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第一天走進雷神山 患者都喊他“錦”醫生

第一天走進雷神山 患者都喊他“錦”醫生

“錦醫生我的化驗單什麼時候出來?”“錦醫生你看看我恢復的怎麼樣?”患者口中的“錦”醫生是錦州醫大三院第三批馳援武漢醫療隊的隊員辛永波,工作在武漢雷神山醫院B區感染二科二病區的他笑稱,“錦”醫生的叫法源自防護服上醒目的“錦醫三院”。

穿著厚重防護服的醫護人員為了能讓大家分辨出是誰,都會在防護服上寫上名字和來自哪個醫院,幫辛永波寫名字的護士在防護服一側寫了“錦醫三院”,一側寫了“小”(辛字畫了個心形的圖形),因為衣服有褶皺,很多患者都以為他姓“錦”。直到醫院為醫療隊每一名隊員“私人訂製”的“名片兒”上崗,不用手寫,潔白的防護服上貼上“錦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辛永波”幾個字的名帖後,患者們才反應過來:“原來你不姓錦啊?”。一個阿姨看著他的名貼說:“這個名片兒好,今天終於弄清你的名字啦,我已經把你們的名字都刻在心裡了,這些天多虧了你們的照顧,謝謝你們,給‘錦’醫生們點贊!”

其實在同事們的眼中,儘管大家穿著厚重的防護服根本看不清面容,但是辛永波還是很容易辨認得出來,因為他190cm的身高,最大號的防護服穿在他身上仍然緊巴巴。“別的同事可以把剩餘的褲腿部分包裹腳面,這樣也多一層防護,而我只能勉強蓋過腳踝。”辛永波說因為個子高防護服剛夠大小,穿著行動起來很受限,脫防護服也是一種挑戰,脫到腳的時候總是站不穩,感覺隨時要倒地。

2月25日是錦州醫大三院第三批醫療隊抵達武漢的第17天,也是正式接管病人的第8天,凌晨3:00,“扛”過一個夜班,辛永波照例走在空無一人的武漢街頭,回想了一天的工作:交接班時先查看電子病例,瞭解危重症和複雜病情患者情況,進一步完善醫囑和化驗。處理完後穿隔離衣和防護服,帶著所有問題進病房,最少需要3個小時對48名患者一一查看。

每天緊張有序的工作,也讓辛永波摸準了專屬自己的一個時間表,“一般查到10號病房左右,自己最裡層的手術服就會溼透,護目鏡面屏都是水霧。”他說為緩和大部分患者的焦慮,除了讓患者瞭解自己的病情,還有一大部分工作是給予患者心理疏導和鼓勵,讓他們充滿信心。所以要說很多很多話,終於領略了什麼是嗓子冒煙兒,每次拖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和自己疲憊的身體離開病房都過了下班時間。“每天工作雖然很辛苦,但最讓我們開心的是病區裡的大部分患者身體恢復的都越來越好,心情也一天天的變好,每個患者見到我們真的就像親人一樣!”辛永波相信,“我們竭盡全力協助,在抗疫的道路上一起加油,一定可以讓武漢按下重啟鍵!”

張爽 遼瀋晚報駐錦州特約記者 張墨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