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读过最悲凉的一句古诗是什么?

古今谭


首先要了解下何为悲凉?悲凉和悲伤的区别在哪里?

悲凉顾名思义悲哀凄凉,在古今很多古诗词里都有出现这个词,如清代纳兰性德的词曰:"落魄江湖还载酒,一种悲凉滋味”。听完笔者仿佛悲上心头。

而悲伤侧重于心情不好,难过极了。如古诗“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就描绘的极为贴切。

所以,我们现在来为大家来讲我读过最悲凉的四大古诗,欢迎大家斧正:

1、唐代 王翰《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儿时读《凉州词》读的是玩笑,少年读《凉州词》读的是勇敢,中年读《凉州词》读的是大气,老年读这首《凉州词》读的是悲凉……我们庆幸没有生活在马革裹尸的那个年代,那个战争年代视死如归都要成为家常便饭。

有人读出了大国的豪情,有人读出了战争的残酷,有人读出了王翰的不舍,我却读出了凉州为什么叫凉州……

2、宋代 文天祥《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当国破家亡即将来临,中国最不缺的就是汉奸,唯一可以祭祀先祖的是,我们多了一个文天祥的民族英雄。宋朝最后的三杰,多么讽刺的封号。

我倒觉得这是宋朝最后的一根风骨,就算身边的狐朋狗友都已经投降了,他必然从容就义。我没见过最悲凉的风,却有幸读到了文天祥这首最悲凉的诗。

3、清代谭嗣同《狱中题壁》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作为戊戌六君子之一,我最喜欢的一个不怕死的英雄,本来可以自行逃走,却勇敢留下,用自己的死,为天下留下一首悲凉的诗。人生除了生死,哪件不是小事呢?在死亡面前,唯有用33岁的落幕头颅,去换一个朝代提前终结的葬钟。

4、毛泽东《诉衷情》

当年忠贞为国愁,何曾怕断头?
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
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
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还记得智利一位诗人叫聂鲁达的说过“当华美的落叶落尽,生命的脉络才清晰可见。”这首作为毛主席最后的一首诗词,据说是写在他逝世前一年,给我们周总理的一首诗歌。每每读起这首诗词,仿佛身临其境。

大江东去的时候,我们的终会老去,只是剩下的事业和灵魂,该谁为我们去坚守。最悲凉的时候,不是头可断,血可流,而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头发白了,身体倦了,无人与我陪伴到最后……

感谢大家的阅读,欢迎大家评论和点赞哈。


上官朝夕


你好,我是山今,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中国古诗多,悲凉的古诗也多。

我分享一首最近读过的最悲凉的诗歌《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其三》。

<strong>

《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其三》

八月霜飞柳半黄,蓬根吹断雁南翔。

陇头流水关山月,泣上龙堆望故乡。

白话文:八月的霜就开始飘飞,柳树已经黄了一半了,蓬的根都让(我)吹断了,大雁已经开始往南飞。(我)看着陇头流动的水和关山上的月亮,留着泪登上龙堆遥望家乡。(可是哪里看得见!)

这首诗歌写得是秋天的边塞生活。

<strong>

边塞的八月已经有飞霜,柳树都黄了,柳在古代文学中也是表示思念的意象,而半黄的柳,给人一种更悲的深入的思念之感,比新柳、绿柳枯柳给人感觉更悲。“蓬根吹断”,说明(我)吹的时间长,这吹断的岂是蓬根,而是思乡愁肠。大雁已经南飞了,我什么时候可以回家呢?

