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北魏灭亡时,画面有多惨烈?

文史砖家


导读:在我国南北朝时期,雄踞北方的是鲜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王朝。享国148年,传20帝。北魏崛起于混乱的十六国时期,开国也非都是坦途。开国帝王拓跋珪也经历过灭国被俘(前秦灭代)的坎坷经历,但在前秦淝水战败后趁机复国。北魏在太武帝拓跋焘时期完成了北国一统,并作为北方王朝与南朝形成对峙。俗话说世界上的幸福都是一样的,而不幸的人却各有各的不幸。这句套用在北魏王朝身上也同样适用,北魏灭亡不是一蹴而就纯粹是北自己作死造成的。虽然没有像南燕灭亡一样悲壮,包含慕容超在内的慕容宗室被同时屠戮导致绝嗣国灭;但是北魏的同样经历了包含胡太后、幼帝元钊、元雍、元钦、元略、元邵等诸王及王公百官两千多人被屠杀并抛尸黄河的惨烈。河阴之变后北魏每况愈下在权臣宇文泰、高欢的左右下分裂为东西魏,北魏灭亡。


北魏虽然仅仅148年的国祚,大体上相当于大一统王朝国祚的一半。但是大一统王朝从兴盛到衰败的起承转合北魏都有,但是阶级矛盾和内部斗争迅速激化加速了北魏的灭亡。虽然魏孝文帝也曾经采取改革缓和阶级矛盾,但是在魏宣武帝元恪晚期曾经缓和的矛盾加速激化北魏已经有了亡国气象。

在北魏亡国过程中魏宣武帝元恪、魏孝明帝元诩在位时起到了催化作用。魏宣武帝元恪和清朝乾隆帝非常像,前期贤明、后期昏聩。北魏在魏宣武帝晚期时加速向深渊滑落,在他驾崩13年后就发生了尔朱荣屠戮帝王、宗室的河阴之变。北魏宗室王公被大批屠戮,恍惚让人看到了数百年前东汉权臣董卓屠戮王公大臣的影子。


孝文帝改革留下致命隐患

到北魏孝文帝时阶级矛盾就已经很尖锐,不但如此都城平城根深蒂固的鲜卑传统氏族势力已经对皇权造成很大的制约。此外平城相对版图来说位置偏北,不利于帝国统治。所以孝文帝才下定决心进行包含迁都在内的彻底的汉化改革。孝文帝的改革作用很明显,不但缓和了尖锐的阶级矛盾并且大大巩固了帝国在黄河流域的统治。

事物都有两面性,迁都洛阳在造就一大批新兴鲜卑贵族的同时也让留守故都的鲜卑传统贵族利益受损。帝国政治中心的南迁必然会造成经济和利益分配的倾斜,所以造成了北魏南北方鲜卑贵族的对峙甚至决裂。当时鲜卑贵族内部斗争激烈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孝文帝的太子元恂都向往平城的鲜卑旧俗,总想从洛阳逃回故都最后被赐死。孝文帝没有来得及制定出缓和措施就英年早逝,南北鲜卑贵族因利益造成愈来愈严重的分裂为20年后的六镇起义埋下了隐患。


北魏历史上与乾隆类似的帝王魏宣武帝元恪先明后暗,帝国危机乍现


孝文帝的长子被赐死后,次子元恪为太子。魏宣武帝元恪继位后遵循孝文帝的改革方式,巩固汉化改革措施扩建帝都洛阳。显然魏宣武帝元恪是一个有为的改革君主,执政十六年中国力进一步提升。魏宣武帝元恪和大清王朝的乾隆一样前明后暗,北魏在魏宣武帝末年已经开始走下坡路。魏宣武帝元恪前期巩固改革,在保持国力提升的同时不断向南朝梁国发动进攻。南北朝接壤地区从西部的益州到东部的扬州大片国土被北魏占据。如下图红圈所示: 同时北魏北逐柔然,国力达到鼎盛。

但是晚年的魏宣武帝元恪逐渐昏聩,对于宗室亲王的贪污腐败无动于衷。咸阳王元禧兼并土地并涉足国家禁止的盐铁产;北海王元详卖官鬻爵,成为其敛财手段。腐败程度与乾隆末年如出一辙,北魏有滑落深渊的危险。总的来说魏宣武帝元恪有三大失误:第一、没有及时制定抚慰北方传统鲜卑势力的政策,没有消除南北鲜卑贵族势力的对峙局面。第二、放弃鲜卑子贵母死的旧俗,在立太子元诩后没有赐死胡皇后。这让魏孝明帝元诩继位后无法亲政,胡太后临朝秉政成为祸乱之源。第三、对于宗室、官员的贪污腐败、卖官鬻爵等行为没有有效制止,国内起义此起彼伏。


魏孝明帝元诩与胡太后争权,尔朱荣入京引发惨烈河阴之变标志着北魏帝国日暮西山

在子贵母死制度被取消后,果然为北魏带来了灭顶之灾。魏宣武帝元恪时候,六岁的魏孝明帝元诩继位但不当政。国家大权都掌握在临朝执政的胡太后手里(当年的胡皇后升任太后),胡太后没有治国能力任人唯亲。北魏国力衰弱、吏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化程度急速上升。柔然入侵造成北方六镇难民遍地,以胡太后为首的北魏朝廷根本没有系统的赈灾手段。这引发了六镇大起义,虽然最后被镇压下去但是北魏如同一艘漏水的破船挣扎在倾覆之间。

渐渐成年的孝明帝元诩渐渐不满母后把持朝政,为了亲政抢回政权密谋联络晋阳军阀尔朱荣进京勤王。可惜事情暴露,孝明帝也被亲妈胡太后鸩杀。胡太后另立3岁小皇帝为帝,但是野心勃勃的尔朱荣借口为孝明帝报仇为名与元子攸内外勾结攻入洛阳。元子攸被立为皇帝,史称孝庄帝。胡太后和3岁的小皇帝元钊被迫离开都城,行至和阴时被投入黄河杀死。之后尔朱荣借口祭天把文武百官骗至和阴后屠杀,宗室百官不分忠奸被军队屠戮一空抛入黄河。

惨烈的河阴之变让北魏百官和宗室大面积消亡,严重动摇了北魏的统治基础。不但洛阳官吏纷纷逃走,北魏南方各州担负要职的宗室纷纷投降南梁。魏宣武帝元恪辛苦征战得来的俄版图有失控的风险,北魏对南朝的防卫近乎完全崩溃。梁国大举反攻,孱弱的北魏帝国进入倒计时。



