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流落烟花巷的巧姐,刘姥姥为何“忍耻”招了巧姐?

蔡永固


作品中出现“忍耻”一词,是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向王熙凤求告。旁批是提到“老妪有忍耻之心,故后有招大姐之事,作者并非泛写”。

从这句旁批来看,后文刘姥姥会招巧姐,多半是给板儿作媳妇(二进荣国府,有板儿巧姐交换佛手柚子的情节,很具有订情的象征含义)。但是,这是说“忍耻”求告、与王熙凤发生联系,导致以后招巧姐为孙媳。并不是说招巧姐为孙媳,有什么耻辱需要忍受。

《好了歌注》中,有“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之语。在巧姐的判曲中,又有“狠舅奸兄”之语。联系起来看,巧姐可能被王仁等拐卖到烟花之地。

王仁是八十回中唯一出场的王熙凤的兄弟。“狠舅”非他莫属。但是“奸兄”指谁,不好确定。因为草头辈全是巧姐的兄长,包括孤僻的贾兰、灵活的贾芸、以及蓉、芹、蔷等。高鹗续书中,让贾环与王仁勾结,显然违背原意。拐卖亲眷中的年轻女性,这坏事像是贾环的手笔。只是他是巧姐的堂叔,不符合“奸兄”条件。

好吧,不管是谁使坏,总之巧姐是沦落在烟花巷中。而刘姥姥救了她,招为孙媳。招一个曾沦落的女人为媳,算不算耻辱?

刘姥姥一家,在得到贾府的援助之前,几乎是贫苦。得到援助之后,也至多不过是小康。

与之对比,有个蒋玉菡,是戏子出身,在三十三回中宝玉提到“有个什么紫檀堡,他在那里置了几亩田地几间房舍”,买房置地,应该比刘姥姥一家富裕了。而蒋玉菡后来娶了曾是宝玉屋里人的袭人,并不嫌弃她非完璧。

类似的情况还很多。像贾珠的屋里人,贾琏从前的屋里人,都被“打发”了。怎么打发?不会是青灯古佛,更不可能卖到青楼,那太不符合贾府“宽慈”的形象。只会是让她们嫁人。也不可能嫁给家中的小厮。否则像贾琏与多姑娘、鲍二媳妇,太有隐患。一定是让她们转嫁别人。

在古代,提倡“从一而终”,恰好说明从一而终并不常见。像尤氏之母,也是再醮妇。所以娶失身之女为妻,并没有想象的那样耻辱。

刘姥姥援助、收留巧姐,无疑是极大的善举。但非要认为此举就是“忍耻”,恐怕还是歪曲了。




明月MOON


《红楼梦》流落烟花巷的巧姐,刘姥姥为何“忍耻”招了巧姐?

  或许在曹氏原著里,巧姐的人生要比高鹗续的惨得多,巧姐不可能安稳地做个地主婆,背后还有实力尚存的贾府,她过得,也许就是判词里所讲的生活,她彻底成了一个村妇,成了宝玉曾心心念念过的二丫。

  在考证出来的情节里,巧姐被王仁卖了,妓女云儿虽认出了巧姐的身份,但巧姐的身价银子,仍是一大问题,刘姥姥受到凤姐的恳求,和小红等人到处去打探寻找。经过多方打听,刘姥姥终于在瓜洲找到流落烟花巷的巧姐,她回家把值钱的东西,比如地包括那个盅子都卖了,赎回了巧姐,在苍茫的雪地里,一辆破旧的马车上,刘姥姥抱着巧姐,对她说,咱们去找你娘去,此时的凤姐早已得到刘姥姥救下巧姐的消息,安然死去,正被衙役用席子卷起来拖出去……

  巧姐到了王家,刘姥姥和王狗儿商量着要把巧姐和板儿连在一起,让他们结为夫妻,板儿不是很乐意,但刘姥姥一力坚持,巧姐终于成了板儿的妻。

  刘姥姥为何“忍耻”招了巧姐?

  咱们也都清楚忍耻的意思,其实别说那时,就是现在,你真的决心娶一个曾经在那种地方待过的姑娘为妻,也是要有勇气的,板儿是古人,那时候更讲三贞九烈,一个姑娘的清白,就是她的生命,没有这个东西,任何时候都抬不起头,板儿娶巧姐,是会被知情人笑话的。

  刘姥姥当然不会不知道这么一点,为什么还坚持呢,他们家人也都同意呢?

