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造航空发动机还存在哪些障碍?

义枫刀


我国航空发动机,过去三四十年存在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现在投入已经开始加强。技术和材料基本都不缺。唯一缺少的就是经验积累。


树165323956


总的来说就是材料和制造工艺。飞机发动机原理其实都已经很成熟,中国之所以制造不出更可靠的发动机主要原因就是材料和制造工艺的限制。

如果说发动机主要参数是推力、推重比、寿命、油耗等的话,更高的燃烧温度可以得到更大的推力,而对材料的耐高温要求就很严格。而发动机的高转速、寿命等对发动机制造精度要求很严格,推重比等对材料的轻量化要求严格。总的来说,就是要制造一款动力强、重量轻、寿命长的发动机,需要耐高温、轻量化、高强度的材料,和超高精度和先进的制造工艺。

而材料和工艺是我国工业落后发达国家的主要原因。说实话,现在的东西,什么发动机原理,这原理、那原理都是明摆的东西。机械原理实在不会买一个照着做就行,但是之所以知道原理、买到东西但还做不出来就是因为材料和工艺是几十年、上百年沉淀的东西。是抄不来的,只能自己尝试。同样的一块铁,别人炼的钢耐磨、强度高、韧性好、不生锈,但自己却做不到。同样一个零件,别人精度纳米级,你的还在微米。当然没有别人耐用。。甚至都用不成。

所以,材料和工艺这种东西,只能慢慢的积累。。。除非别人愿意将整套技术资料、材料配方、热处理工艺、加工工艺、高精度机床、高精尖操作人员都给你,你还需要好几年才能消化掌握。


我有该名称的合法权益


1、体制,中国的航空体制还是国家垂直统管,搞不搞新项目全部有上边决定,产品不讲市场,投入没有产出,航空项目变成个无底洞,到最后国家也负担不起。只有进行市场化改革,加上国家适当扶持,才能解决中国航空发动机问题。产品的制造缺乏竞争,从螺丝钉到涡轮都是一个集团制造,产品质次价高,产品研制风险极大,国家几乎是被体制所绑架,要不到,丢不得。

2、经验,发动机是跑出来的,航空发动机设计更是需要大量的设计试验,没有具额投入进行试验改进,就没有先进发发动机。中国的体制决定航空发动机要与飞机捆绑,70、80年代多个飞机项目下马,也夭折了中国航空发动机。

3、设计,由于缺乏经验和先进理论的结合,也没有先进的计算机模拟能力,航空发动机设计成本很高,也缺乏工程设计经验,搞出来的废品很多。

4、工艺,由于工艺纪律极差,使得制造出来的发动机性能差很多,达不到要求,小巴的航空发动机大修厂,只是美国人协助校调了J-6的发动机,大修周期和推力都增加了

5、市场,和体制一样,没有合适的发育市场,投入就没有产出,航空开放只限于大型企业,缺乏个人航空的支持,市场进入门槛高,风险就很大,非常难做。

6、材料,材料在试验室都有,真假难辩,反正生产后质量就是不行。


穷Sao


我国制造航空发动机没有任何障碍!五六十年代中国就能制造航空发动机,迄今为止,中国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能独立制造航空发动机的国家之一。我不知道提问者怎么会提出这样的提问?也许提问者是想问问我们制造像美欧那样的更为先进的航空发动机有什么障碍吧?什么障碍也没有,但是胖子不是一口吃成的,研制先进航空发动机我们国家一刻也没有停顿,国家每年有大笔的专项资金和政策保障。主要问题在于时间!航空发动机的技术难度不用多废话了,世界上仅极少数几个国家才具有这个能力,现在需要一定的时间来不断的进行验证和实验。


大河于无声处


基础工业都需要提高。冶金,化工,机械加工,我们现在这些基础工业只能做低端产业,但是更关键的问题是,现在有多少高等学府的大学生毕业愿意从事这些行业??就怕后继无人啊。中国人好面子,愿意搞管理,不愿意搞技术。急功近利,搞房地产,金融,来钱快的。不愿意脚踏实地的做基础工业,这是现实最可怕的现象。


laomaobeibei


我國在六十年代就着手研究发动机,空军某研究所就有"风洞",专门从事发动机研究。


求实81668638


真的有些让人不解,为什么几十年前别国都能制造,而到今天为止,自称世界第一的制造大国还造不出一台航空发动机??我国的科技人才真有那么差吗???为什么???


泄气TN


科技体制,人才,材料等基础科学,热处理、精密铸锻等制造工艺,试验。


幽燕宛洛


制度!


快乐的蓝色


六十年前就提出来起英赶美了,至今是超过了英国,但赶美还得再好好地努力奋斗六十年吧!无论是军航还是民航发动机的制造,与此道理是一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