姚期、马武、张奂、臧宫、贾复、皇甫嵩等等。


多尔衮爱新觉罗


1、蒙恬:世为秦将。率军驱逐匈奴,占领匈奴河套地区。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为赵高所诬被杀;

2、李由:秦丞相李斯之子,三川郡守。项羽、刘邦率军攻三川郡,被杀;

3、王离:秦将王翦之孙,王贲之子。蒙恬死后接任蒙恬。巨鹿之战中战败被俘;

4、章邯:原秦治粟内史(相当于国家税务总局局长)。陈胜的部将周文率军攻入到戏下(今西安市),章邯率由郦山徒临时组成的军队击破周文军,周文自杀。不久章邯率军攻灭陈胜、吴广。之后项梁率军北上,多次被项梁击败。但是他趁项梁骄傲自满之时一举攻杀项梁。巨鹿之战后败于项羽,不久投降,其士卒全部为项羽坑杀。项羽入关,随从入关,被项羽封为雍王。汉元年刘邦回师关中,围雍丘,章邯战败。汉二年汉军灌废丘,章邯自杀。

4、董翳:原秦朝司马,与章邯一起投降,随项羽入关,被封为塞王。刘邦回师关中,投降。不久被刘邦斩杀;

5、任嚣:秦军在领南的最高统帅。陈胜起义后,他见秦朝风雨飘摇,于是有自立之志。但是他很快病重不治,临终前遗命部将南海尉赵佗割据领自己称王。

6、赵佗:秦朝的南海尉。河北真定人,任嚣临终前把兵权交给他,让他自立。任嚣去世后,赵佗立即按照任嚣的遗嘱攻并了桂林、象郡和日南三郡,自立为南越王。

7、王翦

二、楚

1、周文:战国时期楚将项燕的部下,陈胜起义后投奔陈胜。后率领一支部队攻入关中,打到咸阳的近郊戏下(今西安),为秦将章邯击破,自杀;

2、项梁:战国时期楚将项燕的儿子。陈胜起义,项梁击杀会稽郡守殷通在江东起兵,并接受陈胜的任命率军北上。攻灭了另一支起义部队景驹,之后进入齐地,接连击败章邯。但不久又被章邯攻破自杀。

3、宋义:项梁死后接任项梁,为楚军援赵主将北上,路上被项羽击杀。

4、项羽:项梁之侄,战国时期楚将项燕的孙子。击杀宋义后成为楚军主力的统帅,大破秦军于巨鹿。后率军入关,屠灭咸阳。汉元年正月,大封诸侯。但是他分封不当,随后天下大乱,项羽为平叛而焦头烂额之际,刘邦再次进入关中并纠集了一帮乌合之众东进占领了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项羽从齐地迅速回师,击破反项联军。之后就是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

5龙 且:(?-前203年),秦末楚汉争霸时期西楚国猛将。生年不详,史料上对龙且记载不多,只是说龙且自幼与项羽一起长大,随项羽叔父项梁起义,每战皆亲身奋战杀敌,情若兄弟。深得项羽信任。是项羽手下第一猛将,与季布、钟离昧、英布、虞子期为楚军五大将。官拜西楚国大司马。

6季布(生卒年不详),楚地人,曾效力于西楚霸王项羽,多次击败刘邦军队。项羽败亡后,被汉高祖刘邦悬赏缉拿。后在夏侯婴说情下,刘邦饶赦了他,并拜他为郎中。汉惠帝时,官至中郎将。汉文帝时,任河东郡守。季布为人仗义,好打抱不平,以信守诺言、讲信用而著称。所以楚国人中广泛流传着“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谚语。“一诺千金”这个成语也是从这儿来的。

7、钟离眛(?一前200年),钟离氏,名眛(多被误为“昧”或“眜”)。

朐县伊芦乡(今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伊芦乡)人。楚汉之际项羽麾下将领之一,多次在与刘邦正面对峙时给刘邦以沉重打击,最后自杀身亡。[1]

