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山書法 萬紫千紅總是春--經典寫春詩賞錄


王樹山書法 萬紫千紅總是春--經典寫春詩賞錄

王樹山書法原文

 萬嶺千山百里雲,十花九樹八成蔭。

七家六五四雙燕,三李二桃一片春。

王樹山書法 萬紫千紅總是春--經典寫春詩賞錄

王樹山書法原文

出句:萬嶺千山百里雲,十花九樹八成蔭,七家六五四雙燕,三桃二李一片春。

對句:一市二水三城鎮,四寺五湖六路風,七院八九十處景,百松千竹萬枝花。

這是寫景詩句,形容群山連綿不絕、白雲無窮無盡的美好景色,表達了作者熱愛生活和自然的情懷。

王樹山書法 萬紫千紅總是春--經典寫春詩賞錄

王樹山書法原文

大林寺桃花 唐代: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王樹山書法 萬紫千紅總是春--經典寫春詩賞錄

在這首詩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寫得具體可感,形象美麗;而且還把春光擬人化,把春光寫得彷彿真是有腳似的,可以轉來躲去。這首詩立意新穎,構思靈巧,戲語雅趣,啟人神思,惹人喜愛,可謂唐人絕句小詩中的珍品。

王樹山書法 萬紫千紅總是春--經典寫春詩賞錄

王樹山書法原文

絕句二首其一 唐代: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王樹山書法 萬紫千紅總是春--經典寫春詩賞錄

這首五言絕句,意境明麗悠遠,格調清新。全詩對仗工整,自然流暢,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麗工緻,渾然無跡,是杜詩中別具風格的篇章。

王樹山書法 萬紫千紅總是春--經典寫春詩賞錄

王樹山書法原文

春 日 宋代 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王樹山書法 萬紫千紅總是春--經典寫春詩賞錄

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好像是寫遊春觀感,但細究尋芳的地點是泗水之濱,而此地在宋南渡時早被金人侵佔了。朱熹不曾北上,當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濱遊春吟賞。其實詩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絃歌講學,教授弟子。因此所謂“尋芳”即是指求聖人之道。“無邊光景”所示空間極其廣大,透露了詩人膜求聖道的本意。“東風”暗喻教化,“萬紫千紅”喻孔學的豐富多彩。詩人將聖人之道比作催發生機、點燃萬物的春風。這其實是一首寓理趣於形象之中的哲理詩。哲理詩而不露說理的痕跡,這是朱熹的高明之處。

王樹山書法 萬紫千紅總是春--經典寫春詩賞錄

王樹山書法原文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王樹山書法 萬紫千紅總是春--經典寫春詩賞錄

此詩以“泊船瓜洲”為題,點明詩人的立足點。“綠”字是吹綠的意思,是使動用法,用得絕妙。傳說王安石為用好這個字改動了十多次,從“到”“過”“入”“滿”等十多個動詞中最後選定了“綠”字。因為其他文字只表達春風的到來,卻沒表現春天到來後千里江岸一片新綠的景物變化。結句“明月何時照我還”,詩人眺望已久,不覺皓月初上,詩人用疑問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還”的畫面,進一步表現詩人思念家園的心情,表達了詩人的思鄉之情!

王樹山書法 內容源自網絡 請書友鑑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