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海洋发展局关于疫情期间虾蟹暂养技术管理指导的建议

一、虾蟹暂养管理技术

疫情期间日本对虾、梭子蟹暂养过程中除做好人员疫情防控,建议尽量坚持合理密度、低温、少投料、调水等技术管理措施。

1、暂养设施条件

(1)养殖车间:利用虾蟹育苗或南美虾养殖工厂化大棚,通过顶棚遮盖毡毯、封堵门窗等措施起到保温、调节光线的作用。暂养池近方形圆角水泥池,面积25~50m2/个,池深90~110cm,日常水深保持在50~60cm,池底铺粒径在0.4~1.0mm厚度10~20cm经用高锰酸钾消毒过的粗沙。铺沙前最好采用筛网筛选,确保沙质粗细均匀无杂质,更适宜虾蟹潜沙栖息。虾蟹入室之前将养殖池冲刷干净,先用200~300ppm漂白粉浸泡池子两天,铺沙后再用50ppm高锰酸钾浸泡1小时,用海水反复洗刷干净后,加水准备虾蟹入室。

(2)增氧:利用罗茨鼓风增氧机,按照每1000m2配备2kw。养殖池内用气石或微孔增氧,气石按照2~3个/10m2,微孔增氧纳米管按照1m/10 m2设置。

(3)水源:暂养虾蟹用水源多采用地下井水,也可根据水温情况掺兑部分自然海水。水质良好无污染,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

2、虾蟹入室

一般11月份暂养池准备好以后,采购挑选健康活泼、附肢完整、外壳坚硬、体色透明,最好经过检测确保不携带白斑等常见病原。入室前需用聚维酮碘、复合碘等进行浸泡消毒,再放入暂养池。

3、暂养密度

控制合理的暂养密度,既要提高车间利用率,又要避免因密度过大而引发病害等问题。一般情况下暂养密度控制在日本对虾2.5~3.5kg/m2,梭子蟹4~5kg/m2。如果暂养时间较长,底质恶化,可利用换砂倒池时降低暂养密度。

4、投喂管理

投喂以沙蚕、鲜杂鱼虾等鲜活饵料为主,投喂前需要彻底清洗并用100ppm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5~10分钟,淘洗干净后投喂严防引入有害病原菌。根据水温高低情况,投喂次数从刚入室水温9~12℃日投喂1~2次,随着冬季水温逐步降低,相应降至1~2天投喂一次。日投喂量日本对虾为体重的2~5%,梭子蟹为体重的2~3%。要根据沙蚕的摄食情况调节,确保饵料充足且无剩余。投喂时间在日落后至午夜期间。当水温在8℃以下时,基本不摄食,可不投喂。严防水温低于6℃,造成虾蟹冻死冻伤。

5、水质、底质调控

暂养期间日换水10~50%,可根据水温、水质情况相应增减。尽量维持水温日本对虾9~11℃,梭子蟹6~8℃(尽量不超过10℃,控制这个温度可以延迟抱卵时间,相反超过13~14℃会加快抱卵时间);盐度22~32,最好25~30;pH值7.6~8.5;溶解氧(DO)5mg/L以上。同时,做好水质DO、pH、氨氮、亚硝态氮、弧菌等检测,出现异常及时通过换水、施用调水、改底等产品进行水质、底质调控。

暂养期间注意观察沙质和底质情况。必要的话,利用低温和虾蟹白天潜沙、夜间出来觅食活动的特性,在尽量不惊扰它们的情况下,适当更换不良的底沙,保持水质、底质环境良好。

6、病害防控

坚持以防为主的方针,暂养期间注意测水调水,保持良好的水质、底质环境条件。除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底质改良剂等,定期添加水产用多维和免疫多糖以及中草药制剂等增强虾蟹自身免疫力。尤其在突遇天气环境等骤变,温度波动较大时一定做好应激预防。如发现有红体等病害迹象时,及时通过施用生石灰、聚维酮碘、二溴海因等进行消毒,结合换水等措施防治病害蔓延。

7、日常管理

每天注意观察虾蟹摄食等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及时清理排水口残饵、粪便等污物防止排水口堵塞。及时捞出杂物、死亡和不能潜沙的病弱个体。


二、疫情期间的几点建议

1、积极拓宽销售渠道

目前国务院已针对“水产品菜篮子”生产保供提出指导意见。养殖从业人员要积极运用“绿色通行证”等有利政策,充分利用身边资源,主动寻求当地渔业管理部门、村委、物业等帮助,利用网络、微信、QQ群以及电商等社交平台,采用定点配送、送货上门等多种方式拓宽销售渠道。

2、合理采用降温措施

如果待后期随气温、水温逐步回升后仍然面临销量低迷的状况,除以上措施外,建议条件允许的可以考虑日本对虾、梭子蟹暂养(低温)与南美白对虾养殖(高温)地源热泵相结合,只要水质条件符合标准,前者可利用后者地源热泵交换以后的低温水进行低温调控,也可以考虑安装制冷系统控温设备来维持室内温度。

3、适时调整应对策略

在暂养虾蟹状态良好、精心科学管理的情况下,日本对虾、梭子蟹暂养还尚有一段缓冲时间,随着疫情得到良好的控制,预期市场情况可能会逐步好转。但要严防随着水温升高后,日本对虾因暂养密度较大、时间较长出现底质、水质难以控制进而引发病害死亡和梭子蟹抱卵,或者即便不抱卵也会因性腺(蟹黄)发育导致品质下降进而严重影响经济价值的情况。因此,建议广大养殖户沉着应对,适时调整管理销售策略,尽量避免或减少损失。

4、做好下一轮养殖生产准备

在密切关注疫情发展的前提下,若受疫情影响,后期养殖环节仍无法如期开展,从事苗种繁育者可通过温度控制、水质净化、密度调控等手段调节虾蟹亲体和苗种繁育节奏,还可利用对虾多次产卵的繁殖特性,减少损失,保障养殖苗种需求,为下一轮养殖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