  这和刘姥姥王狗儿一家人的品性有关,他们都是滴水恩,涌泉报的,凤姐于他们有恩,巧姐有难,他们倾尽全力相助。这一点,应该不会有什么人反对的。刘姥姥到处贾府两次,第一次是真的打秋风,凤姐给她二十两银子一吊车马钱,刘姥姥回家后,这钱就被王狗儿拿来买地了,从此发了家。第二次,刘姥姥本意是送点土特产,表表自己的心意,但是她没想到,贾府上下都给足了面子,吃饭请客逛园子,大家乐呵呵地,临了回家时,还给钱给几车东西,或许于贾府而言,这些东西不值得什么,但是对刘姥姥来说,这是天大的恩惠。

  刘姥姥是个朴实的村妪,王狗儿虽有点滑头,但本性也纯良,在他们的意识里,得人恩果千年记,善有善报是世间永恒的真理。贾府遇大难了,他们能力有限,只能是救得一个算一个。巧姐还是个孩子,没作过恶事,不能毁了一辈子。所以,刘姥姥尽全力去救。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刘姥姥如此做法,王狗儿夫妇都是支持的。王狗儿一家和凤姐的渊源说近也近,毕竟祖上连过宗,是曾经一荣俱荣过,但说远也远,连真正的同宗贾雨村都可以“卖贾求荣”,王狗儿和刘姥姥这样八杆子都打不着的亲戚,完全可以一脚蹬开嘛。人说大难来时各自飞,按普通人的逻辑,王狗儿一家只有远着凤姐的份,怎么还能凑上去呢?

  可是刘姥姥不但赎巧姐,还让板儿娶她,给她一个安静温暖的家,虽清贫,却平静。不得不说,刘姥姥一家真的是极其开明的,他们虽都生活在社会底层,却是真正的英雄人物。这里,也还有作者的一点用心,劝人向善,劝人为善,终究是有福报的,或许困顿中的作者告借无门时,也希望遇到这么一个善心人的反映吧。

巴拉几句,期待您的关注 。(网络剧照图)


叶之秋


巧姐在红楼梦中是个绝对的配角,跟女一号、她的母亲王熙凤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好多读者见到这个名字也是一头雾水,不知道哪起哪落,能对她有深刻印象的人着实不多。

巧姐在贾府属于小字辈,比宝玉他们小了辈份,所以尽管她也在十二钗之列,是沾了母亲的光,其实她本人并没有在"红楼"里闪耀光芒,只是一片绿叶而已。

至于巧姐的结局,都要费力去书里面找,才能知晓,因为有关笔墨实在太少了,只有寥寥数语。


高鹗告诉我们,贾府倒塌了,王仁们当起了人贩子,巧姐竟然落入火海,要被卖到外地的王府做下人,后来被刘姥姥搭救,还给她找到了殷实的人家当媳妇。

但这种安排则被一部分人觉得不符合曹雪芹的原著,他们认为按照曹雪芹在前面的暗示,巧姐则是被人贩子卖到了花街柳巷,沦落风尘,然后,被刘姥姥营救,最后当了她的孙媳。

两种版本,故事情节不同,结局也不同,但有一点相同,那就是巧儿都是被刘姥姥救出来,才改变了悲惨的命运。

看到这里,大家会大惑不解,刘姥姥是个自私的老太太,为什么要搭救苦海里的巧姐?


一、刘姥姥跟巧姐有缘分

看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刘姥姥进大观园,都会回忆起那个有点搞笑的刘姥姥,不过那是她第一次进大观园。

刘姥姥第二次进大观园的时候,王熙凤喜得贵女不久,这个金陵十二钗之一的小千金正贵体欠安呢。

一般娇惯的人家都想给孩子起个粗俗的名字,是男孩的话希望叫铁蛋、狗剩,如果是女孩,则希望叫妮子、肉妞,初衷无非是让孩子健康成长。越是有身份的人家,乳名起的越俗气。

一则刘姥姥生在农村,起名字那是现成的标准土味。二是刘姥姥她老人家精神矍铄,身体硬朗,浑身透着吉祥和健康。所以王熙凤千金起小名的重任就历史性地落在了刘姥姥这个村妇肩上。


