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當時就該逼我學習!”,孩子的抱怨,為什麼會由家長承擔?

“你當時就該逼我學習!”,孩子的抱怨,為什麼會由家長承擔?

在教育問題上,一直有一個特別有爭議的事:玩重要,還是學習重要?甚至有一種論調是:不要在該玩的年紀學習,不要在該學習的年紀去玩。

在站“玩”的家長中,學習如猛虎。

在站“學習”的家長中,玩如針氈。

孩子的天性是玩,但孩子的天性裡,也有一份對生活的學習力。兩者都是缺一不可,只要懂得分寸感,就是最好的事。

“你當時就該逼我學習!”,孩子的抱怨,為什麼會由家長承擔?

然而,這個世界,從來不缺學習的孩子,但<strong>缺的是堅持學習的孩子和堅持學習的父母。

記得我們還小的時候,有一部很火爆的情景劇叫《家有兒女》,當時裡面小雪和劉星這對姐弟無論是從性格還是學習上,反差都是極大的。

小雪的優秀讓劉星總是接受自己媽媽的批評,劉星後來只能埋怨劉梅沒有逼著他學習興趣班,不然他也不至於“處處比不上人家”。

“你當時就該逼我學習!”,孩子的抱怨,為什麼會由家長承擔?

這段對話我現在在還記憶猶新,可當時看著電視只是覺得劉星很貧,有些調皮賤兮兮的樣子。

可現在回過頭來看看這些話,似乎印證了一些東西。

小易也曾記得小時候,考試考砸了或是遇到了什麼挫折,長輩們總會對我說:“沒關係,只要肯努力,什麼時候都不算晚。”

之前,我一直深以為然。但是,隨著年歲漸長,經歷的事情越來越多,就越對這句話產生了質疑......

<strong>什麼時候努力都不算晚嗎?別拖到不得不努力的時候!

小時候心態和長大後的心態完全不一樣,只有經歷了社會的坎坷,曾經的孩子才終於明白當時的“逼迫”,成了如今的墊腳石,並由衷地感恩父母當時的決絕。我們小時候偷的懶在長大以後都會變成我們的遺憾,小的時候過的輕鬆,長大以後就過的艱難。

不要讓你人生的第一次放棄,來得這麼早

李亞鵬在一個訪談節目中,聊起了自己的寶貝女兒,李嫣。

李嫣很喜歡彈鋼琴,已經學了五六年的時間,但是去年的時候,未通過樂理知識考試,導致她考級失敗。

當天,她很不開心,就發脾氣說:“爸爸,我不學了!”當時的李亞鵬並沒有多說什麼。

吃晚飯時,李亞鵬說了這麼一段話:

“你不想考樂理了,沒問題,人生總要面臨一些放棄和失敗,就像我,我考交規考了兩次都沒過,但是你才12歲,你要不要讓你人生的‘第一次放棄’來得這麼早啊?

“你當時就該逼我學習!”,孩子的抱怨,為什麼會由家長承擔?

就是這段話讓李嫣鼓起勇氣,讓鋼琴老師又再次幫她報名考試。終於,在那年4月份,李嫣順利通過了考試。

李亞鵬還興奮地在微博上貼了一張李嫣彈鋼琴的圖片,並稱她為“貝多嫣”。

“你當時就該逼我學習!”,孩子的抱怨,為什麼會由家長承擔?

所以,孩子,“放棄”這個籌碼不要輕易用,否則,你會錯過你本該擁有的精彩。

想想我小時候不喜歡上興趣班,只不過是因為耽誤了我玩遊戲的時間而已。

正如蔡康永所說:

“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
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
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

“你當時就該逼我學習!”,孩子的抱怨,為什麼會由家長承擔?

孩子,不要讓未來的自己懊悔當初為什麼那麼輕易放棄,不要讓自己午夜夢迴時,心裡全是不甘和後悔。

有些時候,逼一把孩子,或許真的很重要。

那麼,家長們又該怎麼樣“逼迫”孩子學習呢?

嘉嘉的媽媽為了培養嘉嘉成才,在嘉嘉每天放學以後,給嘉嘉報了一個作業輔導班和一個口語練習班。在嘉嘉過星期天的時候,更是把短短的兩天安排的滿滿當當:上午上鋼琴和繪畫,下午上英語和口算。第二天上午要完成學校佈置的作業,下午又要去上舞蹈和奧數。

另外嘉嘉媽媽還給她佈置額外的功課。

嘉嘉媽媽的這種行為就是過分地壓榨孩子,逼迫孩子,會導致孩子的壓力過大,反而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你當時就該逼我學習!”,孩子的抱怨,為什麼會由家長承擔?

