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五字诀”,打好防“疫”战

罗江区做好疫情防控群众心理疏导

四川经济网德阳讯(李刚 记者 童登俊)“目前,为了尽量减少人员感染,我们的村、社区、小区实行了封闭管理,目的在于‘防输入、防扩散、防输出’,筑牢铜墙铁壁,保证大家的生命安全。但是,我们一部人不理解,认为限制了他的人身自由,出入小区不登记、冲撞卡点,辱骂工作人员,请你们冷静想一想,你这样做对得起谁……”,这是罗江区在实行封闭管理后《给广大群众的又一封信》,这封信通过广播反复播放,并通过志愿者发放到每一户,向居民提供心理防护知识和热线求助电话。

  实行村、社区封闭管理以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进入重要阶段,部分群众、隔离人员出现恐慌、焦虑,产生反感抵触等情绪。为及时有效做好群众心理疏导,引导大家直面现实、正确面对疫情,调整好心态,规范好行动,健康乐观参与疫情防控,罗江全区各村、社区大力推行“引、导、动、秀、创”的心理疏导“五字诀”活动,引导群众以平常心态、健康的心理渡过疫情防控期。

“引”字为先,广泛宣传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和那些干部,拿自己的安全在拼,甚至拿命在拼,就是要保证我们大家的健康。又没要你做啥子轰轰烈烈的大事,就请你在屋里呆起,保护好自己,这个大家应该做得到,而且口罩哥认为,大家必须做到,才对得起那些为我们拼命的人。你看,那个鸡公踩蛋,它都要花点时间,何况这么严重的疫情喃”,接地气的罗江区疫情防控原创脱口秀栏目《疫情,别恋》通过“一院一喇叭”播出,诙谐的语言、搞笑的段子,让群众在欢声笑语中学习防疫知识、平和心态,深受群众喜爱。家住万安镇滨江华府小区的张大姐到小区门卫室取包裹,兴奋地说:“这个口罩哥讲的东西很接地气,我们很喜欢,每一期的我都认真听了,你看嘛,取了包裹我就马上回家去,不得在外面闲逛”。

除 “一院一喇叭”“一户一封信”外,罗江区在“引”字上更广泛覆盖的做法就是为全区所有手机用户推送罗江“手机报”,通过“一天一简报”对全区疫情防控的艰辛、感人故事、工作进展和取得成效进行报道,让大家知道疫情可防、可控、可治,消除恐惧、疑虑。同时也认识到疫情防控还需要时日,不能放松严格的防控措施,否则将产生次生灾害,让大家对居家隔离、封闭管理的措施了有正确的认识。

因势利“导”,温暖人心

“早上好,请问你今天早上测过体温了吗,今天你们需要采购些什么?”“谢谢关心,今天体温正常。请帮我买些适合在家里的火锅材料,今天我们想在家煮火锅。”“火锅材料我们已经替你买回来了,放在院子里了,记得拿一下!”每天在一大早,许多村、社区干部都会像调元镇双堰村干部一样,跟居家隔离对象进行着亲切的对话,每天必打的“暖心电话”,既了解了他们生活所需,也跟踪到他们的身体状况,也消除了他们的疑虑。

家住新盛镇金铃村的刘大爷身体不大好,儿子在外地打工,因疫情没能回家,村组干部每隔一两天,都会到他家中了解情况,并通过电话把情况告知他在外地的儿子。许许多多像刘大爷这样的老人,也能得到村、社区干部的探望或是电话,问候身体健康情况、了解居家生活需求,得到精神鼓励引导和服务。

为缓解居家隔离人员的心理压力,正确面对疫情,区教育局还组建了心理咨询团队,公开咨询电话和QQ,接受群众咨询。来自全区各级各部门、各行业的志愿者也纷纷加入各村、社区、小区组建的微信群,每天在群里发布正能量的信息和防控知识。

居家养身,“动”作创新

“疫情防控,谢老师带大家做运动”,区文体广旅局每天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居家锻炼指导和罗江文化故事等,让群众呆在家里也可以动静结合。部分有条件的小区还在上午10:00和下午4:00播放广播体操,让大家可以在自家客厅走廊上跟着广播一起做体操。

“你拍一,我拍一,减少外出要牢记……”家住万安镇书香家园的刘晶晶,每天晚上都会跟儿子做几次他们自编自创的亲子游戏,在游戏中增进感情,这已经成为他们家在疫期的居家保留节目。

鼓励家家户户疫情期间每天“来一次互动”,老老少少因“家”制宜,就地取材,开创了许许多多妙趣横生的居家游戏,既锻炼了身体,又增进了情感。

有一定爱好和特长的,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宅在家里,正好满足一下爱好,发挥一下特长,写字、绘画、唱歌、打太极、听音乐,每个人都动起来,找到适合自己的项目,转移注意力,让身心健康,居家的日子过得很充实。

文化馆退休干部高翔、周贵绵,创作了大量鼓舞人心的绘画和音乐作品。音乐爱好者张彦杰、周峰、李其艳、袁量等录制不少原创音乐作品。书法家陈仕恩、周玉建,诗人杨俊富、龙敦仁等一批文“疫”战士,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搭建平台,“秀”出精彩

“你们看,这是我今晚烤的蛋糕”“这是我今天做的花卷”……每天小区群、院落群,在疫情期间由志愿者牵头组建起来的各个微信群里总是很热闹,一会儿是自家美食,一会是手工作品,一会儿是才艺展示,一会儿是趣味活动,大家分享着快乐。

“张妹儿,你那个包子是怎么做得那么大的呢?”群里不只有点赞,还是虚心请教的。“以前总是很忙,还真是少了这些在家里做美食的乐趣”,金山镇家和社区的向大姐说,“以前忙生意,饭都顾不上吃,现在正好有时间在家里给家人好好做几顿做饭”。

新盛镇双石村的王志强,把在家里自导自拍的“变废为宝——边角料铺场面”“变废为宝——升级秋千”“农村真好,处处都是宝”等微视频上传到网上,吸引了大批粉丝。

大家“秀”出的,不只是自己“作品”,更重要的是把快乐分享。为了鼓励大家“秀”出精彩,罗江区还利用一些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提供的奖品组织不同区域、类别的“居家秀”评比活动,增加了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汇聚力量,“创”造价值

常在家中坐,久则生是非,甚至让人懒惰。罗江区努力发动全区干部群众为罗江的战“疫”出一份力,罗江的发展尽一份心。

罗江区各镇、村和社区积极通过多种渠道联系手工企业,帮助群众找一些如电子元件组装、十字绣花、做鞋底、手工穿花等手脚活儿,让部分居民居家找到事做,在家防控疫情也能创业增收。

为解决部分农产品滞销问题,罗江区将“防控卡点”变“扶贫网点”,开通“邮乐购”线上点单鲜产品配送服务,邀请本地“羊肚菌女神”、非遗传承人等5名网络直播爱好者,通过抖音、快手、淘宝三大直播平台“宅家直播”“带货”,变“销售痛点”为“网络热点”,鼓励帮扶单位认购农户特别是脱贫户的滞销产品,协助农户滞销产品进超市、进企业等方式,拓宽销售渠道,既创造了价值,又有效化解了群众在疫情期间的收入顾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