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蔡縣疾控中心流調組:疫情防控“偵察兵”

記者 梁靈芝 通訊員 張帥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中,如果說每個人都是戰士,那麼,疾控中心的流行病學調查(以下簡稱“流調”)人員就是這場戰爭中的“偵察兵”。在人們對新冠病毒避之唯恐不及的時候,他們迎著病毒來的方向逆流而上,面對面與病人及其家人交談,詳細追蹤、調查每個病例的行程,切斷一切可能的傳染源,阻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為打贏疫情防控戰爭作出了關鍵性貢獻。

今天,我們走近新蔡縣疾控中心流調人員群體,記錄這支偵察兵隊伍在疫情防控中的特殊貢獻。

新蔡县疾控中心流调组:疫情防控“侦察兵”

2020年1月中旬,在全縣尚無新冠肺炎病例之前,新蔡縣疾控中心就從中央、省相關會議上得知了疫情的嚴峻性,他們未雨綢繆,以黨員為骨幹,成立了由16人組成的8個流行病學調查組,隨時準備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工作。

隨著疑似病例和流調任務的增加,流調組人數一度翻了一番。中心領導班子成員和中層幹部衝鋒在前,24小時堅守工作崗位,扛起了參與、指導全縣疫情現場流行病學調查、數據分析和密切接觸者排查的重任。

新蔡县疾控中心流调组:疫情防控“侦察兵”

他們中,有三個月後就退休的老同志馮建國,也有剛上班的“96後”陳陽;有流調經驗豐富的張向前、李峰、房春華、張暉、嶽彥超、徐耀峰、楊樹功、趙立新,也有現學現用的鄭圓、崔越、高瑞華、水文濤、龔東亞、朱理想;有孩子尚在哺乳期的“最美媽媽”李麗,也有撂下生病住院的妻兒不管的“無情郎”何彥超……

新蔡县疾控中心流调组:疫情防控“侦察兵”

1月26日夜,接到縣人民醫院出現首例發熱病例的疫情報告後,新蔡縣疾控中心主任石順民、副主任趙剛選定兩名現場流調人員,帶上準備好的流調裝備,直奔縣人民醫院感染病區,開展流行病學調查。

從1月28日第一例病例確診開始,流調人員身穿白色防護的身影,便開始穿梭於每一例確診病例、疑似病例、觀察病例的流行病學調查現場。

“從武漢坐什麼車回來的?”“回來後都去了哪裡?”“路上是否碰到什麼人?”……

問題簡單,各環節卻不能有一絲一毫的遺漏,行蹤要能相互印證。瞭解病患信息,不僅要聽患者本人的敘述,還要反覆與病患家人、朋友交流,有時還需要交通運輸、公安等部門支持配合,獲取最全面的可相互印證的信息。

每天早上8時,流調小組領取防護物資後開始一天的奔波。他們先要在縣醫院傳染病病房、同安醫院隔離病房調查確診病例、疑似病例,連續在隔離病房流調3~4個小時。接著,要與病例所在鄉鎮聯繫,在當地工作人員的協助下,到病例家中排查密切接觸者,對其實施居家隔離或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和健康教育。回到單位,無論多晚,都要第一時間填寫密切接觸者個案表,起草流調報告,以便在第二天能及時報送縣疫情防控指揮部,為領導精準施策提供依據,有時,一份流調報告要加班到凌晨。

新蔡县疾控中心流调组:疫情防控“侦察兵”

流調工作不僅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還要有細緻入微的觀察能力和鍥而不捨的耐心。有人情緒激動甚至失控,不配合流調工作;也有人對流行病調查的問題故意隱瞞,甚至極度牴觸……無論哪種情況,流調人員都必須冷靜處理,千方百計在最短時間內得到最完整的信息。

靠著過硬的專業技能,通過觀察、詢問,追溯病例發病後所有的軌跡,流調人員們敏銳地甄別每一個可能存在的密切接觸者,確定消毒範圍,採取處置措施,研判醫學觀察、居家隔離的對象及時間,用最科學的方式阻斷疫情的進一步傳播擴散。他們雖不必像醫護人員一樣與病患“親密”接觸,卻要像偵察兵一樣,一絲不苟地瞭解著每一個細節。

密不通風的防護服、N95醫用防護口罩、護目鏡、防護靴、橡膠手套等,這是流調人員赴現場的標配行頭。捂上這身“行頭”,再冷的天也會出一身汗,更不用說還要奔波幾十裡甚至上百里,反覆出入醫院病房和病例家中。

新蔡县疾控中心流调组:疫情防控“侦察兵”

每次“出征”,流調人員們都重重防護,與同事們告別,。隊員們自己也會害怕,怕的不是辛苦,而是怕沒有調查清楚、漏掉某個密切接觸者,沒有消殺完全……

風險,考驗著流調人員的勇氣和膽識,也同樣考驗著他們的智慧和魄力。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役中,流調人員練就了一身本領,經受住了種種考驗。截至2月22日,新蔡縣疾控中心流調組累計流調確診病例、疑似病例、留觀病例232人次,對病例家庭終末消毒面積達20萬平米,追蹤到密切接觸者累計1532人,全部納入規範管理,為全縣打贏疫情防控戰發揮了重要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