这首诗歌中的这位将士可能从傍晚一直呆到了夜晚,看着陇头流水,感慨时光流逝,他是否是已经从青壮之年到垂垂老矣?他抬头看着关山上的月,思乡之情似乎溢满了夜空。他一个人站在月光下,登上龙堆想要试试看能不能望见家乡,但是哪里能够看见!只能自己独自哭泣。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评价这首诗歌:“落句爽朗,直而多情。”“爽朗”我没有读出来,但对家乡的思念的表达确是“直而多情”,正如蒋一悔评价“读之可涕”

每当反复吟咏这首诗歌的时候,我都有一种几欲“断肠”的感觉,戍边的将士太难了!思乡真的是一种最悲凉的情绪。

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是一组边塞诗,写了春夏秋冬四季边塞戍边将士的生活,表达了将士的艰苦以及浓烈的思乡之情。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赏析这组诗歌——《卢汝弼:带你体验边塞四季生活》。

以上是我的回答。

我是山今,欢迎关注@山今书院,了解更多。读书使人明智,山今与您一起读中外好书,比较中外文化,领略文学之美。


山今书院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雨农520



我把读过的悲伤古诗词大概都列了一下,不是很多,有关于爱情的;有关于人生的;有关于兴亡的;有关于家国的。但我觉得,最让我悲伤的,也是我最希望大家能去读的,是最后一首。

那是《桃花扇》中的一段唱词,正是让梁任公先生读之流泪的那一段“高皇帝,在九京,不管……”

《述国亡诗》

(五代)花蕊夫人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

《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行宫》

(唐)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遣悲怀三首·其二》

(唐)元稹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遣悲怀三首·其一》

(唐)元稹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歌》

(西汉)李陵径万里兮度沙漠。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

士众灭兮名已隤。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宋)张孝祥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宋)张元干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残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宋)王澜

凭高远望,见家乡、只在白云深处。镇日思归归未得,孤负殷勤杜宇。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洒潇潇雨。长江万里,难将此恨流去。 遥想江口依然,鸟啼花谢,今日谁为主。燕子归来,雕梁何处,底事呢喃语。最苦金沙,十万户尽,作血流漂杵。横空剑气,要当一洗残虏。

《酹江月·秋夕兴元使院作用东坡赤壁韵》

(宋)胡世将

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塞马晨嘶,胡笳夕引,赢得头如雪。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阃外何人回首处,铁骑千群都灭。拜将台欹,怀贤阁杳,空指冲冠发。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

《即事》

(明)夏完淳

复楚情何极,亡秦气未平。雄风清角劲,落日大旗明。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

《桃花扇•哭主•胜如花》

(清)孔尚任

高皇帝在九京,不管亡家破鼎,那知他圣子神孙,反不如飘蓬断梗。十七年忧国如病,呼不应天灵祖灵,调不来亲兵救兵;白练无情,送君王一命。伤心煞煤山私幸,独殉了社稷苍生,独殉了社稷苍生!


柳下留下


民间奇谭:总有自己的观点。精于地产,爱好文学,喜欢电影,欢迎关注,多多沟通。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此曲翻译过来,大意为:

一路走来,掠过枯藤,路过老树,听过昏鸦。

抬眼望去,小桥跨过流水,流水依着人家。

而我,踌躇古道,孤迎西风,独依瘦马。

眼看夕阳西下。

我驻足无处,思乡断肠,却还得零落江湖,奔行天涯。



前四句全为写实,为作者一路所见所闻。

首句描写一路阴暗凄凉的情调,以蒙太奇的切换手法,将“枯藤”“老树”“昏鸦”三种路上见到的景象组织在一起,这三者都枯败昏老,缺乏生气,暗示作者风尘仆仆,心情沉郁。


第二句眼前一亮,一副乡间野村的写意风景,直观感受简约而宁静,心理感受安详而温馨,和作者沿途身受形成强烈对比。全文最精妙之处就在“人家”一词,如果没有“人家”,就是单纯的环境描写,无法直观的切入到社会、人文、情感层面,也无法对作者形成强烈的心理冲击与落差,勾起浓浓的思乡之情:自己是一路飘零,“人家”却温馨宁静。哎,我家呢?我家要在这里多好?真想推门而入,却怎能把他家当我家?杜甫名句“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弃妇听到新人笑,自己暗自悲哭,与此句技法相类。这是“睹物思人,由人及己”的另一种情感关联方式,只不过本曲更含蓄些,仅以环境描写进行表现,需读者仔细揣摩。

第三四句,作者在欣羡“人家”之余,忍不住顾影自怜:再看自己,临古道,迎西风,依瘦马,日落西山,前路茫茫。这里也暗示了作者一路披星戴月,风餐露宿,十分辛苦;所谓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难。同时点明作者思乡的动因,侧面烘托思乡之情的强烈。


经过前面三重奏,种种情感,层层叠浪,推波助澜,作者沉闷孤苦之情终于爆发,忍不住发出“断肠人在天涯”的悲叹!全诗除了第三句之外,无一处不凄凉;而第三句却是别人的家乡,反衬自己更加孤寂,冷落索然之状力透纸背。此曲终成千古绝唱!