军阀混战背景下北魏亡国

孝庄帝此时也看明白了尔朱荣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套路,于是冒险将尔朱荣除掉。结果盘踞在晋阳的尔朱荣侄子闻讯攻入洛阳,孝庄帝被掳走杀害。此时北魏国内大乱:国内军阀如同东汉末年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一样纷纷壮大,其中宇文泰和高欢就是佼佼者。北部起义在继续,南部南朝的梁国不断入侵。北魏皇族已经无力维持帝国的统治,成为军阀互相攻杀的工具。先后七位元氏傀儡被挟天子以令诸侯,最后以高欢和宇文泰分别拥立傀儡皇帝分立东、西魏。

北魏作为统一的帝国灭亡,从河阴之变开始皇族宗室元氏被屠戮就成为家常便饭。也许这就是帝国皇族的悲哀和必然下场,也许这就是欲戴皇冠必承其重的另一个层面的解释吧。经过短暂的东西魏的过渡,北齐北周最终取代了东西魏的国祚。作为鲜卑拓跋氏血脉的元氏皇族基本被屠戮殆尽。


小结:

从魏宣武帝元恪时代北魏国力、版图达到鼎盛,到庞大帝国的灭亡不足20年。可以说北魏和清朝相比没有从嘉庆以后数代帝王的苟延残喘,帝国的后半程属于猝死以快进的方式走完了其他王朝百余年的历程。显而易见,在如此动荡的历史过程中作为帝国的皇族的元氏遭受了怎样的苦难?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历史纵横帝


北魏帝国是南北朝时代北方最强大的一个王朝,可以说“北魏慈禧”皇太后胡仙真是导致北魏灭亡的红颜祸水。

北魏孝文帝元宏亲政后,陆续开展一系列具有深远意义的改革,不仅富国强兵,而且还加速了鲜卑族与汉族的融合。等到宣武帝元恪在位时,北击柔然、南伐齐梁,使得国势盛极一时。

宣武帝虽然在开疆拓土方面成就很高,但因为笃信佛教,取消了“立子杀母”的祖制,导致皇太子元诩的生母胡仙真活下来,结果给北魏帝国埋下灭亡的隐患。

公元515年,32岁的宣武帝英年早逝,年仅5岁的皇太子元诩继位,即孝明帝。由于元诩年纪尚幼,所以他的生母胡仙真消灭了嫡母皇后高英,以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成了北魏帝国实际上的主宰。

皇太后胡仙真文武全才,不仅是著名女词人,而且武艺高强,她临朝听政13年,好射箭,爱登山。她临朝听政初期,颇有政绩,使北魏帝国发展到巅峰,后大肆崇佛、骄奢淫逸,重用奸臣宦官,使得全国庙院激增至3万余所,僧尼多达200余万人。如此穷折腾,很快便将孝文帝、宣武帝时期积攒下来的家底全部败光,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此外,胡太后个人私生活也荒淫无节制。清河王元怿容貌俊美,胡太后借故将其召入后宫,不但与其私通,且将朝政大权委托于他。她又私蓄很多面首,深恋一帅哥杨白华,与之宴饮玩乐不休。

胡太后不顾当时全国连年发生自然灾害,竞强迫预征6年赋税。残酷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终于引发了大规模的反抗。公元520-529年,北方六镇和全国各地不断爆发农民起义,北魏王朝前往镇压的军队多次遭到惨败,北魏的统治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年纪渐长的孝明帝对母亲淫乱后宫及迟迟不归政的行为很不满,并对她推行的祸国政策忧心忡忡,为了避免帝国崩溃,便密诏宠妃尔朱英娥的父亲大将尔朱荣领兵入洛,以胁迫皇太后交权。不料消息泄漏,胡太后震惊之余,竟丧心病狂伙同情夫郑俨、李神轨等将18岁的亲生儿子孝明帝毒死,而立年仅3岁的临洮王子元钊为帝,时在武泰元年(528年)二月。

消息传出,天下震惊,朝野愤慨。军阀尔朱荣乘机兴兵作乱。胡太后见大势已去,便自行削发为尼,再入佛寺。

“荣遣骑拘送太后及幼主于河阴。太后对荣多所陈说,荣拂衣而起。太后及幼主并沈于河。”《北史·卷十三》

公元528年四月,尔朱荣闻讯怒不可遏,发表慷慨激昂的宣言,勤兵拥众,直指京师洛阳杀来。胡太后的爪牙四散而逃,尔朱荣大军顺利入京,胡太后见了尔朱荣还想利用自己的绝色美貌诱惑尔朱荣,昔日连见皇太后胡仙真玉颜机会都极少的尔朱荣牛气冲天,拂衣而去,派军士把美若天仙的胡太后和她立的三岁小皇帝扔入黄河淹死。

尔朱荣又拥立孝文帝之侄元子攸为孝庄帝,挟天子令诸侯,以太原王、大将军的身份执掌朝政,此时,尔朱荣已有篡位称帝的野心,而为了剪除忠于北魏朝廷的王侯公卿,他便以祭天为名,将包括丞相元雍、司空元钦、义阳王元略等人在内的皇族宗室、文武百官两千余人,全部骗到河阴的陶渚(今河南省孟津县东),然后将他们全部杀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河阴之变”。

尔朱荣有些像曹操,在挟天子令诸侯以后打败南梁,平定关中,在尔朱荣基本统一北方之后,他和傀儡皇帝孝庄帝矛盾也日益尖锐。

北魏朝政均由尔朱荣在晋阳控制。孝庄帝左右大臣、内侍,全是尔朱荣安插的眼线,皇帝一举一动这些人都会禀告给他。

而且尔朱荣还要干涉孝庄帝的私人生活。尔朱荣的女儿尔朱英娥貌美如花,她本是北魏孝明帝的侧妃,但尔朱荣却强迫孝庄帝立她为皇后。

皇后尔朱英娥也不是善茬,她经常和皇帝过不去,发脾气耍性子。她常常说:“我在天子面前放肆一些有什么关系?他本来就是我爹所立,我爹把帝位让给他已经很不错了。”


孝庄帝外有权臣尔朱荣逼迫,内有悍后尔朱英娥威吓,经常怏怏不乐,随着境内的敌人被消灭,尔朱荣又申请入朝,准备进一步控制中央,为下一步篡位做准备,双方摊牌的时候终于到了。

