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最後的生命時光


胡適最後的生命時光

胡適晚年研究《水經注》。這是他的工作照。


胡適最後的生命時光

劉宜慶

1962年2月24日,胡適在“中央研究院”開酒會時,他作為“院長”向各位來賓致祝酒辭,講話過程中,心臟病猝發,突然倒地,病逝於臺灣省臺北市南港區。胡適病逝,是死在了工作崗位上。就像戰士戰死在沙場,他是學者,死在講壇。

胡適在最後的生命時光,他發表了什麼言論?根據各種胡適的傳記和年譜,還原他最後的生命片段,聆聽他的聲音。

在酒會上,胡適興奮地說:“各位朋友,今天是‘中央研究院’遷臺十二年來,出席人數最多的一次院士會議。令人高興的是海外四位院士也回國參加這次會議。……”

講完這次大會的盛況後,胡適興致勃勃地說:“我是一個對物理學一竅不通的人,但我卻有兩個學生是物理學家。一個是北京大學物理系的饒毓泰,一個是曾與李政道、楊振寧合作證驗‘對等律之不可靠性’的吳健雄女士。而吳大猷卻是饒毓泰的學生,楊振寧、李政道又是吳大猷的學生。排行起來,饒毓泰、吳健雄是第二代,吳大猷是第三代,楊振寧、李政道是第四代了。……這一件事,我認為生平最得意,也是最值得自豪的。”在胡適逝世後,留在大陸的饒毓泰自殺。吳大猷擔任了臺灣“中央研究院”的院長。他講這番話時,吳大猷就是從海外回來參加會議的四院士之一。


胡適最後的生命時光

胡適在書房。


講完這段話後,胡適邀請吳大猷和李濟致辭。兩人講完後,胡適感覺意猶未盡,談起了言論自由和思想自由。

一生爭取言論自由和思想自由,至始至終。這彷彿是他的宿命。酒會接近尾聲,有人開始離開。最大的告別時刻到了,感覺身體不適的胡適,忽然臉色大變,踉踉蹌蹌倒了,先是頭碰桌沿,然後,重重地摔倒在地上。

現場頓時大亂,有人趕緊叫救護車。醫生趕到後就行搶救,但無力迴天。晚上7點10分前後,他那顆追求自由的心臟停止跳動。享年72歲。

胡適是安徽績溪人,受到其父親胡傳的影響,有“徽駱駝”(徽商)的勤勞、實幹品格。他非常推崇一句話,還寫了條幅送給朋友。“明天就死又何妨?努力做你的工,就像你永遠不會死一樣。”胡適死於工作崗位上,真是死得其所。李濟寫了這句話,送別胡適。

胡適去世的當天晚上,即組成治喪委員會,陳誠為主任委員;張群、王雲五、朱家驊、蔣夢麟、王世傑、黃季陸為副主任委員;于右任、蔣經國等為委員,共103人。

當天晚上,蔣介石就得知了消息。他的日記中寫道:“晚,聞胡適心臟病暴卒。”不知蔣介石的心情如何,日記中只是客觀記錄事實。


胡適最後的生命時光

胡適的靈堂。


第二天一早,胡適的遺體被移入臺北極樂殯儀館的靈堂。2月28日至3月2日,公祭三天。胡適大名垂寰宇,巨星隕落。在臺灣,公祭胡適是件大事。

社會各界前來拜祭胡適者,川流不息。3月1日,天上下著清冷的雨,天公也為送別胡適先生流淚嗎?更渲染了悲慼的氣氛。

前來祭拜的人們,在淚水中看到胡適的遺容:遺體安放在冷杉木特製的靈柩裡,身著藍色長袍,黑色馬褂,腳穿布鞋。遺體上覆蓋著北京大學校旗。這個載入歷史的形象,也很有意味,胡適是以文化改良的姿態、穿著西裝登上歷史舞臺,他以長袍馬褂布鞋的形象謝幕。北大教授和校長的身份,是他的文化符號,也是社會公眾對他的認知。

靈堂大廳的中央懸掛著胡適69歲生日的巨幅照片,讓來瞻仰者感覺音容宛在。遺像上方是蔣介石親筆書寫的“智德兼隆”輓額。兩邊掛著陳誠撰寫的輓聯:

開風氣而為之師,由博涉融合新知,由實驗探求真理;

瘁心力以致於學,其節慨永傳寰宇,其行誼足式人群。

靈堂裡擺滿了花圈和輓聯,這是一片白色的海洋,由悼念者的眼淚匯聚成白色的海洋。花圈,輓聯,幛子,密密麻麻,層層疊疊。八百多副輓聯中有不少是黨政軍學各界名流撰寫的。值得一提的是,學者的輓聯很長,大概是綿長的懷念、悠長的追悼所致。

朱家驊撰寫的輓聯:

公是當代學宗,表率群倫,大業仗扶持,何竟一夕歸魂,萬國衣冠同震悼;

我忝平生知己,感懷道範,艱危期共濟,那堪永世暌隔,八方風雨動哀思。

臺灣大學校長錢思亮撰寫的輓聯:

十七年來共歷艱辛常承推心置腹示我周行深喜交成莫逆誼兼師友;

兩萬裡外同赴會議方擬馭氣挑空從公於邁何意約獨未踐遽隔人天。

在所有的輓聯中,蔣介石寫的這副輓聯,格外引人注目:“新文化中舊道德的楷模,舊倫理中新思想的師表。”這大概可以看做國民黨官方對胡適的蓋棺論定。


胡適最後的生命時光

蔣介石挽胡適。


胡適最後的生命時光

前來拜祭胡適的平民百姓。


3月2日下午2時大殮。3時啟靈出殯。靈車緩緩行駛,哀樂悠悠飄散。從臺北市到南港的馬路兩旁,人山人海,自發來送殯者跟隨靈車,身體前傾,腳步沉重,神色莊重。胡適的靈車彷彿是一個巨大的文化磁場,吸引著無數的追隨者。

據易竹賢《胡適傳》,靈車開至松山後,沿途居民家家燃香,戶戶路祭,直到南港,一路鞭炮聲不斷。

自胡適逝世到出殯,祭弔、送殯、路祭的平民百姓和社會名流,總計達10餘萬人。這其中有駐臺的外交人員。由此可見胡適巨大的影響力。如此隆重、如此規模的紀念儀式在學者中難得一見。胡適在世時,也未必想到身後享巨大的哀榮。


胡適最後的生命時光

街頭送別胡適先生。


胡適的靈柩於10月15日安葬在臺北南港“中央研究院”大門對面的山坡上,墓園後來被定名為“胡適公園”。

墓碑上面鐫刻著歷史學家毛子水所寫的墓誌銘:

  這是胡適先生的墓。

  這個為學術和文化的進步,為思想和言論的自由,為民族的尊榮,為人類的幸福而苦心焦慮、敝精勞神以致身死的人,現在在這裡安息了!

  我們相信形骸終要化滅,陵谷也會變易,但現在墓中這位哲人所給予世界的光明,將永遠存在。

毛子水的這個墓誌銘,是用白話文撰寫的。用來紀念倡導白話文運動的胡適,非常妥當。

胡適一生,不買房產,也少有儲蓄,晚年經常慨嘆,沒有經濟自由,很多事情受限。胡適晚年經濟拮据,1959年,在給妻子江冬秀的信中詳述自己的存款,表明協助孫子赴美療疾,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晚年的胡適曾經對唐德剛說過,人怕老來窮,年輕時應積攢一些儲蓄,以免人到老境,朝不保夕。

看看胡適的遺產:臺幣不到五萬,美金135元。胡適留在大陸的102箱子藏書和文件,他的遺囑很明確,留給北大圖書館。胡適留個這個世界的真正遺產是他的思想和著作。


胡適最後的生命時光

年輕時的胡適。


胡適自稱是半個臺灣人,臺灣是他生命的之初,也是他生命的歸宿。臺灣是他讀書識字憂患之始,也是他魂歸埋骨之所。

回望胡傳胡適父子新舊兩代人,生命裡都繞不開臺灣。但父子兩代人有著迥異的人生。胡傳是晚清變局中的秀才、危局中的地方小官吏。他重視東北邊疆的防務,“重視俄國侵略”,他從徽州、上海走出來,將自己的足跡留在了東北邊疆、海南島和臺灣。中俄交涉,中葡交涉,黃河河工,甲午中日戰爭,他都是參與者、見證者。他雖死在廈門,生命元氣耗盡在臺灣,因為小兒子胡適的緣故,父以子貴,在他死後60年,臺東出現了胡鐵花先生紀念碑。胡傳還是一位詩人,愛寫日記。這些遺傳給了胡適。歸根結底,胡傳是科舉時代的士人,身體力行地報效國家。胡適是新文化運動的旗手,一位現代意義上的公共知識分子,一位愛惜自己羽毛的“錚臣”,為了保持獨立性,沒有加入任何黨派。


胡適最後的生命時光

胡適在寫作。


胡適是20世紀偉大的思想家。“身行萬里半天下,眼高四海空無人”,這幅對聯本是胡適作了送給錢君陶先生的,後由錢先生寫了還給胡適績溪故居,真是太合適了。

胡適是個播種者,一生都在努力耕耘,身體力行、振臂高呼自由和民主,臺灣的民主政治裡有他當年的夢想,一切都步入他曾經設想的軌道。胡適,的確是20世紀中國偉大的民主先驅。他長眠於寶島臺灣,海峽這一端的大陸,希望在21世紀,他魂兮歸來!

來看一看胡適的家人狀況。妻子江冬秀,卒於1975年8月;長子祖望,1919年,2005年3月病逝於美國;女兒素斐,生於1920年,1925年早夭;次子思杜,生於1921年,1957年反右中自縊身亡;孫胡復,生於1955年,1978年畢業於康奈爾大學。

胡適、胡祖望、胡復,祖孫三代人,都在美國康奈爾大學讀書,挺有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