谁知道刘姥姥虽然没文化,想象力却非常丰富,她没有起出有如"粪坑"臭妞"那样粗俗不堪的名字。

而是根据巧儿的出生日七月初七,联想到了七夕,乞巧。于是就笑道:"这个正好,就叫她是巧哥儿,这叫作'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日后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

二、刘姥姥知恩图报

俗话说人不能忘本,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更是劳动人民的光荣传统。

贾府都给了刘姥姥什么好处或者说什么帮助呢?我们就看《红楼梦》第41回:

贾母说:"再找一找,只怕还有青的。若有时都拿出来,送这刘亲家两匹,做一个帐子我挂,下剩的添上里子,做些夹背心子给丫头们穿,白收着霉坏了。"


我们知道,古时一匹布的长度大概十丈,换算成现在的单位是33米左右,应该可以做15件大人衣服。

这还没完,还有一个实地子月白纱。实地子纱顾名思义就是密度最高,翻译成白话就是很厚实。

平儿介绍说:"奶奶另送你做里子的"。

奶奶就是王熙凤。

后面还有呢:两个茧绸、两匹绸子。

平儿特别叮嘱姥姥:"这是两个茧绸,作袄儿裙子都好。这包袱里是两匹绸子,年下做件衣裳穿"。

茧绸,是用柞蚕丝织成的绸,换到现在也是上乘的意料,淘宝上的男装都要3、四百块一件。至于那另外两匹绸子则质地更好,更上档次,可以用来做过年衣裳能差的了吗?


除了用的,还有吃的:

一盒子各样内造点心、两斗御田粳米、一口袋园子里的果子和各种干果——王熙凤送的。

一盒子面果子。一包药:"梅花点舌丹也有,紫金锭也有,活络丹也有,催生保命丹也有,每一样是一张方子包着,总包在里头了。"——老太太的。

御田粳米,是直供皇上的,一般老百姓一生都难得一见,别说吃了,而且还是两斗。

加下来还有100多两银子,下面我们就不一一介绍了。

而刘姥姥也不含糊,因为受到了贾府帮助,刘姥姥生活大为改观,"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于是就诚恳赴贾府答谢。


所以说,当贾府遭难,巧姐落入火坑,刘姥姥自然是毫不犹豫要出手相助。

不管是巧姐要卖给王府,还是堕入风尘,挽救是要付出代价的,可是刘姥姥毫不含糊,足以对得起贾府的帮助,称得上有恩必报了。

至于说"忍耻",对刘姥姥说就更不存在。在刘姥姥看来,巧儿是被迫堕入风尘,人品还是冰清玉洁,没有一点污垢。

至于最后巧姐有没有成为刘姥姥孙子板儿的媳妇,就不重要了。从刘姥姥的为人讲,她是不会乘人之危的。


如果巧儿真的成为板儿的媳妇,那也是巧儿自己的心愿。贾府败落,巧儿举目无亲,身边的人都是害她的人,要不然她也不会被拐卖。

在这种情况下,刘姥姥挺身而出救她脱离苦海,还有比在刘姥姥家更安全的地方吗?所以说,巧儿嫁给板儿一是报恩,二也是自己的福报。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贾府对刘姥姥雪中送炭才换来刘姥姥对巧儿挺身相助;刘姥姥不忘旧恩搭救巧姐出苦海,才让巧儿对板儿以身相许。


善恶有报,天道轮回。刘姥姥一个村妇,如此重情重义,让那个恩将仇报、忘恩负义,满嘴仁义道德的贾雨村们情何以堪?


历来现实


巧姐,贾府最尊贵的小姐,母亲为金陵王家千金,父亲是荣国府长房长孙,那姑姑元春,出身还要贵重些许。

巧姐出生于七月初七,这在古人看来是不太吉利的日子,只因为七月初七,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而牛郎织女的故事虽然凄美感人,但终归是夫妻长久分离,婚姻不幸。再者古人认为七月鬼门关大开,是为鬼月,巧姐在这个月出生,会被不好的东西缠上,以致运数遭受影响。因此,王熙凤总为巧姐的出生日子耿耿于怀,更有贾元春出生于大年初一,人说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元春后来贵及皇妃,似乎更印证了古人的说法是有道理的。