于是孝庄帝开始与一些皇族近臣密谋诛杀尔朱荣,其实做的本不严密,也传到了尔朱荣那里。

因此尔朱荣的亲信都劝他抢先下手,但尔朱荣自信得很,认为女婿孝庄帝决计没有这种胆量。

堂弟尔朱世隆怀疑孝庄帝举动有异,自己派人在自家门上写个匿名贴子:“天子与杨侃、高道穆密谋,要杀掉太原王!”然后他自己假装发现匿名信,揭下贴子呈送给尔朱荣。

尔朱荣此时没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唰唰几下撕毁匿名贴,往地上狠狠吐了口唾沫:“世隆真是胆小鼠辈,谁敢生杀我的念头!”尔朱荣的妻子也劝他不要去洛阳,但尔朱荣不听。

尔朱荣入朝,当面问起外面传言,孝庄帝说:“外面的人都说您也要杀我,难道是真的?”这样的巧妙反问使尔朱荣无言以对,以后每次入朝觐见,左右从人不过数十,还都空手不带兵器。而帝党方面刺杀尔朱荣的行动却加紧进行。

公元530年九月戊戌日,孝庄帝埋伏兵士在明光殿东序,然后遣使飞报尔朱荣。声称尔朱皇后刚刚生下太子,皇宫内文武百官络绎不绝地到府上道贺,祝贺尔朱荣荣升为外公。

尔朱荣并不起疑,遂进宫入殿。见到孝庄帝,尔朱荣未等开口道喜,忽然见孝庄帝手下两个人手里提刀从殿东门跑进,他马上惊起,直奔御座想挟持孝庄帝抵抗。孝庄帝膝上早已横备一刀,见尔朱荣冲上,直刺入腹,一代枭雄应声毙命。

众人举刀乱砍,尔朱荣的亲信元天穆也死在乱刀之下。跟随尔朱荣入宫的十四岁儿子尔朱菩提以及从人三十多个全被伏兵所杀。

后来,尔朱荣的堂侄、即尔朱英娥的堂兄汾阳刺史尔朱兆和雍州刺史尔朱世隆共谋,推戴太原郡守兼并州事长广王元晔即位,随后闯入宫中污辱妃嫔、虏掠财物,并将尔朱英娥的新生儿子抢来,当面摔死在床下。她的丈夫孝庄帝元子攸,押送晋阳拘禁缢杀于佛寺,同时杀死河间王元宽及其妻子(尔朱英娥的妹妹),将尔朱英娥软禁宫中。此时,距尔朱荣被杀仅三个月时间。

尔朱氏家族的暴虐引发各地军阀的集体声讨,在这种情况下,高欢、宇文泰等新兴军阀相继崛起,并在讨伐尔朱氏的旗号下,实力得以迅速壮大。

新兴军阀高欢击败尔朱兆,杀死尔朱世隆和新皇帝元恭,尔朱兆兵败自杀。

被困后宫的尔朱英娥则被高欢军队俘虏,高欢提着剑就进来了,尔朱英娥说:“你是贺六浑么?我父亲一手提拔,使你富贵,怎么恩将仇报,杀死我伯叔兄弟?”高欢见她柳眉耸翠,杏脸涨红,秀丽中透出威严。

高欢对国色天香的尔朱英娥一见倾心,把她纳为侧室。高欢很宠爱嫁过两位北魏皇帝的尔朱英娥,并且对她敬重超过正妻娄昭君,每次见尔朱英娥必束带请安,自称“下官”,尔朱英娥为高欢生下二子高攸、高凝,颇得高欢喜爱。高欢欲改立她为正室,其子高攸为世子,但因近臣司马子如等人劝谏而作罢。

与此同时,北魏境内的戍卒及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而南梁也趁机北伐,使得整个中原地区的形势乱成一锅粥。

此时,无论是尔朱兆扶立的元晔(建明帝)、元恭(节闵帝),还是高欢扶立的元朗(中兴帝)、元修(孝武帝),亦或是南梁扶立的元颢(建武帝),全都沦为各大军阀手中的傀儡皇帝,不仅无力夺回最高权力,而且最终全都落得被杀的下场。再加上之前遇害的孝明帝和幼主元钊以及孝庄帝元子攸,短短7年时间里(528-535年),北魏王朝竟然有8位皇帝死于非命,在中国历史上绝对算得上是“空前绝后”。

北魏王朝的亡国进程持续7年时间,伴随着孝武帝逃奔宇文泰,这个存续148年的北魏帝国正式灭亡,分裂为两个对立的政权。其中,高欢占据河南、山西、河北等地,扶立元善见为皇帝,史称东魏;宇文泰占据陕西、河陇等地,先是拥立孝武帝元修,在将其杀害后,又改立元宝炬为皇帝,史称西魏。

其中北魏最后一个皇帝孝武帝元修完全是自己作死,元修即位后,与权臣高欢的长女结婚,但元修却与自己的三个堂姐妹乱伦,将她们都封为公主。其中,他最喜欢风情万种的平原公主元明月。永熙三年(534年),孝武帝元修与老丈人高欢决裂。元修带着元明月私下逃走去长安自投罗网,依附军阀宇文泰。

权臣宇文泰有心换个傀儡皇帝,公元535年2月,宇文泰以孝武帝元修与堂姐妹乱伦有伤大雅为由,先后把元明月和孝武帝元修都杀死,改立元宝炬为皇帝。 北魏从此正式分裂成东西魏。

值得一提的是,公元547年正月,51岁的东魏权臣高欢病逝于晋阳。东魏武定八年(550年)正月,其次子高洋建立北齐,追尊高欢为献武皇帝,庙号太祖。

北齐开国皇帝高洋是雄才大略又荒淫狂暴的一代暴君,公元556年,高洋竟强暴徐娘半老的庶母尔朱英娥,42岁的尔朱英娥抵死不从,被高洋一刀砍下人头杀害。


厚德载物49847


一、北魏历史简况

公元四世纪初,鲜卑族拓跋部在今山西北部、内蒙古等地建立代国,后为前秦苻坚所灭。淝水之战后,拓跋珪于386年重建代国,称王。旋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也叫后魏、元魏、拓跋魏。398年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旋改号称帝。逐步吞并后燕、夏、北燕、后凉,439年统一北方,与南朝对峙。493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改姓元为元宏。