该诗有另个一版本,第三句为“小桥流水平沙”,与此版相比,“平沙”对人的情感刺激比“人家”不可同日而语,因此,那一版流传极少。


民间奇谭


东汉末年,政治黑暗,党争频发,加上战争饥荒,社会动荡不安,致使民不聊生,哀鸿遍野。

而在这种背景下,所创作的诗,相信大多是富有现实意义,而又最悲凉的诗。《古诗十九首》是指流行于东汉末年的一组无名氏“古诗”,共十九首,因而得名,是由南朝梁武帝萧衍的长子萧统整理而成,诗的意境极其悲凉,犹如“冷水浇背,卓然一惊”。今天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在黑暗的政治背景下,诗人发出悲凉的感慨

能写出诗的,非知识分子莫属,正如文章开头所说,在那个黑暗的年代,知识分子为了寻求人生的出路,谋取功名富贵,因此背井离乡,远走他乡,而当时游宦之风极为盛行,但是真正能进入官场的毕竟是少数的,在选集中的第一首《行行重行行》便说出了这种远走他乡,游宦的悲惨生活。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行行重行行》

诗中写出了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你与我两人相距千万里远,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的悲凉感叹,而随着朝廷政治的腐败,这些知识分子甚至遭到了禁锢和杀戮,这是下层文人的悲凉,给诗人的心灵深处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在黑暗的背景下,人民发出悲凉的感慨

战争是残酷的,洪荒饥馑,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诗人在发出自己悲凉的人生感叹的同时,面对满目疮痍的社会现实,诗是他们最好武器,所以他们将人民的悲凉感慨也书写了下来。

去者日以疏,生者日已亲。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去者日以疏》
诗人走出城门,来到郊外,放眼望去,只见遍地荒丘野坟。甚至墓地都被犁成了耕地,而墓地中的松柏也被摧毁而成为柴薪,白杨树在秋风吹拂下发出悲凉的感叹。世态炎凉,人民死伤无数,诗人把自己比喻成白杨树,发出了悲凉的感叹,这种环境下,作为读者的我们怎能不动容。

《古诗十九首》是一个极富悲凉色彩的古诗集

《古诗十九首》的悲凉色彩,首先表现为生命无常的忧患主题,生与死自古就是文人写诗的意境,文人们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已不复存在,他们不得不借诗来讽刺当时的政治,比如在《东城高且长》中: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 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

诗人无法排遣心中的愤慨,于是他仰天长叹:“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这是怀抱理想的人的寂寞情怀的书写,也是对生命无常的无奈悲诉,在自然面前,生命是偶然的,死亡是必然的,社会的动荡,人生的磨难,不知牺牲了多少生命,又泯灭了多少人的理想.

结语:岁月无常,无处话凄凉

我认为《古诗十九首》的主题虽然是及时行乐和尽情享受,但是却极致的表达了

岁月无常,无处话凄凉的情绪,它的不满和愤慨代表着当时大部分人的心态,既然人生无望,面对苦难又无力支撑,于是只有做个堕人,珍惜“梦中”的物质享乐,这是诗人对社会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潭水之下


不是古诗,而是主席写的一首诗,《蝶恋花》

答李淑一

一九五七年五月十一日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飏直上重宵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洒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丛中笑6603


钗头凤 陆游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瞒,瞒,瞒?”