三、楚汉之际

1、韩信:原为项羽的部下,因不满项羽的作为而投奔刘邦。后来汉大将军,统领汉军击灭魏、赵、齐等地。最后率领军队与刘邦会师垓下,并用“四面楚歌”之际瓦解楚军,最终击灭了项羽。项羽灭亡后,刘邦夺取了韩信的兵权,并把他由齐王改封为楚王。汉六年,刘邦用陈平之计于云梦擒拿了韩信,把他贬为淮阴侯,在长安进行监视居住。期间,他与张良一起受刘邦之命整理古代兵书典册,也写了一部兵书。后来刘邦外出平定阳夏侯陈希的叛乱,吕后趁机斩杀了韩信,并夷其三族。

2、张良:其祖、父皆为战国时期韩国的相国。秦灭韩,张良发誓为韩报仇,散尽家财寻求刺客。公元前218年(秦始皇29年),张良于博浪杀刺杀秦始皇,失败后逃至下邳,改变姓名,游侠于下邳一带,期间结实了项伯(项梁的堂兄弟)。陈胜反秦,张良在下邳也纠集了一百多号人,想南下投奔景驹。路上遇到了刘邦,于是改归刘邦,被刘邦任命为厩将。之后在薛地见到了项梁,请求恢复韩国。项梁答应了他的要求,并把在楚军中的故韩公子成立为韩王。张良与韩成回到韩国攻占了十几座城,章邯大军来攻,旋又失去。张良与韩王成在韩地一带打游击。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楚军分兵,刘邦率领一支部队西近攻咸阳,在韩地遇到张良,于是张良与刘邦兵合一处,一起进入关中。项羽入关后大封诸侯,因为张良的原故,项羽不允许韩王成回国,而是带回了彭城,不久杀掉了韩王成。张良从韩国逃回到刘邦那儿。从此开始了他的参谋生涯。刘邦灭项羽后,让张良自择齐地十万户,但是张良谦逊的推辞了,仅选了与刘邦初次相遇的留(今徐州东北,已没入微山湖)。张良身体一直不好,因此后来基本上处于半退休状态。汉惠帝时期,吕后强令张良视事,汉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病逝。

3、曹参:沛人,秦时为沛县的狱吏椽,是刘邦早年的狐朋狗友之一。刘邦起义后,成为刘邦手下的主要将领。后来赵王张耳去世,他接任张耳之职担任韩信的副手。与韩信一起平定了齐地。高祖功臣中排名第二,仅次于萧何,武将功臣中则居第一。刘邦称帝后,封庶长子刘肥为齐王,曹参出任齐相。任内,他用道家之言,使齐国大治。在“病榻问相”中被刘邦视为萧何的接班人。萧何去世,他接任相国,并在任内沿袭萧何的制度不予更改,留下了“萧规曹随”的典故。曹参与萧何一样,都是汉初名相。

4、周勃:沛人,刘邦早年的狐朋狗友之一,年轻时当过吹鼓手。刘邦起义后成为刘邦手下的主要将领。汉高祖功臣中排名第三。“病榻问相”中被刘邦视为太尉的最佳人选。刘邦去世后出任太尉,但是实权为吕后剥夺。吕后八年(公元前180年),周勃联手陈平,与刘章等发动政变,一举灭掉了吕氏外戚集团。汉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出任左丞相(正职),不久因不称职罢去右丞相,右丞相陈平独任丞相。陈平去世后,周勃再次出任丞相,但不久罢职,并归国就封。曾因为买殉葬品被人诬告要谋反,一度入监。释放后回家,不久病逝。周亚夫是他的次子。

5、樊哙:沛县人,刘邦早年的狐朋狗友之一,从事杀狗职业。刘邦娶了吕后,樊哙则娶了吕后的妹妹吕须。刘邦起义后成为刘邦手下最主要的将领。他虽然出身屠户,但是绝对不是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武夫。相反他不仅能征善战,而且很具胡政治头脑。刘邦入咸阳,贪恋秦宫中的珍宝和美女,樊哙出面制止;鸿门宴上樊哙的表演更是精彩,充分表现了他胆大心细、有勇有谋的一面。在汉高祖功臣中,名列第四。

