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山书法 万紫千红总是春--经典写春诗赏录


王树山书法 万紫千红总是春--经典写春诗赏录

王树山书法原文

 万岭千山百里云,十花九树八成荫。

七家六五四双燕,三李二桃一片春。

王树山书法 万紫千红总是春--经典写春诗赏录

王树山书法原文

出句:万岭千山百里云,十花九树八成荫,七家六五四双燕,三桃二李一片春。

对句:一市二水三城镇,四寺五湖六路风,七院八九十处景,百松千竹万枝花。

这是写景诗句,形容群山连绵不绝、白云无穷无尽的美好景色,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和自然的情怀。

王树山书法 万紫千红总是春--经典写春诗赏录

王树山书法原文

大林寺桃花 唐代: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王树山书法 万紫千红总是春--经典写春诗赏录

在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这首诗立意新颖,构思灵巧,戏语雅趣,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珍品。

王树山书法 万紫千红总是春--经典写春诗赏录

王树山书法原文

绝句二首其一 唐代: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王树山书法 万紫千红总是春--经典写春诗赏录

这首五言绝句,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全诗对仗工整,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诗中别具风格的篇章。

王树山书法 万紫千红总是春--经典写春诗赏录

王树山书法原文

春 日 宋代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王树山书法 万紫千红总是春--经典写春诗赏录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了。朱熹不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无边光景”所示空间极其广大,透露了诗人膜求圣道的本意。“东风”暗喻教化,“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哲理诗而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王树山书法 万紫千红总是春--经典写春诗赏录

王树山书法原文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树山书法 万紫千红总是春--经典写春诗赏录

此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王树山书法 内容源自网络 请书友鉴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