可是,事实并非如此。

在第五回,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期间见到了众钗的判词,听了众钗的《红楼梦曲》,在这些词曲中,我们可以窥见了巧姐的大概结局。在巧姐的判词里有一幅画,画中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个美人坐在那里纺绩。判词云: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什么意思呢?大势已去,就别再提以前的富贵了,家族败落了亲人不仅不能指望,他也许还成为伤害你最深的人。而因为偶尔接济了刘姥姥,最后这个刘姥姥成为了自己的恩人。

结合前八十回的各处线索,大概可以知道,贾府败落后,巧姐被“狠舅奸兄”卖出府外,而巧姐遇到了刘姥姥,最后被刘姥姥赎身。

那么,巧姐赎身后,回到了哪里?彼时王熙凤已死,贾家人各个自身难保,巧姐回去跟谁过呢?所以她最终跟了刘姥姥回家,并且嫁给了刘姥姥的外孙板儿。有没有这个可能呢?是有的。

板儿曾跟刘姥姥进过两次贾府,第二次进府时受到了贾母的热情招待,逛了大观园,在探春房里,板儿拿走了个佛手,后来,奶娘将巧姐抱来园子时,发生了一件趣事,文中写到:

忽见板儿抱着一个佛手,便也要佛手。【庚辰双行夹批:小儿常情遂成千里伏线。】丫鬟哄他取去,大姐儿等不得,便哭了。众人忙把柚子与了板儿,【蒙侧批:伏线千里。】将板儿的佛手哄过来与他才罢。

柚子有缘通之意,佛手有指点迷津之意,巧姐与板儿互换了佛手和柚子,暗示着什么呢?跟据脂批,巧姐和板儿后来必定还有交集,而且是缘通!

在第六回,刘姥姥第一次进贾府打秋风,文中写到刘姥姥告难的样子:

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的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只得忍耻,甲戌眉批:老妪有忍耻之心,故后有招大姐之事。

这里脂批的大姐指巧姐,而招巧姐为何忍耻?因为当时巧姐是被从烟柳巷赎身的,而刘姥姥却将其做了自己外孙子的媳妇,这不是与人嘲笑的把柄吗?可是刘姥姥还是做的,这都是因为一个报恩。

那么巧姐嫁了板儿后,日子过得如何?其实作者在第十五回,已经暗示过我们了。

秦可卿出殡,凤姐和宝玉等半路经过一个荒村,便进去方便,在一个庄农家,宝玉在一个房屋前见到一辆纺车,便要拧着作耍,不想一个十七八岁的丫头跑来:

乱嚷“别动坏了”。宝玉忙丢开手,赔笑:“我没见过这个,所以试试”,那丫头便道:“你哪里会这个,站开了我纺给你瞧”。

在这个丫头纺绩时,一个老婆子便将其叫走了。在宝玉等人离开时,只瞧见了这个二丫头怀里抱着个小男孩。

我们知道《红楼梦》增删五次,无一闲笔,作者为何要写这一段文字呢?自然有深意。而最能联系二丫头的就是王熙凤的女儿巧姐,二丫头坐在纺车前纺绩的样子,就是他日巧姐成为乡野村妇后纺绩的样子,而二丫头怀中抱着的小男孩又是谁?二丫头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必定已是嫁人了的,那怀中抱的小男孩,自然不是她的弟弟,而是她的儿子。所以,巧姐嫁了板儿后,以纺绩度日,生了一子,过着平凡的人生。

细细一想,元春大年初一出生,也确实贵极皇妃,但是那只不过是烟花般绚烂一时,不久便烟消云散,不明不白的死去。而巧姐七月初七出生,世人皆谓不详,谁曾想最后逢凶化吉,遇难成祥,这是要感谢命运呢?还是感谢王熙凤那偶尔发过的一次善心呢?一笑!