6、灌婴:早年是一个布贩子。刘邦起义后成为其主要将领。当刘邦组建骑兵时,他出任这支部队的总指挥。垓下之战后,项羽仓皇逃跑,灌婴率骑兵追击,并在乌江包围了项羽,最后斩杀了项羽。刘邦称帝后,一直以列侯身份担任要职。高后八年,齐哀王刘襄率军西进要诛杀诸吕,吕氏外戚没有人出任迎击齐军的将领,于是让灌婴率领汉军迎击齐军。灌婴率领汉军进驻荥阳就停止了前进,并与齐军联合,准备进军长安扫平吕氏外戚。周勃、陈平政变成功,他命令齐军回国。汉文帝即位后,他出任太尉。周勃二次罢相,他接任丞相。匈奴入侵,他以丞相身份迎击匈奴。不久济北王刘兴居造反,灌婴回师平定了叛乱。不久灌婴去世,北平侯张苍接任丞相。

7、英布:(?—公元前196年),秦末汉初名将。汉族,六县(今安徽六安)人,因受秦律被黥,又称黥布。初属项羽,为霸王帐下五大将之一,被封为九江王,后叛楚归汉,被封为淮南王。与韩信、彭越并称汉初三大名将。英布作战的主要表现在与秦军的战斗中。

8、彭越:(?-前196年),汉族, 昌邑人(今山东巨野县),字仲,楚汉战争时汉军著名将领,西汉开国功臣,拜魏相国,又被封为梁王。与韩信、英布并称汉初三大名将。

彭越被誉为是世界战争史上第一个正规使用游击战战术的军事家,可是说是游击战的始祖。在楚汉战争中,正是由于他在楚军的后方开展游击战,打击楚国的补给,用敌进我退,敌退我追的战术,使项羽两面作战疲于应付,楚军的粮食装备得不到补给,也给了前线汉军不被项羽歼灭的机会。正是在刘邦的正面防御,韩信的千里包抄,和彭越后方游击战的基础上,才在最后的垓下之战中有机会歼灭项羽麾下疲惫的部队,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9、夏侯婴(?-公元前172年),即汝阴文侯,又称滕公,泗水郡沛县人(今江苏沛县)人。[1]

西汉开国功臣之一。他与刘邦是少时的朋友,跟随刘邦起义,立下战功,后封为汝阴侯(封地在今安徽省阜阳市。1977年出土的西汉汝阴侯墓是第二代汝阴侯夏侯灶的墓葬,可证其封地所在)。

四、西汉

1、李 广:(?—前119),享年约60多岁,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人,中国西汉名将。李广的祖先是秦朝将军李信。李广接受世传弓法,射得一手好箭。李广身材高大,臂长如猿,有善射天赋,他的子孙和他人跟李广学射箭,但都不及李广。

李广一生皆在边关戍敌,与匈奴七十余战,以骁勇善射、智谋超群著称,匈奴闻其名则远而避之,不敢与其相战,堪称不战而屈人之兵。李广治兵宽缓不苛,与士卒同甘共苦,深受边关军民的爱戴,在历代的边疆士兵中都有着崇高的威望,是一位“才气天下无双”的将军。唐朝时期,有不少诗句用以歌颂李广,如王昌龄《出塞》,卢纶《塞下曲》,高适《燕歌行并序》等。王昌龄诗云:“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然而李广真正杀敌并不多,故此没有能够裂土封侯。

2、卫 青:(?~公元前106年),汉族。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106年(西汉武帝元封五年)。他能征惯战,是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的主要将领,霍去病的舅舅,二者并称“帝国双璧”。为汉朝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将领,也是中国历史上为人熟知的常胜将军,与匈奴作战,屡立战功,但从不结党干预政事。卫青开启了汉对匈战争的新篇章,七战七捷,无一败绩,为历代兵家所敬仰。

3、霍去病:(公元前 140—前 117年)享年23岁。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中国西汉武帝时期名将,汉族,杰出的军事家。好骑射,善于长途奔袭。经典之战:决战漠北。

霍去病一生曾四次领兵出塞攻打匈奴,共歼敌11万多人。他平时少言寡语,战场上却勇猛无比。他是一位军事天才,汉武帝常常劝他学习孙吴兵法,他却说:“为将须随时运谋,何必定拘古法呢?”他是凭借战场上的直觉指挥战斗的,随机应变,闪电式行动,使他百战百胜,成为名扬后世的一代名将。