所以說在逼迫孩子的前提就是要在孩子的承受範圍內,不要給孩子過大的壓力。

如果孩子在上他自己選擇決定的興趣班時出現了退縮不想學的情況時,家長可以適當的逼迫孩子,幫助孩子堅持下去。

如果是孩子自己選擇決定的興趣班,孩子多半是是真心喜愛這項活動的,堅持不下來是由於小孩子愛玩的天性導致的,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父母的干涉,通過溫柔而堅定的請求和談話,讓孩子明白這是他自己的選擇,一定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你當時就該逼我學習!”,孩子的抱怨,為什麼會由家長承擔?

喜不喜歡和能不能堅持,是一件重要的事。你給孩子的放棄,其實是孩子一次次的自我放逐。有孩子的家長,不知道有沒有發現:孩子的興趣,永遠都捉摸不透。

好像今天喜歡這個,明天又對這個索然無味。說好的“我可以堅持到底”,過了沒多久就是一副“我不想學了”。

身為父母的我們都知道,孩子是“喜新厭舊”的典型。一個玩具,到了孩子手上,喜歡的時間不會超過三天。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小孩好奇心強,求知慾也大,一旦熟悉了一件東西,熱度很快會消失。

但學習一項技能,除了興趣,更重要的是堅持,而父母的“逼迫”,就在於引導孩子懂得堅持。

“你當時就該逼我學習!”,孩子的抱怨,為什麼會由家長承擔?

還有的就是,要想讓我們的“逼迫”更有說服力,家長在一旁也要以身作則。如果我們每天沒日沒夜在玩手機,玩電腦只懂得口頭上教育孩子好好學習,那麼試著換位思考一下,孩子哪裡還有學習的動力呢?

所以要教育孩子,不要太任性。不要讓未來的孩子埋怨你現在沒有逼他堅持,折騰未來的你。

父母的高度決定孩子的起點。

父母的思想有多高,孩子就能飛多遠。

好的父母應給孩子這兩樣:一是健康的生命;二是“過自己喜歡的生活”的能力!

“你當時就該逼我學習!”,孩子的抱怨,為什麼會由家長承擔?

然而有些家長,在孩子該學各種技能的時候卻放任孩子玩遊戲、看電視、玩手機,完全忽視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

孩子被“逼”學習的過程可能是“殘酷”的,但在殘酷的背後,可以看出父母培養孩子各項特長的遠見和指引孩子走向成功的決心。

“放養教育”方式不一定適用於每一個孩子,但是必須讓孩子懂得學習和堅持的意義,決不能讓放任害了孩子。

當然萬事開頭難,小易和各位家長一樣,面對孩子們不愛學習的問題,也很頭疼。好在當老師的朋友給我推薦了一套兒童勵志讀物說是可以培養孩子自控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她和我說,父母的大白話說多了,時間久了孩子自然會反感,可以通過藉助一些小故事來啟發孩子。

“你當時就該逼我學習!”,孩子的抱怨,為什麼會由家長承擔?

我看了看裡面的內容,《學習可以很快樂》、《自己的作業自己做》、《我也能考一百分》這三本書裡面的例子用的特別棒,都是一些名人事蹟或者貼近生活的小故事,去引導孩子思考。幫助孩子在閱讀中思考,在思考中快樂,在快樂中成長。

“你當時就該逼我學習!”,孩子的抱怨,為什麼會由家長承擔?

培養孩子的積極心態,完善孩子的健全人格,打造青少年健康的心理狀態,讓孩子學會獨立面對和解決問題。這裡面圖文並茂的編排能讓孩子更感興趣,而且在每篇文章後面都有對應的思想啟迪,讓孩子讀後有所思、有所想、有收穫。

更巧的是,每個故事開頭都有名人名言,讓孩子受益匪淺,還能積累作文素材呢!

“你當時就該逼我學習!”,孩子的抱怨,為什麼會由家長承擔?

79元全10冊的兒童勵志書籍,一冊只要7.9,都不到10塊錢,比起我們去超市給孩子買的零食,吃多了還挑食,可這樣的精神食糧更有意義,還能給爸爸媽媽們的“逼迫學習”助攻呢!

需要購買的朋友點擊下方商品卡片就可以了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