其时北魏疆域北至蒙古高原,西至新疆东部,东北至辽西,南境扩展至秦岭、淮河,进一步跨有淮南地。

永熙三年(534),北魏分裂为东、西魏。东魏为北齐所代,西魏为北周所代。

从拓跋珪建魏,

至534年分裂为止,共历20帝(列入正史本纪者12位),享国148年。(还有一种说法:到557年初西魏亡,共历十七帝,一百七十一年)。

二、北魏末代皇帝元修

(1)元修,北魏孝文帝元宏之孙,广平武穆王元怀第三子。

他初封为汝阳县公、任通直散骑侍郎、中书侍郎等。后来又为镇东将军、宗正卿。530年封为平阳王。普泰初年,转任侍中、镇东将军、仪同三司、兼为尚书右仆射,后又改加侍中、尚书左仆射。

河阴之变后政局一片混乱,诸王大多各自逃亡,元修匿居田舍。

中兴二年(532)权臣高欢击败尔朱氏,终于掌握了北魏实权,随后废掉了节闵帝元恭(北魏第12位皇帝),就在高欢废掉节闵帝的同一天,高欢所拥立的傀儡皇帝元朗(北魏第13位皇帝),主动退位,于是高欢就拥立元修为帝,即孝武帝。

(2)元修即位后,先是自残骨肉,先后将宗室三十五岁元恭、二十岁元朗,(史称前后废帝)分别逼令自尽或毒毙,既而又将东海王元晔,汝南王元悦,一并加害。

(3)权臣高欢为了牢牢控制住元修,将自己的长女嫁给元修。但是夫妻毫无感情可言。元修与三个从姊妹姘居,其中,他最宠爱的是公主元明月。

534年元修与高欢闹崩,其趁高欢带兵从晋阳南下之际,率众入关中投奔宇文泰。

同年,高欢以元修弃国逃跑为由,遥废其帝号,另立年十一岁的元善见为帝,后迁都邺。

(4)元修自以为既然宇文泰接纳了他,就能得到宇文泰的拥护,真正做个名正言顺,掌握实权的皇帝。但是他的幻想很快就破灭了。宇文泰和高欢两个权臣都是虎狼之辈,他们都是想通过控制傀儡皇帝来达到目的。此时元修发现,整个偏安的北魏朝廷基本都是宇文泰的部下,他就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傀儡皇帝。

535年,元修与宇文泰矛盾激化,宇文泰以元修淫及从姊妹,渎伦伤化为由,把元明月和元修杀毙,改立元宝炬为帝。

北魏从此正式分裂成东、西魏。

(5)孝武帝元修命运多舛,其性颇渔色,愚而多疑且荒淫无耻。他弃权臣高欢,西入关中投另一权臣宇文泰,是逃出狼窝又入虎口,就如避汤入火,自寻死路。他在位不满三年,年仅二十五岁,就被宇文毒毙,其悲惨命运竟被权臣玩弄于鼓掌之中。元修死后,宇文泰下令将其棺殓移于草堂佛寺,十余年后才得正式落葬。

西魏上谥号为孝武皇帝,庙号显宗。东魏则称他为出帝。

元修徒为二雄之傀儡,不愿做傀儡的他,凭借其愚蠢至极的表现及凄惨短暂的一生,能排上史上最窝囊的傀儡皇帝了!


手机用户德友之书斋


北魏孝文帝元宏亲政后,陆续开展一系列具有深远意义的改革,不仅极大的改变了国家保守落后的面貌,而且还加速了鲜卑族与汉族的融合,其功绩如何强调都不为过。等到宣武帝元恪在位时,利用乃父推行改革所带来的“红利”,北击柔然、南伐齐梁,使得国势盛极一时。



然而宣武帝虽然在开疆拓土方面成就很高,但在内政治理方面却很糟,正是在他的治下,北魏官场上贪污腐败的现象极为严重,由此导致农民起义层出不穷。不仅如此,他因为笃信佛教,从而取消“子贵母死”的祖制,导致太子元诩的生母胡充华活下来,结果给帝国种下灭亡的祸根。


延昌四年(515年),宣武帝英年早逝,太子元诩继位,是为孝明帝。由于元诩年纪尚幼,所以生母胡充华便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成了帝国实际上的主宰。胡太后执政期间大肆宠佛,使得全国庙院激增至3万余所,僧尼多达200余万人。如此穷折腾,很快便将孝文帝、宣武帝时期积攒下来的“家底”全部败光,弄得国穷民贫、怨声载道。



十余年后,年纪渐长的孝明帝对母亲迟迟不归政的行为很不满,并对她推行的祸国政策忧心忡忡,为了避免帝国崩溃,便密诏大将尔朱荣领兵入洛,以胁迫太后交权。不料消息泄漏,胡太后震惊之余大发失心疯,竟伙同情夫郑俨、李神轨将孝明帝毒死,而立年仅3岁的临洮王子元钊为帝,时在武泰元年(528年)二月。


胡太后毒杀孝明帝的举动,无疑打开了战乱的“潘多拉魔盒”,在国内臣民的眼中,她已经完全失去合法性,由高高在上的太后,转变为人人可得而诛之的乱臣贼子。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尔朱荣果断举兵南下,很轻易地便攻占洛阳,将胡太后和小皇帝逮捕,然后抛入黄河淹死(“荣遣骑拘送太后及幼主于河阴。太后对荣多所陈说,荣拂衣而起。太后及幼主并沈于河。”见《北史·卷十三》)。



事后,尔朱荣拥立孝文帝之侄元子攸为帝(孝庄帝),并以太原王、大将军的身份执掌朝政。此时,尔朱荣已有篡位称帝的野心,而为了剪除忠于朝廷的王侯公卿,他便以祭天为名,将包括丞相元雍、司空元钦、义阳王元略等人在内的宗室、百官两千余人,全部骗到河阴的陶渚(今河南省孟津县东),然后将他们全部杀死,史称“河阴之变”。


(尔朱)荣不听,乃请帝循河西至淘渚,引百官于行宫西北,云欲祭天。百官既集,列胡骑围之,责以天下丧乱,肃宗暴崩,皆由朝臣贪虐,不能匡弼。因纵兵杀之,自丞相高阳王雍、司空元钦、仪同三司义阳王略以下,死者二千余人。见《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二》。