赵充国、 陈汤

五、东汉

东汉时期10人:耿弇、吴汉、冯异、岑彭、姚期、马武、张奂、臧宫、贾复、皇甫嵩


潮流音乐Club


秦汉时期名将太多了,我喜欢其中代表吧。秦朝时期大将军蒙恬,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开发宁夏,修筑长城。

汉武帝时期的霍去病,最早创造了闪电战战法,17岁为票姚校蔚,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大漠,打击匈奴,取得胜利,封“冠军候”。19岁指挥河西之战,歼灭和招降河西匈奴近10万人,俘虏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中国第一次战领河西走廊,从此丝绸之路得以开辟。“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漠北之战,消灭匈奴左部主力7万余人,饮马瀚海,获封“封狼居胥”。元狩六年去逝,年仅24岁。他就是上天专门派来的打击匈奴,完成了历史使命后,匆匆而去,“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封狼居胥”古代军人追求最高的军人荣誉。




平凡的世界128162794


秦朝名将:典韦,许褚,胡车儿,关羽张飞赵子龙。

汉朝名将:李白,王国维,乔峰,胡雪岩,纪晓岚。

望采纳,谢谢!

大家记得关注我哦!我是一个只会说真话的人。



我爱吃兰州牛肉面


白起:说到白起就让人想到,白起万恶的称号“杀神”。白起是战国将领中杀人最多的一位,也是“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仅仅“长平之战”就杀掉赵军40多万,让秦国成为当之不愧的霸主。

王翦:王翦是秦始皇统一中国的第一名将,在秦国灭六国的战线上,王翦做为主帅的就有三次,灭三个国家,而且都是强国。尤其是在灭楚国的道路上,率领60万秦军,经过艰险万难才打败项燕,俘虏楚王,灭掉六国地盘最大的楚国。被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排名第二当之无愧。

蒙恬:蒙恬在秦国统一中国时,曾经跟随王贲攻破齐国都城,他在统一中国的路线上,功绩不是十分的卓越。蒙恬的主要功绩,在于外族,打破匈奴,修筑长城。蒙恬是名将之后,一家三代都是秦国名将。

王贲:王贲是王翦的儿子,正所谓虎父无犬子,王贲在秦始皇统一六国时,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水淹大梁,魏国灭亡;攻打辽东,俘虏燕王;攻打代国,铲除赵国残余势力;攻取楚国数十城,与王翦一起灭掉楚国,统一中国。

李信:李信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主要将领之一,曾经与王翦一起灭掉赵国,李信在灭燕国时,居功至伟。后来离秦始皇统一天下,只差一步的时候,秦始皇派李信带领20万秦军灭楚。开始进入楚地,也是一路凯歌,后被楚国大将项燕打败,成千古之恨。

韩信(约前231年—前196年),西汉开国功臣,汉初三杰之一,汉初三大名将之一, 主要成就:虏魏、破代、平赵、下燕、定齐,潍水杀龙且,垓下破项羽。

卫青(?—前106年),字仲卿,西汉著名将领,是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 主要成就:北击匈奴,收复河朔、河套地区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西汉著名将领,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 主要成就:大破匈奴,封狼居胥。


御前带刀侍卫


秦朝,名将很多。主要有:中华第一战神白起,战国四大名将王剪,威震匈奴蒙恬,大破强楚司马错,夺辽破燕王墳,战国末期李信,破韩大将内史腾等等。

我们来看下被誉为中华第一战神白起。白起善于用兵,与来自楚国的秦宣太后异父同母的长弟-穰侯魏冉的关系很好。白起在秦昭王时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功勋赫赫。白起担任秦国将领30多年,攻城70馀座,歼灭近百万敌军。可以说,秦国之所以灭掉了六国,大大小小的战役中,白起可谓头功!


神游的小叶子


秦汉时期名将都有谁?怎么样?

