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宋朝实施"以夷制夷"的成功因素,为何能让辽夏爆发战争?

众所周知,宋朝立国三百余年,两度倾覆,皆源于外敌的入侵,宋朝是一个受外患多于内忧的一个朝代。这是因为赵匡胤虽然结束了五代十国大分裂时期,统一了中国,但原本那些臣服于唐朝的西夏、辽金等势力趁唐朝内乱之际,纷纷揭竿独立,而宋太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南方,等把南方几个政权平定之后,想回头攻打西夏、辽宋等国就力不从心了,双方虽签订了条约,但北方的少数民族也常常在宋朝边疆进行骚扰,这也才有了宋朝后面以夷制夷的策略,宋朝是如何活用这一政策,成功让辽夏两国爆发战争?

浅析宋朝实施

宋夏战争

公元1038年,西夏李元昊不顾先帝和宋朝签下的条约,私自称帝,并且希望大宋能够承认西夏的合法地位。宋仁宗与群臣议论一番之后,表示不同意。随后宋夏两国就爆发了战争,而宋军在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等战役中接连失利。宋朝损伤比西夏要多,但因宋朝国力怎么也比西夏疆土要广阔,能承受得了,而西夏这边虽打了胜仗,但国内人口锐减、生产力低下,显然经受不住长期战争带来的后果。为此,两国很快就陷入了僵局之中,互有攻守,但谁也没能再进一步。

浅析宋朝实施

宋辽较量

大宋和辽的关系颇具渊源,宋朝建国之初,在经过了二十五年的战争后双方签订了盟约,约定好两国互不侵犯,史称澶渊之盟,双方互约为兄弟之国。这一和平维持到了宋仁宗攻打西夏之际,辽兴宗趁宋朝攻打西夏,便借机向宋朝敲竹竿。《宋史》记载到:"元昊反,四方久不用兵,师出数败。契丹称之,遣使求关南地。"契丹(辽)在这一敏感时期突然提出这种要求,让宋国不由得警觉起来,朝中文武百官担心辽夏二国有勾结。自此"以夷制夷"的策略便开始浮出水面。

浅析宋朝实施

辽主落入圈套

辽兴宗借狩猎的借口,在辽宋边境屯集了大量军队,宋朝百官知道这是辽国的一次试探,并没有增派士兵去前线。而辽兴宗也自讨没趣,见宋朝没有上当,早早收兵回家。宋朝也猜准了辽主的心思,他并不是执意要打,这也给了双方沟通的机会。宋仁宗便派名相富弼前去辽国商谈关于辽主索取宋国地盘一事。临走之前,宋仁宗说道:"联姻、给岁币可以,但绝不能割地。"而富弼也有自己的想法,在前往辽国见到辽兴宗后,一番交谈劝阻之下,辽主同意了关于富弼提出的第三个方案,每年除了收纳宋朝的十万岁币以外,若能约束好西夏,便再增加十万,辽主也因此落入了宋朝的圈套。

浅析宋朝实施

大宋计划达成

宋辽两国能签下这份协议,就证明计谋已完成一半。辽兴宗派人修书给西夏,督促元昊不要兴风作浪,赶紧与宋朝议和。而元昊也照做了,但所修议和之书没有提及称臣一事,只喊大宋皇帝为父。宋仁宗显然不接受元昊的议和,而元昊这边看大宋皇帝不接受,便相同辽主合盟一同攻打宋朝。辽主因为早前签订了条约,拒绝了元昊的提议。而元昊也得知辽主原来是收了宋朝的好处,两国君主因此心生芥蒂,西夏也开始在边境侵扰辽民,辽主大怒,于是乎,在公元1044年,双方爆发了战争。


同年,西夏也担心大宋联合辽国攻击自己,便再修书一封请求议和,愿意向大宋称臣,取消帝号,而宋仁宗也答应了元昊的议和请求,每年给予西夏白银五万两、绢十三万匹。自此,双方近半个世纪也没再发生过战争,双方经济文化交流也到达了一个新高度。而西夏和辽国便互相伤害,宋朝这招"以夷制夷"起效果了。

参考文献:

《宋史》

《辽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