钗头凤 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段誉44843051


野狐试答 谢题主

悲凉的诗歌很多,我感触最深刻的就是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

在学生时代,我就很熟悉这首诗,感觉这首诗歌写得很美:两个老朋友在江南最美的季节相遇,真是他乡遇故人,他们一起欣赏着江南的美景,谈论着当年快活时光里那些快乐的事情。几十年下来,读得书多了,走得路多了,经历得事情多了,再看这首诗完全不是当年所见的面目了。能哭出声的痛苦那都不叫痛苦,哭不出声的痛苦那才是真的痛苦。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这两句诗概括了开元盛世时两人初识的景况:天下太平、国运昌盛,两个少年才俊经常出入于贵胄显宦的府邸,各自意气风发、心事拿云。


几十年下来,各自都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劫难,现在国家是藩镇割据,军阀争战于内,吐蕃侵扰于外,百姓生活艰难,诗人更是漂泊在外。多少次兄弟离散,夫妻异县,风破茅屋,娇儿冻饿,杜甫是这样,李龟年的情况下也不会好到那里去。

“最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落花时节就是暮春三月,“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是江南最美的季节,有人说“落花时节”暗含唐王朝衰败,我想这是想多了,对于李龟年这样的亲历者,用得着暗含吗?


这首诗是完全用赋的手法写成的,很直接的陈述,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最为朴实真切。久别的故人在乱世相逢于江南最美的季节,春光不管兴亡事,这个时候能说说什么呢?说自己曾饿死了一个儿子;说自己现在穷愁潦倒、老病无助;说自己命运不济怀才不遇……国家兴衰的感慨,自己困苦不得志的一生,天下艰危的情势在杜甫心中翻腾着,话到嘴边,杜甫又生生的把它咽了回去,蹦出来了“最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样一句感慨万端的话。

杜甫的“沉郁顿挫”在这首诗中体现得很充分,青年时代“致君尧舜上”的理想和现在老病而一事无成的对比,昔日的盛世和现在江河日下的国运对比,二十八字尽是感慨,却又出语平淡,真可谓静水深流,沉郁顿挫。


野狐习禅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作者】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1. 这是一首充满了无限悲凉的咏史之词。

江流奔腾,浊浪滔滔,每一朵浪花都似乎扑面而来,又似乎牵扯着人的思绪万千。不由让人想起历史上多少仁人志士,多少帝王将相,多少江湖豪杰,只为名利二字,刀光剑影,剑拔弩张,厮杀纷争,阴谋诡计…… 一祯祯一幕幕都仿佛在脑海中闪回,厮杀怒吼声似乎不绝于耳,此起彼伏的征伐混战,狼烟弥漫,尘土飞扬 ……

到如今,一切却也都是过眼烟云,英雄落幕,宝剑入鞘。唯见这眼前的惊涛骇浪,远处的青山隐隐,还有如血残阳。历史的车轮并不会因为某个英雄的壮举,某场战役的悲壮而止步不前,它无情地碾压过一切的荣辱成败,一切的功过是非,除了让后人无尽的评说之外,还能余下些什么?


2. 这也是一首饱含着热泪的抒怀之作。

我等凡夫俗子,也许曾在年少时热血满怀,梦想着战场厮杀,建功立业,荣耀一生。但如今还是一事无成,也只有在这黄昏日暮,在这浪花奔涌的长江之上,借思古之幽情来祭奠一下自己曾经的豪情万丈,一醉酹千古!

也罢,多少英雄豪杰到头来尚且是一抔黄土,烟消云散,我也无需再多惆怅!倒不如和老友把酒言欢,且评述着千古风流人物,不乏戏谑,且欣赏这秋月春风,倒也是人生一大乐事!

3. 这还是一曲悠扬绵长的吟咏之歌。

杨洪基演唱的此曲气势雄浑、超脱悲壮,旋律深沉、苍劲,跌宕起伏,充满了古朴的气息,与诗人杨慎的填词真可谓珠联璧合,令人拍案叫绝!

我们在吟诵此诗的同时,会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来,眼前浮现出诸如三国演义、隋唐英雄传等等影视画面,这就是伟大的作品会给予人的美的享受,思想的启迪,境界的提升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