尔朱荣杀戮宗室和百官后,变得愈发骄横跋扈,而其篡位称帝之心也更加明显。孝庄帝不甘心祖宗基业毁在自己手中,便铤而走险,将尔朱荣诓进宫中杀害,时在永安三年(530年)。尔朱荣死后,堂侄尔朱兆发动叛乱,攻陷洛阳并俘获孝庄帝北上,不久又将其弑杀在晋阳。此时,距尔朱荣被杀仅三个月时间。


尔朱氏家族的暴虐引发各地军阀的集体声讨,在这种情况下,高欢、宇文泰等相继崛起,并在讨伐尔朱氏的旗号下,实力得以迅速壮大(尔朱氏最终被高欢消灭)。与此同时,北魏境内的戍卒及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而南梁也趁机北伐,使得整个中原地区的形势乱成一锅粥。


此时,无论是尔朱兆扶立的元晔(建明帝)、元恭(节闵帝),还是高欢扶立的元朗(后废帝)、元修(孝武帝),亦或是南梁扶立的元颢(建武帝),全都沦为各大势力手中的傀儡,不仅无力重整山河,而且最终全都落得被杀的下场(元修后来投奔宇文泰,不久后被毒杀)。再加上之前遇害的孝明帝和幼主元钊,短短7年时间里(528-535年),竟然有7位皇帝死于非命,在历史上绝对算得上是“空前绝后”。



北魏的亡国进程持续7年时间,伴随着孝武帝逃奔宇文泰,这个存续百余年的大帝国正式崩亡,并在它的遗址上形成两个对立的帝国。其中,高欢占据关东、河北等地,扶立宗室元善见为帝,史称东魏;宇文泰占据关西、河陇等地,先是拥立孝武帝元修,在将其毒杀后,又改立宗室元宝炬为帝,史称西魏。



文史砖家


有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定义北魏的灭亡,北魏的亡国之君是孝武帝吗?可别人又是西魏的开国之君,孝武帝受到高欢的攻击跑关中去投奔宇文泰了,结果高欢另立一个姓元的皇帝,就叫东魏,孝武帝和宇文泰那个就叫西魏,北魏分裂了,就灭亡了?其实北魏说起来和东魏、西魏算是一体的。后来,孝武帝原本收留他的宇文泰给弄死,这是不是才叫北魏的灭亡?或者说只是西魏的头位君主被弑?从拓跋珪复兴代国(后来的北魏),一直到高洋的北齐篡东魏、宇文觉的北周篡西魏,这才是北魏真正的灭亡吧。

一、好了,北魏的灭亡确实很惨,因为北魏的皇帝家族至少被权臣清理了三场

1、灵太后等人被尔朱荣沉河。北魏孝文帝元宏汉化改革后,迁都洛阳,到北魏正光年间,六镇兵乱爆发,契胡军阀尔朱荣趁平乱之机而崛起,先对北魏的宗室和大臣大杀一场。在这场大杀戮中,北魏的实际掌权人灵太后被尔朱荣沉河,太后临死前还想尔朱荣饶她一命,说愿意出家为尼,不问政事,事实上,灵太后已经把自个儿给剃度了,但尔朱荣显然对这个杀自己亲儿子的老女人不感兴趣,下令将她沉河。灵太后死后,在这场动乱中,北魏的好几位继位之君无一善终,到了最后的孝武帝,以为逃到宇文泰那里可以改命一把,谁知道,宇文泰和尔朱荣等人没有差别,不久后,孝武帝被害死。

2、北齐高洋篡位后,对东魏的元家宗室搞了一把大清理。北齐开国之君的高洋是个复杂的人物,既被人们认为昏暴,也被很多人认为是英雄天子,他从来是把人头当玩具的,自己宠妃的人头都可以玩儿,自然杀元家宗室不余遗力。留在原来高欢统治区域的北魏宗室,又被清理了一把。

3、北周宇文觉篡位前后,宇文家也对西魏的元家宗室进行了大清理。宇文泰杀了孝武帝不说了,宇文护接替他叔叔掌握政权后,也对元家开展了清理。好吧,就这样,一个北魏元家,至少被三大权臣大杀了三次。

二、即便北魏皇室分别被尔朱、高、宇文三大权臣都清洗过,但他们的声望依旧很高,在隋唐时代依旧是名门望族

看魏书中的记载,就知道从鲜卑部落发展来的拓跋家(北魏孝文帝改革后的元家)其枝叶其实非常繁茂,即便经过三次大清洗,元家依旧有不少重要人物活了下来。譬如隋文帝篡位北周时,北周的赵王想要谋杀隋文帝,是元家的人救了隋文帝一命。后来,隋文帝的独孤皇后,想尽办法也要给太子杨勇娶到元家的女儿当媳妇儿,甚至因为元家媳妇的死,而怀疑是杨勇和他小妾合谋所害,成为独孤扶杨广上位的一大导火索。到了唐朝,元家依旧是一等贵族,当了大官的著名文人元稹就是元家直系后裔。


星火辰


西夏有一拼。


士56858261


说起北魏,人们大都知道书法史的“魏碑”,佛教雕塑艺术--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以及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等等,在其他方面知道的恐怕不多。

北魏(386年-534年)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第一个政权。由鲜卑人拓跋圭所建立,定都平城(今大同市),早期国语为鲜卑语,魏太和十七年(493年)开始将汉语定为国语。439年,统一华北。493年起迁都洛阳,皇帝改元姓。534年,分裂为东魏(定都邺城)与西魏(定都长安)。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建立北齐。西魏于恭帝三年(557年)被权臣宇文护逼迫禅位于堂弟宇文觉,建立北周,北魏历史正式宣告结束。

拓跋氏自称是黄帝后裔,黄帝发源地为战国时魏国所在,“魏”又有美好之意,故以此名为国号。以其领土位于中国北方,又是北朝的第一个政权,故史称“北魏”。又以其王室姓拓跋,后改姓元,故又别称拓跋魏、元魏。

从386年道武帝拓跋珪重建代国至534年分裂为止,共148年。

北魏的皇帝比较复杂,有实际执政的皇帝,还有一些被追尊的皇帝,更有一些地方自立的皇帝。

皇位在北魏是一个高危职位,除去追尊的皇帝和自立者,实际执政的十五位皇帝中共有十一位皇帝被害,未得善终,比例高达73.3%。北魏的这些皇帝皆短命,寿命最长者是太武帝拓跋焘,44岁;最短命者是幼主元钊,年仅3岁。下面我们来看看那些死于非命的北魏皇帝们。下文中皇帝的顺位是我按照实际执政的皇帝时间先后排列的。