1.王翦父子:翦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功臣之一,被誉为是战国时期名将白起之后最为杰出的秦国统帅,其战功自然不必细说,稍微看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历史的,基本都知道,王翦之灭三晋、灭楚等,战功累累。

2.蒙恬:他在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功臣中,功劳不亚于王翦,并北御匈奴,驱奴700里,战功赫赫。

3.白起(?—公元前257年),《战国策》作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人,出自芈姓。楚国白公胜后裔,唐代许多白氏墓志铭详言,其祖先是楚平王孙白公胜。中国战国时代军事家、秦国名将,兵家代表人物。

4.成就:伊阙之战、鄢郢之战、华阳之战等

5.司马错,生卒年不详,秦国少梁(今陕西韩城南)人,史学家司马迁八世祖,战国时期秦国著名将领,历仕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司马错学属纵横家。曾跟张仪有过争论,主张得蜀即得楚。

成就:秦惠文王九年(公元前316年),司马错率军灭亡蜀国。秦昭襄王十八年,司马错率军伐魏,夺取魏国六十一城。

6.项羽:破釜沉舟以少胜多取得巨鹿之战,沉重打击秦朝,后又与章邯大战取胜!此人虽有战场取胜之法却无帝王之术!

7.韩信:辅佐刘邦,让败势变为胜利,最终一统天下,建立大汉。韩信在用兵上的过人之处,无人可比,因此被誉为兵仙。

8.卫青:卫青一生功劳非常大,他是第一个击败匈奴的汉将,在此之前,汉地经常受到匈奴的侵扰。卫青领兵奇袭龙城,与匈奴大军打了多次,7战7胜,让匈奴尝到了汉军的铁骑之威力,收复了被匈奴占领的河套、河朔地区。

9.霍去病:西汉时期与卫青齐名的名将,他的名流青史,除了天生的军事才能,比如千里奔袭战把匈奴打得落花流水。此外,霍去病还因为一句话而被人们念念不忘,这句话就是:“匈奴不灭,何以家为!”

10.周勃:周勃此人跟随刘邦比较早,在军事上战功极大,但是除此之外,他还不仅仅是一员猛将或名将。他在马上追随刘邦助刘邦得天下后,在马下也成为了刘邦最为倚重之人。史载刘邦在临终前说过一句遗言:“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

还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奋进的火腿


、秦

1、蒙恬:世为秦将。率军驱逐匈奴,占领匈奴河套地区。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为赵高所诬被杀;

2、李由:秦丞相李斯之子,三川郡守。项羽、刘邦率军攻三川郡,被杀;

3、王离:秦将王翦之孙,王贲之子。蒙恬死后接任蒙恬。巨鹿之战中战败被俘;

4、章邯:原秦治粟内史(相当于国家税务总局局长)。陈胜的部将周文率军攻入到戏下(今西安市),章邯率由郦山徒临时组成的军队击破周文军,周文自杀。不久章邯率军攻灭陈胜、吴广。之后项梁率军北上,多次被项梁击败。但是他趁项梁骄傲自满之时一举攻杀项梁。巨鹿之战后败于项羽,不久投降,其士卒全部为项羽坑杀。项羽入关,随从入关,被项羽封为雍王。汉元年刘邦回师关中,围雍丘,章邯战败。汉二年汉军灌废丘,章邯自杀。

4、董翳:原秦朝司马,与章邯一起投降,随项羽入关,被封为塞王。刘邦回师关中,投降。不久被刘邦斩杀;

5、任嚣:秦军在领南的最高统帅。陈胜起义后,他见秦朝风雨飘摇,于是有自立之志。但是他很快病重不治,临终前遗命部将南海尉赵佗割据领自己称王。

6、赵佗:秦朝的南海尉。河北真定人,任嚣临终前把兵权交给他,让他自立。任嚣去世后,赵佗立即按照任嚣的遗嘱攻并了桂林、象郡和日南三郡,自立为南越王。

7、王翦

二、楚

1、周文:战国时期楚将项燕的部下,陈胜起义后投奔陈胜。后率领一支部队攻入关中,打到咸阳的近郊戏下(今西安),为秦将章邯击破,自杀;

2、项梁:战国时期楚将项燕的儿子。陈胜起义,项梁击杀会稽郡守殷通在江东起兵,并接受陈胜的任命率军北上。攻灭了另一支起义部队景驹,之后进入齐地,接连击败章邯。但不久又被章邯攻破自杀。