举报/反馈


明易vv


刘姥姥忍耻招巧姐,是巧姐被从烟花之地,救了出来,在家养着,狗儿想要嫁给乡下财主,姥姥不同意,板儿请求娶巧姐,狗儿不答应,乡里乡亲闲言碎语说狗儿家招了个妓女做媳妇,姥姥忍耻,带着板儿和巧姐,搬家到其他村庄,板儿开了个小店,姥姥教巧姐每天学纺织,做女红卖钱!看巧姐判词【荒村野店,有一女子纺织】!~


道弘子


巧姐是凤姐唯一的女儿,在贾家败落后流落在烟花巷,刘姥姥因为以前受到过贾家资助和凤姐的照顾,有报恩的想法。所以耗费了大量时间和金钱去寻找和救助巧姐。

先是帮助巧姐赎身。但是做过妓女的人很难找到好婆家了。刘姥姥为了报答贾家,也同情巧姐的不幸,于是把自己的外孙子板儿许配给巧姐,令她有个好归宿。

凤姐一生对人刻薄,做过很多坏事,但是因为救助刘姥姥,所以积下阴德,报应在女儿身上。她以前有恩的那些亲人,比如贾蓉王仁之类都是没有良心的,倒是出身微贱的农妇刘姥姥有见识有德行,知恩图报。作者也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人的品行与其身份地位和教养无关,勿以善小而不为。


凭栏翠袖


 巧姐在贾家败落后,被“狠舅奸兄”所陷害,幸亏遇到当年被母亲王熙凤接济的刘姥姥,刘姥姥仗义相救,才将其救出火坑。并“忍耻”招了巧姐作为自家的孙媳妇,成了板儿的媳妇。

  那么为何“刘姥姥忍耻招巧姐呢”?

那得从人物的性格秉性来回答。

在红楼梦中,刘姥姥是个刻画的非常成功的人物。她既有不管生活对她有多残酷,她都是乐观去面对,遇到事情从来不会因为事情的困难而退缩,而是迎难而上的一面,也有小农民趋炎附势、攀附权贵,狡黠、自私和敷衍回事的一面。但是,本质上,她是善良忠厚的。

  刘姥姥忍辱招巧姐,第一是因为她善良本质的原因,她看不下去巧姐的悲惨命运,所以要救她出火坑;其二,中国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感恩思想是第二个原因;第三,还有,刘姥姥也顺便为孙子板儿谋得一妻子。而且,在刘姥姥的心底里,巧姐毕竟是富贵出身,血统还是高贵的。当然,这一点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下的小农民意识的必然反映,是需要批判的。



唱响大中国


巧姐在《红楼梦》中为金陵十二钗之一,荣国府王熙凤和贾琏之女。贾府被抄家之后被狠心的娘舅和奸兄卖到妓院,后被刘姥姥救出,做了刘姥姥孙子板儿的妻子。

如果说刘姥姥“忍耻”,个人认为也不全是。刘姥姥虽然出身乡野,一介布衣,但眼界和胆识还是挺高的。在家里极贫之时她能想到,和敢去贾府“打秋风”,可见她的独特。《红楼梦》一书本就是一部充满矛盾和报恩的书。林黛玉因为报恩,下凡追随贾宝玉,一生用眼泪偿还所欠的情债。作者对大观园里的男男女女都用一个情字笼络其中。王熙凤是出了名的眼高、心狠、手辣的人物,可就在刘姥姥第一次去大观园的时候,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她确实对这个乡下婆子动了一念慈心,给了二十两银子,这让刘姥姥对她念念不忘。在刘姥姥第二次进贾府的时候,通过王熙凤见到了贾母,并和王熙凤配合讨得老太太的欢喜,得到了一大笔可观的资助,同时见到了王熙凤的女儿,为后来的事埋下伏笔,又恰巧碰上巧姐受凉生病。我们知道越是大户人家越是情同纸薄,高高在上的王熙凤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当王熙凤看到刘姥姥的朴实和真心的对巧姐的关爱,她也受到了感动,最后让刘姥姥帮体弱多病女儿娶了名字。这让刘姥姥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她眼里这是天大的面子,所以刘姥姥也从此记下了王熙凤对她的恩情,刘姥姥是一个有恩必报的人。

当刘姥姥听到贾府出事之后,她就亲自去狱神庙探望凤姐,这与平时削尖了脑袋往贾府钻,此时却不见踪影的那些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刻画出了世态炎凉和人性丑陋的一面。也衬托出了生活在底层的人的朴实和憨厚。 当凤姐把巧姐拜托给了刘姥姥之后,重情重义的刘姥姥不顾自己年老体弱,一家一家的妓院寻找巧姐,最后不惜变卖家产把学唱戏的巧姐赎了出来。