一、道武帝拓跋珪(371年-409年),北魏开国皇帝。386年2月,15岁的拓跋珪即位为代王,年号登国。拓跋珪任用贤能,励精图治,重兴代国。即位不久,便移都代国原都盛乐,并推动农业,让人民休养生息。同年四月,改称魏王,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魏书·卷二·帝纪第二》:"登国元年春正月戊申,帝即代王位,郊天,建元,大会于牛川。....二月,幸定襄之盛乐。息众课农。....夏四月,改称魏王。"

北魏建立时四周有强敌环伺,北有贺兰部,南有独孤部,东有库莫奚部,西边在河套一带有匈奴铁弗部、阴山以北为柔然部和高车部,太行山以东为慕容垂建立的后燕及以西的慕容永统治的西燕。拓跋珪南征北战,参合陂之战击败后燕,打败袁纥部灭西燕;击破刘显、库莫部高车诸部、舅氏贺兰部;攻灭刘卫辰,打败高车三十余部。

皇始元年(396)秋七月,右司马许谦上书劝拓跋珪进尊号,“帝始建天子旌旗,出入警跸,于是改元。”

皇始三年(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营建宫殿、宗庙、社稷。同年十二月二日(399年1月24日),改元天兴,即皇帝位。《魏书·卷二·帝纪第二》:(天兴元年)秋七月,迁都平城,始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闰月,左丞相、骠骑大将军、卫王仪及诸王公卿士,诣阙上书曰:"臣等闻宸极居中,则列宿齐其晷;帝王顺天,则群后仰其度。.....宜光崇圣烈,示轨宪于万世。臣等谨昧死以闻。"帝三让乃许之。十有二月己丑,帝临天文殿,太尉、司徒进玺绶,百官咸称万岁。大赦,改年。

拓跋珪晚年刚愎自用、猜忌多疑,随意诛杀大臣。

天赐四年(407年)至天赐六年(409年)间,拓跋珪先后诛杀了和跋、奚牧、司空庾岳、北部大人贺狄干兄弟及高邑公莫题父子。

看看《魏书·列传第十六》的记载,司空庾岳是如何被诛杀的。“岳(庾岳)为将有谋略,治军清整,常以少击多,士众服其智勇,名冠诸将。”“公廉平当,百姓称之。旧有园池,时果初熟,丞吏送之,岳不受,曰:‘果未进御,吾何得先食?’其谨如此。”天赐四年,庾岳奉诏来到南宫。候官告诉皇帝说庾岳衣服鲜丽,行止风采,都比照君主的仪仗。太祖当时龙体欠安,由此不再信任庾岳,并厌恶他,最后终于诛杀之。

到了天赐六年(409),状况进一步恶化,拓跋珪由于病情加重,服食寒食散。自太医令阴羌死后,药效发作日甚一日;忧懑不安,或者数日不食,或者通宵达旦不睡觉,喜怒无常。追思既往成败得失,终日竟夜自言自语,好像在和身旁的鬼说话。朝臣走到面前,或者是追究他们从前的过失而将他们杀害;或者由于他们脸色变化、喘息不调、行步乖节、言辞失措,太祖皆以为这些朝臣心怀不满,就亲自动手击杀他们,死者皆陈天安殿前。大臣们大都惶恐度日,影响办事能力,以至偷窃等行为十分猖獗。

天赐六年(409年)十月十三日,道武帝次子清河王拓跋绍的母亲贺夫人因有过失,被囚禁在宫中,将要被处死。由于天色已晚,道武帝的处死令未及执行。贺夫人秘密派人让拓跋绍想办法救自己,当晚拓跋绍与宫中武士以及宦官等联络谋划,跳墙入宫,来到天安殿。道武帝的侍卫高喊贼寇来了,帝惊醒起身,但尚未摸到弓箭腰刀,就被拓跋绍弑杀,享年三十九岁。

拓跋绍亦未善终。道武帝死后长子拓跋嗣继位,诛杀了十六岁的弟弟拓跋绍。《魏书·卷三·帝纪第三》记载:“天赐六年冬十月,清河王绍作逆,太祖崩。帝入诛绍。”

二、太武帝拓跋焘(408年-452年),北魏第三位皇帝,明元帝拓跋嗣的长子。423年--452年在位29年,享年44岁。天赐五年,拓跋焘出生于东宫。拓跋焘出生时,体态容貌与寻常婴儿大不相同。《魏书·帝纪第四》:太祖(拓跋珪)奇而悦之,曰:“成吾业者,必此子也。”

423年15岁的拓跋焘登基为帝。他自小就表现出过人的军事天赋,十二岁时就远赴河套抗击柔然,迫使柔然不敢入侵。拓跋焘继位后亲率大军先后攻灭胡夏、北燕、北凉,伐柔然、征山胡,降鄯善,逐吐谷浑,取刘宋的虎牢(今河南荥阳汜水镇)、滑台(今河南滑县东)等地,统一了中国北方。

拓跋焘天生将才,为人勇健,善于指挥。战阵亲犯矢石,神色自若,命将出师,违其节度者多败,因此将士畏服,为之尽力。有知人之明,常从士伍中选拔人才。赏不遗贱,罚不避贵,虽所爱之人亦不宽假。他放弃父亲拓跋嗣筑边城防御柔然的政策,主动攻击柔然并获得成功。他自奉俭朴,而赏赐功臣绝无吝惜,几乎把资源都用在主动出击的军功赏赐之上。认为元老功臣勤劳日久,应让他们以爵归第,随时朝见饷宴,百官职务则可另简贤能。这样就保证了行政效率,使政治能够健全发展。他倚重汉人,李顺、崔浩、李孝伯等先后掌握朝权。但其个性过于刚愎,在晚年刑罚过于残酷,诛戮过多,处死大臣后常懊悔自己动刀太快。

452年,拓跋焘被中常侍宗爱杀害。宗爱因获罪而成为阉人,在太武帝时任中常侍,封秦郡公。后与太子拓跋晃的属官不和,就罗织罪名在太武帝面前陷害、诋毁太子,致使拓跋晃忧愤而死。拓跋晃死后,太武帝慢慢明白了太子是无辜的,非常怀念太子。宗爱怕祸及自己,就弑杀了太武帝。《魏书·卷九十四·列传阉官第八十二》:“世祖追悼恭宗,爱惧诛,遂谋逆。(正平)二年春,世祖暴崩,爱所为也。”