3、宋义:项梁死后接任项梁,为楚军援赵主将北上,路上被项羽击杀。

4、项羽:项梁之侄,战国时期楚将项燕的孙子。击杀宋义后成为楚军主力的统帅,大破秦军于巨鹿。后率军入关,屠灭咸阳。汉元年正月,大封诸侯。但是他分封不当,随后天下大乱,项羽为平叛而焦头烂额之际,刘邦再次进入关中并纠集了一帮乌合之众东进占领了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项羽从齐地迅速回师,击破反项联军。之后就是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

5龙 且:(?-前203年),秦末楚汉争霸时期西楚国猛将。生年不详,史料上对龙且记载不多,只是说龙且自幼与项羽一起长大,随项羽叔父项梁起义,每战皆亲身奋战杀敌,情若兄弟。深得项羽信任。是项羽手下第一猛将,与季布、钟离昧、英布、虞子期为楚军五大将。官拜西楚国大司马。

6季布(生卒年不详),楚地人,曾效力于西楚霸王项羽,多次击败刘邦军队。项羽败亡后,被汉高祖刘邦悬赏缉拿。后在夏侯婴说情下,刘邦饶赦了他,并拜他为郎中。汉惠帝时,官至中郎将。汉文帝时,任河东郡守。季布为人仗义,好打抱不平,以信守诺言、讲信用而著称。所以楚国人中广泛流传着“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谚语。“一诺千金”这个成语也是从这儿来的。

7、钟离眛(?一前200年),钟离氏,名眛(多被误为“昧”或“眜”)。

朐县伊芦乡(今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伊芦乡)人。楚汉之际项羽麾下将领之一,多次在与刘邦正面对峙时给刘邦以沉重打击,最后自杀身亡。[1]

三、楚汉之际

1、韩信:原为项羽的部下,因不满项羽的作为而投奔刘邦。后来汉大将军,统领汉军击灭魏、赵、齐等地。最后率领军队与刘邦会师垓下,并用“四面楚歌”之际瓦解楚军,最终击灭了项羽。项羽灭亡后,刘邦夺取了韩信的兵权,并把他由齐王改封为楚王。汉六年,刘邦用陈平之计于云梦擒拿了韩信,把他贬为淮阴侯,在长安进行监视居住。期间,他与张良一起受刘邦之命整理古代兵书典册,也写了一部兵书。后来刘邦外出平定阳夏侯陈希的叛乱,吕后趁机斩杀了韩信,并夷其三族。

2、张良:其祖、父皆为战国时期韩国的相国。秦灭韩,张良发誓为韩报仇,散尽家财寻求刺客。公元前218年(秦始皇29年),张良于博浪杀刺杀秦始皇,失败后逃至下邳,改变姓名,游侠于下邳一带,期间结实了项伯(项梁的堂兄弟)。陈胜反秦,张良在下邳也纠集了一百多号人,想南下投奔景驹。路上遇到了刘邦,于是改归刘邦,被刘邦任命为厩将。之后在薛地见到了项梁,请求恢复韩国。项梁答应了他的要求,并把在楚军中的故韩公子成立为韩王。张良与韩成回到韩国攻占了十几座城,章邯大军来攻,旋又失去。张良与韩王成在韩地一带打游击。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楚军分兵,刘邦率领一支部队西近攻咸阳,在韩地遇到张良,于是张良与刘邦兵合一处,一起进入关中。项羽入关后大封诸侯,因为张良的原故,项羽不允许韩王成回国,而是带回了彭城,不久杀掉了韩王成。张良从韩国逃回到刘邦那儿。从此开始了他的参谋生涯。刘邦灭项羽后,让张良自择齐地十万户,但是张良谦逊的推辞了,仅选了与刘邦初次相遇的留(今徐州东北,已没入微山湖)。张良身体一直不好,因此后来基本上处于半退休状态。汉惠帝时期,吕后强令张良视事,汉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病逝。

3、曹参:沛人,秦时为沛县的狱吏椽,是刘邦早年的狐朋狗友之一。刘邦起义后,成为刘邦手下的主要将领。后来赵王张耳去世,他接任张耳之职担任韩信的副手。与韩信一起平定了齐地。高祖功臣中排名第二,仅次于萧何,武将功臣中则居第一。刘邦称帝后,封庶长子刘肥为齐王,曹参出任齐相。任内,他用道家之言,使齐国大治。在“病榻问相”中被刘邦视为萧何的接班人。萧何去世,他接任相国,并在任内沿袭萧何的制度不予更改,留下了“萧规曹随”的典故。曹参与萧何一样,都是汉初名相。