虽然巧姐在书中的戏份不多,但是作者却运用巧姐的遭遇揭露了人性的丑恶,巧姐被平时不知从母亲手里得到多少好处的娘舅和至亲的叔兄所卖,但却被母亲偶施小恩惠的一个乡下婆子所救,这是何等的讽刺。

不管怎么说巧姐曾经也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出身,要说刘姥姥“忍耻”个人觉得也不一定。整本书对巧姐的描写不多,戏份最重的一次仅限于刘姥姥游大观园的文中:说大姐儿因抱着一个大柚子玩的,忽见板儿抱着一个佛手,便也要佛手。丫鬟哄她取去,大姐儿等不得,便哭了。众人忙把柚子与了板儿,将板儿的佛手哄过来与他才罢。那板儿因玩了半日佛手,此刻又两手抓了些果子吃,又忽见这柚子又香又圆,更觉好玩,且当球踢着玩去,也就不要佛手了。虽然语句不多,却也暗示了她与板儿的姻缘。

在金陵十二钗中作者对巧姐的判词早已决定了巧姐命运。《红楼梦》第5回,巧姐的“判词”配画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织”。其判词为: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这句判词的意思,就预言巧姐最后的归宿是在家败后,因亲人伤害,被刘姥姥所救,跟随刘姥姥去了乡下,做了村妇。






冰魂小屋


刘姥姥为什么要救巧姐?千百人里,为什么巧姐的救命恩人偏偏是刘姥姥?显然并不仅仅因为刘姥姥是“路见不平”,所以才“拔刀相助”。刘姥姥虽有两进荣国府的经历,不是纯粹的陌路人,可这也说不上熟络到会为贾府挺身而出。

究其缘由,还要从那20两白银说起。在贾府还算钟鸣鼎食,安富尊荣的时候,当刘姥姥含羞忍耻、伏小做低开口告贷的时候,王熙凤接济了刘姥姥20两白银,(虽然大体上是碍于大户人家的面子,而并非亲情),然而正是这点小恩惠,支撑刘姥姥度过了艰难时期。所以当贾府在内囊尽上,风雨飘摇之时,尤其是在贾府被抄,死丧接连之时,刘姥姥却挺身而出了,在得知巧姐被狠舅奸兄贩卖后,她义无反顾地向王熙凤承诺定要找回巧姐。

可以说刘姥姥是知恩图报、存心厚道的好榜样。





温壹笔


个人认为,刘姥姥从烟花巷里救出了巧姐,并让巧姐嫁给了自己的外孙板儿,并不能说是“忍耻”,只能说刘姥姥说明刘姥姥的知恩图报以及板儿和巧姐天定的缘分。


一、刘姥姥知恩图报


不可否认,在刘姥姥的经济问题上,贾家是她的大恩人。一进荣国府,便给了二十两银子,够他们一家人一年的消费支出。第二次进荣国府,光贾府给的东西就有半炕之多,由贾府雇车给送回去的,而且王夫人还给了100两银子。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刘姥姥家的经济转机,除了贾府的经济救济外,更重要的是王夫人给他们指了条“明路”:拿着这100两银子,或者做个小买卖,或者置几亩地,以后再别求亲靠友的!刘姥姥应该是听了王夫人的“建议”,才真正扭转了家里的贫穷局面。

二、刘姥姥讲诚信


贾家抄家以后,可以说是“树倒猢狲散”,所有人都在设法摆脱和贾家的关系。因为知恩图报,所以刘姥姥才决定要都狱神庙走一趟,看望一下昔日的恩人。

在狱神庙,刘姥姥受凤姐之托,寻找巧姐下落。在得知巧姐被卖到烟花巷后,作为一个农村老太太,却是一言九鼎。想要救出巧姐,不光需要时间,还需要钱,面对如此困难,她都没有退却,只因“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刘姥姥的努力下,成功救出了巧姐。

三、巧姐和刘姥姥的缘分

众所周知,巧姐的名字是刘姥姥给取的,因为生在七月初七,凤姐认为出生的日子不好,刘姥姥就给她取名“巧哥”,并说用了这个名字,将来必定长命百岁,即使有不遂心的事情,也能遇难成祥,逢凶化吉。

因为有了这样一段经历,所以,刘姥姥对巧姐也就有了感情,所以在听说巧姐有难后,自然是不惜一切代价,尽力搭救,也不枉自己给巧姐取得这名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