宗爱立太武帝幼子南安王拓跋余为帝。

三、拓跋余(?-452年),太武帝拓跋焘之子,北魏第四位皇帝,为中常侍宗爱所立,在位232天。

正平二年二月五日(452年3月11日),中常侍宗爱弑太武帝,矫诏皇太后令,杀东平王拓跋翰,迎立南安王拓跋余,改元承平(或作永平)。拓跋余即位后即厚待群下以取悦众人,但他也彻夜畅饮,夜夜笙歌,很快即令国库空虚,又多次出猎,即使边境有事,亦不加理会,百姓皆愤怒,而他不作改变。

另外,宗爱自拓跋余登位后掌权日久,朝野内外皆忌惮他,而拓跋余则怀疑宗爱另有所图,密谋削夺宗爱权力,宗爱于是于十月一日(10月29日)弑杀拓跋余。《魏书·卷九十四·列传阉官第八十二》曰:“爱既立余,位居元辅,录三省,兼总戎禁,坐召公卿,权恣日甚,内外惮之。群情咸以为爱必有赵高、阎乐之祸,余疑之,遂谋夺其权。爱愤怒,使小黄门贾周等夜杀余,事在《余传》。”

宗爱弑杀拓跋余之后,尚书陆丽等拥立拓跋濬,是为文成帝。文成帝即位后,便诛杀了宗爱、贾周等,并夷其三族。

后来文成帝拓跋濬以王礼安葬拓跋余,谥为隐王。

四、献文帝拓跋弘(454年-476年),北魏的第六位皇帝,文成帝拓跋濬长子,465年-471年在位。

太安二年(456年)正月,两岁的拓跋弘被立为太子,生母李贵人按子贵母死制度被赐死。《魏书·卷六·帝纪第六》:"显祖献文皇帝,讳弘,...聪睿机悟,幼而有济民神武之规,仁孝纯至,礼敬师友。"

和平六年(465年)五月十一日,文成帝拓跋濬去世。五月十二日,皇太子拓跋弘继位,是为献文帝,尊奉文成文明皇后冯氏为皇太后。

献文帝崇文重教,兴学轻赋,喜玄好佛。皇兴五年(471年)八月,献文帝不念情于世务,经常有出世之心,打算把皇位禅让给叔父京兆王拓跋子推,但遭到群臣坚决反对,献文帝只好作罢。八月二十一日,献文帝下诏传位于年仅五岁的皇太子拓跋宏,群臣上奏以新帝拓跋宏年幼,不能处理朝政,让献文帝亲自处理朝政,并为献文帝上尊号为太上皇。八月二十三日,献文帝迁居崇光宫,宫中设备简陋,国家大事都告知献文帝。

承明元年六月辛未日(476年7月20日),拓跋弘离奇死亡。《魏书·卷六·帝纪第六》:“承明元年,年二十三,崩于永安殿。”其死因是由于杀了冯太后的内宠,被冯太后毒死。《魏书·卷十三·皇后列传》记载:“太后行不正,内宠李弈。显祖因事诛之,太后不得意。显祖暴崩,时言太后为之也。”

五、孝明帝元诩(510年-528年),515年-528年在位,北魏的的第九皇帝。宣武帝元恪第三子,母亲胡充华。

延昌四年(515年),宣武帝病逝,太子元诩继位,由太傅、侍中元怿辅政,奉嫡母皇后高氏为皇太后,生母胡充华为皇太妃(宣武帝元恪笃信佛教,未按子贵母死制度赐死胡充华)。不久胡氏逼皇太后高氏到瑶光寺出家为尼,尊自己为皇太后。胡太后和元怿有私情,常招元怿夜宿宫中。孝明帝指使领军元义等密谋,将元怿杀害,又把胡太后幽禁在北宫的宣光殿。胡太后又结识郑俨、李神轨、徐纥诸情人。郑俨和徐纥把持内外,时称“徐郑”,朝政每况愈下。

武泰元年(528年),孝明帝妃潘外怜生一女,胡太后宣称生男孩,大赦天下。二月二十五日郑俨率御林军来到显阳殿,将孝明帝毒死。《资治通鉴卷152》记载:“俨、纥恐祸及己,阴与太后谋鸩帝。癸丑,帝暴殂。”

六、幼主元钊(526年-528年),北魏第十位皇帝,临珧王元宝晖之子。528年3月31日,孝明帝元诩突然去世,胡太后先是将孝明帝之幼女独女伪称为皇子拥立为帝,后发觉真相不可藏,又改立年仅3岁的元钊为帝,《资治通鉴 卷152》:“钊始生三岁,太后欲久专政,故贪其幼而立之。”

元子攸

天下因此震惊,认定太后害死孝明帝,将领尔朱荣遂带兵讨伐,15日后占领京师洛阳,元钊及灵太后被俘。5月15日,尔朱荣另立元子攸即位,是为孝庄帝。5月17日,尔朱荣将幼主元钊和灵太后押送至黄河。灵太后在尔朱荣面前说了许多求情的话,尔朱荣不听,下令将幼主元钊和灵太后沉入黄河。《资治通鉴 卷一五二》:“庚子,荣遣骑执太后及幼主,送至河阴。太后对荣多所陈说,荣拂衣而起,沉太后及幼主于河。”《魏书·卷九·帝纪第九》:“夏四月戊戌,尔朱荣济河。庚子,皇太后、幼主崩。”

胡太后被沉河距她毒死亲生儿子只两个月。接着尔朱荣请政府全体官员到郊外迎接新皇帝元子攸,把文武百官诱到河阴淘渚(今黄河小浪底)之后,用骑兵团团围住,宣布罪状说:“国家所以衰乱,你们应负责任。”下令屠杀,在骑兵蹂践下,包括北魏帝国第一奇富的宰相元雍在内,两千余高门第世家的高级贵族和官员,全被杀死和踏死,朝堂为之一空。尔朱氏心狠手辣若此。