4、周勃:沛人,刘邦早年的狐朋狗友之一,年轻时当过吹鼓手。刘邦起义后成为刘邦手下的主要将领。汉高祖功臣中排名第三。“病榻问相”中被刘邦视为太尉的最佳人选。刘邦去世后出任太尉,但是实权为吕后剥夺。吕后八年(公元前180年),周勃联手陈平,与刘章等发动政变,一举灭掉了吕氏外戚集团。汉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出任左丞相(正职),不久因不称职罢去右丞相,右丞相陈平独任丞相。陈平去世后,周勃再次出任丞相,但不久罢职,并归国就封。曾因为买殉葬品被人诬告要谋反,一度入监。释放后回家,不久病逝。周亚夫是他的次子。

5、樊哙:沛县人,刘邦早年的狐朋狗友之一,从事杀狗职业。刘邦娶了吕后,樊哙则娶了吕后的妹妹吕须。刘邦起义后成为刘邦手下最主要的将领。他虽然出身屠户,但是绝对不是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武夫。相反他不仅能征善战,而且很具胡政治头脑。刘邦入咸阳,贪恋秦宫中的珍宝和美女,樊哙出面制止;鸿门宴上樊哙的表演更是精彩,充分表现了他胆大心细、有勇有谋的一面。在汉高祖功臣中,名列第四。

6、灌婴:早年是一个布贩子。刘邦起义后成为其主要将领。当刘邦组建骑兵时,他出任这支部队的总指挥。垓下之战后,项羽仓皇逃跑,灌婴率骑兵追击,并在乌江包围了项羽,最后斩杀了项羽。刘邦称帝后,一直以列侯身份担任要职。高后八年,齐哀王刘襄率军西进要诛杀诸吕,吕氏外戚没有人出任迎击齐军的将领,于是让灌婴率领汉军迎击齐军。灌婴率领汉军进驻荥阳就停止了前进,并与齐军联合,准备进军长安扫平吕氏外戚。周勃、陈平政变成功,他命令齐军回国。汉文帝即位后,他出任太尉。周勃二次罢相,他接任丞相。匈奴入侵,他以丞相身份迎击匈奴。不久济北王刘兴居造反,灌婴回师平定了叛乱。不久灌婴去世,北平侯张苍接任丞相。

7、英布:(?—公元前196年),秦末汉初名将。汉族,六县(今安徽六安)人,因受秦律被黥,又称黥布。初属项羽,为霸王帐下五大将之一,被封为九江王,后叛楚归汉,被封为淮南王。与韩信、彭越并称汉初三大名将。英布作战的主要表现在与秦军的战斗中。

8、彭越:(?-前196年),汉族, 昌邑人(今山东巨野县),字仲,楚汉战争时汉军著名将领,西汉开国功臣,拜魏相国,又被封为梁王。与韩信、英布并称汉初三大名将。

彭越被誉为是世界战争史上第一个正规使用游击战战术的军事家,可是说是游击战的始祖。在楚汉战争中,正是由于他在楚军的后方开展游击战,打击楚国的补给,用敌进我退,敌退我追的战术,使项羽两面作战疲于应付,楚军的粮食装备得不到补给,也给了前线汉军不被项羽歼灭的机会。正是在刘邦的正面防御,韩信的千里包抄,和彭越后方游击战的基础上,才在最后的垓下之战中有机会歼灭项羽麾下疲惫的部队,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9、夏侯婴(?-公元前172年),即汝阴文侯,又称滕公,泗水郡沛县人(今江苏沛县)人。[1]

西汉开国功臣之一。他与刘邦是少时的朋友,跟随刘邦起义,立下战功,后封为汝阴侯(封地在今安徽省阜阳市。1977年出土的西汉汝阴侯墓是第二代汝阴侯夏侯灶的墓葬,可证其封地所在)


满山红遍


白起,蒙恬,王剪,司马错。韩信,卫青,霍去病,李广。至于怎么样,现都已仙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