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压力渐显,后期国内小麦价格或许调头向下

市场压力渐显,后期国内小麦价格或许调头向下

进入2月中旬以来,国内小麦市场价格整体维持稳定,局部地区因市场供需仍显偏紧稳中小幅上涨。主要是随着国内面粉加工企业复工范围扩大,面粉加工企业小麦采购需求逐步回升,部分区域受物流等因素制约,面企提价对小麦到货量提振效应有限。

一、近期国内麦价整体平稳运行为主,部分区域因供需错位麦价有所上涨

据市场监测,截至2月中下旬,江苏徐州沛县地区小麦进厂价2400元/吨,安徽亳州谯城地区小麦进厂价2440元/吨,河南商丘虞城地区小麦进厂价2460元/吨,河北石家庄赵县地区小麦进厂价2460元/吨,山东菏泽巨野地区小麦进厂价2480元/吨。截至2月21日,郑州商品交易所强麦2005合约期价报收于2581元/吨,较2月14日的2639元/吨,下跌58元/吨,跌幅2.2%;期间最高价2750元/吨,最低价2565元/吨。据市场人士分析,虽然受疫情影响小麦市场购销恢复仍显缓慢,部分地区供需亦有偏紧,但疫情也导致终端需求萎缩,部分制粉企业开工推迟,再加之近来政策性小麦频繁投放市场,小麦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已逐步缩窄。由于市场预计后期小麦市场供给将会保持充裕,而需求表现相对不旺,市场的压力显得偏重,小麦价格整体将会维持在政策粮进厂成本附近窄幅波动。

二、面粉价格总体稳定,麸皮价格上涨明显

随着国内疫情情况明显好转,面粉加工企业复工范围不断扩大,但面企开工率整体偏低,大型面企开工情况明显好于中小型面企。受疫情影响,学校开学延迟、餐饮企业延迟开工等因素导致面粉集团化采购力度明显下降,面粉市场走货整体平缓,面粉市场价格整体平稳运行。面企反映针对超市经销的小包装整体走货尚可,但普通装销路比较困难。在市场拉动和政策激励下,养殖场户增养补栏信心不断增强,生猪基础产能持续恢复。据对全国400个定点监测县数据汇总,1月份国内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1.2%,连续4个月环比增长,与去年9月份相比增长8%。受阶段性供需偏紧提振,麸皮市场行情走势较强,这也使得开工的面粉加工企业利润情况相对较好。

三、在田小麦长势总体较好,天气有利于后期返青生长

受寒潮天气影响,2月13日至16日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雨雪和大风、强降温天气,设施农业生产受到较大影响,而降温降雪天气对冬小麦无明显不利影响,且降雪利于麦田增墒保温,后期气温回升利于冬小麦安全越冬和萌动返青。据农业气象监测,北方冬小麦大部处于越冬期,西北地区东南部和黄淮部分进入返青期,江淮大部冬小麦处于分蘖期,西南地区大部处于拔节至孕穗期,云南部分进入抽穗开花期。截至2月21日的一周,全国冬小麦一、二类苗占比分别为22%、77%,与上周持平。预计未来10天,我国大部农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3℃,对北方冬小麦萌动返青、南方作物和蔬菜生长、华南早稻播种育秧以及设施农业和畜牧业生产有利。

后期来看,国内主产区小麦流通一定程度上受到疫情制约,市场供给压力尚未显现,国家临储小麦周度成交量同比增加一定程度上对麦价底部形成支撑。据统计,截至2月中下旬,国家临储小麦剩余库存数量9226万吨,处于历史高位;从主要区域库存分布情况来看,苏皖豫地区库存量达7900多万吨,占比86%;从国家临储小麦年份分布情况来看,质量较差的2014-2016年产小麦库存量4500多万吨,占比49%。后期随着国内主产区储备小麦阶段性大量轮出以及国家临储小麦周度持续保持高投放量,流通市场小麦供给量将进一步增加,面粉加工企业在下游产品需求“量价”疲软的情况下,小麦采购数量以及成本控制将较为严格。供需宽松格局下,后期持粮主体小麦市场销售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将加大,国内麦价走势将承压呈现弱势运行态势。(综合中华粮网、中央气象台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