七、孝庄帝元子攸(507年-531年),彭城王元勰(孝文帝元宏的弟弟)的嫡子,北魏的第十一位皇帝,在位528年—531年在位三年。

元子攸姿貌很俊美,有勇力。528年5月15日,被尔朱荣拥立为皇帝,实际上是傀儡。永安三年九月二十五日(530年11月1日),孝庄帝元子攸伏兵明光殿,声称皇后大尔朱氏生下了太子,派元徽向尔朱荣报喜。尔朱荣跟元天穆一起入朝,光禄少卿鲁安、典御李侃晞从东厢门闯入行刺,尔朱荣扑向元子攸,元子攸用刀将之劈倒,鲁安等挥刀乱砍,杀尔朱荣与元天穆等人。

十二月三日(531年1月6日),尔朱荣的族人尔朱兆攻入洛阳,杀死孝庄帝在襁褓中的儿子,孝庄帝被俘。十二月十三日(531年1月16日),尔朱兆绞杀孝庄帝。《资治通鉴 卷一五四》:“甲子,尔硃兆缢敬宗于晋阳三级佛寺,并杀陈留王宽。”

临终前孝庄帝向佛祖礼拜,发愿生生世世不做皇帝,并赋诗明志:“权去生道促,忧来死路长。怀恨出国门,含悲入鬼乡。隧门一时闭,幽庭岂复光。思鸟吟青松,哀风吹白杨。昔来闻死苦,何言身自当。”

八、元晔(?-532年),北魏的第十二位皇帝,530年-531年在位,元晔的曾祖父是太武帝拓跋焘的皇太子拓跋晃。530年12月被尔朱兆与尔朱世隆拥立,《资治通鉴 卷一五四》:“汾州刺史尔朱兆闻荣死,自汾州帅骑据晋阳;世隆至长子,兆来会之,壬申,共推太原太守、行并州事长广王晔即皇帝位,大赦,改元建明。”531年4月被废为东海王,次年12月26日被高欢把持的孝武帝赐死。

九、节闵帝元恭(498年-532年),531年-532年在位,北魏的第十三位皇帝。广陵王元羽之子。531年4月1日,尔朱荣堂弟尔朱世隆废元晔,立元恭为帝。532年6月元恭被高欢所废。6月21日(农历五月三日),被孝武帝元修毒死,《资治通鉴 卷一五五》:“五月,丙申,魏主鸩节闵帝于门下外省,诏百司会丧,葬用殊礼。”谥号节闵帝,又称广陵王或前废帝。

2013年10月,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完成了衡山路北魏大墓的考古发掘工作,根据墓葬形制和规模,推断这座大墓为帝陵级别,并初步推测其墓主人为北魏节闵帝元恭。

十、后废帝元朗(513年-532年),在位531年-532年,北魏的第十四位皇帝,无庙号,史称废帝朗或后废帝。其高祖父是太武帝拓跋焘的皇太子拓跋晃。

前废帝东海王元晔被废,531年10月30日,高欢拥立元晔的族子、章武王元融的儿子元朗继位为皇帝。532年6月(农历四月)让位于孝武帝元修,12月26日被杀。《资治通鉴 卷一五五》:“冬,十一月,丁酉,日南至,魏主祀圜丘。甲辰,魏杀安定王朗、东海王晔。”

十一、孝武帝元修(510年-534年),是北魏第十五位皇帝,也是最后一位皇帝,532年-535年在位。他是广平武穆王元怀第三子,遍体有鳞文,好武术,性格强硬胆大,为人无礼。官至侍中、尚书左仆射。

河阴之变后政局一片混乱,诸王大多各自逃生,元修逃亡民间,隐为乡农。532年晋州刺史高欢击败尔朱氏,欲立元悦为帝,因无法服众,只得退而选择元修。元修道:“这该不是把我出卖了吧?”高欢遂亲自前来表达诚意,泣下沾襟。元修方才入京,四月廿五日(6月13日)即位。《资治通鉴 卷一五五》:“欢欲立之,使斛斯椿求之。椿见修所亲员外散骑侍郎太原王思政,问王所在,思政曰:"须知问意。"椿曰:"欲立为天子。"思政乃言之。椿从思政见修,修色变,谓思政曰:"得无卖我邪?"曰:"不也。"曰:"敢保之乎?"曰:"变态百端,何可保也?"椿驰报欢。欢遣四百骑迎修入毡帐,陈诚,泣下沾襟。”

元修即位后与高欢的长女结婚,夫妻彼此都没有感情。元修与三个堂姊妹姘居,将她们都封为公主,《资治通鉴 卷一五六》:“魏孝武帝闺门无礼,从妹不嫁者三人,皆封公主。”

534年元修与高欢决裂,高欢带兵从晋阳南下时,元修于七月廿八日(8月22日)率一部分兵众,偕同情妇元明月及元明月的哥哥元宝炬等入关中投奔其妹妹的未婚夫宇文泰。

同年十月十七日(11月8日),高欢以元修弃国逃跑为由,遥废其帝号,另立元善见为帝,十日后迁都邺。《资治通鉴 卷一五六》:“冬,十月,丞相欢至洛阳,又遣僧道荣奉表于孝武帝曰:‘陛下若远赐一制,许还京洛,臣当帅勒文武,式清宫禁。若返正无日,则七庙不可无主,万国须有所归,臣宁负陛下,不负社稷。’帝亦不答。”高欢“遂立清河王世子善见为帝”。

闰十二月十五日(535年2月3日),宇文泰以元修淫及堂姊妹有伤风化为由,把元明月和元修都给杀死,《资治通鉴 卷一五六》:“平原公主明月,南阳王宝炬之同产也,从帝入关,丞相泰使元氏诸王取明月杀之。帝不悦,或时弯弓,或时椎案,由是复与泰有隙。癸巳,帝饮酒,遇鸩而殂。”

宇文泰改立元宝炬为帝,《资治通鉴 卷一五六》:“泰乃奉太宰南阳王宝炬而立之。”北魏从此正式分裂成东魏、西魏。

元修死后被宇文泰下令埋进草堂佛寺,十余年后才得正式落葬。西魏上谥号为孝武皇帝,东魏则称他为出帝


八千里路云和月色


北魏的灭亡,胡太后是一定要背锅的,北魏并不是亡于红颜祸水,而是亡于这个糟老太婆!说北魏灭亡比较惨也可以理解,毕竟发生了河阴之变,北魏皇族死了一万多人,把河水都染红了,亡国成这种下场的,也确实很惨,即便后来,也都是小皇帝傀儡


分享到:


相關文章: