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艺术作品不能“理想化”,而应该“现实化”,你怎么看?

影影圈圈


在我看来艺术“理想化”和艺术“现实化”不是一回事。

艺术“理想化”是作者倾向于主观想象,臆想艺术今后会是个什么样子,于是就将艺术理想化了。例如西方现代和后现代艺术,自杜尚将小便池搬展厅当艺术品展览到?今天,艺术理想化更是层出不穷,什么都是艺术,行为艺术,装置艺术,一张白纸是艺术,一堆废铜烂铁,烂麻布只要摆在展厅里就是艺术。在西方现代后现代艺术影响下,中国画出现的现代水墨,试验水墨,概念水墨等,这就是艺术作品的“理想化”。它给世人带来了什么?带来的是艺术概念的漠糊,什么都是艺术,什么都不是艺术,更不用说艺术到底有什么作用,其社会价值,审美价值是什么这样的向题了。所以说艺术作品不能理想化。

艺术作品应该“现实化”,这是正确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因为现实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基础,离开这个基础,艺术就走向“理想化”的死胡同了。什么是现实,现实就是现在,现在社会的人和事物。不管是写实,抽象变形,神鬼等的艺术都是以现实为基础加入的艺术家的想象。艺术要具有其审美,教化作用也必须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进行创作才能实现,其作品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才能体现。而艺术家要解决的是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有社会责任担当的艺术家,当然为人民大众创作,为人民大众服务,因为人民大众是社会的主体。只有来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的艺术作品才能满足其需求。而艺术家的创作就在于高于现实生活的艺术加工,而这加工又不能脱离人民大众的审美理念,脱离了,其艺术作品的一切作用和价值就无法实现。


用户8550910803885


好问!由于我是研究传播学的,现从传播学角度解释。

传播学里讲,信息的外化是符号,符号在一起表达上具有暧昧性,模糊性。具体指的是一词多义,一义多词对应。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而且是特有的艺术。既然符号具有意义上的暧昧性,那么我们中华的艺术仅仅写一个词就可以表达,就可以得到好的体现了!所以,艺术的现实化和现实的艺术化是无论据的观点,生活即艺术,艺术即生活啊!

除此之外,传播学上讲,现实生活的信息化和信息环境的现实化,这和艺术境界是一致的,无非是艺术世界的现实生活体现和现实生活的艺术融入。





世界生活animals


艺术的理想化与现实化并不矛盾。艺术的理想化并不是单单指作者的想象的美化,而是现实生活与实践升华后,所创作的艺术精品,才是让作者、读者都满意的理想化精典作品。

当然现实生活和自然本身就存在着艺术的脚本、艺术的材料。精典的艺术作品,都来源于生活与大自然本身,是在艺术作者头脑中的反映。这是精品艺术来源的一个方面,精典的书海,沉淀积累久远的记忆,更是艺术精品来源的主要材料。也是衡量艺术价值高低的尺度。

现实生活中的艺术创作,都是踩着先人的肩膀而获得的硕果。就是在先人的基础上而发展的更高的艺术境界。一个人从出生到上学,到有所创造之前,走的都是先人重复走过的道路。没有这个理性的认知,就不会有把现实生活和大自然艺术理想化的可能。

有外国学者和中国历史学者,否定岳飞所作的满江红,这篇著作权的根据是岳飞没到过贺兰山阕,怎么会写出这样的传世明篇大作呢!又以岳飞的孙子没有将这篇收入岳飞的文集里为借口,从而否定岳飞的这篇著作权,是不科学的。包括花木兰,都有将匈奴赶到贺兰山阕以北的宏伟大志。

现实创作中,作者没到过的景区,创作的作品比亲身感受,写的更艺术是为什么呀?间接的大自然景色,融汇了作者的创作灵感,就会写出画出精品的艺术作品。

艺术创作是人生有意义的苦涩而快乐的事情。将现实化的创作材料,融入美好灵感理想化的创作中,创作出美好的精典艺术作品,才是当代辛勤耕耘的作者们的初心大愿。


关爱文化历史艺术源泉


艺术来自日常生活,有理想,追求理想,正所谓志存高远,必须的!艺术没有理想化,遥不可及!事实告诉我们,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当下的中国应当提倡“求实”艺术,生活中处处有艺术,把艺术用于现实生话,生产。把艺术造成国之温饱,国之重器,国之利器,纸上谈兵无一益。

新中国的伟大复兴载体是文明,文化之复兴!是华夏儿女众志成城心连心,手牵手联手来创造艺术。

国民艺术意识要提升到艺术民富国强,不是简单的文学艺术创作,不止步地提升科技艺术创造,经济艺术创造。

邓小平主席说过,贫穷和落后不是中国🇨🇳社会主义!

历史告诉我们,新中国更该,应地利,顺天时,不断努力,高举党的鲜明旗帜砥砺前行!





五方五土


我赞成,因为艺术作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像八股文式的作品,理论一大堆,富丽堂皇,空空无物,对于快节奏的今天,很累


自助天助也


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取决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到生活中去;既不能“理想化”,又不能“现实化”。

艺术作品:是历史、现实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同时又是历史、现实生活的升华。

艺术作品:如果一味的追求理想化,太过于天真、荒唐,脱离了真实的历史,脱离了现实社会生活,毫无意义和价值所言,毫无生活品味和品质。

艺术作品:如果一味的太过于追求现实化,就会失去艺术作品创作、写作、写生的基础、基本学术规律和原则,就会粗糙、粗俗地低于生活质量、表现方式和表现手法。

艺术作品的特点与属性:既是现实社会生活供人们享受的“物质”产品,更是人们欣赏、鉴赏、品尝、品味的精神产品。

艺术作品的创作:既有包含作者创作的主客思想、思维的“理想化”,又有包含作者客观社会生活的“现实化”,不能走单边,两者之间的关,必须有机结合,统一交融、交织在一起,才算是“完美”的艺术作品,才能陶冶情操、励志精神…………才能有人类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袁聪


我个人认为艺术作品本身就是人们为了表达现实的一种方式,可以“理想化”,更可以“现实化”,毕竟艺术作品涵盖的内容很多,它包容且独立,能够代表语言去引发人们不同的心理活动,所以我觉得我们不应该纠结艺术作品是“理想化”还是“现实化”,而是遵循艺术创作者的初心和内心去选择。(最后我附上我女朋友的画,这不是她发挥最好的作品,但是她说这是她在心情最好的时候创作的画。不纠结作品的优良,而是最原始内心的想法。)





宋小喵的梦想


理想化可能就是自说自话了,除非艺术家有着超人丰富的才学和表达方式。

现实化是大多数人能看懂,可以普及艺术,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十四阿哥郎春涛


理想是在现实中过理想的生活,艺术来源于理想的生活。



静心秀娟茶文化


艺术作品的理想化与现实化,其实是艺术作品的正反两个面!

没有艺术作品的现实性,就没有理想化的基础,因为理想是现实生活的沃土里孕育出来的,脱离现实的理想是空泛的,不可能激动人心的,动人魂魄的艺术作品一定有现实生活的基础!

就实际的艺术创作而言,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既是矛盾的,也是统一的,不同的作者,不同的作品,有所侧重是正常的,但矛盾统一是艺术创作的核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